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伊斯:《探索未解奥秘》

第九篇 深海幻象:深不可测的大洋之谜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仅从“幽灵潜艇”及其基地来看,其拥有者的智慧便高出地球人许多。何况“幽灵潜艇”并未攻击过人类,而是人类不断地攻击过它,但它也从不还击人类。这说明驾驶“幽灵潜艇”者的道德文明也远高出于人类。

  大海中的无人漂船

  1983年夏天,有一天的下午,委内瑞拉一艘叫做“马拉开宝”号的货轮正在大西洋的海面上航行着。忽然,一个船员发现前边不远有一艘轮船,它在海面上随着海浪任意地漂荡,好像不知道要航行到什么地方去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那个船员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船长。船长想了想,立刻命令向那艘轮船靠拢。船员们急忙加大马力,朝着那艘轮船开了过去。等到他们来到那艘轮船的旁边,发现它的船身上写着“白云”,原来它叫“白云”号,也是一艘货船。看样子,“白云”号的载重量大约有2300多吨。

  船长让船员们开着“马拉开宝”号货船围着“白云”号绕了一圈,只见它的上边没有挂旗子,看不出来是哪个国家的船只,而且船的甲板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船长的心里更加纳闷了:“哎,这艘轮船上的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是不是他们遇到什么危险了?对,还是赶紧到船上去看一看吧。”想到这儿,船长和几个船员爬上了“白云”号。

  他们爬上“白云”号,仔细一看: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上乱七八糟地扔了好几双鞋子。船长对手下的船员说:“你们分头到厨房、船舱、驾驶室去看一看,有什么情况马上向我报告!”船员们答应一声,赶紧分头去了。

  功夫不大,船员们陆续回来告诉船长:“报告船长,这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厨房里的衣物全都发霉,船上还有500箱炮弹。”船长一听,心里感到更加奇怪了:“走,带我去看看!”

  结果,船长在“白云”号货船上所有地方看了一遍,果然,那厨房里的食物全都发了霉,变成了绿颜色;无线电室里的无线电台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货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500 箱炮弹,那炮箱上贴着一些标记……

  船长越看越感到奇怪:无线电台的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这说明“白云”号一定是碰到了什么特别危险和紧急的情况;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到处都是扔弃的鞋子,就是说船上的人们已经跑到救生艇逃命去了。那么,这艘船到底遇上了什么样的危险和紧急情况,船员们才慌慌张张地逃走了的呢?

  后来,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琢磨了半天,觉得:这艘“白云”号货船是一艘运送军火的货船,它一定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受到了损害,使得船上烧起了大火。后来,船上的大火又自己熄灭了。可是,船员们当时以为这场大火会很快地蔓延起来,大火要是引起炮弹爆炸,那整个船都会被炸得粉碎,船上的人一个也别想活命。所以,他们就急忙跳上救生艇逃走了。

  “马拉开宝”号船长看了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向船员们说:“咱们再对它好好地搜寻搜寻,也许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船员们觉得船长的话很有道理,就又在“白云”号船上搜寻了起来。

  找着找着,有一个船员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赶紧交给了船长。船长打开仔细一看,只见那上面记录着:“白云”号最后停泊的地方是非洲西北部加利群岛的拉斯帕马斯港。等到“马拉开宝”号的船员们发现它,它已经在海面上漂流了整整62天,大约漂流了18000 海里。

  这么一来,“马拉开宝”号船长和船员们更加奇怪啦:“白云”号漂流了整整62天,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呀。那为什么没有人查问它的下落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弄不明白……

  这件奇怪的事情很快就到处传开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好几件这样的难解之谜。

  公元1855年2 月28日,英国一艘叫“马拉顿”号的三桅帆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准备到美国去。走着走着,他们碰到了美国的一艘三桅帆船,名字叫“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只见这艘船的风帆已经落下了,随着风浪慢慢地漂荡着。船内也没有一个人,船上没有一个地方受到损害,船上的货物三点儿没动,船上的淡水和食物也特别充足,船上根本看不到一点儿痕迹,但船上却没有一张航海图和一个罗盘。看样子,是船上的人们在逃走的时候,把航海图和罗盘全都拿走了。

  那么,美国的这艘三桅帆船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呢?它的船员们为什么一定要逃离呢?船员们又是怎么逃走的呢?谁也弄不明白。

  英国“马拉顿”号的船长决定把美国的这艘“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三桅帆船拖到美国去,交给美国人。这样,也许能搞清楚这里边的原因。

  可是,当英国“马拉顿”号的船员们把美国的那艘三桅船拖到纽约以后,向人们一打听,那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没有回来。而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也没有发现这些船员。

  公元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文兰州纽波特市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了一艘叫“西贝尔德”号的帆船。那船上的情景跟前边说的那些船只一样,船上一切完好无损,船长室里还摆放着丰盛的早餐,船上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1881年12月12日,美国一艘叫“爱伦·奥斯汀”号的机帆船在北太平洋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随风漂泊的帆船。船上边有食物,有淡水,有水果,还有啤酒,就是没有一个人。

  人们回想起这些往事,再看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货船,不禁要问: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呢?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在航行当中,肯定是碰到了龙卷风,要不就是碰到了海啸。船员们在这些灾难面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离开船只,坐着救生艇逃走了。可是,龙卷风和海啸实在是太凶猛,把救生艇打翻了,船员们全都被掀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最后没有了性命。

  看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觉得,在广阔的海洋里边,不管是龙卷风,还是海啸,都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海面上正在刮着龙卷风或者什么海啸。所以,这些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害怕,更不用说有什么惊慌失措,下船逃命了。再说,海面上产生龙卷风,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些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所处的海面上不太可能产生龙卷风。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也许是遇到了次声波。次声波是由于风暴和强风作用,在波浪表面上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的一种现象。次声波是一种人们的耳朵听不到的声波。可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赫兹,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衰减得很小,所以传播得比较远。科学家们认为,强大的欢声波会使人们惊慌失措,特别难受。船员们如果碰到次声波,也许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最后就跳船逃命去了。

  不过,人们的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由于次声波造成没有人驾驶的漂船的确切例证。

  还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是不是碰到海洋怪兽了呢?海洋怪兽把船上的人们吓得慌里慌张地逃走了。只是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以不太能说服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造成了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呢?一直到如今也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也就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神秘的肇事者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十几英里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撞个正着。这事儿——你说怪不怪?

