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耶稣

第五章 天国运动(下)

 1. 第二次抉择

 我的义仆必使许多人因认识他而得称为义,他也必背负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五十三11)

 公元29年夏,耶稣带着十二门徒东渡加利利海,在希律·腓力的领地内上了岸,走到一个高坡上,回头遥望他们曾经开展天国运动的地方:迦百农、伯赛大、哥拉汎等地,不禁百感交集。他们在这些地方努力宣传天国的福音,曾经吸引过许多人,得到过他们的拥护,不能说工作没有成效,但是,如今局势稍有一些动荡,群众的信念就动摇了,可见天国的福音还没有深入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扎根结果了。是自己工作失误呢,还是人们执迷不悟?想到这里,耶稣不禁长叹一声,问门徒说:

 “你们也要离我而去吗?”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去跟从谁呢?”彼得应声回答说。

 其他门徒也纷纷表示一定跟随耶稣继续开展天国运动,只有加略人犹太心事重重,低头不语,似乎没有听见别人在谈论什么问题。①

 ①《圣经》中没有记述犹大叛变的动机及思想根源,由于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本书只好对之做了一系列大胆的(也许是荒诞的)假设。

 耶稣和十二门徒在加利利海东岸的革尼撒勒休整了几天,然后动身往北向该撒利亚腓立比(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交界处的巴尼亚斯)去。耶稣默默地走在门徒们前面,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总结过去所做的一切。很明显,在加利利的工作不算成功,将来该怎么办呢?向群众妥协走传统的弥赛亚的道路,当然不行,那会把自己的民族带上绝路,不但会断送整个犹太民族,也会断送自己的神圣使命。改变自己的信仰与主张去迎合犹太当局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吗?更使不得,与撒都该派在政治上同流合污,将不齿于自己的同胞,也是对犹太民族的背叛。怎么办?

 耶稣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忽然,他心里似乎响起了一句话:

 “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是施洗约翰为他行过洗礼后赞扬他的话。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句话像黑暗中的明灯一样使耶稣的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出路就在眼前了。

 耶稣反复思考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描述:

 看哪!

 这是我的仆人,我扶持他,

 我所拣选的,我的心喜悦他;

 我已经把我的灵赐给他,

 他必把公理带给万国。

 他不呼喊,也不扬声,

 也不叫人在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熄的灯火,他不吹灭;

 他忠实地传出公理。

 他不灰心,也不沮丧,

 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以赛亚书》四十二1~4)

 他被藐视,被人拒绝,

 是个多受痛苦,熟悉病患的人。

 他像个被人掩面不看的人一样;

 他被藐视,我们也不重视他。

 原来他担当了我们的病患,

 背负了我们的痛苦;

 我们却以为他受责打,

 被上帝击打和苦待了。

 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

 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使我们得平安的惩罚加在他身上,

 因他受了鞭伤,

 我们才得医治。

 我们众人都如羊走迷了路,

 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却把我们众人的罪孽,

 都归在他身上。

 他被虐待,受痛苦的时候,

 他并不开口;

 他像羊羔被牵去屠宰,

 又像羊在剪羊毛的人面前寂然无声,

 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他受拘禁和审判以后被带走;

 至于他那个世代的人中,

 有谁想到从活人之地被剪除、被击打,

 是因我子民的过犯呢?

 ……

 他受了生命之苦以后,

 必看见光明,并且心满意足;

 我的义仆必使许多人,

 因认识他而得称为义,

 他也必背负他们的罪孽。

 ……

 (《以赛亚书》五十三3~8,11)

 耶稣觉得先知以赛亚的这些话好像就是对他的写照。他还想到了先知但以理描述的“人子”,先知弥迦关于天国的信息以及艾赛尼派主张的“公义之主”等等。他彻底领悟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是个为人类承担罪孽而遭受苦难的使命。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方式绝不是弥赛亚从天而降、大显神威、杀败罗马人,也不是上帝猝然降临审判世界,而是需要他用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来唤醒人们的良知。他仿佛看见了一个不能幸免的十字架——一个痛苦但崇高的十字架,它本来是象征羞辱与死亡的刑具,但从今以后它要象征伟大与永生!以前走过的路不但没有错,而且还应该坚定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上帝的仆人”的使命!

 心中的愁云既然烟消雾散,耶稣的脸色也“由阴转晴”。自从渡过加利利海进入希律·腓力的领地以来,门徒们见耶稣总是满面愁容,沉默寡言,经常低头沉思。他们既惶惑不解,又不敢打断耶稣的思索,只好默默地跟在他后面,谁也不多说话,更没有心情去观赏周围的景致。如今,耶稣脸上不但愁容尽消,而且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耶稣的这种变化自然而然地感染了门徒们。他们虽然不知道耶稣想了些什么,但他们信赖自己的老师,既然老师脸上充满了乐观与自信,那就是说天国运动有了转机。大家也随着高兴起来。①

 2. 登山“变像”

 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十六16)

 耶稣的心情安定下来以后,就带着十二门徒在加利利东部边境一带像从前那样进行医疗传教,开展天国运动,并随时注意加利利等地的局势。过了些日子,他们来到该撒利亚腓立比。

 有一天,耶稣问十二门徒说:

 “人们认为我是谁?”

 门徒们回答说:

 “有人说你是施洗约翰复生,有人说你是先知以利亚再世,也有人说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会,耶稣突然问道:

 “你们认为我是谁?”

 这个出其不意的问题使门徒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彼得却应声说:

 “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

 其他门徒都一致点头承认。

 一股热流涌上耶稣的心头:门徒们终于真正认识了他。耶稣高兴地对彼得说:

 “彼得,你是有福的。你对我的认识是上帝亲自启示给你的。你是一块真正的‘磐石①’,我要把我以后的事业建立在你这块磐石上,这就是我给你起名叫‘彼得’的意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国里也要被禁止,你在地上允许的,在天国里也被允许。”

 ①“彼得”一词的原意就是“磐石”。见本书第58页。

 几天以后,耶稣带着三个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到山上去祷告,让其余九个门徒在山下等候他们。到了山顶,耶稣让彼得等三人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远处一块巨石,在那里祷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来。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金色的晚霞透过云隙正好照射在耶稣身上。三个门徒睡眼惺忪,忽然发现耶稣的形象与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脸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像太阳一样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发出闪亮的白光。忽然,耶稣身边似乎出现了两个人,一个好像摩西,一个好像以利亚。耶稣站在中间,三个人似乎在议论什么事情。彼得忍不住大声叫道:

 “老师,这地方真好。请让我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以利亚。”

 正说话间,一块云彩飞来遮住了霞光。门徒们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亚都不见了,只见耶稣独自迎着风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

 3. 受难的预言

 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米。(《约翰福音》十二24)

 耶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走“受难的弥赛亚”的自我牺牲的道路,但是,他知道门徒们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这一决定的深刻含意。他们深受传统的弥赛亚观的影响,认为耶稣——作为弥赛亚——所建立的国度必然是或一部分是带有世俗政权的性质,因此,他们追随耶稣也就必然各自带有不同程度的名利目的,即使耶稣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也摆脱不了这种世俗的传统观念,其他门徒就更不容易接受耶稣的崇高理想了。特别是奋锐党的西门和加略人犹大,这两个人的观点一向相当激进;西门是耶稣了解奋锐党人活动的主要渠道,而犹大则曾与奋锐党中最激进的匕首党关系较深。耶稣考虑到自己牺牲以后,天国运动的重担将落在门徒们肩上,因此,让门徒理解自己的理想与决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决定首先向他们预告自己的受难,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有一天,耶稣对门徒说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接受长老、祭司长和经学家们的挑战与迫害,最后将被杀。彼得一听就急了,他把耶稣拉到一旁,劝他说:

 “老师,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撒旦,退我后面去吧!不要拉我的后腿,因为你关心的不是上帝的事业,而只是人的事业。”耶稣责备他说。(《马太福音》十六21~23;《马可福音》八31~33;《路加福音》九21~22)

 到了加利利,耶稣再次告诉门徒们说,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将被交在反对他的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门徒们听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都很忧愁。(《马太福音》十七22~23;《马可福音》九30~32;《路加福音》九44)

