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九家舊晉書輯本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臧榮緒晉書卷十七

  外戚傳  羊琇

  羊稚舒冬月釀。令人抱甕。須臾復易人。酒速成而味好。御覽四百九十三。

  虞豫子胤。

  虞胤轉右將軍。與南頓王宗俱為明帝所昵。並典禁兵。及帝不豫。宗以陰謀發覺。事連胤。帝隱忍不問。徙胤為宗正卿。書鈔引晉書。

  褚裒

  褚裒字季野。書鈔。

  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謝安亦雅重之。恆云。裒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初辟西陽王掾。吳王文學。書鈔引晉書。

  王濛

  王濛字仲祖。初學記十九。

  美姿容。嘗覽鏡自照。稱其父字曰。王文開生如此兒邪。嘗帽破。入市買之。群嫗悅之。爭遺之帽。初學記十九雖引晉書。與新少異。

  隱逸傳  孫登

  孫登字公和。事類賦注四。汲郡人。無家屬。同上十一。時人于汲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則編草為裳。同上四。嘗披髮端坐巖下。逍遙鼓琴。同上十一引晉書。

  登嘗經宜陽山。作炭人見之。與語。登不應。作炭者覺其精神非常。咸共傳說。太祖聞之。使阮籍往觀。與語亦不應。籍因大嘯。登笑曰。復作。向聲又為嘯。求與俱出。登不肯。籍因別去。登上峰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籍怪而問作炭人。作炭人曰。故是向人聲。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問久之。乃知姓名。水經注十五引臧書。

  嵇康見孫登。彈一絃琴。初學記十六引晉書。

  董京

  董京字威輦。至洛陽。止宿白社中。得殘絮敗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衣。事類賦注十二引晉書。

  朱沖

  朱沖字巨容。御覽八百三十九引臧書。

  躬植禾蓺蔬。鄰牛侵犯。持蒭送牛。而無恨色。御覽八百三十九引臧書。

  范喬字伯孫。御覽三十三。

  喬邑人臘夕盜斫其樹。有告者。喬佯不聞。邑人愧而還喬。喬曰。節取柴。故與父母相歡耳。何以愧乎。遂取之。御覽三十三引晉書。

  任旭

  任旭臨海人。書鈔。

  旭兒童時。勤于學。及長。立操清修。不染流俗。鄉曲推而愛之。郡將蔣秀嘉其名。請為功曹。秀居官貪穢。旭正色苦諫。秀既不納。旭謝去。閉門講習。養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狼狽營送。秀歎曰。任功曹真賢人也。吾違其讜言。以至于此。書鈔。功曹。又任賢。引晉書。

  郭翻

  郭翻與翟湯俱為庾翼所薦。公車博士徵。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暫歸武昌。四字提綱作還鄉。省墳墓。安西將軍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強起之。翻曰。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強逼。翼又以其船小狹。欲引就大船。翻曰。使君不以鄙賤而辱臨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終日而去。書鈔。舟。引晉書。

  劉驎之

  劉驎之字子驥。書鈔。

  驎之好遊山澤。嘗採藥至衡山。深入忘返。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開一閉。水深廣不得過。欲還失道。遇伐弓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囷中皆仙方靈藥。驎之欲更尋之。不復知其處。初學記五引臧書略。御覽三十九詳引晉書。車騎將軍桓沖聞其名。請為長史。驎之固辭不受。沖嘗到其家。驎之于樹條桑。使者致命。驎之曰。使君既枉駕光臨。宜先詣家君。沖聞大愧。于是乃造其父。父命驎之。然後方還。拂短褐與沖言話。父命驎之于內自持濁酒蔬菜供賓。沖敕人代驎之斟酌。父辭曰。若使從者。非野人之意也。沖慨然。至昏乃退。書鈔。長史。引晉書。

  戴逵

  戴逵少有文藝。善鼓琴。事類賦注十一。

  武陵王晞聞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前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晞怒。乃引其兄述。述亦能樂。聞命欣然。操琴而往。事類賦注十一。

