国学导航鳳山縣采訪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釆訪案由

  光緒十八年六月,臺北府陳文騄、淡水縣葉意深會稟云:『竊維考獻徵文,程存二代;書方紀策,政奉中天。自歌謠罷釆於輶軒,檮杌遂登諸鐘鼎。其可以昭鑑戒、著美惡者,志乘誠為要矣。況臺灣一島,渟峙東南,筦鑰乎中原,屏藩乎六合。在三代存而不論,地僅見於「隋書」;而兩間鬱而必彰,名早傳於「明史」。亥步不詳分野,坤輿未載圖經。自大清定鼎於北都,偽鄭削藩於南服,延頸系吏,稽首稱臣。舉紅夷赤嵌之城,效趙佗而入貢;偕鹿耳鯤身之族,先徵側以來朝。計其納■〈禾悤〉秷於天庾,輸篚筐於大府,自康熙二十二年以後,已二百一十餘年矣。其間嘯社揭竿,雖頻動王師撻伐;而衣冠禮樂,亦漸爭上國光輝。迨夫異族環窺,海艟西至。或豔蠙珠之產,設廛市於奧區;或因輪軸之需,資扉糧於孔道。而南人不復存漢,西戎未忘朝唐。以故前列憲宣布威靈,撫綏番庶,區南、北、中為郡縣,正葉天上三臺;聚漳、泉、粵之民人,式廓寰中一省。乃復營屯棋布,海日湧而旌旂紅;碉堡星羅,山風鳴而鼓角應。電光爍爍,線傳簡牘之音;雷聲轔轔,火激車輪之響。闤闠駢坒,關市譏也;鉏耙森橫,壤則定也。舳艫飛渡,聲氣通也;學校如林,選登廣也。蓋自規模漸備,以迄經畫咸周,及今又十餘年。我憲臺經緯三才,表章百辟。今日維屏作翰,已風人而雨人;異時開府建牙,咸福我而壽我。乃能陰陽無忒,瘴癘全消;金錫蘊而山輝,斥鹵充而川媚。紅鐙夜燼,焚香選卷之宵;白羽晨飛,掃穴犁庭之業。固已文開混沌,地變狉榛;物產精華,人遵道路。乃復念山川之扼塞、賦稅之盈虛、關津郵傳之更移、城郭堡戍之建置以及官方兵制,記其沿革;方物土宜,徵其充牣。他若循吏、儒林、孝子、節婦,「班史」載藝文之目,「范書」志食貨之經;卉木名證於吳都、倉儲制詳於宋代。綜百年之消長,紀十世之創垂;驗一代之弛張,永千秋之徵信。爰修通志,進之史峸;上備聖天子體國經野之資,下裨百執事宣化承流之助。洵今日之急務,誠曠代所罕逢。卑府等承望下風,圖維先事;謹擬章程六事,曰設局、籌款、分職、購書、求才、製器,開具清摺,恭呈鑑核。如蒙俯允,再將將來未盡事宜,隨時斟酌,請示遵辦。所擬纂修通志繕具摺略緣由,理合聯銜具稟,伏乞憲臺察核,批示立案。敬請鈞安,伏乞垂鑑。除稟撫憲外,卑府文騄、卑職意深謹稟』。

  計呈清摺一摺:

  遵議纂修通志設局事宜,繕摺呈請鈞鑑。

  一、設局:纂修通志,事極繁重,非多設一局,則無所會歸。查試院軒敞幽靜,擬即設為修志總局,庶寫作各家可以薈萃於此。將來槧板排印,不患狹隘難容。並請頒發木質關防一顆,其文曰「修纂臺灣遍志總局關防」,開局啟用,以昭信守。每屆歲、科試,局中員役暫為挪讓。

  一、籌款:各省本無閒款分給,經費一項,已於去年詳定,專歸司庫以濟。津貼項下,如不足,惟磺腦、金沙二局。釐金尚旺,為善後局額外之入款,擬請移知善後局,每月撥洋銀一千兩,作為修志經費;或有餘、或不足,俟二、三月方有准則。至將來脫稿後,同紙張所需正鉅,當再稟請另籌別款。