 后来,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第三次对他们说:

 “我们现在到耶路撒冷去,我要被交给祭司长和经学家。他们要定我死罪,把我交给外族人凌辱、鞭打并钉上十字架。”《马太福音》二十17~19;

 《马可福音》十32~34;《路加福音》十八31~33)

 耶稣三次向门徒们预言自己受难,一次比一次明确与具体,但门徒们听了以后却将信将疑,似懂非懂,又都没有细问,耶稣也就不再向他们解释了。

 4. 到耶路撒冷去

 爱惜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为真理而舍弃生命的,必保存生命到永远。(《约翰福音》十二25,《马可福音》八35)

 约公元30年春天,耶稣决定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人的最大节日,届时,犹太人云集耶路撒冷,各种宗教派别、政治力量都将在这里进行接触或较量。耶稣认为自己只在希律·腓力的领地里活动,对犹太人的影响甚小,意义不大,在加利利继续开展天国运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因为希律·安提帕随时可以逮捕他,而到耶路撒冷去活动,则需要面对犹太当局和法利赛派两个强大的对手,在那里危险更大。现在自己既然决心走受难的道路,就必须尽快摆脱目前这种半逃亡式的困境,与其在加利利死在希律·安提帕的手里,不如到耶路撒冷去公开活动,利用逾越节扩大自己的影响,争取民众的支持,向犹太当局和法利赛派挑战;万一对方有接受自己主张的诚意,则可以联合各派力量共同开展天国运动,否则,最坏的可能也不过是受难牺牲而已。行动的力量胜于言论,目前最佳的行动选择(甚至是惟一的选择)就是自我牺牲,用自己的牺牲来唤醒同胞的良知与理性。自己虽然死了,但却是继续为天国工作、对犹太民族以至全人类发挥作用、继续服务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一般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是死亡,惧怕死亡的原因在于对生命的依恋,如果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死亡就不再是可怕的了。一个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人虽然肉体活着,他的真正的生命却已经死了;相反,一个人死得有价值,他的肉体虽然死了,而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里,也可以说,他获得了真正的生命。耶稣把这番道理总结成两句话:“爱惜自己生命的,就丧掉生命;为真理而舍弃自己生命的,必会保存生命到永远。”(参见《约翰福音》十二25)这就像播种一样,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它仍旧是一粒,如果“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

 于是,耶稣带领十二门徒回加利利去,因为十二门徒中除加略人犹大外,其余全是加利利人。耶稣让他们回去处理一下家务,做些准备,然后动身去耶路撒冷。

 人们见耶稣又回到加利利来,都佩服他的胆量,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有人劝他赶快离开,免遭希律·安提帕的毒手,也有人想跟从他。

 有一个人来对耶稣说:

 “老师,不论你往哪里去,我都要跟从你。”

 耶稣意味深长地回答说:

 “地上的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只是我没有安枕的地方!”

 有一个门徒来告诉耶稣说:

 “老师,我们看见有人奉你的名赶鬼,但却不来跟从你。要不要我们去制止他?”

 耶稣说:“算了,不必去制止他。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

 5. 悔改的榜样

 今天救恩临到了这家。(《路加福音》十九9)

 耶稣在加利利只停留了几天,就带着十二门徒往东渡过约旦河,沿河东岸南下,到耶利哥附近,再渡河往西进入耶利哥。耶利哥是座历史名城,据说古以色列人由埃及逃出后,经过西奈半岛来到约旦河以东的摩押平原,然后就是从耶利哥进入上帝应许的迦南地。

 耶稣等人来到约旦河渡口,当时正是枯水季节,他们便涉水而过,上了西岸,沿山路而上,走出河谷就是耶利哥城。公元前39年,约旦河东岸的以东族人大希律当上犹太王以后,因耶利哥是耶路撒冷与以东之间的重要城镇,便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大理石宫殿、露天剧场、堡垒等大型建筑物,又整修以利沙泉,引其水灌溉土地,大量种植棕榈树。由于耶利哥冬天的气温比耶路撒冷暖和得多,大希律生前一直把耶利哥的宫殿作为自己的冬宫。大希律死后,其子希律·亚基老继续修建,把耶利哥建成了约旦河以西荒山野地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耶稣及其门徒到达耶利哥时已经快到逾越节了,由加利利等地到耶路撒冷来守节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都要在耶利哥停留几天休息休息。耶稣等人进入耶利哥城,只见街上熙熙攘攘行人很多。有些人早就认识耶稣,有些人则早就听说过耶稣的事迹,这时见耶稣进了城,便簇拥在耶稣周围,有的想听耶稣讲道,有的想看热闹。

 耶利哥城既是约旦河东西交通的咽喉重镇,自然也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大量货物从这里进出犹太,于是罗马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税关,雇用得力的犹太人负责过往本城的货物的税收。当时耶利哥城税关的总承办人(即税吏长)名叫撒该(匝凯)。撒该生得五短身材,其貌不扬,但为人精明干练,心狠手辣。他承办了耶利哥税关后又雇用了一批精干的税吏,忠心耿耿地替罗马人效力,过往耶利哥的客商及本城的商人没有一个能逃得过撒该的手。撒该除了对他们征收应该交纳的商业税以外,还利用罗马人的势力敲诈勒索,成为耶利哥城赫赫有名的一霸,不但犹太商人对他恨之入骨,连一般老百姓也都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所以,撒该虽然富甲全城,但得不到人们的尊敬,人们既恨他,又怕他,全都敬而远之。这种状况使撒该心中既难过又生气。他多次想为本城做些公益事业,希望得到乡亲们的谅解,但人们只在表面上应付他,实际上没有人支持他,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他感到孤独、空虚、苦闷、彷徨。这种心态反过来又刺激了他的报复心理,促使他变本加厉地进行敲诈勒索,以发泄心中的怨恨。

 这天下午,撒该正在街上闲逛,远远地看见一大群人拥拥挤挤地走过来,甚至堵塞了整条大街。有人告诉他说是拿撒勒人耶稣来了。撒该久仰耶稣的大名,对耶稣的言行佩服得五体投地,早就想瞻仰瞻仰耶稣的风采,如今耶稣路过耶利哥,怎能失之交臂。于是,他立刻朝人群走去。但是,耶稣周围的人太多了,他根本挤不到耶稣面前去,而且他身材矮小,站在人群外边什么也看不到。撒该毕竟是撒该,他急中生智,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棵桑树,他估计耶稣肯定会从树下经过,于是就赶快跑过去,爬上树去坐在树杈上,居高临下地等候耶稣从树下经过时好看个清楚。耶稣在人们簇拥下慢慢地走了过来,看见前面树上有一个人正激动地注视自己,同时从身旁的人的议论中知道这个人就是撒该。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恶霸,耶稣大概也早有所闻。他在树下停下来,抬头对撒该说:

 “撒该,下来,今天我要住在你家里。”

 耶稣的话大出撒该意外,他万万没有想到耶稣这位备受人们尊敬的拉比会主动和他打招呼,而且还要到他家里去做客;同时,周围的人也都对耶稣的话感到意外,他们也没想到耶稣竟主动地提出来要到这个臭名远扬的罪人家中去做客。

 撒该听了耶稣的话,一时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耶稣再一次和蔼地对他说:

 “撒该,快下来,今天我要住在你家里!”

