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舊唐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順聖皇后竇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於東都。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三年閏七月丁卯,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閤,開府置官屬,年始七歲。朔望車騎至朝堂,金吾將軍武懿宗忌上嚴整,訶排儀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騎從!」則天聞而特加寵異之。尋却入閤。長壽二年臘月丁卯,改封臨淄郡王。聖曆元年,出閤,賜第於東都積善坊。大足元年,從幸西京,賜宅於興慶坊。長安中,歷右衛郎將、尚輦奉御。

  神龍元年,遷衛尉少卿。景龍二年四月,兼潞州別駕。十二月,加銀青光祿大夫。州境有黃龍白日昇天。嘗出畋,有紫雲在其上,後從者望而得之。前後符瑞凡一十九事。四年,中宗將祀南郊,來朝京師。將行,使術士韓禮筮之,蓍一莖孑然獨立。禮驚曰:「蓍立,奇瑞非常也,不可言。」屬中宗末年,王室多故,上常陰引材力之士以自助。上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頃餘,望氣者以為龍氣。四年四月,中宗幸其第,因遊其池,結綵為樓船,令巨象踏之。

  至六月,中宗暴崩,韋后臨朝稱制。韋溫、宗楚客、紀處訥等謀傾宗社,以睿宗介弟之重,先謀不利。道士馮道力、處士劉承祖皆善於占兆,詣上布誠款。上所居里名隆慶,時人語訛以「隆」為「龍」;韋庶人稱制,改元又為唐隆,皆符御名。上益自負,乃與太平公主謀之,公主喜,以子崇簡從。上乃與崇簡、朝邑尉劉幽求、長上折衝麻嗣宗、押萬騎果毅葛福順李仙鳧、寶昌寺僧普潤等定策誅之。或曰:「先啟大王。」上曰:「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遂以庚子夜率幽求等數十人自苑南入,總監鍾紹京又率丁匠百餘以從。分遣萬騎往玄武門殺羽林將軍韋播、高嵩,持首而至,衆歡叫大集。攻白獸、玄德等門,斬關而進,左萬騎自左入,右萬騎自右入,合於凌煙閣前。時太極殿前有宿衛梓宮萬騎,聞譟聲,皆披甲應之。韋庶人惶惑走入飛騎營,為亂兵所害。於是分遣誅韋氏之黨,比明,內外討捕,皆斬之。乃馳謁睿宗,謝不先啟請之罪。睿宗遽前抱上而泣曰:「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拜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進封平王。

  睿宗即位,與侍臣議立皇太子,僉曰:「除天下之禍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聖德,定天下,又聞成器已下咸有推讓,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從之。丙午,制曰:

  舜去四凶而功格天地,武有七德而戡定黎人,故知有大勳者必受神明之福,仗高義者必為匕鬯之主。朕恭臨寶位,亭育寰區,以萬物之心為心,以兆人之命為命。雖承繼之道,咸以冢嫡居尊;而無私之懷,必推功業為首。然後可保安社稷,永奉宗祧。第三子平王基孝而克忠,義而能勇。比以朕居藩邸,虔守國彝,貴戚中人,都無引接。群邪害正,兇黨實繁,利口巧言,讒說罔極。韋溫、延秀,朋黨競起;晉卿、楚客,交搆其間。潛結回邪,排擠端善,潛貯兵甲,將害朕躬。基密聞其期,先難奮發,推身鞠弭,衆應如歸,呼吸之間,凶渠殄滅。安七廟於幾墜,拯群臣於將殞。方舜之功過四,比武之德逾七。靈祇望在,昆弟樂推。一人元良,萬邦以定。為副君者,非此而誰?可立為皇太子。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七月己巳,睿宗御承天門,皇太子詣朝堂受冊。是日有景雲之瑞,改元為景雲,大赦天下。

  二年,又制曰:「惟天生烝人,牧以元后;維皇立國,副以儲君。將以保綏家邦,安固後嗣者也。朕纂承洪業,欽奉寶圖,夜分不寢,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懼一人之未周;烝烝萬姓,恐一物之失所。雖卿士竭誠,守宰宣化,緬懷庶域,仍未小康。是以求下人之變風,遵先朝之故事。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溫恭成德,深達禮體,能辨皇猷,宜令監國,俾爾為政。其六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並取基處分。」

  延和元年六月,兇黨因術人聞睿宗曰:「據玄象,帝座及前星有災,皇太子合作天子,不合更居東宮矣。」睿宗曰:「傳德避災,吾意決矣。」七月壬午,制曰:

  朕以寡昧,虔奉鴻休,本殊王季之賢,早達延陵之節。昔在聖曆,已讓皇嗣之尊;爰暨神龍,終辭太弟之授。豈唯衣冠所睹,抑亦兆庶咸知。頃屬國步不夷,時艱主幼,大業有綴旒之懼,寶位深墜地之憂,議迫公卿,遂司契篆,日慎一日,以至于今。一紀之勞,勤亦至矣;萬方之俗,化漸行矣。將成宿願,脫屣寰區。昔堯之禪舜,唯能是與,禹以命啟,匪私其親,神器之重,允歸公授。皇太子基有大功於天地,定阽危於社稷,溫文旣習,聖敬克躋。委之監國,已移歲年,時政益明,庶工惟序。朕之知子,庶不負時,曆數在躬,宜陟元后。可令即皇帝位,有司擇日授冊。朕方比跡洪古,希風太皇,神與化遊,思與道合,無為無事,豈不美歟!王公百僚,宜識朕意。

  上意惶懼,馳見叩頭,請所以傳位之旨。睿宗曰:「吾因汝功業得宗社。今帝座有眚,思欲遜避,唯聖德大勳,始轉禍為福。易位於汝,吾知晚矣。」上始居武德殿視事,三品以下除授及徒罪皆自決之。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等與太平公主同謀,期以其月四日以羽林軍作亂。上密知之,因以中旨告岐王範、薛王業、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取閑廄馬及家人三百餘人,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數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門。梟常元楷、李慈於北闕。擒賈膺福、李猷於內客省以出,執蕭至忠、岑羲於朝,皆斬之。睿宗明日下詔曰:「朕將高居無為,自今軍國政刑一事已上,並取皇帝處分。」上御承天門樓,下制曰:

