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孔明《前出师表》总结前后汉兴亡的原因,用以告诫刘禅,确是语重心长,言真情切。而刘禅并没有如孔明所希望的,亲贤臣,远小人,以兴汉室;而是亲小人,远贤臣,重踏桓、灵覆辙,断送了蜀国江山。
昏庸无能的阿斗
刘禅是少有的昏君,是个不朽的”阿斗”。平心而论,刘禅也不尽坏:
他老实得可怜,昏庸得出奇,陈寿给他形象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 ‘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孔明执政时,他遵其父刘备所嘱:“事丞相如父”,且实权在孔明,他不听也得听。孔明操劳国家大事,整天忙得汗流浃背,食不甘味,睡不安席;刘禅却可不费脑筋,饱食终日,乐其所乐。当然,他不是整天在昏睡,遇到国家有事,他有时也有所用心。如刘备逝世后,曹魏乘机兴师五路侵蜀,因这时孔明闭门不出,他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后来他到相府探望孔明,孔明告诉他退兵之策,他才如梦初醒。他对孔明也不尽放心,当孔明与司马懿斗兵斗阵连续大胜,正欲乘胜直取长安的时候,他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听信流言——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为之画策,他便遣使资诏星夜宣孔明回。孔明奉旨回成都问他何故诏还?他无言可对,良久,乃说:
“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真是憨人憨话, 憨气十足。不过,总的说,孔明在世时,还是贤臣当道、小人远避,刘禅基本上是听孔明的话的,宦官也不敢出面干政。孔明病逝五丈原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蒋琬、费祎等贤相相继去世后,他被宦官黄皓等小人所左右,溺干酒色,不理朝政,政事、军事弄得一塌糊涂。
小人弄权,将士难为
深得孔明兵法的姜维是蜀国后期的“擎天柱”,是个赤胆忠心的人,他秉承孔明遗志,九伐中原,虽天大胜,但也挫伤敌胆,使之不敢正窥西蜀。
当姜维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困魏国名将邓艾于祁山时,忽连接后主的三道诏书,促其班师。原来是后主听黄皓谗言:“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
阎宇何人?他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官至右将军。黄皓本想用阎宇代姜维,后知邓艾善用兵,恐阎宇非其敌手,又寝其事。任用大将,如此儿戏,是撤是用,全凭一宦官作主,确是超级庸主。姜维回,得悉此事,入奏后主说:”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后主笑说:“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姜维因不能杀黄皓担心被其所害,乃听从郤正之言,领军前往沓中屯田,以充军实,徐图进攻。自古以来,庸主当政,小人弄权,大将在外难于立功。昔”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姜维岂能例外!
西蜀之亡必然也
刘禅昏庸透顶,黄皓专权胡为,西蜀之亡是必然之事。钟会、邓艾大举兴兵入侵西蜀,姜维即起沓中之兵前往拒敌,并上表请派精兵分守战略重地阳安关和阴平桥,并指出“若失二处,汉中不保矣。”在这危急关头,刘禅竟听黄皓之言,召师婆入内殿问吉凶,她以“西川土神”附身,胡说什么“陛下欣乐太平,何为求问他事?数年之后,魏国疆士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忧虑。”自此,刘禅深信师婆之说,遂不听姜维之育,每日只在宫中饮宴欢乐。姜维累申告急表文,皆被黄皓隐匿。因此,使钟会轻取阳安,邓艾偷渡阴平,姜维虽仍和诸将死守剑阁,使钟会受挫,不能前进,可是邓艾已直趋成都,刘禅已面缚舆梓出阵,姜维纵有“回天力”也无济于事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