 兴高采烈的撒该从树上一跃而下,把耶稣和门徒们带到自己家里去。这件事马上轰动了全城。撒该的朋友们——主要是耶利哥的税吏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撒该家里拜见耶稣。当晚,撒该大摆宴席,由朋友们作陪款待耶稣一行十三人。席间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旅途中发生的一些事以及耶路撒冷城的新闻。耶稣特别注意耶路撒冷的情况,不时提出问题,撒该等人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晚饭结束的时候,撒该激动地站起来,对耶稣说:

 “老师!我知道我不配这样称呼您,不过,我还是请求您允许我称呼您为老师。我想您一定知道我撒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耶利哥城的税吏长,死心塌地替罗马人办事。我依仗罗马人的势力欺侮人、讹诈人。我知道耶利哥的乡亲们都害怕我,我也知道他们更恨我,把我当做耶利哥的恶霸,一个十足的坏人、罪人。别看人们在街上恭敬地和我打招呼,其实他们心里却在骂我,没有人肯和我来往,因此,我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当然,在座的我的同事们都是我的朋友,我是说在我们这个小圈子以外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我经常感到孤独。”说到这里,撒该已经禁不住泪流满面了。他擦了擦眼泪,继续说:

 “老师,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我也听说了您所做的和所讲的一切。我还听说您不唾弃我们这些当税吏的人,甚至您的门徒中就有一位过去是我们的同行。起先我并不完全相信这一切。今天……今天我完全相信了!”撒该呜咽起来,说不下去了。在座的人都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撒该接着说:

 “老师,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一位先知,但是我相信您是一位崇高伟大的人物,是上帝的仆人。您这样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大人物,今天居然能到我家里来和我们这些罪人一起坐席,并且还要住在我家里,这使我万分高兴,也使我万分惭愧,更使我感到自己是个大罪人,但是,我同时也感到了温暖与希望。老师,我知道我不配做您的门徒,不过,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除了应收的税款以外,决不再多收一个小钱!过去我敲诈了谁,就赔偿他四倍!我还要把全部家产的一半分给穷人!”

 撒该说完,其他税吏们都纷纷地站起来表示要以撒该做榜样,从今以后一定改恶向善,做老实人。

 十二门徒中的马太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和撒该拥抱在一起,对他说:

 “我就是当过税吏的马太。我们都是罪人,但是,我们的老师从来不因为我们过去所犯的罪而丢弃我们。老师常说我们是迷路的羊,他一定要把我们全都找回来。我的好兄弟,我完全相信你今天所说的话!”

 耶稣听了撒该的话,也很受感动。他感到自己撒下的“种子”已经在撒该等人的心里开花结果了,天国对人们的要求不正是这样让人们从内心里悔改重生吗”撒该的转变使耶稣感到欣慰,也增加了自信。他深信只要多数犹太人能够像撒该这样悔改,犹太民族就有救了,天国的实现也指日可待了;自己选择的道路绝对没有错,此次耶路撒冷之行的目的肯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牺牲肯定能唤醒亿万颗悔改的心灵!于是耶稣站起身来亲切地对大家说:

 “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撒该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因为上帝的仆人到世上来原是为了寻找并拯救失丧的人!”

 6. 决战

 荣进圣城

 看哪,世人都去跟随他了!(《约翰福音》十二19)

 耶稣在撒该家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便带着十二门徒动身往西,穿过一片不大的平原又踏上了弯弯曲曲的山路。当天下午,耶稣一行便来到了山村伯大尼。伯大尼虽然离耶路撒冷不远,但要绕过一个小山头才能看得见耶路撒冷。伯大尼的居民对耶稣十分友好,有些人是耶稣的老朋友,特别是马大、马利亚、拉撒路一家更是耶稣的忠实信徒和朋友。耶稣在这里的群众基础相当深厚,绝对不会有危险,就在马大家里住了下来。首先,他向马大等人了解并核实撒该等向他介绍的耶路撒冷的情况,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确定以后的行动计划。

 耶稣知道罗马当局和犹太当局都十分重视这次逾越节,为了确保逾越节期间的社会秩序,他们都做了一系列的安排,为此,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已亲自来耶路撒冷坐镇,据说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过几天也要来耶路撒冷,大祭司该亚法更是战战兢兢如临大敌,惟恐奋锐党人乘机起义。耶路撒冷城中到处是彼拉多、希律和该亚法的密探。不过,耶稣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而且他自信自己的天国运动丝毫不违犯罗马的法律,反而认为彼拉多和希律·安提帕既然来到耶路撒冷,这正是让他们亲自了解天国运动的一个好机会。为了制造声势,扩大影响,耶稣决定安排一次出人意外的“入城式”。

 公元30年4月2日(犹太教“七日的第一日”)上午,耶稣先派遣两个门徒到前面村子里去借一匹驴驹来供他乘骑,他要像一位和平的君王那样进入耶路撒冷,以改变犹太人对弥赛亚的传统观念。然后,耶稣带领众门徒及一大群支持者动身往耶路撒冷去。他们绕过一个小山头,来到一个名叫伯法其的小山村,再往前走就可以望见耶路撒冷城了。这时有许多犹太人陆续从耶利哥上来,看见耶稣等人,就跟在他们后面一路同行。不久,被派出去的那两个门徒果然牵着一匹驴驹回来了。门徒们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搭在驴背上,扶耶稣骑上驴驹,就前呼后拥地向耶路撒冷走去。人们随走随从路旁的棕榈树上折下树枝来挥舞①。他们走得很慢,人越聚越多,在山路上排成了一条很长的人龙。人们一边摇动手里的棕榈树枝,一边放声高唱:

 ①犹太人在住棚节和逾越节的时候,经常手拿棕榈树枝或芦苇一边挥舞,一边呼喊“和散那”。不少学者认为棕榈树实际上是枣椰树。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成了房角上的第一块石头!

 这是上帝的作为,

 在我们眼中看为稀奇……

 奉上帝的名来的

 “是应当称颂的!”

 (《诗篇》一一八22~23,26)

 当耶稣一行将近耶路撒冷城门的时候,从城内涌出了一大群人,他们也挥舞着棕榈树枝,高声欢呼着“和散那①”欢迎耶稣。有的人把衣服铺在路上。当耶稣骑着驴驹走进城门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用先知撒迦利亚的预言谱成的圣歌: 

 ①和散那:亦译“贺三纳”,取自《诗篇》一一八25,原意为“求你拯救”,是个呼救的感叹词,后来转意为欢呼、称颂、祝贺的感叹词,此处可能两者兼有。

 锡安②的居民哪,

 ②锡安:耶路撒冷的别名,因为城内有一个小山头名叫锡安山。

 要大大喜乐!

 耶路撒冷的居民哪,

 应当欢呼!

 看哪,

 你们的王来到了。

 他是公义的,是胜利的,

 又是谦逊的。

 他谦谦和和地骑着驴——

 骑着一匹驴驹。

 《撒迦利亚书》九9)

 兴奋的人群一边高唱圣歌,一边高呼:“和散那!”“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和散那归于至高的上帝!”……

 一时间欢呼、歌唱之声响彻云霄,震动了全耶路撒冷。人们奔走相告:

 “拿撒勒人耶稣回来了!”“上帝的恩许要应验了!”“我们又要有真正的王了!”“大卫的以色列王国万岁!”……

 早有人将这事报告了大祭司该亚法。该亚法虽然料到耶稣可能到耶路撒冷来过逾越节,但他绝没有想到耶稣竟然这样轰动全城地进入耶路撒冷。这不啻是一种公然的挑战。这种挑战搞得该亚法措手不及,不知应该如何应付,他只好派人去密切监视耶稣的行动,尽量消除或缩小耶稣对群众的影响,并避免引起罗马人的干预。这些人赶到城门口,正赶上耶稣进城,他们被群众的欢迎场面惊呆了。有几个法利赛人急得满头大汗,拼命地挤到耶稣面前,拦住驴驹,恳求耶稣说:

 “先生,请制止你的门徒吧!不要这样喊叫了,万一罗马人出来干预,事情就闹大了。”

 耶稣沉静地回答说:

 “我告诉你们,如果他们保持沉默,恐怕连这些石头都会喊叫起来了!”耶稣说完就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催动驴驹继续前进。把那几个目瞪口呆的法利赛人甩在那里。等人群全部走过以后,大祭司派来的这些人无可奈何地悲叹说:

 “看,世人都去跟随他了!”

