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修整之后,上元元年的二月,唐军改被动为主动,李光弼率军进攻怀州,史思明亲自来救。十一日,双方会战于沁水岸边,这次可是野战了,可史思明还是没能实现愿望(这回他该不再嘴硬了吧,自认为野战强于李光弼,怎么还是输了?)。此战唐军获胜,杀死叛军三千余人。三月,李光弼在怀州打败了安太清,四月又在河阳城西黄河中的沙洲上打败了史思明。但怀州仍在固守,李光弼又用起了“土拔鼠战术”,挖了个地道,让仆固怀恩、郝廷玉由地道而入,这么着将城攻下,活捉了史思明那里的重要人物安太清、周挚等人,平定了怀州。
于是,为了犒赏李光弼的功劳,肃宗进封他为临淮郡王,累加实封至一千五百户。至此,唐军在李光弼副元帅的领导下,无论是守是战,都还是比较顺利的。李光弼和史思明的对抗中,李光弼仍然是占据着优势。
三、史思明得偿宿愿
自从河北相遇,除了那次九节度之败,李光弼对史思明的“单挑”几乎是全胜纪录。好容易有一次能抓住李光弼的机会,史思明满以为可以“得逞”,不想部下却反叛——哇呀呀,真气杀人也。史思明一定有这么个宿愿,就是打败李光弼。
本来自然状态下李光弼自己也不太容易出差错,但天算不如人算,倒是肃宗为史思明提供了这么个机会。
收复怀州后,唐军的形势很有利,如果接着这么打下去,叛乱也许能平定——虽然后来也是平叛了,但如果这时坚持李光弼的“猿臂策略”,或许又是一个提前结束叛乱的好时机。然而,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也不得不从副元帅的位子上下来了。
此时唐军不是正有利吗?于是有人认为唐军现在完全可以拿下东都——“洛中将士皆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击之,可破也。”叛军士兵想家不假,但战争的胜负可不只是一个思乡就能决定胜负的,而且人家也没到上下离心的地步,真是盲目乐观了。《新唐书》说这是史思明派出来的间谍故意这么说,然而鱼朝恩对这些话信以为然,多次在肃宗面前提起。一听现在可以拿下东都,那还有不高兴的么,所以肃宗也动心了,下命让李光弼去攻取洛阳。李光弼上奏说:“叛军士气还很盛,请让我相机而动,现在不可轻易进军。”
肃宗对元帅的话当然不能不考虑,可是他自己也不确定究竟李光弼说的对不对,毕竟洛阳这块“大肥肉”的诱惑力还是很强的。说洛阳是“大肥肉”,其实不是,因为洛阳经过几年战乱,早就不“肥”了,就算肥,脂肪太多对健康也是不利的。我更想把洛阳比做“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洛阳四面为敌易攻而难守,便是拿下也不好守,如果在这里花太多精力、人力、物力,一旦丢失则心血白花,所以食之无肉;可偏偏洛阳又是个东都,单是这名头就足以让肃宗不顾一切的要收回它。肃宗此时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于是就多方求证,当然,如果能碰到和自己一方提相同意见的更好。结果还真遇上了一位,是谁呢?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骁勇善战,但为人刚愎自用,他所部之人都是蕃、汉劲旅,他们依仗有功,横行霸道,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当初郭子仪对他们很宽厚,委曲包容,每次在临敌之际,都要依靠他们去行事。但到了李光弼手下,仆固怀恩的将士们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李光弼军法极严,对这些违纪之事从不包容。可以想象,大营中有一群违纪之徒跪在地上,李光弼在上面冷冷的向下看着,问:“带领你们的将军是谁?”然后几人牙齿打颤的说:“仆固怀恩。”那么仆固怀恩是很没面子的。因此仆固怀恩既怕李光弼,又对他十分厌恶。这时肃宗问到了他,他就偏和李光弼反着来,说洛阳可以攻取。不过,从后面看得出,仆固怀恩这么说也不完全是有意做对,他或许也认为洛阳是可以拿下来的。但也有观点认为是仆固怀恩忌恨李光弼功劳太大,所以想让他这次失败,好由自己顶替他,唐书即持此论。不过仆固怀恩很服气郭子仪,难道郭子仪功劳不比他大么?至于有意使己方失败,仆固怀恩也未必会如此,他对唐朝其实还是很忠心的,至于最后的背叛,实属无奈。
好了,有了仆固怀恩的支持,肃宗便认为现在攻取洛阳是理所应当,李光弼那一次次请求伺机而动的奏章他再也看不下去,派出一个接着一个的宦官来催促,督促着李光弼出师。最后,李光弼迫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出军了。这个情形和哥舒翰当年被迫出兵潼关很相像,李光弼当时和郭子仪都反对潼关守军出兵,现在没想到李光弼自己也遇到了相同的事情。当时哥舒翰是抢天大哭,不知李光弼接到最后一道诏书时,是否也这样哭了一次呢?
李光弼先派出李抱玉去镇守河阳,自己则与仆固怀恩率众会合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二月二十三日,唐军在邙山排开阵势。李光弼下令让军队依险布阵,而仆固怀恩却在平原布阵,他认为己方用的是骑兵,骑兵在险峻之处多有不便,所以应该在平原列阵。李光弼对他说:“依险布阵,可以进攻,也可以退守;如果在平原布阵,交战不利就全完了,而且叛军必欲致我们于死地,不如守在险要之地。我们不能小看史思明。”又命令军队转移到险要之处,但又被仆固怀恩制止了。李光弼还没来得及和仆固怀恩争论,也就是说,唐军骑兵在平原那里待命,而主帅这里还在争吵,那这情势就很不利了。这时,史思明乘唐军阵势还没布置完,就发起进攻。《新唐书》写的过程稍微详细一些:“贼据高原,以长戟七百,壮士执刀随之,委物伪遁。怀恩军争剽获,伏兵发,官军大溃。” 叛军仍然是用起了诱敌之计,这回用的是物资,所以唐军就去争着抢夺,被伏兵打的一团糟。结果唐军大败,死伤数千,军资器械又是全部丢弃。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只好渡过黄河,退保闻喜,而鱼朝恩和卫伯玉则逃回陕州,李抱玉也弃河阳而逃。这样,河阳、怀州重又陷入叛军之手。此次大败,使肃宗大为惊恐,赶快增兵驻守陕州,生怕长安失守、皇帝出逃的往事会再重演一次。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