  陶潛

  陶潛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穀。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書鈔。縣令。引晉書。

  潛解印後。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詣王弘。既至欣然。與之飲酒。書鈔。輿。引晉書。

  蓺術傳  戴洋

  戴洋年十二。遇病死。五日而蘇。說死時。天使其為酒藏吏。授符籙。給吏從。執旛麾。將上蓬萊、崑崙、積石、太室、恆廬、衡、等諸山。既而遣歸。書鈔。麾。引晉書。

  後行至瀨鄉。經老子祠。皆是洋昔死時所見。書鈔。麾。引晉書。

  陳眕問方士戴洋曰。江南有貴人。顧彥先、周宣珮、是否。洋曰。顧不及臘。周不及明年八月。其年十二月十九日顧卒。明日臘。宣珮以明年七月晦亡。御覽三十三引晉書。

  韓友

  韓友廬江舒人。書鈔。

  舒縣廷掾王睦病卒。死已復魄。友為筮之。令以丹畫版作日月置床頭。又以豹皮馬鄣泥臥上。立愈。書鈔。鄣泥。引晉書。

  淳于智

  上黨鮑瑗家多凶喪。使淳于智卜之。曰君安宅不利。可徑至市門。當有一人持荊馬鞭來。便就買還。懸于舍東北大桑樹。三年當暴得財。瑗承言詣市。得馬鞭懸之三年。浚井得錢數十萬。銅鐵器復二十餘萬。于是家業贍足。病者亦愈。事類賦注八。

  佛圖澄

  石虎時。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詣西滏口。稽首暴露。即有白龍二頭降祠下。於是雨溢數千里。類聚。請雨。引晉書。

  張苗

  張苗雅好醫術。善消息診處。陳廩丘得病。連服藥發汗。汗不出。眾醫皆云。發汗不出者死。自思可蒸之。如中風法。令溫氣於外迎之。必得汗也。復以問苗。云。曾有人疲極汗出。臥簟中。令得病苦增寒。諸醫與散。四日凡八過發汗。汗不出。苗乃燒地。布桃葉於上。蒸之。即得大汗。便於被下傅粉。身極燥。乃起。即愈。廩丘如其言果差。御覽七百二十二。

  趙泉

  趙泉性好醫方。拯救無倦。善療眾疾。於瘧尤工。甚為當時所歎服焉。御覽七百二十二。

  劉德

  劉德彭城人也。少以醫方自達。眾疾於虛勞尤為精妙。療之隨手而愈。猶是向風。千里而至者多矣。官至太醫校尉。御覽七百二十二。

  史胱

  史胱性器沈毅。志行敦簡。善診候。明消息。多辯論。以醫術精博。拜太醫校尉。治黃疸病最為高手。御覽七百二十二。

  宮泰

  宮泰幼好墳典。雅尚方術。有一蓺長於己者。必千里尋之。以此精心。善拯諸疾。於氣尤精。制三物散方。治喘嗽上氣甚有異效。世所貴焉。御覽七百二十二。

  靳邵

  靳邵性明敏。有才術。本草經方。誦覽通究。裁方治療。意出眾表。創制五石散方。晉朝士大夫。無不服餌。皆獲異效。御覽七百二十二。

  程據

  程據為太醫令。武帝初受魏禪。改元為太始。而據貢雉頭裘。帝以奇伎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據以醫術承恩。出入禁闥。因為賈后合巴豆杏子丸。害懷愍太子。遂就戮焉。御覽七百二十二。

  范汪

  范汪字元平。性仁愛。善醫術。常以拯恤為事。凡有疾病。不限貴賤。皆為治之。十能愈其八九。撰方五百餘卷。又一百七卷。後人詳用。多獲其效。御覽七百二十二。 案張苗以下凡八條。御覽藝術醫引晉書。今唐修晉書無。故錄附此。