 耶稣在欢迎的人群簇拥下通过耶路撒冷的主要街道来到圣殿门前,停下来,遣散了人群,把驴驹交给一个门徒去送还原主,便带着十二门徒进了圣殿。他们先来到外邦人的院子里,只见两年前洁净过的院子现在又恢复了原样——一个十足的贸易市场。耶稣不禁摇头叹气,强忍着怒火在圣殿前后察看了一番,便吩咐门徒说:

 “我带着彼得先随人群出城。我走之后,你们继续在这里观察,过半个时辰再分散开,三两个人一组先后出城到伯大尼去与我会合。”

 耶稣说完,就带着彼得悄悄地混在人群中出城回伯大尼去了。

 一个和平主义者使用的暴力

 ——第二次洁净圣殿

 两年前过逾越节的时候,耶稣曾用鞭子把在外邦人院子里做买卖的商贩们统统赶出院子去,“洁净”了圣殿。耶稣的突然行动使商贩们措手不及,他们一方面慑于耶稣的凛然正气,一方面害怕群众的压力,结果被狼狈地赶出了圣殿。这一事件不但损害了商贩们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切断了撒都该派祭司们的财源,使他们在经济上遭到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祭司和商贩之间在圣殿院子里做买卖的问题上早已达成默契,更何况还有幕后的“钱权交易”的可能,所以当耶稣离开耶路撒冷后不久,商贩们就陆续又回到圣殿的院子里来做买卖了。

 耶稣这次来到耶路撒冷的消息使祭司和商贩们都很震惊,他们都料到耶稣会来“第二次洁净圣殿”,各自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祭司们去请示大祭司该亚法。该亚法指示他们不能公开支持商贩,因为耶稣的行动是名正言顺的,但他要求祭司们尽力维持圣殿里的正常秩序。商贩们则决定和耶稣对抗并派人去请求祭司们支援。祭司们按照该亚法的指示对此不置可否。

 4月2日晚上,耶稣和门徒在伯大尼商量第二天的行动计划。耶稣决定第二天上午去再次“洁净”圣殿。他让门徒把一捆绳子拧成鞭子用来驱赶牛羊,并嘱咐他们如果商贩们进行抵抗,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使用武力,更不能伤人,同时要坚决避免与圣殿警卫或罗马士兵发生任何冲突。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耶稣又打发几个门徒连夜赶回耶路撒冷去组织群众进行支援。

 4月3日上午,耶稣和门徒回到耶路撒冷圣殿,早有一大批群众在圣殿门口等候他们。耶稣带领人们进入圣殿的外邦人院子,只见院子里冷冷清清,买东西的人很少。商贩们见耶稣进了院子就不约而同地从摊位上站了起来,一个个沉着脸,眼睛里充满了敌意。耶稣知道他们准备反抗。他站在台阶上用威严的目光冷静地对他们扫视了一遍。这目光的交锋就是心理的较量。整个院子都沉寂下来,甚至连牛羊也停止了鸣叫。过了一会儿,耶稣却意外温和地大声对他们说:

 “弟兄们,你们都知道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我并不反对你们做买卖,但是,我坚决反对你们在圣殿里做买卖。看,你们把一座神圣的殿堂糟践成什么样子了!简直成为‘贼窝’了!你们嘴里高喊要敬拜上帝,难道你们就这样敬拜我们的上帝吗?再说,你们真的是老老实实地做买卖吗?这用不着我来说破,你们心里都明白。你们是为了金钱而抛弃了上帝。我提醒你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能既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①。你们自己论断自己吧!现在,请你们收拾起自己的货物和银钱到圣殿外面去做买卖吧!我们可以帮你们收拾东西,替你们打扫院子。你们要反抗吗?请看看我背后,任何一个真心敬拜上帝的犹太人都不会原谅你们!”接下来又是一阵寂静。终于,商贩中有人羞愧了,胆怯了,退却了。他们开始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东西退到圣殿外面去。其余的人迟疑了一阵,也只好退出圣殿去。

 ①参阅本书第50~51页。①玛门:意为金钱、财利。

 就在双方对峙的时候,驻守在圣殿西北角的安东尼堡垒里的罗马士兵正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圣殿院子里发生的这一切。他们接到命令说,只要一发生骚乱,就立刻出动镇压,不管谁是谁非,一律格杀勿论。同时,圣殿的警卫们也正严阵以待,准备控制局势、维持秩序。现在,他们看到商贩们退出圣殿,耶稣指挥门徒们帮助他们驱赶牛羊、打扫院子,一点儿意外的事情也没发生,自然也就收刀入鞘了。

 耶稣指挥门徒把院子打扫干净后,又吩咐人守住圣殿的各个大门,防止商贩们卷土重来,同时也不准任何人拿着器皿杂物等从殿里穿行,以保持圣殿的肃穆敬虔气氛。这些措施也没有受到圣殿当局的干预。

 耶稣对这次行动的结果相当满意,既达到了“洁净圣殿”的目的,又没有发生任何暴力冲突,更重要的是证明了犹太人敬拜上帝的心并没有完全泯没,天国运动的前途大有希望。但是,他也非常清楚,大祭司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应该称赞谁

 一切就绪之后,耶稣就在圣殿里一面宣讲天国的福音,一面给人治病。到了下午,耶稣坐在银库①附近看人们怎样把奉献给上帝的银钱投进银库里去。有些富人大摇大摆地走来向银库中投了许多钱,然后在旁观者的一片赞扬声中沾沾自喜地走了出去。耶稣对此并不加评论。不久,有一个身穿破旧黑色外衣的妇人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穷寡妇。她低着头走到银库前轻轻地把两个小钱②投进银库里,赶紧转身走开了。耶稣看在眼里,大受感动,便对门徒说:

 ①银库:是圣殿中的奉献箱,人们可以随时把奉献给上帝的银钱投入箱中。

 ②小钱:是当时最小的货币单位。

 “你们看见了没有,这个穷寡妇往银库里奉献了两个小钱。我实在告诉你们,她往银库里投入的价值比那些富人多得多。富人们奉献的虽然多,但却是他们多余的,而这个穷寡妇却是把自己的全部生活费都奉献出来了!”当晚,耶稣和门徒一起回伯大尼去过夜。

 辩论

 耶稣一连两天的惊人之举主要矛头都是指向撒都该派,这是对祭司集团的公开挑战和严重打击。以大祭司该亚法为首的撒都该派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一切,他们聚集在大祭司那里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该亚法亲自出面来对付耶稣。

 4月4日上午,耶稣与门徒正在圣殿里宣讲天国的福音,一群经学家和长老簇拥着该亚法走了过来,立刻就有一大群人把他们围在中间。该亚法昂着头非常傲慢地质问耶稣说:

 “你这两天做的事我都知道了。你凭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谁给你的这种权柄?”

 对于犹太人来说,大祭司是他们的最高宗教领袖,也是仅次于罗马政府的世俗领袖。很显然,该亚法是从他的这种社会地位出发来提出质问的,他以为只有他才有权做这些事。

 耶稣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我也有一个问题,请你先回答我,然后我就回答你。施洗约翰的权柄是从天上来的呢?还是世上某人给他的呢?”

 对该亚法来说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犹太人普遍认为施洗约翰是位先知,他施洗的权柄是上帝授予的。如果说施洗约翰的权柄来自人间,肯定会引起在场的多数犹太人的强烈反对,如果承认施洗约翰的权柄来自上帝,耶稣必然会追问他为什么不按照施洗约翰的话去悔改呢?

 该亚法迟疑了一会儿,只好回答说:

 “我们不知道。”

 耶稣马上说:

 “好!既然你不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那么,我也不回答你的问题。不过请大家听我讲一个比喻:

 有一个园主栽种了一个大葡萄园,周围用篱笆圈起来,在园子当中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守望台,然后把园子租给佃户,就带着全家往远方旅行去了。到了收获的季节,园主派了三个仆人去收租。佃户们不但不交租,反而抓住仆人,打伤了一个,杀死了一个,用石头砸死了一个。那受伤的仆人逃回去向园主报告了这件事,园主就另派了更多的人去收租,佃户们照样把他们杀的杀,打的打,赶出园子去。最后,园主决定派自己的儿子去收租,他以为佃户们必然会尊重他的儿子。不料,佃户们看见园主的儿子来了,就彼此商议说:‘这是葡葡园的继承人,我们把他杀了吧。这园子没有了继承人就归我们所有了。’于是他们就抓住园主的儿子,推到葡萄园外面去杀死了。你们说等园主亲自回来以后会怎样对待那些佃户呢?”