  朕承累聖之洪休,荷重光之積慶。昔因多難,內屬搆屯,寶位深墜地之憂,神器有綴旒之懼。事殷家國,義感神祇,吟嘯風雲,龔行雷電,致君親於堯、舜,濟黔首於休和。遂以孟秋,允昇儲貳;旋承內禪,繼體宸居。拜首之請空勤,讓立之誠莫展,恭臨億兆,二載于茲。上稟聖謨,下凝庶績,八荒同軌,瀛海無波。不謂姦慝潛謀,蕭牆竊發。逆賊竇懷貞等並以庸妄,權齒朝廷,毫髮之効未申,丘山之釁仍積,共成梟獍,將肆姦回。太上皇聖斷宏通,英謀獨運,命朕率岐王範、薛王業等躬事誅鋤。齊斧一麾,凶渠盡殪。太陽朗耀,澄氛靄於天衢;高風順時,厲肅殺於秋序。神靈恊贊,夷夏相歡,四族之慝旣清,七百之祚方永。爰承後命,載闡休期,總軍國之大猷,施雲雨之鴻澤。承乾之道,旣光被於無垠;作解之恩,思式覃於品物。當與億兆,同此惟新。可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加邠王守禮實封三百戶,宋王成器、申王成義各加實封一千戶,岐王範、薛王業各加實封七百戶。文武官三品以下賜爵一級,四品已下各加一階。內外官人被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滌,選日依次敘用。

  丁卯,崔湜、盧藏用除名,長流嶺表。壬申,王琚為銀青光祿大夫、戶部尚書,封趙國公,實封三百戶;姜皎銀青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封楚國公,實封五百戶;李令問銀青光祿大夫、殿中監,實封三百戶;王毛仲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閑廄兼知監牧使、霍國公,實封五百戶;王守一銀青光祿大夫、太常卿同正員,進封晉國公,實封五百戶:並賞其定策功。琚、皎、令問固讓。癸丑,中書侍郎陸象先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劒南道按察兵馬使,尚書左丞張說為檢校中書令。甲戌,令毀天樞,取其銅鐵充軍國雜用。庚辰,王琚為中書侍郎,加實封二百戶;姜皎殿中監,仍充內外閑廄使,加實封二百戶;李令問殿中少監、知尚食事,加實封二百戶。己丑,周孝明高皇帝依舊追贈太原王,宜去帝號;孝明皇后宜稱太原王妃;昊陵、順陵並稱太原王及妃墓。

  八月壬辰,封州流人劉幽求為尚書左僕射、知軍國重事、徐國公,仍依舊實封七百戶。制曰:「凡有刑人,國家常法。掩骼埋胔,王者用心。自今已後,輒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殘害之罪。」

  九月,司空兼揚州大都督、宋王成器為太尉兼揚州大都督,益州大都督兼右金吾大將軍、申王成義為司徒兼益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兼左金吾大將軍、邠王守禮為司空。癸丑,封華嶽神為金天王。九月丁卯,宋王成器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劉幽求同中書門下三品,檢校中書令、燕國公張說為中書令,特進王仁皎為開府儀同三司。己卯,宴王公百僚於承天門,令左右於樓下撒金錢,許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及諸司三品已上官爭拾之,仍賜物有差。郭元振兼御史大夫。丙戌,又置右御史臺。

  冬十一月甲申,幸新豐之溫湯。癸卯,講武於驪山。兵部尚書、代國公郭元振坐虧失軍容,配流新州;給事中、攝太常少卿唐紹以軍禮有失,斬於纛下。甲辰,畋獵於渭川。同州刺史、梁國公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乙巳,至自溫湯。十一月乙丑,幽求兼知侍中。戊子,上加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

  十二月庚寅朔,大赦天下,改元為開元,內外官賜勳一轉。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紫微省,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監。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長史為尹,司馬為少尹。國初以來宰相及食實封功臣子孫,一應沈翳未承恩者,令量才擢用。開元元年十二月己亥,禁斷潑寒胡戲。癸丑,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劉幽求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紫微令張說為相州刺史。甲寅,門下侍郎盧懷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二年春正月,關中自去秋至于是月不雨,人多饑乏,遣使賑給。制求直諫昌言弘益政理者。名山大川,並令祈祭。丙寅,紫微令姚崇上言請檢責天下僧尼,以偽濫還俗者二萬餘人。甲申,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薛訥同紫微黃門三品,仍總兵以討奚、契丹。

  二月,突厥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勤率衆寇北庭都護府右驍衛將軍郭虔瓘擊敗之,斬同俄於城下。己酉,以旱,親錄囚徒。改太史監罷隷秘書省。

  閏月癸亥,令道士、女冠、僧尼致拜父母。丁卯,復置十道按察使。己未,突厥默啜妹壻火拔頡利發石失畢與其妻來奔,封燕山郡王,授左衛員外大將軍。紫微侍郎、趙國公王琚左授澤州刺史,賜實封一百戶,餘並停。丁亥,劉幽求為睦州刺史。

  三月甲辰,青州刺史、郇國公韋安石為沔州別駕;太子賔客、逍遙公韋嗣立為岳州別駕;特進致仕李嶠先隨子在袁州,又貶滁州別駕:並員外置。去年九月有詔毀天樞,至今春始。

  夏五月辛亥,黃門監魏知古工部尚書,罷知政事。

  六月丁巳,開府儀同三司、宋王成器為岐州刺史,司徒、申王成義為豳州刺史,司空、邠王守禮為虢州刺史:委務於上佐。內出珠玉錦繡等服玩,又令於正殿前焚之。乙丑,兵部尚書致仕、韓國公張仁愿卒。

  七月,薛訥與副將杜賔客、崔宣道等總兵六萬自檀州道遇賊於灤河,為賊所敗。訥等屏甲遁歸,減死,除名為庶人。辛未,光祿卿竇希瑊為太子太傅。房州刺史、襄王重茂薨於梁州,謚曰殤帝。丙午,昭文館學士柳沖、太子左庶子劉子玄刊定姓族系錄二百卷,上之。以興慶里舊邸為興慶宮。諸王傅並停。京官所帶跨巾算袋,每朝參日著,外官衙日著,餘日停。吐蕃寇臨洮軍,又遊寇蘭州、渭州,掠群牧,起薛訥攝左羽林將軍、隴右防禦使,率杜賔客、郭知運、王晙、安思順以禦之。太常卿、岐王範為華州刺史,秘書監、薛王業為同州刺史。

  八月戊午,西天竺國遣使獻方物。

  九月戊申,幸新豐之溫泉。甲寅,制曰:「自古帝王皆以厚葬為誡,以其無益亡者,有損生業故也。近代以來,共行奢靡,遞相仿効,浸成風俗,旣竭家產,多至凋弊。然則魂魄歸天,明精誠之已遠;卜宅於地,蓋思慕之所存。古者不封,未為非達。且墓為真宅,自便有房,今乃別造田園,名為下帳,又冥器等物,皆競驕侈。失禮違令,殊非所宜;戮屍暴骸,實由於此。承前雖有約束,所司曾不申明,喪葬之家,無所依准。宜令所司據品令高下,明為節制:冥器等物,仍定色數及長短大小;園宅下帳,並宜禁絕;墳墓塋域,務遵簡儉;凡諸送終之具,並不得以金銀為飾。如有違者,先決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並貶授遠官。」