  事情发生在1956年7 月25日,时为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阳里亚”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一艘叫“斯德哥尔摩”号,属于瑞典瑞美公司所有。 前者于1951年6 月在热那亚下水。 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

  两艘船的船员也是无可挑剔的: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心与纪律性。至于两船的船长,更是毋须置疑。“阳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 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已是第51次航行了,5 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型脸上,显露出的是饱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惯守纪律,一丝不苟。

  星期三那天下午1 时许,“阳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其时位置在南塔角东264 公里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哥本哈根,其时位置在南塔角西352 公里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 公里,每船平均还需走308 公里的航程。南塔角的南塔岛南64公里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则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陀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 时光景,当海上突生浓雾,“阳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并不惊慌,但是却开始更加小心起来。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出现在船桥上指挥。这天他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每小时43公里降至每小时39公里,同时要求“阳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未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心、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职员。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面的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地的注意力。进入当夜9 时,乔安生约摸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公里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荧屏。10时30分,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19公里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再说“阳里亚”号,在晚上10时对分钟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公里。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都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航方向。“阳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条船的安全交会当是无问题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陀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 度。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难以想象。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在对方——“斯德哥尔摩”号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咱们的雾角尖锐响亮,可传至很远的洋面,可对方却何以闷声闷气,不发一声地朝咱们驶来?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双方通过荧屏发现只有8 公里的距离时,却都寻不见对方的灯光。其实双方此时都是大开着指示灯的,照说8 公里的距离,完全可以发现,却硬是发现不了,依然是起初的雾漫漫,夜沉沉……当时,“斯德哥尔摩”号左舷上的红灯大开着。他们也多么希望看到来船左般的红灯啊,因为只有这样,两条很快就交会的海船才会按照国际航行守则的规定:以左舷相向而过,以避免碰撞。

  过了一会儿,船桥上的电话响了,呆在“斯德哥尔摩”号船顶上守望观察的船员向三副乔安生报告:“左前方20度发现灯光。”这时,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公里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可是,就在这时,来船的红色灯光忽然消失,随即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绿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乔安生心里顿感不妙。因为这显示出本船面对的是来船的右舷。换言之,就是来船正拨转船头向着本船船首冲来。这情形,就有如在高速公路上西侧行驶的车辆突然横到东行车面前来了。

  乔安生当即作出反应。他将引擎间联络通讯器的把手从“前进”位置果断地扳到“全速后退”的位置。此时,船长拿腾逊正呆在自己舱里。他明显地感到一阵由引擎改变转向而引起的震动,立刻赶到船桥上来……这是“斯德哥尔摩”号一方的情况。

  在“陀里亚”号一方的船桥上,此时的情况也完全一样:来船何以不鸣雾角,却突然出现在眼前?眼看着对方的灯光迅速变亮,放大……猛然间,一名船员高声喊道:“它转过来了,撞上来了!”其实,此时对方的船——即“斯德哥尔摩”号正在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在“陀里亚”号看来,“斯德哥尔摩”号乃是全速地抢到自己的航道上来,并拼命撞来!卡拉美船长当机立断,发出命令:“赶快躲开!急速左转!全速后退!”

  孰料此时已躲闪不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斯德哥尔摩”号那无比坚强的钢角已拦腰插入“阳里亚”号的船身,犹如一支尖矛射中大鲸鱼一样。

  两船互相绞缠在一起,在漆黑的海上擦出星星般的火花。这时,“斯德哥尔摩”号的“全速后退”才真正发挥作用——它“吭嗑吭曲”地艰难地从对方船身中拔出钢角……于是,“阳里亚”号摆脱羁绊,也全然失去控制,开始摇晃下沉。

  “见鬼!”卡拉美船长只来得及咒骂出这一声,便迅速指挥船员放出救生艇与舢板,紧急援救本船的1134名旅客。闯了大祸的“斯德哥尔摩”号自然也参与了大援救,将对方的旅客转移过来。此时,两船探照灯大开,人声鼎沸哭喊喧嚷,犹如炸开锅一般,附近有五六条过路船闻讯赶来,也参加救助行动……

  7 月26日上午10点正,“阳里亚”号完全沉入海底。最后清点人数,该船死亡43人(多半在撞船瞬间便已丧命)。船长卡拉美痛不欲生,抱着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准备随船自尽,在最后一分钟才被船员生拉活扯地拽上救生艇。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沉船悲剧。可是,也有因祸得福的:一位19岁的意大利女移民安苏丽在被救上救生艇时突然跌落大海,一位纽约青年哈得生奋不顾身跳水救美。8个月后,两位青年竟喜结良缘。

  那么,此次临近纽约港时才发生的撞船事故责任在谁呢?两家轮船公司相互控诉,而提出的证据又都证明自己无罪,于是只得在庭外和解。可是,到底谁是肇事者呢?难道真如卡拉美船长所咒骂的——“撞到鬼了”?

  “死神”号鱼雷不沉之谜

  鱼雷,是一种可以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自行控制深度的水中兵器。鱼雷的形状就像一根大圆柱子,头部装着引信和炸药,中部装着燃料和动力装置等,尾部装着推动器。

  作战的时候,潜艇和水面舰船用鱼雷发射管把鱼雷发射或投掷出去,以摧毁敌船在水中的部分。

  鱼雷使用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热动力,另一种是电动力。鱼雷本身没有多大能源,航程一般都不会达到4 万米。即使是最新式的鱼雷,航程也只有4 万米。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鱼雷在跑完自己的航程以后,就会沉到海底或者自行爆炸。

  有趣的是,在世界海战史上有一枚鱼雷,发射出去以后没有击中目标,却没有沉到海底,也没有自行爆炸,而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50多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1916年5 月31日,英国舰队和德国舰队在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世界海战史上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20世纪初的时候,欧洲的军事强国英国和德国,为了保持和夺取海上霸权的地位,争着抢着建造大、中型战舰,增强海军实力。而且,这两个军事强国的战列舰越造越大,战舰的装甲越来越厚,大炮的口径也越来越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两国的海军实力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大战的头一年,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经过几次交战,德国舰队吃了不少亏,水面上的战舰不敢远离海岸。1916年4 月,德国海军的大洋舰队司令冯·舍尔海军上将费尽脑汁制定了一引诱歼灭英国主力舰队的作战计划。

  没想到,德国的这个作战计划和行动部署被英国的情报部门从无线电里给截获了。1916年5 月30日,一份份军事密报送到了英国海军司令约翰·杰利克的手里。杰利克经过一阵严密思索,决定将计就计,也采用了引诱歼灭的办法,集中主力舰队去迎战德国的大洋舰队。这么一来,英国和德国的战术都是派出一支诱敌舰队,把整个舰队的主力埋伏在伏击圈里准备消灭对方。

  英国海军司令杰利克让一个名叫贝蒂的海军中将担任了诱敌舰队的司令官。英国的诱敌舰队由第一战列巡洋舰队、第二战列巡洋舰队和第五战列巡洋舰队组成,第五战列舰队的战舰有4 艘,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伊丽沙白女皇”级战列舰。这种海上巨舰,每一艘上都有8门381毫米口径的大炮,可以把25000 米远的敌舰炸成粉末。德国诱敌舰队的司令官是希佩尔,他的战舰都是德国海军里边最优秀的清一色的“无畏”级和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这种战列舰跟“伊丽沙白女皇”级战列舰一样厉害。

  1916年5 月30日晚,贝蒂带领着英国的诱敌舰队,趁着茫茫的黑夜出发了,第一、二战列舰队熄灭了灯光先走一步,第五战列舰队随后悄悄地跟在后边。同时,英国海军司令杰利克率领着英国主力舰队开往伏击地点。

  这时候,德国的诱敌舰队司令官希佩尔也带领诱敌舰队出发了,开往日德兰半岛海岸。德国海军司令舍尔率领着德国主力舰队朝着伏击地点启航了。

  5月31日下午2时的时候,英国和德国的诱敌舰队都开到了日德兰西北部的海面上,相隔的距离只有50多公里,可谁也没有发现谁。几分钟以后,贝蒂和希佩尔才互相发现对方的舰队。