  一、分職:總纂一人,業經聘定。此外,擬請派提調一員,主張局務;幫提調一員,以便輪換,庶不致拋荒本任公事。如派候補人員充當,即一員亦足敷用。以下擬請派正途二員為纂修。又協修四人、校錄四人、謄錄六人;協修主分門編纂之役,校錄專司核對,謄錄專司繕寫,統歸於纂修覆訂後以達於提調、總纂。此外,須用收掌一人,專管收發書籍、登記號簿;清書四、五人,以備赴各衙門鈔錄案卷及執掌外府州縣公文來往。又支應司事一人,經管內外供億、出入銀錢、油燭紙張。自纂修以下,均聽提調差委。又,火夫一名,隨時雇用;聽差二名,由府、縣撥派。又,門役即用試院原夫,與聽差各役均由局酌給津貼。至纂修以下各員名薪水工食,開局時另請定奪。惟是經費不充,不能不實事求是;如有以挂名支脩請者,應即概行謝絕。即成書以前,非實在煩冗,亦不另添別項名色。

  一、購書:臺地入版圖僅二百年,前代惟「隋書」一見,「明史」始有臺灣之稱,無須遠稽冊籍。擬請札飭各屬將前所有舊志及臺人著述或他著作家有關繫臺灣掌故、風土、山川者,各悉入搜訪。願售者買之,不願售者立定章程,鈔後發還。均宜認真訪求,共勷盛舉,不得空言搪塞。其總纂須著各種書籍,開單後交提調至內地購買。

  一、求才:設局後,惟測量、繪畫兩事,難得其人。擬與搜訪遺書一節,請一並通飭並出示曉諭,有能自獻其長、共勷盛舉者,准其來局報明,聽候察驗。即藏書之家,願售、願借者,亦准來局隨時登記。

  一、製器:開局之初,先請發款三、五百元,將屋宇修理潔淨、裱糊灑掃,購買書架、床帳、棹椅,以備總纂以下各人來往住宿。

  以上各條,皆先務之急;開局以前,即宜布置。此外,未盡事宜,俟設局後,隨時開請憲示遵行。

  旋奉臺撫部院邵批:『臺灣於古無考,自鄭氏闢除荒陋,旋歸版籍。康熙三十三年,分巡臺廈高道拱乾創纂臺灣府志。乾隆六年、十一年、二十五年,按察劉副使良璧、巡臺范御史咸、臺灣府知府陞任福建巡撫余部院文儀,先後續修。維時所載府治四縣二廳,蓋距今一百三十餘年矣。山川道里,日開月闢;分職經野,屢見更張。光緒十有四年,臺灣陞建行省,增改郡縣;規模制度,秩然可觀。若使載記闕如,無以信今而傳後。據稟請纂「福建臺灣省志」,所議籌款、設局、求才、分職、購書、製器六條,尚為妥協。仰布政司查照核辦,移飭遵照;仍將開局日期暨執事員名具報。繳。摺存』。

  撫憲又於六月二十七日,將原批札示各屬。且云:『昨經飭據署臺北府陳守議請纂修「福建臺灣省志」,並陳籌款、設局、求才、分職、購書、製器六條,當已批司查照核辦在案。查臺灣唐藩司景崧、臺灣顧臬道肇熙,堪以派充福建臺灣通志總局監修;署臺北陳守文騄,堪以派充該局提調;代理淡水縣葉令意深,堪以派充幫提調。其餘執事各員暨司書、夫役人等,即由監修、提調分別委派,各專責成。仍將一切應辦事宜,主持調度,隨時詳候裁奪。除分札飭遵外,合行札委。札到該府,即使遵照辦理,毋違。此札』。

  (以上俱由代理臺南府包,於閏六月二十日行知,二十三日到縣)