  冬十月戊午,至自溫泉。薛訥破吐蕃於渭州西界武階驛,斬首一萬七十級,馬七萬七匹,牛羊四萬頭。豐安軍使郎將、判將軍王海賔先鋒力戰,死之。

  十一月庚寅,葬殤帝於武功西原。

  十二月乙丑,封皇子嗣真為鄫王,嗣初為鄂王,嗣玄為鄄王。時右威衛中郎將周慶立為安南市舶使,與波斯僧廣造奇巧,將以進內。監選使、殿中侍御史柳澤上書諫,上嘉納之。

  三年春正月丁亥,立郢王嗣謙為皇太子,降死罪已下,大酺三日。癸卯,黃門侍郎盧懷慎為檢校黃門監。甲辰,工部尚書魏知古卒。

  二月,禁斷天下採捕鯉魚。十姓部落左廂五咄六啜、右廂五弩失畢五俟斤,及高麗莫離支高文簡、都督跌思太等,各率其衆自突厥相繼來奔,前後總二千餘帳。析許州、唐州置仙州。

  夏四月,岐王範兼虢州刺史,薛王業兼幽州刺史。

  六月,山東諸州大蝗,飛則蔽景,下則食苗稼,聲如風雨。紫微令姚崇奏請差御史下諸道,促官吏遣人驅撲焚瘞,以救秋稼,從之。是歲,田收有穫,人不甚饑。

  秋七月,刑部尚書李日知卒。

  冬十月甲寅,制曰:「朕聽政之暇,常覽史籍,事關理道,實所留心,中有闕疑,時須質問。宜選耆儒博學一人,每日入內侍讀。」以光祿卿馬懷素為左散騎常侍,與右散騎常侍褚無量並充侍讀。甲子,幸郿縣之鳳泉湯。

  十一月己卯,至自鳳泉湯。乙酉,幸新豐之溫湯。丁亥,妖賊崔子嵓等入相州作亂。戊子,州司討平之。甲午,至自溫湯。

  十二月庚午,以軍器使為軍器監,置官員。

  是冬無雪。

  四年春正月癸未,尚衣奉御長孫昕恃以皇后妹壻,與其妹夫楊仙玉毆擊御史大夫李傑,上令朝堂斬昕以謝百官。以陽和之月不可行刑,累表陳請,乃命杖殺之。丁亥,宋王成器、申王成義以「成」字犯昭成皇后謚號,於是成器改名憲,成義改為撝。刑部尚書、中山郡公李乂卒。

  二月丙辰,幸新豐之溫湯。丁卯,至自溫湯。以關中旱,遣使祈雨于驪山,應時澍雨。令以少牢致祭,仍禁斷樵採。

  夏六月庚寅,月蝕旣。癸亥,太上皇崩于百福殿。辛未,京師、華、陝三州大風拔木。癸酉,突厥可汗默啜為九姓拔曳固所殺,斬其首送于京師。默啜兄子小殺繼立為可汗。

  是夏,山東、河南、河北蝗蟲大起,遣使分捕而瘞之。其迴紇、同羅、霫、勃曳固、僕固五部落來附,於大武軍北安置。

  秋七月丙申,分嶲、雅二州置黎州。

  冬十月癸丑,戶部尚書、新除太子詹事畢構卒。庚午,葬睿宗大聖貞皇帝于橋陵。以同州蒲城縣為奉先縣,隷京兆府。

  十一月丁亥,徙中宗神主于西廟。甲午,尚書左丞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辛丑,黃門監兼吏部尚書盧懷慎卒。

  十二月乙卯,幸新豐之溫湯。其夜,定陵寢殿災。乙丑,至自溫湯。尚書、廣平郡公宋璟為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紫微侍郎、許國公蘇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兵部尚書兼紫微令、梁國公姚崇為開府儀同三司,黃門侍郎、安陽男源乾曜守京兆尹,並罷知政事。停十道採訪使。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上以喪制不受朝賀。癸卯寅時,太廟屋壞,移神主于太極殿,上素服避正殿,輟朝五日,日躬親祭享。辛亥,幸東都。戊辰,昏霧四塞。

  二月甲戌,至自東都,大赦天下,唯謀反大逆不在赦限,餘並宥之。河南百姓給復一年,河南、河北遭澇及蝗蟲處,無出今年地租。武德、貞觀以來勳臣子孫無位者,訪求其後奏聞;有嘉遯幽棲養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薦。

  三月庚戌,於柳城依舊置營州都督府。丁巳,以辛景初女封為固安縣主,妻于奚首領饒樂郡王大酺。

  夏四月己丑,皇帝第九子嗣一薨,追封夏王,謚曰悼。甲午,以則天拜洛受圖壇及碑文并顯聖侯廟,初因唐同泰偽造瑞石文所建,令即廢毀。

  六月壬午,鞏縣暴雨連月,山水泛濫,毀郭邑廬舍七百餘家,人死者七十二。汜水同日漂壞近河百姓二百餘家。

  秋七月甲子,詔曰:「古者操皇綱執大象者,何嘗不上稽天道,下順人極,或變通以隨時,爰損益以成務。且衢室創制,度堂以筵。因之以禮神,是光孝德;用之以布政,蓋稱視朔,先王所以厚人倫感天地者也。少陽有位,上帝斯歆,此則神貴於不黷,禮殷於至敬。今之明堂,俯隣宮掖,比之嚴祝,有異肅恭,苟非憲章,將何軌物?由是禮官博士公卿大臣廣參群議,欽若前古,宜存露寢之式,用罷辟雍之號。可改為乾元殿,每臨御依正殿禮。」

  九月壬寅,改紫微省依舊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黃門監為侍中。

  冬十月丙子,京師修太廟成。丁丑,詔以故越王貞死非其罪,封故許王男琳為嗣越王,以繼其後。戊寅,祔神主于太廟。

  十一月己亥,契丹首領松漠郡王李失活來朝,以宗女為永樂公主以妻之。司徒兼鄧州刺史、申王撝兼虢州刺史。

  六年春正月丙辰朔,以未經大祥,不受朝賀。辛酉,禁斷天下諸州惡錢,行二銖四分已上好錢,不堪用者並即銷破覆鑄。將作大匠韋湊上疏,請遷孝敬神主,別立義宗廟。以太子少師兼許州刺史、岐王範兼鄭州刺史。