 人们纷纷回答说:

 “他会毫不留情地惩罚那些忘恩负义的佃户,把葡萄园另租给按时交租的好佃户!”

 该亚法听了耶稣的话,知道这是影射他们说的,不禁勃然大怒,很想立即发作,但见支持耶稣的人多势众,不得不强压怒火,带着手下的人悻悻地走了。

 法利赛派原来与撒都该派有矛盾,见该亚法在耶稣面前碰了钉子,不由得幸灾乐祸起来。但是他们也反对耶稣,于是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给耶稣出个难题以显示自己比撒都该派高明。他们看见人群中有些希律党人,就耍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诡计。

 有几个法利赛人走到耶稣面前,假惺惺地说:

 “先生,我们知道你是个诚实人,完全按着真理用上帝的道教训人,说话做事不徇情面,也不顾忌任何人。我们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不应该纳税给凯撒?”

 耶稣立即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这是一个包藏祸心的政治性问题。如果回答说应该向凯撒纳税,就会引起大多数犹太人的不满,有可能失去部分群众的支持;如果回答说不应该向凯撒纳税,就会被指控煽动群众反对罗马政府。左右都是陷阱,耶稣不禁被这几个阴险的法利赛人激怒了,眼望着那些假装得一本正经的面孔感到又可恨又可怜,心想这些人满肚子阴谋诡计,表面上却满口仁义道德,这种谦谦君子的假象不知道欺骗了多少人!

 耶稣叹了一口气,回答说:

 “虚伪的人哪,何必耍这种花招呢!拿一个上税的钱来给我看。”

 有人掏出一枚上税的硬币来交给耶稣。

 耶稣指着硬币上铸造的凯撒像反问道:

 “钱上铸着的人像和年号是谁的?”

 他们回答说:

 “是凯撒的。”

 耶稣说:

 “好吧,凯撒的东西应当归凯撒,上帝的东西应当归上帝!”

 耶稣的回答立刻引起了一片赞扬声,连那些反对耶稣的人也不能不佩服他的高明。短短的一句话不但非常得体地回答了法利赛人的挑衅,而且转守为攻批判了大祭司等人将犹太百姓奉献给上帝的献仪中饱私囊的罪行,以及法利赛人自以为义、哗众取宠、将应该归于上帝的荣耀归到自己身上的虚伪行为。

 那几个法利害人很尴尬地退到一边去了。在场的撒都该人见法利赛人也碰了钉子,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有几个撒都该人又想显示显示自己,就问耶稣说:

 “先生,我们也想请教一个问题:摩西说,人若死了,只撇下妻子而没有孩子,他的兄弟应当娶寡嫂为妻,替哥哥生子立嗣。从前我们这里有一家人,弟兄七个。老大娶了妻子,没生孩子就死了;老二娶了那位寡嫂,还没生孩子也死了;从老三到老七都是这样;最后,那个连丧七个丈夫的女人也死了。这样,到复活的时候,她是这弟兄七个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这七个人都曾经娶过她。”

 耶稣回答说:

 “你们错了!你们是撒都该人,难道不明白《圣经》、不知道上帝的大能吗!人复活的时候也不娶也不嫁,和天上的使者一样。关于死人复活的道理,你们没有读过经上记载的话吗?上帝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你们应该知道,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

 耶稣知道撒都该派不相信复活,他们编造了这个故事分明是取笑那些相信复活的法利赛人,甚至也取笑相信复活的耶稣。于是耶稣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暗示撒都该派虽然垄断着祭司大权,但其实并不理解上帝的旨意,一席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

 这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连续驳倒了大祭司该亚法和撒都该人、法利赛人、经学家等人的问难,在众人面前大大地杀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但同时也料到对方在光明正大的办法被挫败以后,一定会改变手法转而施阴谋放暗箭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当晚耶稣带门徒上了耶路撒冷城东的橄榄山,露宿在树林里,竟不回伯大尼去。

 “不要再犯罪了!”

 4月5日早晨,耶稣和门徒从橄榄山回耶路撒冷圣殿去继续宣讲天国的福音。他们刚一进外邦人院子,就见一伙人乱哄哄地迎上前来,为首的几个犹太经学家和法利赛人粗暴地把一个衣服不整、蓬头垢面的妇人推到耶稣面前,对耶稣说:“先生,这个妇人是在犯奸淫罪时被人们抓到的,根据《摩西律法》应该怎样处罚她呢?”

 耶稣沉静地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们,见为首的这几个人虽然脸上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但却隐隐地露出了嘲弄与讥讽的神情;跟在他们背后的人一边乱嚷:“用石头打死她!”一边玩弄着手里的石头。他马上明白了,这是一个精心安排的陷阱。按照《摩西律法》,犯奸淫罪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按照罗马法律这个女人却罪不当死。如果回答说应该用石头打死她,这些人会马上把她打死,他们手上拿着石头已经蠢蠢欲动了。耶稣知道犹太人没有司法权,随便打死人是违犯罗马法律的,这些人把那女人打死以后,还会控告他带头违犯罗马法律故意杀人。如果回答说不能用石头打死她,这些人又会指责他不尊重《摩西律法》,不配在圣殿里讲道。

 耶稣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就不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默默地弯下腰去用手指在地上写字。

 这样相持了好一会儿。那几个经学家和法利赛人以为这一次可把耶稣难倒了,就咄咄逼人地连连催他回答问题。耶稣直起腰来,镇静地盯着他们看了一阵,然后对他们说: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弯下腰去用手指写字,连看也不看他们了。

 耶稣的回答实际上是一记有力的反击:谁敢在耶和华的圣殿里自称是没有罪的人呢?喧闹的人们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就一个一个地悄悄溜走了。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个妇人以及众门徒还在那里。

 耶稣站起身来问那妇人说:

 “妇人,控告你的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主啊,没有。”那妇人回答说。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关于大灾难的预言

 这一天虽然没有再遭到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的干扰与刁难,但是,耶稣却预感到局势越来越严重。对方的沉默并不表示他们认输或悔改,相反,这恰恰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的来临,他们将会不择手段地置自己于死地了。耶稣对自己的牺牲并不感到意外,他担心的是,这样一来,奋锐党人、匕首党人也将会一意孤行,其结果必定是将犹太民族引上一条毁灭的道路。

 当晚,耶稣带着门徒回到橄榄山上,遥望耶路撒冷,不禁悲从中来,连声叹息说: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曾杀害过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想招聚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招聚小鸡到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必成为荒场!”

 《旧约》先知的使命主要是向背离上帝的以色列人传达上帝的警告、惩罚与应许。公元前7世纪末到前6世纪初,先知耶利米根据当时南国犹大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预见到了以色列人面临的民族危机,

 指出上帝将通过巴比伦人对以色列人进行惩罚。他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了。公元前586年,一场大灾难降临在以色列人头上:巴比伦人攻陷耶路撒冷,灭犹大国,焚毁圣殿,拆毁圣城,掳走居民,以色列民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幸的是犹太人(即以色列人)并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事隔六百多年,历史的悲剧竟将不可避免地重演!