  光緒十八年十月初二日,奉到欽命臺灣布政使司霍伽春巴圖魯唐為通行事:『查臺灣郡縣舊有志書,迄今已逾百年,事實急宜續纂。且大都殘失,完本難求;至改設添建之郡州廳縣,更未聞議及修志。將來省志雖成,而各屬無志,終留缺憾,貽誚後人。查臺〔歸版圖〕以來,規模大備,及是時鯨波不作,徵文考獻,於海防、吏治正相成而不相妨;所望賢有司文采風流,潤色窮島。現在通行釆訪,即可為各廳縣修志張本;努力為之,事半功倍。廳縣有志,則「府志一易於輯辦,不難接踵成書。幸勿視為不急之務,厭怠徘徊,本司將於此覘各牧令之志量焉;合行通飭。為此,札仰該縣官吏即便遵照,將修志事宜籌度開辦,具報查考。毋違。此札。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札』。

  附修志事宜十四條

  一、府縣建置,宜考其沿革也。臺灣海邦,於康熙二十三年始隸版圖。雖於古無徵,然如康熙間始設臺灣一府、臺灣、鳳山、諸羅三縣;雍正元年又增設淡水廳、彰化縣;五年又增設澎湖廳。厥後又改諸羅為嘉義,改淡水廳同知、噶瑪蘭通判所轄地為臺北一府三縣及基隆一廳;又增設埔裏社、恆春廳縣各一。凡此沿革不同,皆宜詳其更置。又如近設臺灣、雲林、苗栗三縣、臺東一州,其地或為舊址、或為新闢,東剖西割,移步換形;並宜分其井疆、著其因革,俾知名目雖異,封域不殊。是在條理分明,稽考核實,庶使今昔興廢,一覽瞭然。

  一、輿圖測繪,宜得其要領也。「漢書」「地理志」云:推表山川,是地理以山川為綱領,而城郭、村墟、津梁、塘汛、隘口附麗於其間者,或在山之南、或在水之北,萬萬不能倒置;山宜分其支幹,水宜窮其源流。惟臺灣高山水源多在生番界內,足跡既不能到,測繪遂不能真。祗有但就可到之區,繪其水自某處始見,缺其上流,不作為源;其下流經某處與某水匯合,又至某處入海,此則當窮其委者也。凡繪圖,無論山名、水名、地名、村名,必須於四至交接之處,兩圖並書,庶使此圖可與彼圖逗合;此為最要。舊志於山則繪樹木,於水則繪波瀾,於美景則繪漁艇、浮屠,於營汛則繪煙墩、旗幟;此最可厭,今宜一切刪除。

  一、疆域廣狹,宜著其道里也。一府領若干縣?一縣領若干堡?總數遠近,掣領提綱,分壤縱橫,條分縷晰。其有犬牙交錯之地,尤宜詳細著明;務令四至分明,方輿可考。若插入生番地界、未隸版圖者,例從闕如,不須式廓。

  一、人物立傳,宜稽其實蹟也。凡德行、文學、宦績、武功,例所必錄;而孝義、貞烈有關風化者,尤應表彰,以風薄俗。但必須事徵其實、行考其詳,不得附和隨聲,瞻徇濫列。如名宦則必開列政績,鄉賢則必呈送行狀,文儒則必搜求著作,庶使信而有徵,不至貽譏濫廁。其寄寓羈客、隱居名流,例得兼收,並宜博訪。惟生存之人及陞擢出省上官,概不收錄,以符史例。其守節婦女,已奉旌表及未奉旌表而年例已符者,雖生存亦得並錄,不在此例。

  一、田賦科則,宜析其等差也。臺灣新舊縣分不同,錢糧各異,從前舊額與清賦後新額懸殊,是宜紀載賅詳,以備參考。田畝名為戈甲,即內地所謂邱段。其一戈一甲,當內地之若干畝,亦宜著明。其他園圍、水圳與及隆恩租、抄封、雜稅等項,並宜錄載詳明,毋紊、毋漏。