  下午2 时40分的时候,双方的舰队进入了大炮的射程,日德兰的海面上立刻响起了“轰轰轰”的炮声,可是谁也没有打中谁,只是把海水炸得好像开了钢一样。贝蒂跟希佩尔两人遭遇以后,各自向自己的诱敌舰队发出了命令:“战列巡洋舰全速前进,战列舰紧紧相随,注意和主力舰队保持密切联络。”希佩尔看到贝蒂以后,就按照舍尔的计划,指挥自己的诱敌舰队一边开炮,一边向自己的主力舰队退去。贝蒂的舰队随后紧紧追赶。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德国海军的重型战舰采用了新式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就是集中全部大炮,按照命令朝着敌人的一艘战舰一齐射击。这种战术的威力特别大。希佩尔率领着德国诱敌舰队走着走着,就一声令下,德国战舰朝着贝蒂的旗舰“雄狮”号一齐开火,一下子把“雄狮”号打中了。而且德国的“卢瑟福”号战舰的一发穿甲弹,一下子钻透了“雄狮”号中部的一个炮塔,在炮塔里边爆炸了,英国官兵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更危殓的是,猛烈的爆炸使得火药袋着起了大火,假如大火再往下烧,很快就会烧着弹药舱,使炮弹爆炸。这么一来,这艘“雄狮”号旗舰就会和贝蒂一起呼啸着飞上天,危险,太危险了!

  就在这危险的时刻,一个名字叫哈维的海军少校急忙想去救火。可是,他的两条腿已经被炸断了,身体上也负了好几处重伤。但是,哈维为了“雄狮”号,用手抓着甲板一点一点地往前爬去。最后,他终于爬到了弹药舱,使出全身的力气关死了弹药舱和火药袋舱的大钢门。接着,哈维又拼命地打开进水阀,放进了海水。就这样,哈维奋不顾身,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雄狮”号旗舰,可他却牺牲了。

  下午4 时20分的时候,德国诱敌舰队的“塞德利茨”号和“佛林格尔”号几个齐射,把英国的“玛丽女皇”号超无畏级战列舰击沉海底,1200多名英国官兵全部战死。“玛丽女皇”号沉入海底引起的巨大旋涡,差一点儿把赶来救援的英国驱逐舰“新西兰”号拖进深渊。

  从战斗打响,到这时刚刚一个小时,英国诱敌舰队就被德国人击沉了两艘战列巡洋舰,摧毁了一艘战列巡洋舰,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士兵的情绪,只有贝蒂显得非常镇静。他漫不经心地说:“怎么搞的?这些该死的船,一下就损失了两条!”接着,贝蒂又发出战斗命令:“各舰注意!向德国人冲击!”可是,情况对英国诱敌舰队越来越不利,下午5 时,德国诱敌舰队突然掉过头来,朝着英国诱敌舰队反扑了过来。英国诱敌舰队眼看就要招架不住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英国诱敌舰队当中的第五战对舰队赶到了战场。它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原来,当时德国的潜艇特别厉害,英国有很多战舰都是被潜艇消灭的,第五战列舰队害怕遇到德国人的潜艇袭击,不敢直着走,就一会儿往左、一会往右地航行,所以前进的速度很慢。现在,第五战列舰队赶到了,希佩尔放松了对贝蒂的进攻,让几艘驱逐舰对他发起了猛烈进攻。英国的驱逐舰一看,连忙迎了上去。双方的驱逐舰展开了搏斗。

  英国的第五战列舰队投入战斗以后,德国诱敌舰队立刻受到了大口径火炮的威胁。 希佩尔一看不好, 指挥舰队开足马力朝着舍尔的主力舰队靠了过去。可他的“冯·德·塔恩”号和“塞德利茨”号战舰还是被第五战列舰队打伤了。不久,希佩尔的诱敌舰队和舍尔的主力舰队会合了。舍尔的主力舰队都是战列舰和巡洋舰,一共有70多艘。

  贝蒂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高兴,心说:“这回诱歼德国主力舰队的机会来了!”于是,他用无线电向杰利克报告:“敌舰在东南方!”可贝蒂担心德国主力舰队不上钩,下午4 时30分的时候,他命令所有的英国战舰一齐向舍尔发起了进攻。这时候,贝蒂的旗舰“雄狮”号经过艰苦抢修,已经能够继续战斗了。

  英国海军司令杰利克接到贝蒂的报告以后,立刻命令海军少将胡德带领第三战列巡洋舰队抢先赶到了战场,他指挥别的舰队也全速前进。

  下午6 时左右,英国主力舰队发现了德国主力舰队。杰利克把手用力一挥,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全部战舰向左排成舷侧单行,准备战斗!”

  这时候,德国舰队司令舍尔不知道英国主力舰队就在他前边的海面上,继续指挥舰队一艘一艘地前进着,很快就进入了英国主力舰队的射击圈。这样,英国主力舰队从打出第一发炮弹起,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把德国的“吕措夫”战舰打得在海面不能动弹了,“维斯巴登”号和“S——35”号战舰被击沉。

  舍尔一看大势不好,决定指挥舰队掉头逃跑。临跑以前,他命令所有战舰集中炮火齐射胡德指挥的第三战列巡洋舰队旗舰“无敌” 号, 雨点一样的炮弹过后,“无敌”号爆炸了,胡德和1000多名英国官兵断送了性命。

  下午7 时的时候,德国舰队司令舍尔带着舰队打算从英国舰队的后边撤回德国。可他的主意打错了,结果又碰上了英国战舰。舍尔只好不停地发着命令:“施放烟幕弹,各驱逐舰发射鱼雷!”一枚枚鱼雷跃入了大海,溅起一道道浪花,向英国舰队射去,可是全都没有射中。

  天慢慢黑了,舍尔命令全体德国舰队:“航向东南,突破英国舰队封锁!”德国舰队立刻开始行动。英国舰队里的“鲁斯普斯”号战舰一看,连忙发射出了一枚鱼雷。这枚鱼雷的代号叫做“死神”号,杀伤威力相当于10吨梯恩梯炸药。

  “死神”号鱼雷发射出去以后,朝着一艘德国战舰冲了过去。没想到,它眼看就要击中那艘德国战舰的时候,却一转弯,溜走了。这时候,德国战舰上的德国官兵原本被冲过来的鱼雷吓呆了,心想:“完了,这回可完了。”等到他们看到那枚鱼雷溜走了,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一边祈祷上帝保佑,一边疯狂地朝着英国战舰射击。

  最后,德国舰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在激战中,德国的战列舰“波梅思”号、轻巡洋舰“弗劳恩洛布”号和两艘驱逐舰被英国舰队击沉,英国舰队也有3 艘战舰被德国舰队击沉。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晨,双方才罢休。

  日德兰海战终于结束了。在整个海战当中,德国击沉了英国第一流的战列巡洋舰3艘、 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英国击沉了德国两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打来打去,谁也没有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英国舰队的损失虽说比德国舰队大,可英国海军还有着强大的优势,所以还保持着海上控制权。

  再说英国的那枚“死神”号鱼雷没有击中德国的战舰,就神秘地飘入了大海。从那以后,它在大西洋海域里时隐时现,曾经好几次和德国潜艇打过照面,也和公海上的商船绕过圈子。

  后来,两艘美国军舰在坦帕海湾堵住了“死神”号鱼雷,打算用反鱼雷装置把它击毁。可是,天公不作美,由于海面上狂风大作,雷雨加交,美国军舰虽然经过努力,最后还是让它逃出了包围圈,继续在大洋中到处游荡。美国军舰不甘心,不停地向“死神”号开炮射击。可是,美国官兵们除了看到海面上炸起的那一个个水柱,一直也没有听见鱼雷的引爆声。一个月以后,人们发现“死神”号鱼雷又出现在了委内瑞拉的海岸边,随后它又游过了巴拿马运河。

