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毒药几乎都用「绿色」来表示?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但绿色也是人们对毒药的印象。
比如动漫、电影甚至游戏中的毒药都是绿色,似乎绿色就自带毒药属性,这些光鲜亮丽的绿色也给人一种邪恶的感觉。那么为何如此统一地将绿色视为有毒的颜色?
首先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们对食物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维持生命就行。
但是人们没有料到食物会变质发霉,食物发霉后长出灰绿色的霉菌,可原始人们在饥饿面前可没管那么多,对于这种可能致命的东西照吃不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食物中毒而死去,人们才醒悟过来,原本不是绿色的食物长出了这种灰绿色的东西可吃不得,于是对于变质绿色的抗拒就深深地烙在了人类的基因中。
所以绿色的脓液、痰液、霉菌以及毒蘑菇常常与恶心、疾病以及死亡等联系在一起。
不过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真正令人们对绿色产生恐惧则来自于两百多年前欧洲的绿中毒事件。
绿色作为颜料,按理说从大自然中获取并不是难事,可事实却恰好相反,从自然界中得到的绿色染料不仅容易掉色,而且得到的绿色并不是植物原本的绿。
当时也有可用的绿色染料,比如孔雀石绿或者铜绿等等,但得到它们非常不容易。
因此,由于绿色染料的昂贵,绿这个颜色在当时的欧洲就是富人们使用的奢侈品。
直到 1775 年,瑞典的化学家卡尔·舍勒使用化学方法,将铜和砷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亚砷酸铜,成为了一种廉价的绿色染料,人们称其为「舍勒绿」。
「舍勒绿」拥有鲜亮的颜色,不易褪色,成本低廉。这使其很快在绘画等领域流行起来,但「舍勒绿」也不稳定,遇到酸和硫黄会变色。
1814 年,德国人在加热盐酸钠溶液中加入三氧化二砷和硫酸铜,得到了乙酰亚砷酸铜,其也为绿色,叫「翡翠绿」,在法国,人们称其为「巴黎绿」。
「巴黎绿」比「舍勒绿」更加鲜艳,重要的是更稳定,所以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人们广泛地将「巴黎绿」应用在生活物品中,比如衣服、墙纸、玩具、蜡烛,甚至还添加到食品中。
于是「舍勒绿」与「巴黎绿」在十九世纪中期都以工业规模生产,使得这两种颜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各个角落。
但后来,人们发现与这两种颜色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陆陆续续会出现喉咙痛、呕吐、神经衰弱、皮肤溃烂等症状,严重一些甚至死亡。
1850 年开始,各种报纸、杂志刊登了大量因「砷」中毒的案例。
原来,这两种绿色都含有「砷」这种元素,而「砷」是有毒的,毒性最强的是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
在生活中,时间长了之后,带有「砷」的颜料会不断脱落,使其覆盖在空气中,通过皮肤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将其食用,毒性会更强。
要知道,60 毫克的砒霜足毒死一个成年人。
据说拿破仑就是因为圣赫拉拿岛上囚禁他的房间墙纸所用的绿色颜料而中毒身亡。
于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开始立法禁止含有「砷」元素的颜料出现在生活物品上。
基于两种绿色中毒事件,使得后来的各类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中带有毒性物品的颜色就被定格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