  一、物產土宜,宜辨其種類也。臺灣果木雜卉與內地多有不同,稱名亦異。如臺灣之檨,即粵東所謂檬果;臺灣之黃梨,即粵東所謂波羅。名異實同,足資互證。又如守宮色白能鳴,蜘蛛狀類人面。此皆臺灣物產之異者。他如蜃、蛤、魚、蟲,族類尤夥;倘考證綦詳,可續稽含「南方草木狀」、陸璣「草木鳥獸蟲魚疏」,則亦海外奇觀也。

  一、土客風俗,宜究其異同也。臺灣本無土著,生番即其土著。然自閩之漳泉、粵之惠潮嘉,自內地徙居,歷年已久,悉成土著。而臺地所稱客莊者,乃指粵人所居而言,是閩又以粵為客矣。其土風不同,俗尚互異;所有冠婚、喪祭、歲時、伏臘、剛柔、馴悍,均宜分別釆風,著之於冊。

  一、文藝雜著,宜廣其搜羅也。大而輔經翼史,闡道明德尚矣。次若諸子百家導衍津派及詞章訓詁、圖畫譜牒之類,苟有可稱,均當博釆。已刻者則購其書,未刻者則錄其稿,或殘缺散佚者亦宜分晰著明。

  一、地方修造,宜紀其興廢也。凡城池、衙署、學宮,孰為創建、孰為重修?均宜詳其姓名、年月。其倉庫、書院、義學、水圳及廟宇、寺觀、橋梁、古墳、驛站並遊觀名勝之區,均須備錄;倘已頹廢者,亦著於冊。

  一、職官縉紳,宜錄其姓氏也。自府縣、儒學、縣丞、巡檢、典史並武職各官,於某年某月履任,或實缺、或署理、代理、兼理,均宜詳著。其縉紳則自文武進士、舉人及五貢並宜著其科分、選貢之年,以備列表。

  一、寇賊兵事,宜詳其始末也。明季、國初如林道乾、顏思齊、朱一貴等已見舊志者,無庸備錄。自乾隆中葉以後迄於近年,如蔡牽、戴萬生之流,寇亂延及郡縣,其始事因由、弭平功績,宜詳訪之;即近年東洋、法國、兇番兵事,如於轄地有關涉者,亦宜博釆,登之冊籍。

  一、產礦山場,宜察其地脈也。淡水附近地方,近出煤炭、金沙,乃大地精華,蓄久洩露;其他府、縣如有五金礦、煤炭礦並樟腦出產之處,亦宜標其山名,紀錄於冊。

  一、番社方言,宜通其稱謂也。舊志,於番語釆自諸羅一志。然番族平埔與高山不同、此社與彼社亦異,南、北、中路尤為大相逕庭,未可僅據一隅,以概各社;允宜就番社之附近各廳、縣者而博考之。

  一、災祥變異,宜載其事實也。天災流行,自古不免;史書所載,例不諱言。凡水旱、颶風、山崩、川竭、地震之類,俱宜紀其年月、著其地名。此外,一切祲氛、異聞、罕見者,亦不妨博釆兼收,以備登之志乘。

  (以上於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由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憲札發黏鈔,十月十四日到縣,並於十月二十五日由鹽運使銜補用道臺南府正堂唐札發黏鈔,二十八日到縣)