 耶稣认为公元1世纪30年代初的犹太社会危机比公元前6世纪80年代更为严重,特别令人担心的是以奋锐党人为代表的强硬派竟不顾力量的悬殊要贸然举行反抗罗马占领的武装起义。他清醒地看到这种冒险主义行动必将给犹太民族招致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因此,他指出:“你们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不要惊慌,因为这是免不了的,不过结局还不会立刻就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有饥荒和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马太福音》二十四6~8;《马可福音》十三7~8;《路加福音》二十一9~11)

 耶稣再三警告说:这场大灾难将是上帝对犹太人进行的一次大审判,惩罚的执行者将是罗马人。犹太人在军事上大溃败之后将遭到一场可怕的屠杀。

 “当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的时候,就知道她成为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住在犹太的应该逃到山上,住在城里的要离开,住在乡下的不要进城。因为这是报仇的日子,使经上一切的话都得应验……因为大灾难要临到这地,烈怒要临到这里。他们将倒在刀下,被掳到各国,耶路撒冷必被外族人践踏,直到外族人的日期满足。”(《路加福音》二十一20~24)

 “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这殿宇必被全部拆毁,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马太福音》二十四1~2;《马可福音》十三1~2)

 “当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进行毁坏的可憎者’站在圣地的时候……住在犹太的应逃到山上,在房顶上的不要下来取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服……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这是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未曾有过的灾难,以后也不会再有。”(《马太福音》二十四15~21;《马可福音》十三14~19)

 因此,耶稣为耶路撒冷的悲惨前景而放声哀哭,他说:

 “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围困你,并要毁灭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路加福音》十九43~44)

 耶稣认为避免这场大灾难的惟一办法就是天国运动,所以当有人告诉他罗马总督彼拉多镇压加利利人并把他们的血搀在祭物中的时侯,他就明确地指出:

 “你们如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加福音》十三1,3)

 然而,犹太人拒绝了耶稣。到公元66—70年,耶稣的预言就丝毫不爽地应验了①。

 ①此事无其他资料可资佐证。

 公元66年爆发了犹太战争,这是犹太人反对罗马占领的一次大规模民族起义。战争一开始,以约翰(JohnofGischa-la)为首的奋锐党人率领全体爱国的犹太人消灭了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占领军,并击退了由叙利亚开来的罗马援军,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没过多久,罗马政府派大将提多(Titus)率领强大的罗马军队大举反攻,犹太起义军虽然奋勇抵抗,终因强弱悬殊,被罗马人击溃。罗马人攻破耶路撒冷,起义军退守圣殿,最后全部牺牲。

 犹太战争开始时,奋锐党的领袖们也估计到了这场战争的艰巨,因此在死海西岸的马撒达要塞(Masada)储存了大批粮食,准备长期抵抗。马撒达要塞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玛加伯战争时期,位于一座孤立的小山上,高出平地约240米,四面是深谷绝壁,无路可通。山顶有平地、水源,可以耕种自给。耶路撒冷失陷后,一支约1000人的起义军退守马撒达要塞,使七个营的罗马大军束手无策达三年之久。最后,罗马军队在要塞西面另一个山头上修筑了一个宽大的斜坡,利用斜坡使战车冲上马撒达要塞的山头。当罗马人攻上山顶时,却发现犹太起义军已经全部壮烈自杀,无一人投降。

 犹太战争的结局应验了耶稣关于大灾难的预言。罗马军队攻入耶路撒冷后,进行了疯狂的屠杀与破坏,城墙和圣殿全部被毁,果然“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

 7. 受难

 阴谋与叛卖

 接连几天,耶稣对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的抨击与揭露,使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下降。这些气极败坏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恨不得立刻下手把耶稣置于死地,但他们知道支持耶稣的人很多,如果公开逮捕耶稣,不但毫无理由,而且肯定会引起骚乱,这是罗马当局绝对不能容许的;可是再过几天就是逾越节,如果不尽快除掉耶稣,谁知道他又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何况奋锐党人、匕首党人已经云集耶路撒冷,拥护耶稣作王的风声一天紧似一天,政治局势表面上虽然还算平静,但人心已经浮动了。大祭司该亚法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来商讨对策,并把他的岳父、前任大祭司亚那也请来参加会议。亚那是个诡计多端的政客,深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他向参加会议的人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指出如果不立即除掉耶稣,就很难保证逾越节的正常秩序,因此,他建议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暗暗地逮捕耶稣,然后迅速迫使彼拉多以谋反罪将他处死。亚那的建议被会议采纳了。于是,大祭司该亚法派出了几名精干的人到耶稣周围去见机行事,务必在耶稣的亲信门徒中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人。

 十二门徒中的加略人犹大原是一个激进的犹太民族主义者,他跟从耶稣的动机是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历来期望的弥赛亚。但是,在“增饼奇迹”以后,耶稣拒绝了奋锐党人拥立他作王的要求,犹大的心情就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他崇拜耶稣,也拥护耶稣的天国运动,但他始终摆脱不开传统的弥赛亚观念,他想离开耶稣,可是又下不了决心。后来,耶稣再三明确地向他们指出自己不是传统的弥赛亚,而是担当世人罪债的“受苦的弥赛亚”,犹大的心情就越来越矛盾了。在来耶路撒冷的路上,雅各、约翰曾公开地向耶稣提出要求耶稣作王以后要分别坐在他的左右,虽然耶稣为此事责备了他们,但这种赤裸裸的权力要求在犹大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耶稣进耶路撒冷时的盛况和洁净圣殿时表现出来的权威使犹大振奋不已,他确信耶稣这一次肯定能够在政治上取得成功,自己也一定能够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进城以后,犹大接连遇到了些过去的朋友,他们都是匕首党人,都想拥护耶稣作犹太王,他们委托犹大去了解耶稣的态度。于是犹大和耶稣进行了几次单独的谈话,向耶稣转达了匕首党人的动向与要求。耶稣严词拒绝了匕首党人的建议,并指出他们的做法将把犹太民族引向毁灭,希望他们切勿轻举妄动。犹大向他的朋友们传达了耶稣的意见后,又有人提出强迫耶稣作王的计划:一个是挟持耶稣揭竿起义,一个是铤而走险地把耶稣置于绝境,逼他行“神迹”自救,然后大家一致拥立他作犹太王与罗马对抗。犹大倾向于第二种做法,他一直跟随耶稣,亲眼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相信他肯定能够化险为夷、震服对手。

 犹大的矛盾心情自然表现得心事重重,经常独自向隅。这种情况被大祭司派来的人看在眼里,就马上想办法接近犹大,试探口气。犹大是个聪明人,也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不过他认为这是一个置耶稣于绝境,逼他行“神迹”自救的好机会。双方各怀鬼胎,接触了几次之后,就达成了协议:犹大向大祭司提供耶稣夜间活动的情况,但要求大祭司绝对保证耶稣的人身安全。大祭司让人交给犹大三十块银币作为代价。三十块银币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当时只够买一瓶高级化妆品,好在犹大的目的不在于发财,而只是当做一种凭证,所以并没有计较钱的多少。大祭司还要求犹大在逾越节以前办成这件事以保证逾越节的正常秩序,其他事情等过节后再从长计议。

 诀别

 你们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路加福音》二十二19)

 犹大的活动,耶稣全都看在眼里。起先,耶稣只知道犹大与匕首党人之间的接触,而且犹大也向耶稣汇报过这些活动。后来,耶稣发现自从他拒绝了匕首党人的建议以后,犹大的行动就逐渐反常了,他不仅心事重重,而且老是低着头不敢正视耶稣的目光。这种变化引起了耶稣的警惕。他又发现有几个经学家样子的人站在人群中用目光和犹大打招呼,然后犹大就悄悄地溜了出去,过不多久又悄悄地回到人群中来。这样几次之后,耶稣就猜想犹大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与撒都该派接触了。犹大本来是相信武力救国的,功利之心颇重,很有点政治抱负,又爱走极端,他的思想发生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撒都该派与法利赛派原来是有矛盾的,但在共同对付耶稣的问题上他们竟然合作了。形势急转直下,对耶稣越来越不利。因为撒都该派掌握着犹太宗教大权,与罗马政府、希律政权都有密切联系,而法利赛派在犹太人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十分受罗马当局的重视。联系到犹大近一两天来的反常行动,耶稣预感到他们正在策划一个大的阴谋活动,这个阴谋很可能是一次收买与叛卖。对于这个阴谋,耶稣并不感到害怕与意外。他既然选定了受难的道路,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民族、拯救人类,那么,这个阴谋不正好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吗!他要因势利导,利用他们的阴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月6日上午,耶稣没有带门徒到圣殿去。他知道“十字架的道路”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结果就在目前。他需要在受难前与门徒们作最后的诀别,给他们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并将未来的使命交托给他们。耶稣有一个忠诚的拥护者住在耶路撒冷城内西南角,耶稣决定到他家里去与门徒们共进一次最后的晚餐。为此,耶稣做了周密的安排。

 4月6日下午,耶稣在橄榄山上的客西马尼园中把十二门徒召集在一起,宣布说:

 “我们进城去吃晚饭,饭后回这园子里来过夜。”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故意看了犹大一眼,正巧和犹大的目光相遇。犹大马上低下头躲开了耶稣的目光。

 傍晚以前,耶稣带着门徒来到那位朋友家里,他已经在楼上为他们准备好了晚饭。

 耶稣对门徒说:

 “后天是逾越节,我们今天提前吃逾越节的宴席,因为我不能和你们一同过节,也不能再吃逾越节的宴席了。”

 门徒们也发觉事态似乎很严重,大家心情沉重,谁也不想说话。

 耶稣等大家坐下以后,就脱下外袍,拿手巾束上腰,倒了一盆水来准备给门徒们洗脚。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宴会前仆人要给客人洗脚表示尊敬。门徒们见耶稣要给他们洗脚,都十分惊讶。这个意外的举动使他们既吃惊又感动。

 彼得手足无措地推辞说:

 “主啊,我怎能让你给我洗脚呢!”