  二月甲戌,禮幣徵嵩山隱士盧鴻。

  夏五月乙未,孝敬哀皇后祔于恭陵。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卒。

  六月甲申,瀍水暴漲,壞人廬舍,溺殺千餘人。乙酉,制以故侍中桓彥範敬暉、故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張柬之、故特進崔玄暐、故中書令袁恕己配饗中宗廟庭,故司空蘇瓌、故左丞相太子少保郴州刺史劉幽求配饗睿宗廟庭。

  秋七月己未,秘書監馬懷素卒。

  九月乙未,遣工部尚書劉知柔持節往河南道存問。

  冬十月丙申,車駕還京師。

  十一月辛卯,至自東都。丙申,親謁太廟,迴御承天門,詔「七廟元皇帝已上三祖枝孫有失官序者,各與一人五品京官。內外官三品已上有廟者,各賜物三十匹,以備修祭服及俎豆。」賜文武官有差。乙巳,傳國八璽依舊改稱寶,符璽郎為符寶郎。

  十二月,以開府儀同三司兼澤州刺史、宋王憲為涇州刺史,司徒兼虢州刺史、申王撝為絳州刺史,以太子少師兼鄭州刺史、岐王範為岐州刺史,以太子少保兼衛州刺史、薛王業為虢州刺史。

  七年春正月,吐蕃遣使朝貢。

  三月丁酉,左武衛大將軍、霍國公王毛仲加特進。渤海靺鞨郡王大祚榮死,其子武藝嗣位。

  夏四月癸酉,開府儀同三司王仁皎薨。

  五月己丑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丙辰,制以亢陽日久,上親錄囚徒,多所原免。諸州委州牧、縣宰量事處置。

  八月癸丑,勑:「周公制禮,歷代不刊;子夏為傳,孔門所受。逮及諸家,或變例。與其改作,不如好古。諸服紀宜一依舊文。」

  九月甲子,改昭文館依舊為弘文館。宋王憲徙封寧王。

  冬十月,於東都來庭縣廨置義宗廟。辛卯,幸新豐之溫湯。癸卯,至自溫湯。戊寅,皇太子詣國學行齒冑禮,陪位官及學生賜物有差。

  十二月丙戌,置弘文、崇文兩館讎校書郎官員。

  八年春正月甲子朔,皇太子加元服。乙丑,皇太子謁太廟。丙寅,會百官於太極殿,賜物有差。壬申,右散騎常侍、舒國公褚無量卒。己卯,侍中宋璟為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侍郎蘇頲為禮部尚書,並罷知政事。京兆尹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張嘉貞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月丁酉,皇子敏薨,追封懷王,謚曰哀。

  夏五月丁卯,源乾曜為侍中,張嘉貞為中書令。南天竺國遣使獻五色鸚鵡。

  六月壬寅夜,東都暴雨,穀水泛漲。新安、澠池、河南、壽安、鞏縣等廬舍蕩盡,共九百六十一戶,溺死者八百一十五人。許、衛等州掌閑番兵溺者千一百四十八人。

  秋九月,突厥欲谷寇甘、涼等州,涼州都督楊敬述為所敗,掠契苾部落而歸。以御史大夫王晙為兵部尚書兼幽州都督,黃門侍郎韋抗為御史大夫、朔方總管以禦之。甲子,太子少師兼岐州刺史、岐王範兼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兼虢州刺史、薛王業為太子太保,餘並如故。

  冬十月辛巳,幸長春宮。壬午,畋于下邽。

  十一月乙丑,至自長春宮。辛未,突厥寇涼州,殺人掠羊馬數萬計而去。

  九年春正月丙辰,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丙寅,幸新豐之溫湯。

  夏四月庚寅,蘭池州叛胡顯首偽稱葉護康待賔、安慕容,為多覽殺大將軍何黑奴,偽將軍石神奴、康鐵頭等,據長泉縣,攻陷六胡州。兵部尚書王晙發隴右諸軍及河東九姓掩討之。甲戌,上親策試應制舉人於含元殿,謂曰:「古有三道,今減二策。近無甲科,朕將存其上第,務收賢俊,用寧軍國。」仍令有司設食。

  秋七月戊申,罷中都,依舊為蒲州。己酉,王晙破蘭池州叛胡,殺三萬五千騎。丙辰,揚、潤等州暴風,發屋拔樹,漂損公私船舫一千餘隻。辛酉,集諸酋長,斬康待賔。先天中,重修三九射禮,至是,給事中許景先抗疏罷之。

  九月己巳朔,日有蝕之。丁未,開府儀同三司、梁國公姚崇薨。丁巳,御丹鳳樓,宴突厥首領。庚申,幸中書省。癸亥,右羽林將軍、權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燕國公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騎常侍元行沖上群書目錄二百卷,藏之內府。庚午冬至,大赦天下,內外官九品已上加一階,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自六月二十日、七月三日匡衛社稷食實封功臣,坐事削除官爵,中間有生有死,並量加收贈。致仕官合佩魚者聽其終身。賜酺三日。

  十二月乙酉,幸新豐之溫湯。壬午,至自溫湯。

  是冬無雪。

  十年春正月丁巳,幸東都。甲子,省王公已下視品官參佐及京三品已上官伏身職員。乙丑,停天下公廨錢,其官人料以稅戶錢充,每月准舊分例數給。戊申,內外官職田,除公廨田園外,並官收,給還逃戶及貧下戶欠丁田。

  二月戊寅,至東都。

  三月戊申,詔自今內外官有犯贓至解免已上,縱逢赦免,並終身勿齒。

  夏四月丁酉,封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鬱于為松漠郡王,奚首領饒樂都督李魯蘇為饒樂郡王。

  五月,東都大雨,伊、汝等水泛漲,漂壞河南府及許、汝、仙、陳等州廬舍數千家,溺死者甚衆。

  閏五月壬申,兵部尚書張說往朔方軍巡邊。戊寅,勑諸番充質宿衛子弟,並放還國。

  六月辛丑,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癸卯,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郡公主,出降奚首領饒樂郡王李魯蘇。己巳,增置京師太廟為九室,移孝和皇帝神主以就正廟。

  秋八月丙戌,嶺南按察使裴伷先上言安南賊帥梅叔鸞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之。丁亥,遣戶部尚書陸象先往汝、許等州存撫賑給。丙申,博、棣等州黃河堤破,漂損田稼。