  在1945年以前的30年当中,“死神”号鱼雷又飘到了太平洋海域。在太平洋海域里行驶的商船只要一发现它,立刻吓得赶紧改变航线,根本顾不上周围有没有什么暗礁。就这样,许多商船为了躲避它,碰到了礁石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46年8 月的时候,“死神”号鱼雷突然出现在苏门答腊的海面上,美国军舰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进行追踪。可是,他们把整个南太平洋全都搜遍了,也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以后,“死神”号鱼雷又像幽灵一样在美洲海域冒了出来。当时,正好有一个瑞士的医生和新婚妻子度蜜月,他们在巴西的亚马逊河边上发现了“死神”号的身影,赶紧把它拍了下来。

  60年代的时候,“死神”号鱼雷第二次“周游”世界各大洋,然后转向了内海,出入各个港湾。水兵和船员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吓得心神不定,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碰到它。

  “死神”号鱼雷自从1916年开始,在世界各大洋飘荡了半个多世纪,人们估计它的航程已经达到了大约有15万海里。奇怪的是,它一没有维修,二没有补给,那么它到底为什么能够飘荡这么长时间呢?它还要飘荡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完呢?这些问题没有人能解答,只能是一个谜。

  幽灵一般的潜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数度遭到一艘神秘潜艇的跟踪。但每当他们发现并准备采取行动时,这艘潜艇又消失得杳无踪迹了。在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双方海军激烈大战之时,神秘潜艇也曾几次出现。但它并未卷入战事,而是对落水的双方水兵采取救援行动,颇有国际红十字会之风。这艘潜艇的速度和反应是当时所有船只都难以比拟的。因此,美国海军称之为“幽灵潜艇”。

  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即动用太平洋舰队的全部潜艇,在南太平洋水域4 次搜寻“幽灵潜艇”。前苏联海军也闻风而动,派出大量潜艇在太平洋、大西洋细细搜索。

  搜寻历时1 年,却无结果,可是美、苏两国海军却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他们各有两艘与三艘先进的潜艇失踪。

  到了60年代末,“幽灵潜艇”又频频出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广大水域,跟踪美、苏舰队。一次,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南太平洋发现被跟踪,正待作出反应之际,对方又悄然消失在声纳和检测仪的定位之外了。“企业”号派出数架反潜直升飞机到处捕捉,终空手而归。

  前苏联舰队也遇到同样情况。这样,美、苏双方便都怀疑是对方侦察潜艇。但其动作如此敏捷,则又令双方咋舌和不服气。六七十年代美苏两国在海军潜艇上的研制与扩充比赛,“幽灵潜艇”起了很大作用。

  1990年,在瑞典和“北约”海军举行的一次海上军事联合演习中,“幽灵潜艇”竟大咧咧地招摇过市,引来了一场大围剿。10多艘潜艇与巡洋舰在开恩克斯纳海湾排成梳蓖阵势, 炮弹、 深水炸弹与鱼雷将这里变成一片喧嚣的战场……最终却是“北约”海军等一方扫兴而归。“幽灵潜艇”将他们痛快地耍了一回。

  过了1 年,“北约”海军又在比斯开湾举行演习。这回“幽灵潜艇”又目中无人地出现在“北约”视野。可是,令“北约”指挥人员奇怪的是:他们所有军舰上的无线电通讯、雷达、声纳仪等全部失灵。待到“幽灵潜艇”消失后,一切才恢复正常。这令“北约”干着急,有劲使不出。当“幽灵潜艇”消失后,“北约”海军还试着向消失的方向发射了几枚“杀手”鱼雷——这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鱼雷,能自动追击目标,百发百中——可是一出膛却向海底来了个90度的“倒栽葱”。看来,“幽灵潜艇”仍在附近制约着“北约”海军,捆绑着它的手脚。

  于是,“北约”军事研究人员提出一个猜想:“幽灵潜艇”乃是外星人派到地球的不速之客。

  “幽灵潜艇”似乎有几种类型。通常看见的那种类型同美国核动力潜艇外貌相似,只是精巧些。此外,1992年,法国潜水专家拉马斯克在加勒比海的水下探险时,发现一座圆体的周身晶亮的银灰色建筑物。它飞快地旋转运行,同拉马斯克擦肩而过,却悄无声息,连波浪也未掀起。这大概是“幽灵潜艇”的又一种类型吧?

  “幽灵潜艇”在地球的水域里有无基地呢?按常理是该有的。那么,这基地又在哪里呢?有人说,是在百慕大三角区接近巴哈马群岛的海底下。

  1985年,美国水下探险家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水下1000米深处发现一座庞大的水下建筑,里面似有机器在轰鸣。

  1993年7 月,美、法两国专家调查队在这一片水域还发现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塔的底边长300米,高约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 米。金字塔上还有两个巨大的洞,水流以惊人的速度奔流出入,使这一带海面雾气腾腾,波诡云橘。因此,有不少人说,作为“魔鬼三角”的百慕大,之所以有许多飞机、船只在此丧命,海底金字塔应难辞其咎。

  研究“幽灵潜艇”的人则说,海底金字塔正是“幽灵潜艇”的最佳基地。那上面的两个巨大的水洞是“幽灵潜艇”出入的所在。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仅从“幽灵潜艇”及其基地来看,其拥有者的智慧便高出地球人许多。何况“幽灵潜艇”并未攻击过人类,而是人类不断地攻击过它,但它也从不还击人类。这说明驾驶“幽灵潜艇”者的道德文明也远高出于人类。

  据前苏联军方的档案资料,在北极地区内,“幽灵潜艇”时常与“不明飞行物”——飞碟(UFO )配合行动,海空呼应。60年代末,在前苏联北极圈内的科拉半岛附近的海域,发现有1 艘“幽灵潜艇”被冰层封冻住。前苏军以为是侵入国境的美国潜艇,遂派出大量战机前来俘获“侵略者”。就在这个时候,飞碟赶来了。前苏军的通讯、雷达、各种仪表全部停止运作,致使飞碟从空中自由降落,飞向“幽灵潜艇”,帮助破冰开路,使“幽灵潜艇”获得解脱。

  这一情景,终使前苏军有所醒悟:“幽灵潜艇”乃外星人的杰作,并非美国入侵者。

  鉴于“幽灵潜艇”从不犯人的道德水准,美国海军情报局的亨利·罗德上校认为,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因追踪“幽灵潜艇”以及因航行百慕大海区而失踪的舰船、飞机以及上面的人员,不过是当了外星人的俘虏而已,他们总有一天会平安回来的。

  研究者还指出,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大致分作两类:一类在地面活动,一类在水下活动。或许他们在外星上本来就分作这两类人吧?水下外星人建造了“幽灵潜艇”(或者是他们从外星携带来的吧?),又以百慕大三角海区水下金字塔为基地进行活动。所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大洋,特别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不时会传来“不明航海物”——“幽灵潜艇”的报告。

  又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大洋深处,长期以来就一直生活着一支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智慧的生物。它们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人的最亲密的邻居,也可以说是地球人的一种类型。它们既能在“空气的海洋”里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气”里生存。而百慕大三角的大金字塔,不过是他们在海中建造的发电用的电磁网络。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还强调:人类起源于海洋,现代人类的许多习惯以及器官明显地保留着这方面的印痕。如喜食盐,身上无毛,会游水,海生胎记,爱吃鱼腥等。这些特征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当人类进化时,很可能分作陆上、水下两支。上岸的就是人类, 水下的则被称作“海妖” 。而“海妖”却造出了人类不能造出的“幽灵潜艇”。

  研究者还认为,要全面揭开百慕大三角与“幽灵潜艇”之谜,只有等到人类与“海妖”的科学文明甚至道德文明相接近、相沟通时方可。可是这一天要等到多久呢?需知人类在进步,“海妖”也在进步啊!说不定进步的速度还快于人类呢!