  光緒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奉到特授臺北府淡水縣調署鳳山縣正堂李為諭飭釆訪事:『本年十月十四日,奉通志總局司道憲札開:「為照臺灣修纂通志,各府廳州縣疆域、鄉堡、村鎮、山川、道里、險隘、田園、溝洫、城池、廨署、營汛、倉廒、橋梁、津渡、壇廟、祠宇、書院、義莊、善舉、人丁、戶口、錢糧、稅課、文武職官、兵制、選舉、學校、人物、古蹟、名宦、流寓、列女、番社、風俗、物產、典禮、政事、藝文、災祥、兵事、中外交涉,並一切地方建置興廢沿革,均關記載,相應敘具修志事宜及釆訪冊式,飭發各屬,先行按條釆訪,各自纂輯成書,一面將釆訪各項隨時稟送本總局彙核纂辦。該縣即就地遴選品端學粹紳士,酌延數人,俾膺釆訪之任,務宜查照現發冊式事宜,逐條切實搜羅,詳慎考核,毋任罣漏稽延,是為至要。至釆訪不無費用,應由本總局各給銀一百兩,以資津貼。如有不敷,由該縣自行籌辦。其分省前後所有地方事宜奏咨案據有關徵考之件,隨時查訪;所在衙門,由局分別申詳移行鈔取核辦。除呈報兩院憲暨分別移行外,合行鈔發。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辦理。毋違。此札」等因。計札發釆訪冊式五十本下縣。奉此,除出示曉諭外,合行諭飭。為此,諭仰該紳董盧德嘉即便遵照,迅將發去釆訪冊式,認真辦理,並搜求志書,全部借鈔,以便詳送,該紳毋得視為具文,互存觀望。此項修纂通志釆訪各事,即可為修縣志張本。務各實心實力,分別釆訪舉辦。切切,特諭。計發釆訪冊式一本。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諭』。

  十二月初一日設局舉辦。

  光緒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造報疆域冊一本;二十五日,李邑侯具文申送。奉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憲批:『據詳送疆域冊一本,該縣首先造送,辦事認真,殊堪嘉尚。惟查冊內分紀各莊界限,雖已分明,而於該縣轄內全境四至里數,尚未賅備。應令補造全縣所轄東西南北四至,以何處為界?延袤若干里?至臺南府城若干里?均須載明。仰即飭該紳董等再行詳細確查,另造簡明清冊申送,以備編纂。毋延!切切。此繳,冊存』。

  (右批於六月二十三日到縣,旋奉李邑侯於二十五日錄批照會到局遵辦)

  七月二十日,造報田園清冊一本,由李邑侯具文申送。

  二十五日,復補造疆域冊一本,亦由李邑侯具文申送。

  八月十八日,奉到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為飭催趕辦事:『照得本總局纂修通志,疊經通飭所屬各廳縣釆訪事實,送局備纂。嗣因延未送到,復經行催各在案。茲查本總局開辦以來,已屆一年,而各屬繳到釆訪冊,尚屬寥寥。本總局無所取材,憑何編纂?現在濡筆以待,不容再事因循,亟應嚴催趕辦繳送,以備纂輯。除分行札飭外,合行札催。為此,札仰該縣立即遵照,迅將釆訪事實陸續造送,仍不得草率塞責,總期黽勉趨公,早日蕆事,勿再挨延,切速。此札。光緒十九年八月初七日札』(又於三十日,蒙臺南府唐照札飭催,九月初一日到縣)。

  光緒十九年九月初八日,奉到臺藩司唐為飭催事:『照得臺灣設省,舉辦省志,設局已及一年,為費甚屬不貲。而各縣釆訪,到者寥寥,編纂無從著手。似此耽延時日,固屬不成事體,即經費亦難乎為繼。迭經通志總局公牘頻催,無如各廳縣置若罔聞。須知此事萬難住手,各屬釆訪不到,則總局經費虛靡;應勒限三個月內,一律釆訪竣事,詳送通志總局備纂。此系特飭之件,勿再視為具文,任意逾延,致干咎戾。除移臺灣道一體飭催並分飭遵辦外,合行札飭。為此,仰〔該〕縣官吏即便遵照辦理。毋違,速速。此札。光緒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札』。

  (右札旋奉李邑侯於九月十五日照會到局遵辦;十七日奉臺南府唐照前札飭催,十九日到縣;二十六日,再奉臺南府唐札奉臬道憲顧照前札飭催,二十九日到縣)