  九月,張說擒康願子於木盤山。詔移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甲戌,秘書監、楚國公姜皎坐事,詔杖之六十,配流欽州,死於路。都水使者劉承祖配流雷州。乙亥,制曰:「朕君臨宇內,子育黎元。內修睦親,以敘九族;外恊庶政,以濟兆人。勳戚加優厚之恩,兄弟盡友于之至。務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已伏憲章,恐不逞之徒,猶未能息。凡在宗屬,用申懲誡:自今已後,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說言語。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恊和平之義,克固藩翰,以保厥休。貴戚懿親,宜書座右。」又下制,約百官不得與卜祝之人交遊來往。乙卯夜,京兆人權梁山偽稱襄王男,自號光帝,與其黨權楚璧,以屯營兵數百人,自景風、長樂等門斬關入宮城構逆。至曉兵敗,斬梁山,傳首東都。廢河陽柏崖倉。

  冬十月癸丑,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甲寅,幸壽安之故興泰宮,畋獵于上宜川。庚申,至自興泰宮。波斯國遣使獻獅子。

  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

  十二月,停按察使。

  十一年春正月丁卯,降都城見禁囚徒,流、死罪減一等,餘並原之。己巳,北都巡狩,勑所至處存問高年、鰥寡惸獨、征人之家;減流、死罪一等,徒以下放免。庚辰,幸并州、潞州,宴父老,曲赦大辟罪已下,給復五年。別改其舊宅為飛龍宮。辛卯,改并州為太原府,官吏補授,一準京兆、河南兩府。百姓給復一年,貧戶復二年,元從戶復五年。武德功臣及元從子孫,有才堪文武未有官者,委府縣搜揚,具以名薦。上親制起義堂頌及書,刻石紀功于太原府之南街。戊申,次晉州。壇場使、中書令張嘉貞貶為幽州刺史。壬子,祠后土于汾陰之脽上,昇壇行事官三品已上加一爵,四品已上加一階,陪位官賜勳一轉。改汾陰為寶鼎縣。癸亥,兵部尚書張說兼中書令。

  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制所經州、府、縣無出今年地稅,京城見禁囚徒並原免之。

  夏四月丙辰,遷祔中宗神主于太廟。癸亥,張說正除中書令,吏部尚書、中山公王晙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五月己巳,北都置軍器監官員。王晙為朔方節度使,兼知河北郡、隴右、河西兵馬使。

  六月,王晙赴朔方軍。

  秋八月戊申,尊八代祖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始祔于太廟之九室。

  九月己巳,頒上撰廣濟方於天下,仍令諸州各置醫博士一人。春秋二時釋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酺而已。

  冬十月丁酉,幸新豐之溫泉宮。甲寅,至自溫泉。

  十一月戊寅,親祀南郊,大赦天下,見禁囚徒死罪至徒流已下免除之。昇壇行事及供奉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轉一階。武德以來實封功臣、知政宰輔淪屈者,所司具以狀聞。賜酺三日,京城五日。是月,自京師至于山東、淮南大雪,平地三尺餘。丁亥,廢軍器監官員,少府監加置少監一人以充之。

  十二月甲午,幸鳳泉湯。戊申,至自鳳泉湯。庚申,王晙授蘄州刺史。

  十二年春正月。

  夏四月,封故澤王上金男義珣為嗣澤王。嗣許王瓘左授鄂州別駕,以弟璆為上金嗣故也。癸卯,嗣江王褘降為信安郡王,嗣蜀王褕為廣漢郡王,嗣密王徹為濮陽郡王,嗣曹王臻為濟國公,嗣趙王琚為中山郡王,武陽郡王堪為澧國公。褘等並自神龍之後外繼為王,以瓘利澤王之封,盡令歸宗改封焉。

  秋七月壬申,月蝕旣。己卯,廢皇后王氏為庶人。后弟太子少保、駙馬都尉守一貶為澤州別駕,至藍田,賜死。戶部尚書、河東伯張嘉貞貶台州刺史。

  冬十一月庚申,幸東都,至華陰,上制岳廟文,勒之于石,立于祠南之道周。戊寅,至自東都。庚辰,司徒、申王撝薨,追謚曰惠莊太子。五溪首領覃行璋反,遣鎮軍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平之。

  閏十二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十三年春正月乙酉,以幽州都督府為大都督府。戊子,降死罪從流,流已下罪悉原之。分遣御史中丞蔣欽緒等往十道疏決囚徒。

  二月戊午,幸龍門,即日還宮。乙亥,初置彍騎,分隷十二司。丙子,改豳州為邠州,鄚州為莫州,梁州為襃州,沅州為巫州,舞州為鶴州,泉州為福州,以避文相類及聲相近者。

  三月甲午,皇太子嗣謙改名鴻;郯王嗣直改名潭,徙封慶王;陝王嗣昇改名浚,徙封忠王;鄫王嗣真改名洽,徙封棣王;鄂王嗣初改名涓,徙封郎王;嗣玄改名滉,封榮王。又第八子涺封為光王,第十二男濰封為儀王,第十三男澐封為潁王,第十六男澤封為永王,第十八男清封為壽王,第二十男洄封為延王,第二十一男沐封為盛王,第二十二男溢封為濟王。丙申,御史大夫程行諶奏:「周朝酷吏來子珣、萬國俊、王弘義、侯思止、郭霸、焦仁亶、張知默、李敬仁、唐奉一、來俊臣、周興、丘神勣、索元禮、曹仁哲、王景昭、裴籍、李秦授、劉光業、王德壽、屈貞筠、鮑思恭、劉景陽、王處貞等二十三人,殘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狀尤重,子孫不許仕宦。陳嘉言、魚承曄、皇甫文備、傅遊藝四人,情狀雖輕,子孫不許近任。請依開元二年二月五日勑。」

  夏四月丁巳,改集仙殿為集賢殿,麗正殿書院改集賢殿書院;內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癸酉,令朝集使各舉所部孝悌文武,集於泰山之下。

  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率其黨夜犯通洛門,盡擒斬之。

  六月乙亥,廢都西市。

  冬十月癸丑,新造銅儀成,置於景運門內,以示百官。辛酉,東封泰山,發自東都。

  十一月丙戌,至兗州岱宗頓。丁亥,致齋於行宮。己丑,日南至,備法駕登山,仗衛羅列嶽下百餘里。詔行從留於谷口,上與宰臣、禮官昇山。庚寅,祀昊天上帝於上壇,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壇。禮畢,藏玉冊於封祀壇之石〈石感〉,然後燔柴。燎發,群臣稱萬歲,傳呼自山頂至嶽下,震動山谷。上還齋宮,慶雲見,日抱戴。辛卯,祀皇地祇於社首,藏玉冊於石〈石感〉,如封祀壇之禮。壬辰,御帳殿受朝賀,大赦天下,流人未還者放還。內外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賜一階,登山官封賜一階,襃聖侯量才與處分。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近山十里,禁其樵採。賜酺七日。侍中源乾曜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中書令張說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甲午,發岱嶽。丙申,幸孔子宅,親設奠祭。