  海水为何能“粘”船

  100 多年前,在大西洋西北洋面上,有一艘渔船正在进行捕捞作业。渔船把网撒到海里,便拖着渔网前进。突然,船速明显降低,仿佛从沙滩上奔向大海的人一下水就走不动似的。

  船员们大吃一惊,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系列海怪的传说,莫非自己的船被海怪攫住了,恐怖感立刻笼罩全船。

  船长命令全速前进。可是任凭机器怎么吼,螺旋桨怎么转,这船却一步也不能移动了。会不会是渔网拖住了什么东西?

  船长下令:“收网!”

  船员们拼命地往上拉渔网。可是,越拉,大家越害怕:从来都是撒开的渔网,今天却被卷成长长的一缕,仿佛有一只巨手扯着渔网,要把渔船拖向可怕的深渊。

  “弃网!”船长胆怯地下令。

  船员们操起斧头,三下两下就把渔网砍断了。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渔船仿佛被粘性无穷的胶水粘住了,一点也动弹不了。

  船员们惊恐万状,有的祈祷上帝保佑,有的哀求海怪宽恕……

  正当船员们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渔船开始动弹了,起先是慢慢移动,接着越来越快,终于脱离了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

  渔船返港了。船员们向亲人诉说着这次奇遇。可船为什么会被海水“粘”住?他们除了解释是海怪作祟外,谁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独有偶,海水“粘”船的事也被挪威著名探险家南森遇到了。

  自小就立志做一个北极探险者的南森,为了证实北冰洋里有一条向西的海流经过北极再流到格陵兰岛的东岸,不顾亲人的劝阻,设计制造了一条没有龙骨、没有机器的漂流船。这条船好像切成两半的椰子壳,船壁坚厚,船头上伸出一根又粗又硬的长角。南森给船命名为“弗雷姆”号,翻译成中文就是“前进”号。

  1893年6 月19日,南森率船从奥斯陆港出发向北极方向驶去。8 月29日,当船行驶到俄国喀拉海的泰梅尔半岛沿岸时,突然走不动了,船被海水“粘”住了。

  顿时,船上一片混乱,有的在绝望地呻吟,有的在祈祷:“死水,死亡之水呀,我们就要葬身在这里了,上帝救救我们吧!”

  毕竟是探险家,南森却没有一丝惊慌的表情。他环视了海面,只见四周凤平浪静,离岸也很远,不是搁浅,也没有触礁。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南森想,可能就是碰上传说中的“死水”了。他认真测量了不同深度的海水,记录下了观测的结果。

  船员们对南森的行动不解,有人问:“队长,你在海水里测了半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海水里有海怪吗?”

  南森回答道:“不是海怪作祟。这‘死水’的奥秘总有一天会弄明白的。”

  不一会儿,海上刮起了风,“弗雷姆”号风满帆张又开始移动。船员们欢呼雀跃,庆幸自己死里逃生。

  此时,南深仍在琢磨着。他发现,当船停在“死水”区不能挪动一步时,那里的海水是分层的,靠近海面是一层不深的淡水,下面才是咸咸的海水。他想,船被海水“粘”住的原因可能在此。

  南森在寒冷的北极海洋中漂流了3年零2个月,终于弄清了北冰洋中心区的冰层和极地冷水下面,确实有大西洋流来的一条海流;同时,他还总结了浮冰的规律。

  1896年8月 15日,南森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车回到了挪威。他没有陶醉在一片恭维声中,而是请来了海洋学家埃克曼,共同探索“死水”的奥秘,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海水的密度各处不同。一般说来,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小,而温度低的海水密度大;盐度低的海水密度小,而盐度高的海水密度大。如果一个海域里有两种密度的海水同时存在,那么,密度小的海水就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使海水成层分布。这上下层之间形成一个屏障,叫“密度跃层”。这“密度跃层”有的厚达几米。这种稳定的“密度跃层”可以把海水分成两种水团,分别位于跃层的上下,并以跃层作为界面。如果有某种外力(如月亮、太阳的引潮力,风、海流的摩擦力等)作用在界面上,界面就会产生波浪。这种波浪处于海面以下,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见,因此称之为内波。

  在海岸附近,江河入海口处,常常形成“冲淡水”,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它们的下面如果是密度大、盐度高的海水,就会形成“密度跃层”。夏季寒冷地区海上浮冰融化了,含盐低的水层浮动在高盐高密度的海水之上时,也会形成“密度跃层”。南森遇到的就是后一种情况。

  一旦上层水的厚度等于船只的吃水深度时,如果船的航速比较低,船的螺旋桨的搅动就会在“密度跃层”上产生内波,内波的运动方向同船航行方向相反,内波的阻力就会迅速增加,船速就会减低下来,船就像被海水“粘”住似的寸步难行。当年南森的“弗雷姆”号被“粘”住时,船速就由4.5节突然降低到1 节。后来,是风的推力超过了内波的“粘”力,才使南森的船脱险。

  “死水”区的内波,由于水质运动的方向不同,不但会把渔船的渔网拧成一缕,还会使船舵失灵,甚至会使船只迷航。

  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内波的速度一般在2 节左右,如果航速大大超过内波速度时, 海水就无法把船“粘” 住了。如今舰船速度大大超过内波速度,因而海水“粘”船现象就成为了历史。

  虽说“密度跃层”产生的一般性的内波“粘”不住现代舰船了,可“密度跃层”却能压住水中下潜的潜艇。

  一次,有一艘潜艇奉命巡航,来到预定海域后,潜艇均衡完毕,艇长下达了下潜的命令。不一会儿,潜艇顺利下潜,5 米、10米、20米……一直到40米时都很正常,当潜艇下潜到50米时,升降舵手报告说,已经到达海底了。艇长说:“不对呀,这个海区深度100多米,怎么下潜一半就到底了呢?”

  艇长下令停车检查,深度计完好无损,其他仪器也都正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艇长一拍脑门:“准是碰上‘液体海底’啦!”

