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靖海紀事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重刊靖海紀事序

  歲甲戌,余以公車入都;榜發獲雋後,公事勾當,日不暇給。越數日,得家書,知日本駕樓船到臺灣,聲言尋生番宿怨,實欲窺伺臺地。詢之同人,則云羽檄至都,已數日矣。閩省距京稍遠,臺灣尤在海外,非親履其地,誰能遽悉情形。雖蕞爾小醜,不足為憂,而聖天子關心民瘼,為之宵衣旰食;諸執事仰體聖意,莫不焦思博訪,思所以預其防而紓其難。於是沿海戒嚴,東南數省及閩之泉、漳二郡,籌防尤甚。而中外咸追思靖海將軍靖海侯施襄壯公矣。夫人當平居無事之時,凡前之人,手夷大難,身貽大利,往往安若固然,習而忘之。及事起倉卒,動魄驚心,始念及當日之海氛蹂躪,唇齒相依。非其人之深於諳練,孰與入波斯而奏奇績也?非其地之悉隸版圖,孰與保門戶而固大局也?非其土產之供乎內地,舟楫之通乎上游,孰與廣貿易而饒生聚也?則有慷慨歌思,欷歔感泣,相與長言之、詠嘆之之於靡既者矣!

  我先靖海將軍靖海侯襄壯公祖伯,少長濱海,壯歲從戎。其於兵機之權變,海道之險阻,靡不熟悉閱歷,成算在胸,是蓋由天授焉,故區區焉以臺灣一隅為慮。及受聖祖仁皇帝特達之知,由閩省水提軍門召授內大臣,侍直禁庭十餘年,君臣相得之樂,有非他人所能喻者。迨膺簡命,專征臺灣,六月興師,一鼓而平澎湖三十六島,鄭氏納款,海外遂成一重鎮焉。凱旋後,都人士彙其前後疏章,兩兩符合,所謂坐而言即起而行也。至歷敘戰功,則詳於鄉先輩數序之中;披瀝肝膽,指陳形勢,則見於奏疏數十上內;固無庸余贅也。

  是歲日本之役,余在都,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諸公延問臺灣情形,並及先侯事蹟;余以靖海紀事對。始歸而謀重鐫付梓,公諸同好。有福清家選卿孝廉知其事,郵寄陳惕園先生文集來,中有受降辯誣一條,屬余付刊紀中。余維先侯廓靖海疆,芟夷大難,為國為民,心事固自昭然,而惕圍先生以名孝廉司鐸數郡,所至留心世道,丕振文風,今更為之論斷,誠相得益彰,亦可謂深知先侯者矣,因並付手民,以見公道自在人心也。

  茲者,日本悔禍,息兵歸國,臺地烽火無驚。番社新拓,部議增置州縣,專設大員,建節斯土。將來人文之盛,物產之饒,且媲美內地。覽是紀者,知今日臺灣之重,即可以見先侯當日之心。而凡我後嗣子孫,尤當知荷國恩,紹祖武,相與繼繼繩繩,克振家聲。韓昌黎所謂有為之前而美彰、有為之後而盛傳者,是又余之所深企也夫!是為序。

  光緒歲次乙亥季夏,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兵部員外郎、武選司行走加一級、親房姪孫葆修頓首拜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