  十二月己巳,至東都。時累歲豐稔,東都米斗十錢,青、齊米斗五錢。

  是冬,分吏部為十銓,勑禮部尚書蘇頲、刑部尚書韋抗、工部尚書盧從愿等分掌選事。

  十四年春正月癸亥,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召固為廣化王,奚饒樂郡王李魯蘇為奉誠王,封宗室外甥女二人為公主,各以妻之。

  二月庚戌朔,邕州獠首領梁大海、周光等據賔、橫等州叛,遣驃騎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之。

  三月壬寅,以國甥東華公主降于契丹李召固。

  夏四月癸丑,御史中丞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彈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鞫於尚書省。丁巳,戶部侍郎李元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張說停兼中書令。丁卯,太子少師、岐王範薨,冊贈惠文太子。辛丑,於定、恒、莫、易、滄等五州置軍以備突厥。

  五月癸卯,戶部進計帳,今年管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毀端門鴟吻,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上以旱、暴風雨,命中外群官上封事,指言時政得失,無有所隱。

  秋七月癸丑夜,瀍水暴漲入漕,漂沒諸州租船數百艘,溺者甚衆。

  九月己丑,檢校黃門侍郎兼磧西副大都護杜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是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蘇、同、常、福四州漂壞廬舍,遣御史中丞宇文融檢覆賑給之。

  冬十月,廢麟州。庚申,幸汝州廣成湯。己巳,還東都。

  十一月甲戌,突厥遣使來朝。辛丑,渤海靺鞨遣其子義信來朝,并獻方物。

  十二月丁巳,幸壽安之方秀川。己未,日色赤如赭。壬戌,還東都。

  十五年春正月戊寅,制草澤有文武高才,令詣闕自舉。庚子,太史監復為太史局,依舊隷秘書省。辛丑,涼州都督王君破吐蕃於青海之西,虜輜車、馬羊而還。

  二月,遣左監門將軍黎敬仁往河北賑給貧乏,時河北牛畜大疫。己巳,尚書右丞相張說、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宇文融以朋黨相構,制說致仕,隱甫免官侍母,融左遷魏州刺史。

  夏五月,晉州大水,漂損居人廬舍。癸酉,以慶王潭為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度大使,忠王浚為單于大都護、朔方節度大使,棣王洽為太原冀北牧、河北諸軍節度大使,鄂王涓為幽州都督、河北節度大使,榮王滉為京兆牧、隴右節度大使,光王涺為廣州都督、五府節度大使,儀王濰為河南牧,潁王澐為安東都護、平盧軍節度大使,永王澤為荊州大都督,壽王清為益州大都督、劒南節度大使,延王洄為安西大都護、磧西節度大使,盛王沐為揚州大都督,並不出閤。

  秋七月甲戌,雷震興教門樓兩鴟吻,欄檻及柱災。禮部尚書蘇頲卒。庚寅,鄜州洛水泛漲,壞人廬舍。辛卯,又壞同州馮翊縣廨宇,及溺死者甚衆。丙申,改武臨縣為潁陽縣。己亥,赦都城繫囚,死罪降從流,徒已下罪悉免之。

  九月丙子,吐蕃寇瓜州,執刺史田元獻及王君父壽,殺掠人吏,盡取軍資倉糧而去。丙戌,突厥毗伽可汗使其大臣梅錄啜來朝。

  閏月庚子,突騎施蘇祿、吐蕃贊普圍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擊走之。庚申,車駕發東都,還京師。迴紇部落殺王君于甘州之鞏筆驛。制檢校兵部尚書蕭嵩兼判涼州事,總兵以禦吐蕃。

  是秋,六十三州水,十七州霜旱;河北饑,轉江淮之南租米百萬石以賑給之。

  冬十月己卯,至自東都。

  十二月乙亥,幸溫泉宮。丙戌,至自溫泉宮。

  十六年春正月庚子,始聽政于興慶宮。春、瀧等州獠首領瀧州刺史陳行範、廣州首領馮仁智、何遊魯叛,遣驃騎大將軍楊思勗討之。壬寅,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敗吐蕃于曲子城。甲子,黑水靺鞨遣使來朝獻。

  秋七月,吐蕃寇瓜州,刺史張守珪擊破之。乙巳,檢校兵部尚書蕭嵩、鄯州都督張志亮攻拔吐蕃門城,斬獲數千級,收其資畜而還。丙辰,新羅王金興光遣使貢方物。

  八月己巳,特進張說進開元大衍曆,詔命有司頒行之。辛卯,蕭嵩又遣杜賔客擊吐蕃于祁連城,大破之,獲其大將一人,斬首五千級。

  九月丙午,以久雨,降死罪從流,徒以下原之。

  冬十月己卯,幸溫泉宮。己丑,至自溫泉宮。

  十一月癸巳朔,檢校兵部尚書、河西節度判涼州事蕭嵩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餘如故。

  十二月丁卯,幸溫泉宮。丁丑,至自溫泉宮。

  十七年二月丁卯,嶲州都督張審素攻破蠻,拔昆明城及鹽城,殺獲萬人。庚子,特進張說復為尚書左丞相,同州刺史陸象先為太子少保。甲寅,禮部尚書、信安王褘帥衆攻拔吐蕃石堡城。

  夏四月癸亥,令中書門下分就大理、京兆、萬年、長安等獄疏決囚徒。制天下繫囚死罪減一等,餘並宥之。丁亥,大風震電,藍田山崩。

  五月癸巳,復置十道按察使。右散騎常侍徐堅卒。

  六月甲戌,尚書左丞相源乾曜停兼侍中,黃門侍郎杜暹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中書侍郎李元紘為曹州刺史。兵部尚書蕭嵩兼中書令。戶部侍郎兼鴻臚卿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秋七月辛丑,工部尚書張嘉貞卒。

  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讌百僚于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王公已下獻鏡及承露囊,天下諸州咸令讌樂,休暇三日,仍編為令,從之。丙寅,越州大水,漂壞廨宇及居人廬舍。己卯,中書侍郎裴光庭兼御史大夫,依舊知政事。乙酉,尚書右丞相、開府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宋璟為尚書左丞相,尚書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