  果不其然,这艘潜艇被“液体海底”托住了。

  “液体海底”就是“密度跃层”。海水密度一大,浮力就大。加上这“密度跃层”又有几米厚,这么厚的“屏障”,再加上均衡好的潜艇在水下力矩又小,因此,就被这“液体海底”托住了。

  这时,只要潜艇用升降舵造一个倾角,开足马力,就可以摆脱“液体海底”的巨掌。

  1960年1 月23日,瑞士的雅克·皮卡尔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开始了人类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时,多次遇到“液体海底”的粘托。

  那天上午,“的里雅斯特”号以每秒1米的速度缓缓向1万多米深的海沟潜去,几分钟后,深潜器突然停止下潜。难道这么快就着底了?不,不可能,这里是万米深渊,离海底还远着哩。那么,是深潜器出故障了吗?也不会,因为“的里雅斯特”号久经考验,况且下潜前又经再三检查,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雅克·皮卡尔又检查了一遍机械,没发现异常。当他视察海水温度表时,发现海水的温度变化剧烈。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密度跃层”在作怪。

  皮卡尔放掉一些汽油,放进一些海水,从而增加了深潜器的重量。这样,深潜器就突破了“液体海底”的阻挡,继续下潜了。

  令人惊异的是,下潜仅10米,深潜器又一次被“粘”住了。他不得不再次调整压载重量,又一次突破“液体海底”的阻挡。

  下潜20米后,深潜器第三次被“粘”住。

  这样折腾了4 次,深潜器才完全冲破“液体海底”设置的“封锁线”,一路顺畅潜到万米海底,创造了人类探险史上的新纪录。

  虽然“密度跃层”已不能“粘”住现代舰船,但对“密度跃层”的研究却极有军事价值。“密度跃层”厚达几米,海水的密度增大,仿佛筑起一道厚厚的“墙”,声纳发出的声波碰到这堵“墙”,就被反弹回去。当潜艇遇到水面舰艇的追捕时,如果钻到“密度跃层”下面,水面舰艇声纳发出的声波穿透不了“密度跃层”,就会成为“聋子”和“哑子”,而潜艇却能安全撤离或发起反击。

  在“密度跃层”中,跃层的上下界面使声波产生折射,造成声波只能在“密度跃层”中向前传播,于是形成了一条水下“声道”。声波在声道中衰减很少,可谓畅通无阻,传播的速度和距离令人惊叹。1960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西南附近海中投下6 枚深水炸弹,爆炸声波在水下1200米的“声道”里向外传播,绕过好望角,折向赤道,经3 小时43分钟,被北半球百慕大群岛的水声站收到。爆炸声波传播绕地球半圈,并无明显减弱。可见声道真是声波传播的“高速公路”。

  利用“密度跃层”中的“声道”,可以进行远距离水下通讯。例如在海军基地装上水下测听和通讯系统,远航的潜艇装备相应的设备,就可以与基地指挥机关进行通讯联络,最大通讯距离可达4000多公里。

  另外,由于“密度跃层”如屏障横亘海中,影响了上下层海水交换,造成下层海水缺乏溶解氧,再加上硫细菌使沉积海底的大量有机物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海洋生物难以在下层海水中生存。因此,“密度跃层”强烈的地方,生物主要生活在上层海水中。而且,内波引起的水文变化,迫使海洋生物活动的区域和范围也发生变化。可见,对“密度跃层”的研究,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奥克兰岛的神秘海洞

  公元1886年5月4日这天,澳大利亚的麦尔邦港里大大小小的各种船只穿梭往来,显得一片繁忙。只见一艘叫做“格兰特将军”号的船扯起风帆,慢慢地驶出了港口,朝着茫茫的大海深处驶去。

  这艘“格兰特将军”号船上有一些旅客,还装载着黄金、皮革、羊毛和一些别的货物。它要经过新西兰的南部岛屿,开往英国的首都伦敦。

  “格兰特将军”号在海上飞快地航行着。天气非常晴朗,海面上的风浪也不怎么大,真是一帆风顺呀!所以,在5 月13日的时候,它就已经接近了新西兰南部一个叫奥克兰的岛屿。

  这时候,天色慢慢地黑了下来,风也越刮越小了。“格兰特将军”号的船长命令舵手放慢了速度,朝着奥克兰岛缓缓地开了过去。

  到了半夜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号的船长命令舵手把船的速度放得更慢了,然后,他就干别的事情去了。整个海面上显得特别安静,只有船桅上的绳索发出一阵阵轻轻的声响。

  “格兰特将军”号又往前航行了一段路程。这时候,一个负责瞻望的水手对值班的大副说:“报告大副,奥克兰岛就在眼前了。”大副抬起头仔细一看,船果然就要到达奥克兰岛了。于是,他传下命令,对舵手说:“改变航向,绕过奥克兰岛,继续前进!”舵手接到命令,立刻转舵。没想到,船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航向上,根本没动地方。舵手感到特别奇怪,赶紧一连转了几次舵柄。可是,船还是没动。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格兰特将军”号已经陷到了强流当中。舵手正在惊奇的时候,忽然觉得船只被强流连推带拉飞快地朝着奥克兰岛冲了过去。船长发现情况不好,急忙赶了过来,他和所有的水手们心里非常清楚,“格兰特将军”号已经陷入了特别危险的境地,如果再不改变航向,就会撞到奥克兰岛上。船长和水手们急忙帮助舵手使出浑身的力气来转动舵柄。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奋力想使船只脱离险境,都不起作用。最后,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格兰特将军”号终于撞到了奥兰克岛的石壁上,船舵“咔嚓”一声就被折断了。

  这时候,“格兰特将军”号上的旅客们正在安稳地睡着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一下惊醒了。他们一个个睡眼惺松,穿着睡衣就急急忙忙跑到了甲板上。旅客们操揉眼睛仔细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只见“格兰特将军”正在强烈的海流当中“滴溜滴溜”不停地打着转儿。忽然,又冲过来一股海流,冲击着船转了一个大圈以后,就朝着岛屿的另一处石壁撞了过去。更可怕的是,人们发现那个石壁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大海洞。那个大海洞正在张着黑乎乎的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格兰特将军”号吞进去。

  水手们看到那个黑乎乎的大海洞,虽然吓得两条腿一个劲儿地发软,可他们毕竟是水手,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来挽救“格兰特将军”号,挽救船上的旅客们,也在挽救他们自己。

  海流还在猛烈地冲击着“格兰特将军”号,“格兰特将军”号最后身不由己地被冲进了那个巨大的黑洞当中,前桅杆“咔嚓”一声撞到了石壁上折成了两截儿,又“轰隆”一声倒了下来,“啪”地一下砸在了甲板上。船长和旅客们感到好像是天塌地陷了一样的恐怖。接着,人们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只有那汹涌海水的吼叫声,吓得浑身哆嗑,乱成一团。他们再往周围一看,黑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坐在杂乱的甲板上等待着天亮。

  几个小时以后,黎明的曙光终于露了出来,天终于亮了。船长借着黎明的光线一看,“格兰特将军”号正在大海洞的洞口里边,船的桅杆紧紧地顶在海洞洞口的上部。看样子,如果不是桅杆须在洞口上,整个船只早就被吞进去了。

  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船长想了想,决定用救生船先把旅客们弄下船,送到岛屿上去。于是,他命令3 个水手,放下了救生船。旅客们下到救生船上,划到了海洞的外边。

  谁知道,正在这个时候,海水开始涨潮了,汹涌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格兰特将军”号,发出一阵阵吓人的声响。工夫不大,“格兰特将军”号的船底就被浪潮巨大的力量冲撞出了一个大窟窿,海水顿时“咕嘟咕嘟”地涌进了船舱。“格兰特将军”号开始慢慢下沉了。

  船上的旅客们看到这种情景,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那些身体强壮的男人纷纷跳进海里想逃生。可是,那个黑乎乎的大海洞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一样,一下就把那些人吸进了海洞里。只有4个侥幸逃到了洞外的救生船上。