  孟嘉

  孟嘉為桓溫參軍。既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遊龍山。僚屬畢集。風吹嘉帽落。不覺。如廁。孫盛時在坐。溫授紙筆命嘲之。著嘉坐處。嘉歸見之。笑而請紙。即答。了不容思。御覽三十二引晉書。

  桓玄

  桓玄造大輦。容三十人坐。以二百人舁之。書鈔引晉書。

  殷仲文

  大司馬府有老槐樹。殷仲文原作堪。對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類聚引晉書。

  孫恩

  妖賊孫恩。北出海鹽。劉裕為將。築城於海鹽。賊日來攻。城內兵力甚弱。裕深獨慮之。一夜。偃旗匿眾。若已遁者。明旦開門。使羸疾數人登城。賊遙問裕所在。曰夜已走矣。信之。乃率眾大上。裕乘其懈怠。奮擊。大破之。御覽二百八十六。

  盧循

  廣州刺史盧循。遣使遺劉裕益智糉。裕答以續命縷。書鈔引晉書。

  劉曜

  劉曜追石虎至高堆。書鈔引晉書。

  石勒

  石勒少時。常傭耕。每聞鞞鐸之音。歸以告其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書鈔。鐸。引晉書。

  石勒每耕作于野。常聞鼓角之聲。勒以告諸奴。諸奴亦聞之。因曰。吾幼來在家。恆聞如是。書鈔。角。引晉書。

  勒擊劉曜。使人著鐵屐。施釘、登城。書鈔。屐。引晉書。

  張賓

  張賓字孟孫。趙郡中山人。御覽四百四十九。

  石勒初為劉元海授輔漢將軍。賓為當作謂。所親曰。吾歷觀諸人多矣。獨胡將軍可以共成大事。乃提劍軍門。大呼請見勒。勒初未可當作奇。也。漸見進重。引為謀主。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事。皆賓之計。御覽四百四十九引晉書。

  勒常歎曰。吾每臨大事。吾意未了。右侯已了。及卒。勒親臨哭之。慟。顧謂左右曰。天不欲吾成事。何奪右侯之早也。御覽四百四十九引晉書。

  苻堅

  苻堅之竊號也。雖疆宇狹于石虎。至于人物則過之。史通謂晉史。

  初將為赦。苻堅與王猛、苻融、密議于露臺。有大蒼蠅入自牖。聲甚厲。集筆上。良久而去。至市化為黑衣小兒。呼曰。官今大赦。事類賦注十五。

  苻堅北定九州。將大舉南伐。苻融等咸諫止之。不聽。曰。吾百萬之眾。投鞭可以濟江。既至肥水。大為謝玄等所敗。事類賦注江。

  呂光伐龜茲。其城南營外。夜有一黑物。如斷岸。搖動有頭角。目光如電。及明。有鱗甲之跡隱地。光曰。黑龍也。杜進曰。龍者。大人利見之象。將軍勉之。光有喜色。事類賦注二十八。

  慕容垂

  慕容垂欲興師討慕容永長子。議曰。頃年士卒疲于行陳。居人不暇耕織。瘡痍滿身。哭泣盈路。且宜撫士安人。以待時。長子不足憂也。慕容德曰。不然。昔光武馳蘇茂之難。不顧百官之疲。夫豈不仁。機急故也。兵法有不得已而用之。方今海內版蕩。人百其心。急之則得其用。緩之則各懷所思。可因其勞而成其逸。何得緩之。垂笑曰。卿言當矣。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行其謀而滅永。御覽四百四十九。

  慕容超

  慕容超字祖明。德之兄。北海王納之子也。苻堅破鄴。以納為廣武太守。數歲去官。家于張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東、苻昌收德諸子皆誅之。納母公孫氏以耆獲免。納妻段氏方娠。未決。囚之于郡。獄掾呼延評。德故吏也。嘗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將公孫及段氏逃于羌中。而生超焉。年十歲而公孫卒。臨終。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東歸。可以此刀還汝叔也。御覽五百十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