  九月壬子,宇文融左遷汝州刺史,俄又貶昭州平樂尉。壬寅,裴光庭為黃門侍郎,依舊知政事。

  冬十月戊午朔,日有蝕之,不盡如鉤。癸未,睦州獻竹實。庚申,前太子賔客元行沖卒。

  十一月庚申,親饗九廟。辛卯,發京師。丙申,謁橋陵。上望陵涕泣,左右並哀感。制奉先縣同赤縣,以所管萬三百戶供陵寢,三府兵馬供宿衛,曲赦縣內大辟罪已下。戊戌,謁定陵。己亥,謁獻陵。壬寅,謁昭陵。乙巳,謁乾陵。戊申,車駕還宮。大赦天下,流移人並放還,左降官移近處。百姓無出今年地稅之半。每陵取側近六鄉供陵寢。內外官三品已上加爵一等,四品已下賜一階,五品已上清官父母亡者,依級賜官及邑號。

  十二月辛酉,幸溫泉宮。乙丑,校獵渭濱。壬申,至自溫泉宮。

  是冬無雪。

  十八年春正月辛卯,黃門侍郎裴光庭為侍中,依舊兼御史大夫。左丞相張說加開府儀同三司。丙午,幸薛王業宅,即日還宮。

  二月丙寅,大雨雪,俄而雷震,左飛龍廄災。

  三月辛卯,改定州縣上中下戶口之數,依舊給京官職田。

  夏四月乙卯,築京城外郭城,凡十月而功畢。壬戌,幸寧親公主第,即日還宮。乙丑,裴光庭兼吏部尚書。是春,命侍臣及百僚每旬暇日尋勝地讌樂,仍賜錢,令所司供帳造食。丁卯,侍臣已下讌于春明門外寧王憲之園池,上御花萼樓邀其迴騎,便令坐飲,遞起為舞,頒賜有差。

  五月,契丹衙官可突干殺其主李召固,率部落降于突厥,奚部落亦隨西叛。奚王李魯蘇來奔,召固妻東華公主陳氏及魯蘇妻東光公主韋氏並奔投平盧軍。制幽州長史趙含章率兵討之。

  六月庚申,命左右丞相、尚書及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舉才堪邊任及刺史者。甲子,彗星見于五車。癸酉,有星孛于畢、昴。丙子,合單于大都護、忠王浚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御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伷先為副,率十八總管以討契丹及奚等,事竟不行。壬午,東都瀍、洛泛漲,壞天津、永濟二橋及提象門外仗舍,損居人廬舍千餘家。

  閏月甲申,分幽州置薊州。己丑,令范安及、韓朝宗就瀍、洛水源疏決,置門以節水勢。辛卯,禮部奏請千秋節休假三日,及村閭社會,並就千秋節先賽白帝,報田祖,然後坐飲,從之。秋七月庚辰,幸寧王憲第,即日還宮。

  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樓,以千秋節百官獻賀,賜四品已上金鏡、珠囊、縑綵,賜五品已下束帛有差。上賦八韻詩,又制秋景詩。辛亥,幸永穆公主宅,即日還宮。

  九月,先是高戶捉官本錢;乙卯,御史大夫李朝隱奏請薄稅百姓一年租錢充,依舊高戶及典正等捉,隨月收利,供官人稅錢。

  冬十月,吐蕃遣其大臣名悉獵獻方物請降,許之。庚寅,幸岐州之鳳泉湯。癸卯,至自鳳泉湯。

  十一月丁卯,幸新豐溫泉宮。

  十二月戊子,豐州刺史袁振坐妖言下獄死。戊申,尚書左丞相、燕國公張說薨。

  是歲,百僚及華州父老累表請上尊號內請加「聖文」兩字,並封西嶽,不允。

  十九年春正月壬戌,開府儀同三司、霍國公王毛仲貶為瀼州別駕,中路賜死,黨與貶黜者十數人。辛卯,遣鴻臚卿崔琳入吐蕃報聘。丙子,親耕於興慶宮龍池。己卯,禁採捕鯉魚。天下州府春秋二時社及釋奠,停牲牢,唯用酒酺,永為常式。

  二月甲午,以崔琳為御史大夫。

  三月乙酉朔,崔琳使于吐蕃。

  夏四月壬午,於京城置禮院。丙申,令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尚父廟,以張良配饗,春秋二時仲月上戊日祭之。

  五月壬戌,五嶽各置老君廟。

  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秋八月辛巳,降天下死罪從流,徒已下悉原之。

  九月辛未,吐蕃遣其國相論尚他硉來朝。

  冬十月丙申,幸東都。

  十一月丙辰,至自東都。甲子,太子少傅源乾曜薨。

  十二月,嶲州都督張審素以劫制使監察御史楊汪伏誅。

  是冬,浚苑內洛水,六十餘日而罷。戊戌,裴光庭上瑤山往則、維城前軌各一卷,上令賜太子、諸王各一本。

  二十年春正月乙卯,以禮部尚書、信安王褘率兵討契丹。丁巳,幸長芬公主宅;乙丑,幸薛王業宅:並即日還宮。

  二月己未,勑文武選人,承前例三月三十日為例,然開選門,比團甲進官至夏來。自今已後,選門並正月內開,團甲二月內訖。分命宰相錄京城諸獄繫囚。

  三月,信安王褘與幽州長史趙含章大破奚、契丹於幽州之北山。

  夏四月乙亥,讌百僚於上陽東州,醉者賜以牀褥,肩輿而歸,相屬于路。癸巳,改造天津橋,毀皇津橋,合為一橋。

  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恒式。辛亥,金仙長公主薨。戊辰,信安王獻奚、契丹之俘,上御應天門受之。

  六月丁丑,單于大都護、河北東道行軍元帥、忠王浚加司徒,都護如故;副大使信安王褘加開府儀同三司。庚寅,幽州長史趙含章坐盜用庫物,左監門員外將軍楊元方受含章饋餉,並於朝堂決杖,流瀼州,皆賜死于路。其月,遣范安及於長安廣花萼樓,築夾城至芙蓉園。

  秋七月戊辰,幸寧王憲宅,即日還宮。

  八月辛未朔,日有蝕之。己卯,戶部尚書王晙卒。

  九月乙巳,中書令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渤海靺鞨寇登州,殺刺史韋俊,命左領軍將軍蓋福順發兵討之。

  冬十月丙戌,命巡幸所至,有賢才未聞達者舉之。仍令中書門下疏決囚徒。辛卯,至潞州之飛龍宮,給復三年,兵募丁防先差未發者,令改出餘州。辛丑,至北都。癸丑,曲赦太原,給復三年。

  十一月庚午,祀后土於脽上,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處。內外文武官加一階,開元勳臣盡假紫及緋。大酺三日。