  这时,“格兰特将军”号上没有跳船的人,大都是一些妇女、儿童和体弱的人,大约有础人。船长赶紧叫水手们放下一艘长艇,带着他们快逃命。没想到,水手们刚刚把长艇划出洞外,迎面涌来一阵汹涌的海浪。结果,长艇被海浪“哗”地一下打入了海底,长艇上的人们几乎全都没有了性命,只有一个叫大卫·阿斯提斯的旅客和两个水手紧逃慢逃才逃到了洞外的救生船上。

  海浪还在无情地冲击着“格兰特将军”号,海水还在不停地涌进船舱。最后,它终于慢慢地沉入了深不可测的海洞当中,船长和船上的人们都不见了踪影……

  那些逃到救生船上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格兰特将军”号沉入了海洞,心里感到又惊又怕。大副先让大家镇静下来,然后想了想说:“这附近有一个小岛,叫做失望岛。现在,咱们只能到那儿去啦。”别的水手一听,也想起了那个小岛,就说:“好,咱们就到那个失望岛去吧”。于是,大副和水手们拿起船桨,划起救生船,带着那些幸存的旅客,朝着失望岛划去。

  5 月16日,大副和水手们来到了失望岛。他们上了岛上一看,哎呀,这个小岛和它的名字一样,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失望岛。只见小小的岛上没有一点儿人烟,也没有人会到这么一个荒岛上来,甚至连船只也很难经过这里。

  大副看了看这个荒凉的小岛,又看了看大家,然后清点了一下人数。现在,他们一共有9名水手和5名旅客。大副对大家说道:“朋友们,这就是失望岛。它位于赤道以南,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咱们也许要在这里度过几个月的日子。”水手和旅客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就对大副说:“大副!咱们现在只能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你有什么吩咐,就说吧!”大副点了点头,接着说今‘好!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所以咱们现在必须寻找过冬的东西。”说完,大副、水手和旅客们立刻分头行动了起来。

  大副在失望岛上转了一圈,看到岛上生活着许多海豹,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海豹的肉可以用来充饥,海豹的皮可以被在身体上或者搭成棚子挡住冬天的寒冷。于是,大副连忙和水手们打来一些海豹,动手宰杀起来……

  冬天很快就到了,失望岛上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人们只能靠着海豹的肉来填饱肚子;披着海豹的皮,缩在用海豹皮搭成的棚子里,艰难地熬着漫长的时光。人们盼望着春天的来临,盼望着茫茫的海面上能够出现过往的船只。

  春天终于来到了,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人们每天都站在失望岛的最高处,眼巴巴地盯着海面。可是,他们盼了一天又一天,海面上连一只船的影子也没有。

  到了夏天,人们实在等不及了。大副苦苦地想了好几天,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到新西兰去搬救兵。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大家想了想,觉得现在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只好这么干了。这天,大副带着三个水手,登上救生船,告别了大家,朝着新西兰的方向划去。

  自从大副几个人走了以后,人们又开始天天都盼望大副他们早一天回来。可是,大副他们这一走,不知道碰到了什么样的灾祸,反正是再也没有回来。大家的希望又落空了。

  日子艰难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第二年春天,有一天,人们忽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两艘船。他们顿时兴奋起来,一边拉着嗓门高声呼喊,一边不停地挥舞着手里的海豹皮。可是,那两艘船离失望岛太远了,船上的人们根本发现不了他们,慢慢地开走了。失望岛上的人们望着那越来越远的船只,一下瘫倒在地上,谁也不说话,只是失望地看着那水天一色的海面……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一个水手站起身来,看了看大家说:“朋友们,别泄气!这回咱们没有成功,原因是海面上的船只离咱们太远了。咱们得想想办法呀!”经他这么一说,大家的情绪才有了好转。这个水手接着说:“我想,咱们应该赶紧动手做一个小船。如果再有船只出现,咱们就可以划着小船去追赶了,那样咱们也许就会有救了。”大家一听,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到处寻找木头,做起了小船。

  过了些日子,海面上又出现了一艘船。这时候,失望岛上的人们已经把小船做成了。两个水手急忙登上小船,拼命地朝着那艘船划了过去。其他人拼命地喊叫,不停地挥舞着手里的海豹皮

  就这样,那艘船上的人终于发现了失望岛上的人们,失望岛上的人们终于得救了,终于结束了两年的孤独艰难的生活。

  这些人得救以后,“格兰特将军”号沉船的消息很快地传播开来了。那些沉入海底的黄金立刻吸引了好多敢于冒险的人,他们组成一个个探险队,怀着发财的梦想,陆陆续续朝着奥克兰群岛开了过来。

  公元1890年3 月26日,那个从大海洞里死里逃生的旅客大卫·阿斯涅斯也带着一艘名字叫做“达芬”号的船到了奥克兰群岛。这艘船上有一个船长和4 个水手。有一天,大卫·阿斯提斯看看海面上风平浪静,就对船长说:“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出发呀?”听他这么一说,船长赶紧说道:“好吧,立刻出发,到那个大海洞去!”

  船长、4 个水手和大卫·阿斯提斯驾驶着“达芬”号,一边朝着那个大海洞前进,心里一边美滋滋地想:“啊,这要是能把那些沉入海洞的黄金找到,就可以一下发大财呀,这一辈子也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了。”不过,发财的美梦不是好做的,他们从此就一去不返了。其他到奥克兰群岛那个大海洞寻找黄金的探险队的船只也都一艘艘地失踪了。

  那么,这些寻找“格兰特将军”号沉船上黄金的船只和人们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些问题,谁也不知道。探险队当中倒是有几个人活着回来了。可是,这几个人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格兰特将军”号,甚至连传说中的大海洞也没有看见。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说,大海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把奥克兰群岛的那个大海洞藏起来了吗?谁也说不清楚,也许这又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形形色色的古怪小岛

  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岛屿,是无边无际的大洋中必要的点缀。然而除此之外,不少岛屿还以自己的神秘为本已足够神秘的海洋加油添醋、推波助澜……

  吃人的“死神岛”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的哈利法克斯约百公里的汹涌澎湃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员们心惊胆战的孤零零的小岛,名叫塞布尔岛,“塞布尔”一词在法国语言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岛”。这个名称最初是由法国船员们给它取的。

  据地质史学家们考证,几千年来,由于巨大海浪的猛烈冲蚀,使得此岛的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0 公里、宽16公里的沙洲。在最近200 多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公里,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现在东西长40公里,宽度却不到2 公里,外形酷似狭长的月牙。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域遇难,近几年来,船只沉没的事件又频频发生。从一些国家绘制的海图上可以看出,此岛的四周,尤其此岛的东西两端密布着各种沉船符号,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 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现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员怀着恐惧的心情称它为“死神岛”。在西方广泛流传著有关“死神岛”的许多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令人听而生畏。“死神岛”给船员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促使科学家们努力去探索它的奥秘。为了解释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论断。例如,有的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掀起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辞不及防的船舶;有的认为,“死神岛”的磁场通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和面积经常迁移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米至4米,加上气候恶劣,风暴常见,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关于“死神岛”之谜,仍需今后深入探索和研究。

  能自己旋转的小岛

  1964年,从西印度群岛传来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闻:一艘海轮上的船员,突然发现这个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小岛,竟然会像地球自转那样,每24小时自己旋转一周,并且一直不停。这可真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

  这个旋转的岛屿是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发现的。当时,这个小岛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着,处处是沼泽泥潭。岛很小,船长卡得那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只用了半个小时,随后他们抛锚登岛,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珍禽异兽和奇草怪水。船长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岛的时间和他们的船名,便和随员们一起回到了原来登岛的地点。

  “奇怪,抛下铺的船为什么会自己走动呢?”一位船员突然发现不对劲而大叫起来,“这儿离刚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几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们也都大为惊异,他们检查了刚才抛锚的地方,铁锚仍然十分牢固地钩住海底,没有被拖走的迹象。船长对此满腹狐疑,心想这是不是小岛本身在移动呢?