  十月初二日,奉特授臺北府淡水縣調署鳳山縣正堂奉旨嘉獎加十級紀錄十次李為諭飭遵辦事:『照得前奉通志總局司道憲札開:「為照臺灣修纂通志,各府廳州縣疆域、鄉堡、村鎮、山川、道里、險隘、田園、溝洫、城池、廨署、營汛、倉廒、橋梁、津渡、壇廟、祠宇、書院、義莊、善舉、人丁、戶口、錢糧、稅課、文武、職官、兵制、選舉、學校、人物、古蹟、名宦、流寓、列女、番社、風俗、物產、典禮、政事、藝文、災祥、兵事、中外交涉並一切地方建置興廢沿革,均關記載,相應敘具修志事宜及釆訪冊式,飭發各屬先行按條釆訪,各自纂輯成書,一面將釆訪各項隨時稟送本總局彙核纂辦。該縣即就地遴選品端學粹紳士,酌延數人,俾膺釆訪之任。務宜查照現發冊式事宜,逐條切實搜羅,詳慎考核,毋任罣漏稽延,是為至要。至釆訪不無費用,應由本總局各給銀一百兩,以資津貼。如有不敷,由該縣自行籌辦。其分省前後,所有地方事宜奏咨案據有關徵考之件,隨時查訪;所在衙門,由局分別申詳移行鈔取核辦。除呈報兩院憲暨分別移行外,合行鈔發。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辦理。毋違。此札」等因。計札發釆訪冊式下縣。業經分發各鄉紳董據實釆訪,並照會盧紳德祥、陸紳日翔為釆訪總紳,以專責成。嗣蒙本府憲唐來函,以奉委邱仙根工部為全臺釆訪總紳,飭即趕速釆訪彙報等因,疊經轉催趕辦在案。茲查:由局查造各冊,轉報者固屬不少;而釆訪事宜,勢難再事因循,是非設立主稿之人,不足以資專責而冀速成。現查該廩生品學兼優,堪以委任在局主稿,合行諭飭。為此,諭仰該廩生即便遵照,務將釆訪事宜妥為主稿辦理。每月由局給發薪水六八洋銀十六元,以資津貼。此系奉飭要件,該廩生務須實力舉辦,毋負委任。切切!特諭。右諭仰廩生盧德嘉。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諭』。

  先是,九月二十九日,奉到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為札飭事:『為照本總局纂修通志,前經刊發釆訪冊式,飭令各屬將地方應纂事宜,按冊釆訪,送局備纂,並准各支經費銀一百兩在案。現計開局一年之久,僅據澎湖廳採輯送局,其餘各屬疊經飭催,未據採送。推原其故,無非因經費太薄,不敷開銷;各該地又無可籌,以致日久觀望。除埔里社廳、恆春縣、臺東州三屬,均系新闢地方,釆訪較易,仍令遵照前檄趕緊採送、無庸議加經費外,臺灣、彰化、安平、鳳山、嘉義、淡水六縣,缺分較優,應予酌加經費銀各三百兩,先由各該廳、縣自行墊支。自此次文到三日起,勒限半年,一律釆訪完竣;仍隨時送局備纂,不准再有遲逾。一面先將奉文日期報查,並俟依限辦竣,赴局將應領經費請領歸墊;如有遲延逾限之處,即將所加經費銀兩扣發,以示勸懲。除詳請總裁撫憲暨分移通飭外,合行札飭。為此,札仰該縣立即遵照辦理。勿違。速速。此札。光緒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札』(又於十月初八日,由臺南府唐照札行知,初十日到縣)。

  又於本日奉到臺南府唐為行知事:『本年九月二十八日,蒙通志總局司道憲札開:「為照本總局總纂蔣明經師轍,前據請假回籍,經委纂修王令國瑞代辦在案。現在蔣明經日久不來,王令又兼辦提調,查有纂修薛孝廉紹元,堪以改訂總纂,以便主持一切纂輯事宜。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月致送脩銀一百元,王令仍以纂修兼辦提調,照舊月支薪水共銀七十元。除詳明總裁撫憲暨分移關訂札知外,合就行知。為此,仰該府即便知照。此札」等因。蒙此,除移行外,合就行知。為此,仰〔該〕縣官吏立即查照。此札。光緒十九年十月初八日札』。