 耶稣对他们说:

 “我所做的事,你们现在不明白,以后会明白的。你们称呼我为‘老师’,称呼我为‘主’。不错,我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主,我尚且像仆人一样给你们洗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做个榜样,好叫你们照我的样子做。”

 于是,门徒们都默默地接受了。

 耶稣给门徒洗完脚,收拾完毕,穿上外袍,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用餐。大家心事重重默默地吃饭。快吃完饭的时候,耶稣对犹大说:

 “你去做你要做的事吧!”

 犹大一愣,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马上联想到耶稣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活动,甚至可能默许了他的活动,于是站起来走了。其他门徒并没有十分注意这件事,因为犹太掌管钱袋,他们以为是耶稣差他去买什么东西或者是去周济穷人去了。

 犹大走后,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成十一块,分给门徒每人一块,对他们说:

 “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是为你们舍的。你们以后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

 然后,耶稣又举起盛着葡萄汁的杯子,祝谢了,递给门徒让他们轮流喝,他们喝了。

 耶稣严肃而又有点悲伤地说:

 “这是我立约的血,是为许多人流出来的。你们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

 门徒们默默地听着,都不明白这话的意思。

 耶稣接着说:

 “现在,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人们就能够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如果爱我,就要遵行我这条命令。”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上帝那里去。你们如果认识了我,也就认识了我的父。”

 腓力插嘴说:

 “主啊,求你把父上帝显示给我们吧!”

 耶稣说:

 “腓力,我跟你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还不认识我吗?我在父里面,父也在我里面,难道你不相信吗!我所说的、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我里面的父所说的、所做的。我是真葡萄树,你们是我的枝子,父上帝是我们的园丁。凡属于我而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结果子的枝子,他也要进行修剪,使它多结果子。

 “逼迫我的人自然也要逼迫你们。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是侍奉上帝。真是可悲,他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蠢事!这是因为他们不认识父,也不认识我。

 “你们要记住:不久,你们将不再看见我;再过不久,你们还要看见我!

 “时候到了,我们走吧!”

 耶稣嘱咐完了,便和门徒一起唱诗、祷告,然后出城,向东过汲沦溪、上橄榄山、进客西马尼园去。

 最后的宣告

 成了!(《约翰福音》十九30)

 4月6日夜(即犹太历尼散月十三日,因犹太历以日落为一天的开始),耶稣带着十一个门徒进了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这是一个荒芜的园子,园内野树丛生,荒草迷径,是一个很容易隐藏的地方。这时,浮云满天,更显得月暗星昏,气氛惨淡。进园以后,耶稣留下马太等八个门徒在附近避风的岩石旁休息等候,自己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往园子深处去祷告。走了一段路,耶稣忽然感到一阵难以控制的恐惧,他料定犹大叛变了,犹大知道他们过夜的地方,现在可能正领着人来逮捕他。十字架的道路虽然是耶稣反复思考以后才决定的,但是十字架上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想到这里,耶稣不禁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与惶惑,就对彼得等三人说:

 “我心里难过得要死。我到前边去祷告,你们在这里等我,千万要保持警醒!”

 耶稣独自往前走了约一箭之地。他想如果要放弃十字架的道路,还为时不晚,趁夜黑人静,带领彼得等三人连夜向东逃走,天亮时就能赶到耶利哥,那里有撒该等人的支持,大祭司就鞭长莫及了;至于那八个门徒,犹太当局肯定不会难为他们。但是,耶稣马上就否定了这种想法,甚至为此而感到羞愧。于是,耶稣伏地祷告,求上帝赐给他力量以战胜自己的软弱。过了一会儿,耶稣逐渐冷静下来,又恢复了自信与勇气。

 耶稣沉着地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回到园门口与其他门徒会合后不久,就见一群人手执火把、刀棒、吵吵嚷嚷地来到园门前,领头的人正是加略人犹大。

 原来犹大离开宴席后就去找大祭司该亚法。他想入非非地认为耶稣让他去做的事就是同意了他的计划。犹大找到该亚法告诉他当夜耶稣到客西马尼园去休息。该亚法马上派了十几名仆人连同圣殿里的一些警卫带上火把、武器随犹大到客西马尼园去捉拿耶稣,由于天色昏暗,很难辨认谁是耶稣,犹大就和他们约定:他和谁亲嘴,谁就是耶稣。

 犹大等人进了园子。门徒们都被这群气势汹汹的人吓呆了。耶稣却镇静地迎上前来,问道:

 “你们找谁?”

 犹大快步抢到耶稣面前,叫了一声“老师!”就与耶稣亲嘴。

 耶稣说:

 “朋友,你要干什么就干吧!”

 火光中,犹大见耶稣既不惊慌,也不忿怒,脸上的神色却是在镇静中充满了怜悯,不禁感到一阵战栗。

 大祭司派来的人见犹大和一个人亲嘴,又称他为老师,知道这人就是耶稣,遂一拥而上把耶稣围在中间。门徒们见耶稣毫不抵抗,束手就擒,一时没了主意,就乘乱分散逃走了。

 大祭司的仆人们把耶稣的双手捆绑了,带进城去,遵照该亚法的吩咐连夜先把他押送到前任大祭司亚那的家里去。当时亚那虽然已经不作大祭司,但他是现任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该亚法对他言听计从。该亚法由于前天在圣殿里的舌战中败在耶稣手下,担心由他审问耶稣会再次受窘,所以请亚那首先出面审问耶稣,力争在第一个回合里就抓住控告耶稣的把柄。耶稣知道亚那无权审问他,对亚那的问题一概嗤之以鼻,拒绝回答。亚那无奈,害怕白费时间,只好让人把耶稣解到该亚法那里去。

 该亚法正在召开犹太最高权力机构——耶路撒冷公议会——会议,商议给耶稣定罪的问题。这时天已经快亮了。他们决心尽快处死耶稣,否则,一到日落,就开始过逾越节,又是安息日,按照教规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这样就会给耶稣的门徒们以时间,万一他们联合奋锐党、匕首党等激进派犹太人发起暴动,问题就难办了。

 早有人把亚那审问耶稣的情况报告了该亚法。该亚法被迫孤注一掷,等耶稣一解到就立即正式开庭审问。该亚法坐在大祭司的座位上,两旁是两个半圆形的议席,坐着70名议员,其中大多数人反对耶稣,虽然也有人同情耶稣,如法利赛人尼哥底母,但他们人少势孤,惮于该亚法的淫威,不敢据理力争,只好默默地坐在那里,敢怒而不敢言。证人(原告)是预先指定的,证词则是临时编造的。一开庭,证人们就七嘴八舌地控告耶稣,但是他们的证词破绽百出,自相矛盾,把严肃的审问弄成了一场闹剧。

 该亚法又气又恼,不得不亲自出马。他站起身来问耶稣说:

 “这么多人控告你,你还有什么话说?”

 耶稣昂然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对这些人的控告,他根本不屑一顾!

 该亚法气急败坏地大声说:

 “我指着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上帝的儿子吗?”