  这件奇闻使人们大感兴趣,一些人闻讯前去岛上察看。根据观察结果,一致认为是小岛本身在旋转,至于旋转的原因,就众说纷法,莫能归一了。比较多的人认为,这座小岛实际上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转。但真相究竟如何,当时谁也不能断言,只好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了。

  过了不久,这座怪岛从海面上消失了。

  “神秘岛”

  1933年4 月,法国考察船“拉纳桑”号来到南海进行水文测量。他们在海上不停地来回航行,进行水下测量的作业。突然,船员们见到在上一回驶过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无名小岛,岛上林木葱葱,水中树影婆婆。可在半个月后,当他们再来这里测量时,却又不见了这个小岛的踪影。对于这个时有时无、出没无常的神秘小岛,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只好在航海日志上注明:这是一次“集体幻觉”。

  3年后,即1936年5月的一个夜晚,一艘名叫“联盟”号的法国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这艘新的三桅帆船准备开往菲律宾装运椰干。

  “正前方,有一个岛!”在吊架上了望的水手突然一声呼叫,顿时惊动了船上的所有船员。

  船长苏纳斯马上来到驾驶台,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个小岛。他感到纳闷,航船的航向是正确的,这里离海岸还有250 海里,过去经过这里时从未见过这个小岛,难道它是从海底突然冒出来的吗?可是岛上密密的树影,又不像是刚冒出海面的火山岛。

  船长命令舵手右转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这样,“联盟”号缓缓绕过了这座神秘的小岛。

  这时,船员们都伏在右般的栏杆上,注视着前方。朦胧的夜色映衬着小岛上摇曳的树枝,眼前出现的事,真如梦境一般。

  此时,船上航海部门的人员赶紧查阅航海图,进行计算,确定船的航向准确无误,罗盘、测速仪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须知》,可那上面根本就没有这片海域有小岛的记载,而且,每年都有几百、上千条船经过这里,它们之中谁也没有发现过这个岛屿。

  忽然,前面的岛屿不见了,可过了一会儿,它却又在船的另一侧出现了!船长和他的同伴们紧张地观察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阴影。

  突然一声巨响,全船剧烈地摇晃起来。紧接着,船体肋骨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桅杆和缆绳相扭结着,发出阵阵的断裂声。一棵树哗啦一声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树倒在了前桅旁边,树叶飒飒作响,甲板上到处是泥土,断裂的树枝、树皮和树脂的气味与海风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长本能地命令右转舵,但船头却突然一下子翘了起来,船也一动不动了。船员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显然,船是搁浅了。

  天终于亮了,船员们终于看清大海上确实有两座神秘的小岛,“联盟”号在其中的一个小岛上搁浅了,而另一个小岛约有150 米长,它是一块笔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损伤并不严重。船长吩咐放两条舢板下水,从尾部拉船脱浅。船员们在舢板上努力划桨,一些人下到小岛使劲推船,奋战了两个多小时,“联盟”号终于脱险。

  “联盟”号缓缓地驶离小岛。两个小岛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一场意想不到的险恶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胆战心惊。精疲力竭的船员们默默地琢磨着这一难解之谜。

  “联盟”号刚一抵达菲律宾,船长苏纳斯就向有关方向报告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次奇遇。当地水道测量局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听后说,在这片海域从来也没有发现过岛屿。其他船上的水手们也以怀疑的态度听着“联盟”号船员的叙述。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联盟”号船员的集体幻觉。

  船长苏纳斯不想与他们争辩,他决定在返回时再去寻找这两个小岛,记下它们的准确位置。开船后两天,理应见到那两个小岛了,可他却什么也没有见到。他们在无边的大海上整整转了6 个小时,还是一无所获,两个小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苏纳斯虽有解开这个谜的愿望,但他不能耽搁太久,也不能改变航向,只好十分遗憾地驶离了这片海区。

  “无底洞”

  人们所说的“无底洞”,就是特别深的没有底儿的山洞。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里边, 有一个描述孙悟空在陷空山无底洞大战黄毛老鼠精的故事。在《山海经·大荒东经》里面记载着:“东海之外有壑”。《列子·汤问》中也记载着:“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谁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回归墟。入缤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意思是说,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无底洞,名字叫“归墟”,不论是天上的雨水,还是地上的河水,全都流进了归墟,却永远也灌不满。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说的无底洞只是神话故事。《山海经》和《列子》记载的无底洞,人们又没有办法考证是真是假。按理说,咱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圆的,是由地壳、地慢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不会存在什么无底洞。可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是《西游记》,还是《山海经》和《列子》却记载了地球上确确实实存在着无底洞,人们总不能凭空想象吧?

  那么,地球上到底有没有无底洞呢?实际上,地球上还真的有这么一个“无底洞”。

  这个无底洞在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它靠着大海,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汹涌的海水就会排山倒海一样“哗哗哗”地朝着洞里边流去,形成了一股特别湍急的急流。

  人们推测,每天流进这个无底洞的海水足足有3 万多吨。可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的海水“哗哗哗”地往洞里边流,却一直没有把它灌满。所以,人们曾经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呀?那样的地形,不管有多少水都不能把它们灌满。不过,这类地形的漏斗、竖井、落水洞都会有一个出口的,那些水会顺着出口流出去。可是,希腊亚各斯古城海滨的这个无底洞,人们寻找了好多地方,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却一直没有找到它的出口。

  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曾经派出一个考察队,来到希腊亚各斯古城海滨,想揭开这个无底洞的秘密。

  考察队员们采用的是这么一种办法:他们先把一种经久不变的深色染料放在海水里边,然后看着这种染料是怎么随着海水一块儿流进无底洞里边去。接着,考察队员们赶紧分头去观察附近的海面和岛上的各条河流、湖泊,看看有没有被这种染料染出颜色的海水。可是,考察队员们费尽了力气,察看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发现被染料染了颜色的海水。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是海水的量太大,把有颜色的海水稀释得太淡了,让人们根本看不出来吗?

  考察队员们只好回去了。可是,他们一直没有甘心。过了几年以后,他们研究制造出来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粒子。这种塑料粒子比海水稍微轻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不沉底,也不会被海水溶解了。

  这一天,考察队员们又来到希腊亚各斯古城海滨的那个无底洞。他们把130 公斤的塑料粒子都倒进了海水里。工夫不大,这些塑料粒子就顺着海水流进了无底洞。考察队员们心想:“现在,哪怕只有一粒塑料粒子在别的地方冒出来,我们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就可以揭开这个‘无底洞’的秘密了。”

  但是,结果又怎么样呢?考察队员们发动了好多人,在各地水域里整整寻找了1年多的时间,一颗塑料粒子也没有找到。

  那么,这么多的海水流进无底洞,最后究竟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这个无底洞的洞口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一个谜!

后页 前页 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