  十二月二十五日,造報山川清冊一本;二十六日,由李邑侯具文申送。

  光緒二十年元月初七日,奉到特授臺北府淡水縣調署鳳山縣正堂奉旨嘉獎加十級紀錄十次李為遵札照會事:『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奉通志總局司道憲札開:「照得本總局纂修通志,前經札發釆訪冊式,並疊催造冊送繳備纂在案。昨據宜蘭縣首先繳到各冊,一律完竣,洵屬急公。惟冊內稱引舊志居多,於近事轉多缺略。查臺省舊志,現存者如臺灣府志、諸羅、鳳山、彰化縣志,噶瑪蘭、淡水、澎湖廳志,早經檄取存局備纂,無庸釆訪諸紳再事援引。惟於舊志以後事蹟,釆訪宜詳,方足以資纂輯。除分飭外,合行札飭。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諭飭釆訪各紳,查照前發釆訪冊式,逐條詳細參訂,從速造冊,陸續送繳本局,以憑集纂。其與舊志同者,無庸援引臚列。惟舊志舛誤、今經考訂改正者,不妨並引,聲明舊志新輯,以訂舛訛;庶免繳冊到局,致煩駁詰,展轉需時,是為至要。切切,此札」等因。奉此,合就備文照會。為此,照請貴總局請煩查照,趕速辦理,望切望切,須至照會者。右照會釆訪總局。光緒二十年元月初六日照會』。

  二月二十七日,奉到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為特札催繳事:『照得本總局纂修通志,須待各屬釆訪冊籍繳齊,方可纂輯成書。屢經札催造送,並於去年九月間,酌加釆訪經費,勒限半年繳齊,乃僅據澎湖廳、苗栗縣釆訪齊全,考訂成書送局;又據埔里社廳、宜蘭縣備造釆訪冊送繳。此外如臺東州、鳳山、安平、臺灣、恆春等縣,亦經陸續造送。惟嘉義、彰化、雲林、新竹、淡水五縣暨基隆一廳,未據繳送。現將屆限滿,本總局立待造繳齊全,以資編輯。合行札催。札到,該縣即便遵照督飭釆訪各紳,迅速趕辦,一律造齊送局,不得再行宕延。切切,此札。光緒二十年二月十八日札』(又於三月十一日奉臺南府唐照札轉飭,十三日到縣)。

  五月初一日,造報水利清冊上下二本。十二日,由俞邑侯具文申送。

  九月十七日,奉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為特催趕送事:『為照本總局纂修通志,早經通飭各屬舉辦釆訪,以便纂輯,嗣因延未採送到局,復經迭次分催,酌加經費,勒限造送去後;續據各屬先後釆訪完竣,造冊送局各在案。所有該縣應造前項冊籍,迄今閱時已久,僅據送到疆域、田園、山川、水利等項釆訪冊,其餘所缺尚多,迄未採送完竣,殊屬延緩。本總局亟待集纂,未便再事因循,合亟特札嚴催。為此,札仰該縣立即遵照迅將釆訪冊籍趕緊造送齊全,以備核纂。該縣現值辦理海防,不無兼顧,然釆訪事仍須一面督催各紳並行不悖,毋得藉詞挨延。切切,此札。光緒二十年九月初九日札』。

  附錄釆訪貞孝節烈婦女旌表事例

  一、孝子。凡實行昭彰,鄉鄰共喻,無間人言者,可採其平日事親若何?奉養若何?終喪若何?詳為紀載。間有割股療疾、出於至性者,亦須敘明。

  一、孝子割股傷生及烈婦夫死並無逼嫁情形而遽殉節者,奉旨不准給旌。此自聖朝廣大好生之德;然有出自至性、割臂割股療病至愈、兩無傷損者,伉儷情重、不因逼迫而慷慨以殉夫者,由六部九卿科道疆臣奏請旌表,候旨遵行。此足見我朝典例,仁之至、義之盡。凡我士民,當仰體朝廷德意,遇有此等,一體開報。