 耶稣坚定地回答说:

 “你说的是!”

 该亚法马上撕裂自己的衣服,歇斯底里地吼叫说:

 “你们都听见了吧,他说了亵渎的话了。何必另找证人呢!你们说,该怎样处置他?”

 “定他死罪!”那些人乱嚷着说。

 犹太人最神圣的权力机构——耶路撒冷公议会——就这样荒唐地将耶稣定为死罪。但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犹太人的公议会虽然给耶稣定了死罪,却没有权力执行这种判决。按照法律程序,犹太人必须把他们的最高判决呈交当地罗马总督批准执行。该亚法只好吩咐祭司们把耶稣押送到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那里去。因为当天是逾越节的预备日(即逾越节的前一天),按照犹太教规,总督府是异教徒的衙门,大祭司如果进入这“不洁之地”一定会被玷污,下午就不能在圣殿里主持献祭大礼,所以该亚法就写了一份公文让祭司转呈彼拉多请求他批准耶路撒冷公议会对耶稣的判决并立即执刑。他自己则带领一群反对耶稣的人——如被耶稣赶出圣殿的商贩和一些撒都该人、经学家、法利赛人等——到总督府门口去制造声势,给彼拉多施加压力。

 罗马总督府设在耶路撒冷圣殿西北角外的安东尼要塞里,罗马政府在这个要塞里驻有重兵以对付犹太人暴乱。为了应付逾越节期间犹太人可能发动的意外事件,罗马驻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已提前从凯撒利亚到耶路撒冷来亲自坐镇。他在耶路撒冷城内外布置了许多密探,对耶路撒冷的局势及发生的一切全都了如指掌。他知道耶稣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曾在加利利拒绝过奋锐党拥立他作犹太王的政治要求,现在又拒绝了匕首党的同样要求;他理解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他佩服耶稣洁净圣殿的勇敢行为;他知道耶稣从未触犯罗马的任何刑律;他知道耶稣与祭司集团的矛盾只是宗教信仰之争而不是政治权力之争;他知道亚那、该亚法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所以他不想介入犹太人内部的宗教斗争。彼拉多还是一个傲慢的罗马人,他素常就看不起亚那、该亚法等人,决不肯帮他们的忙。但是,如今该亚法依照罗马法律程序把耶稣押送到总督府来,他也就不得不履行罗马总督的职责了。

 4月7日一早,满心不耐烦的彼拉多不得不起来穿上礼服审理这件他不愿意插手的犹太人的案子。他决定秉公处理。

 祭司们和差役把耶稣押到彼拉多面前,并呈上该亚法写来的公文。

 彼拉多草草地看了一遍公文,上面全是他意料之中的话,然后抬起头来端详眼前这位轰动耶路撒冷全城的人物。彼拉多虽然对耶稣的各个方面都有较详细的了解,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位被控谋反的犹太人竟是一位和善文弱的人。他神色镇静毫不慌张地站在那里,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衣服也被撕破,露出明显的鞭痕。彼拉多知道耶稣已经遭到该亚法的私刑拷问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对该亚法等人的这种做法非常反感。

 彼拉多并不忙于审问耶稣,他慢慢地走出总督府站在门口台阶上,嘲弄地对聚集在门前的众犹太人说:

 “你们不是已经惩罚过这个人了吗,为什么又来找我呢?”

 “我们没有处死人的权力。”众犹太人乱嚷着回答。

 “为什么要处死他?”彼拉多问。

 “他自称是犹太人的王,到处煽惑群众,意图造反!”众犹太人乱嚷。

 “你是犹太人的王吗?”彼拉多转身进门来问耶稣。

 “你说的是!不过,我的国不属这世界。”耶稣说。

 这是一个意外的回答。彼拉多沉思了一下,又转身走出来问众犹太人说:

 “这就算造反吗?”

 “他在犹太全地都是这样蛊惑人心,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

 彼拉多把脸一沉,宣布说:

 “按照罗马法律这不构成死罪。我要责打他,然后释放他。”

 混在人群中的该亚法一听彼拉多要释放耶稣,不禁慌了手脚,赶紧指使那些犹太人乱嚷:“处死这个人!处死这个人!”

 彼拉多知道这是该亚法搞的鬼,就想出一个对付他的办法来:按照旧例,每年逾越节犹太人可以向罗马总督请求释放一名囚犯给他们。彼拉多宣布他要按照这个惯例释放耶稣。该亚法就指使众犹太人高喊:“我们要巴拉巴!”

 ——巴拉巴是当时一个因杀人罪而被判死刑的犯人。①

 ① 《福音书》称巴拉巴是在作乱时杀过人的罪犯。根据约瑟弗斯的著作,可知当时有不少下层民众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被称为“叛乱的歹徒”,但群众并不把他们看作是真正的盗匪。《福音书》的这段记述很可能反映的是犹太战争前后犹太社会对罗马统治的态度,他们宁可选择代表武装反抗的巴拉巴,而放弃了主张和平的救世主--耶稣。

 彼拉多非常生气地说:

 “这个人做了什么坏事呢?我查不出他犯了什么该死的罪!”

 众犹太人却大声乱喊:

 “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

 “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彼拉多轻蔑地挖苦他们说。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伤了犹太人的民族自尊心,乱嚷的犹太人竟一下子哑了下来。

 该亚法急得满头大汗,他不顾一切地赤膊上阵了,用嘶哑的声音喊着说:

 “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自称为王就是反叛凯撒。你如果放掉这个人,就是对凯撒的不忠!”

 这简直是政治讹诈!彼拉多明白这话的分量。如果他真的释放了耶稣,该亚法就会用这个理由到罗马去向凯撒控告他,那时他就有口难辩、自身难保了。

 一阵沉默之后,彼拉多终于在该亚法的政治讹诈面前退缩了。他吩咐人取一盆水来,在众人面前洗了手,宣布说:

 “使这个无辜的人流血的责任与我无关,你们自己承担吧!”

 “让他流血的责任由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承担!”众犹太人又乱嚷。

 于是,彼拉多吩咐释放巴拉巴,并按照罗马法律把耶稣鞭打了,交给士兵去钉十字架。

 自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被捕以后,加略人犹大一直混在人群中等候耶稣行神迹来自救,但是,耶稣却一直逆来顺受,任人摆布,一点反抗自救的意思也没有;更让他失望的是大祭司该亚法不但不遵守保证耶稣人身安全的诺言,反而亲自出马要挟彼拉多置耶稣于死地。这时犹大才发现自己上了当,但是已经晚了,彼拉多已经向该亚法让步下令把耶稣钉十字架了。犹大悔恨已极,他出卖了耶稣,也出卖了自己。

 该亚法见目的已经达到,就高兴地带着手下人回圣殿去准备主持献祭礼仪。当他走到殿门口时,忽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个披头散发两眼发直的人来,一把揪住该亚法的领口,连哭带喊地说:

 “你这个骗子,把我的老师还给我!我上了你的当,出卖了无辜的人,我有罪了!”

 该亚法认出他就是加略人犹大,就冷冷地说:“你干的事你自己负责,与我有什么相干!”

 人们七手八脚地把犹大推开,让该亚法进圣殿去了。

 犹大一边哭一边把大祭司给他的那三十块银币摔在圣殿的台阶上,踉踉跄跄地跑出城去上吊死了。

 公元30年4月7日上午巳初时分,耶稣被带到耶路撒冷城西北的刑场去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顶端有一块木牌,上面用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写着他的罪名:

 “这就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耶稣在十字架上还替那些置他于死地的人祷告说:

 “父啊,饶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耶稣完全相信,作为受难的弥赛亚,他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牺牲肯定会唤醒亿万颗悔改的心,一个新时代——《新约》时代开始了,天国在地上诞生了。想到这里,耶稣欣慰地说:

 “成了!”

 随后耶稣就断了气。

 犹太人公议会中有两位正直的人,一个是亚利马太人约瑟,一个是法利赛人尼哥底母,他们一直在暗中同情并支持耶稣,这时见耶稣已死,就去取得彼拉多的允许,把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葬在离刑场不远的墓地里。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