  十二月壬申,至京師。

  其年戶部計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子朔,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每年貢舉人量減尚書、論語兩條策,加老子策。乙巳,遷祔肅明皇后神主于廟,毀儀坤廟。丁巳,幸溫泉宮。己未,命工部尚書李嵩使于吐蕃。癸亥,至自溫泉宮。

  三月乙巳,侍中裴光庭薨。甲寅,尚書右丞韓休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閏月,幽州道副總管郭英傑等討契丹,為所敗於都山之下,英傑死之。

  夏四月丁巳,以久旱,命太子少保陸象先、戶部尚書杜暹等七人往諸道宣慰賑給,及令黜陟官吏,疏決囚徒。丁酉,寧王憲為太尉,薛王業為司徒,慶王潭為太子太師,忠王浚為開府儀同三司,棣王洽為太子少傅,鄂王涓為太子太保。

  五月甲申,皇太子納妃薛氏。制天下死罪降從流,流已下釋放。京文武官賜勳一轉。

  秋七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九月壬午,封皇子溢為濟王,沔為信王,泚為義王,漼為陳王,澄為豐王,潓為恒王,漎為涼王,滔為深王。

  冬十月庚戌,幸溫泉宮。

  十一月戊子,尚書右丞相宋璟以年老請致仕,許之。

  十二月丁未,兵部尚書、徐國公蕭嵩為尚書右丞相,黃門侍郎韓休為兵部尚書,並罷知政事。京兆尹裴耀卿為黃門侍郎,前中書侍郎張九齡起復舊官,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是歲,關中久雨害稼,京師饑,詔出太倉米二百萬石給之。

  二十二年春正月癸亥朔,制古聖帝明皇、嶽瀆海鎮用牲牢,餘並以酒酺充奠。己巳,幸東都。辛未,太府卿嚴挺之、戶部侍郎裴寬於河南存問賑給。乙酉,懷、衛、邢、相等五州乏糧,遣中書舍人裴敦復巡問,量給種子。己丑,至東都。

  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廬舍崩壞殆盡,壓死官吏以下四十餘人,殷殷有聲,仍連震不止。命尚書右丞相蕭嵩往祭山川,並遣使存問賑恤之,壓死之家給復一年,一家三人已上死者給復二年。辛亥,初置十道採訪處置使。徵恒州張果先生,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先生。

  三月,沒京兆商人任令方資財六十餘萬貫。壬午,欲令不禁私鑄錢,遣公卿百僚詳議可否。衆以為不可,遂止。

  四月乙未,伊西、北庭且依舊為節度。廢太廟署,以太常寺奉宗廟。庚子,唐州界准勝州例立表,測候日晷影長短。乙巳,詔京都見禁囚徒,令中書門下及留守檢校覆降罪,天下諸州委刺史。丁未,眉州鼎皇山下江水中得寶鼎。甲寅,北庭都護劉渙謀反,伏誅。

  五月戊子,黃門侍郎裴耀卿為侍中,中書侍郎張九齡為中書令,黃門侍郎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關中大風拔木,同州尤甚。

  是夏,上自於苑中種麥,率皇太子已下躬自收穫,謂太子等曰:「此將薦宗廟,是以躬親,亦欲令汝等知稼穡之難也。」因分賜侍臣,謂曰:「比歲令人巡檢苗稼,所對多不實,故自種植以觀其成;且春秋書麥禾,豈非古人所重也!」

  六月乙未,遣左金吾將軍李佺於赤嶺與吐蕃分界立碑。

  七月己巳,司徒、薛王業薨,追謚為惠宣太子。甲申,遣中書令張九齡充河南開稻田使。

  八月,先是駕至東都,遣侍中裴耀卿充江淮、河南轉運使,河口置輸場。壬寅,於輸場東置河陰縣。又遣張九齡於許、豫、陳、亳等州置水屯。

  九月壬申,改饒樂都督府為奉誠都督府。辛巳,移登州平海軍於海口安置。

  冬十月甲辰,試司農卿陳思問以贓私配流瀼州。

  十二月戊子朔,日有蝕之。乙巳,幽州長史張守珪發兵討契丹,斬其王屈烈及其大臣可突干於陣,傳首東都,餘叛奚皆散走山谷。立其酋長李過折為契丹王。

  是歲,突厥毗伽可汗死。斷京城乞兒。

  二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親耕籍田,上加至九推而止,卿已下終其畝。大赦天下。京文武官及朝集採訪使三品已下加一爵,四品已下加一階,外官賜勳一轉。其才有霸王之略、學究天人之際、及堪將帥牧宰者,令五品已上清官及刺史各舉一人。致仕官量與改職,依前致仕。賜酺三日。

  三月丁卯,殿中侍御史楊萬頃為讎人所殺。

  夏五月戊寅,宗子請率月俸於興慶宮建龍池,上聖德頌。

  秋七月丙子,皇太子鴻改名瑛,慶王直已下十四王並改名。又封皇子玭為義王,珪為陳王,珙為豐王,琪為恒王,璿為涼王,璥為汴王。其榮王琬已下並開府置官屬,各食實封二千戶。

  八月戊子,制鰥寡惸獨免今年地稅之半,江淮已南有遭水處,本道使賑給之。

  九月戊申,移泗州就臨淮縣置。

  冬十月辛亥,移隷伊西、北庭都護屬四鎮節度。突騎施寇北庭及安西撥換城。

  十一月壬申朔,日有蝕之。

  十二月,新羅遣使朝獻。

  二十四年春正月,吐蕃遣使獻方物。北庭都護蓋嘉運率兵擊突騎施,破之。

  三月乙未,始移考功貢舉,遣禮部侍郎掌之。

  夏六月丙午,京兆醴泉妖人劉志誠率衆為亂,將趨京城,咸陽官吏燒便橋以斷其路,俄而散走,京兆府盡擒斬之。

  是夏大熱,道路有暍死者。

  秋七月庚子,太子太保陸象先卒。辛丑,李林甫為兵部尚書,依舊知政事。己巳,初置壽星壇,祭老人星及角、亢等七宿。

  八月戊申朔,加親舅小功服,舅母緦麻服,堂舅袒免。己亥,深王滔薨。

  九月壬午,改尚書主爵曰司封。

  冬十月戊申,車駕發東都,還西京。甲子,至華州,曲赦行在繫囚。丁丑,至自東都。

  十一月壬寅,侍中裴耀卿為尚書左丞相,中書令張九齡為尚書右丞相,並罷知政事。兵部尚書李林甫兼中書令,殿中監牛仙客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右丞相蕭嵩為太子太師,工部尚書韓休為太子少保。

  十二月戊申,太子太師、慶王琮為司徒。丙寅,牛仙客知門下省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