  一、列女分貞、孝、節、烈四種名目。女曰貞,婦曰節。孝者,婦女善事其父母、翁姑也。烈者,婦女慘遭不幸、奮不顧身也。此須分晰明白。

  一、女未字在母家守貞者,曰貞女。已字未嫁而夫死,遂赴夫家守貞者,曰貞婦。女家無男子,女自誓在家守貞、奉養父母終老者,曰孝女。出嫁孝養舅姑代替危難者、婦代夫危難者,均曰孝婦。夫死守節、孝養舅姑、撫孤成立者,或無子而守節終養者,均曰節孝。凡節未有不孝者也。不論妻妾,但年三十以前夫死而守節至五十歲者,或年未五十身故、其守節已及六年者,均曰節婦。

  一、夫死以身殉夫者,曰烈婦。遭遇盜賊強暴捐軀殉難者,婦曰烈婦,女曰烈女。力不能拒、羞憤即時自盡者,亦合旌表例建坊。凡婦女貞而兼孝者,曰貞孝;兼節者,曰貞節;兼烈者,曰貞烈;節而兼孝者,日節孝;兼烈者,日節烈。各隨其事實變通辦理可也。

  一、女許字未嫁而夫死、女往夫家守貞身故及未符年例而身故者,一體旌表。

  一、婦女遭寇守節致死,雖事歷年久,准補行請旌建坊。

  一、節婦夫死毀容自誓、如令(?)女割鼻之類,近年新例不俟年限即行給旌;如遇此等,亦應開報。

  一、本省府廳州縣開報貞孝節烈婦女,請註明某里、某鄉及里鄉戶首姓名、舉貢生監保認姓名,以備查核。

  一、貞女、孝女,請載父母名氏,云某人之女某貞姬、貞娥、貞姑,稱謂各隨鄉俗可也。已許字者曰字某姓,未字則云未字。

  一、貞節烈婦,請載夫名,云某人之妻某氏;孝婦兼載舅姑名氏。

  一、貞節婦某年于歸、某年夫卒,計守貞、守節若干年,現存年若干歲;其未五十而身故者,載某年身故,計生前守貞、守節若干年。

  一、節婦有子幾人,或撫子、或無子,均請分析載明。凡婦人守貞砥節,其志至苦而其神至清,故子孫多致貴顯,非獨天之報施不爽,亦其平日之懿行淑德所以感之者有漸也。如貞節之子孫,有得科名仕官者,均應詳載。

  一、烈婦、烈女,請載某年月日遭寇賊強暴自盡。其貞、孝、節三等婦女卒之年月日及葬地,有可考者,亦應載明。

  一、貞、孝、節、烈婦女已請旌表者,應書明某年月日、某官某題請旌表。其未旌表者,亦應書明尚未奉旌表。

  一、貞、孝、節、烈業經題奏,奉旨予旌,而通志遺漏未載者,亦請開明補刊不誤。

  十二月初二日,奉到臺灣纂修通志總局司道為嚴催速送事:『照得本總局纂修通志,早經通飭各屬舉辦釆訪,以便纂輯。嗣因延未採送到局,復經迭次分催,酌加經費,勒限造送去後;續據各屬先後釆訪完竣,造冊送局各在案。惟有該縣應造前項冊籍,所闕尚多,閱時已久;早經逾限,未據造送完竣,復於本年二月、九月疊經檄催,迄今又閱數月,仍然任催罔應,實屬挨延,不成事體。本總局需費甚鉅,因該縣釆訪未完,擱筆以待,以致虛縻經費,勢難再任宕延。合再嚴催。為此,札仰該縣著於札到之日,立將何時釆訪完竣,先行稟覆,一面迅將未完釆訪各條,查造齊全,星飛遞送,不得再行挨延,致干未便。懍之,慎之。切速,特札。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