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亚力士多德

第六章 学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他所处时代的一切领域,并且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成就。他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为后人留下大量的、内容丰富的科学著作,对人类文化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为科学做出了最根本的范畴分类,并建立了最根本的典范——重视经验事实与强调系统化的重要性。后来的科学与哲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典范,而实现其种种特殊的要求与发展。因此,就此意义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影响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

 1. 科学分类

 亚里士多德经过多年钻研,几乎掌握了当时所有各门科学的知识,并且是古希腊第一个对知识进行分类的科学家。他认为各门科学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分类),又是统一的(有相关性),并认为这诸多学科并非都在一个平面上,根据其价值和目的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理论性的科学较之其他科学略高一筹,而神学又较理论性科学再高一层。因此,各门科学不但有其个别独立的内在系统,而尤其有结构、目的、价值之相关性,学科之间虽独立而又相连,虽杂多而又有其根本之目的与统一。他提出根据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学知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求知本身为目的的属于理论的学科,包括形而上学(他本人称为“第一哲学”)、物理学(生物与无生物、生理与心理)、天文与地质等自然科学的总原理,也就是“自然哲学”)和数学;第二类是以寻求行为的标准为目的而求知的属于实用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和伦理等;第三类是以寻求创作有实用价值或艺术价值为目的而求知的创制学科,包括各种技艺,如建筑、体育、音乐、图画、雕塑等。他创立的逻辑学,他认为是求知的工具,是一切学科都必需的。他的逻辑学著作被后人总称为《工具论》。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学者们用几种图示来表示: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对于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他一方面对科学进行分类,另一方面认为科学知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知识之间有相关性。把人类知识系统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图。柏拉图在建构他的理念论大厦时指出,理念世界的最高点是“善”,即“第一原则”,它是理念世界的本原,是知识的终极点,是理性的对象。一切知识都以第一原则为出发点。人们应该去把握第一原则,然后从中演绎出其他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老师的知识系统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亚里士多德。但他不像柏拉图那样浪漫,并不相信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同一原则中推演出来,因为各门科学的独立性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但他确信,人类的知识绝不是散乱的、无序的,一定会有某种内在联系。这一思想,后来的科学家给予了肯定。德国物理学家,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M.普朗克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打破的链条。难道这仅仅是臆想的吗?①”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把亚里士多德看成是系统思想的始祖,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正确。”对这点,很多人只是把这种系统思想看成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其实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当时提出两点设想:

 ①(德)M.普朗克:《物理学世界图景的统一》,莫斯科出版社,1966年。

 第一,各类独立的科学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结构。他通过深入研究各门科学,把各类知识进行了分类,提出人类认识史上第一张科学分类表,如上述。

 第二,每门科学自身应成为一个公理系统。科学由知识集合而成。亚里士多德首先规定了知识的本性:“当我们认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产生的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时,那我们便认为知道了一件事物(在绝对意义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义上)。”(《后分析篇》)这就是说,知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说明对象的原因,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2.说明它必然是这样的,而不可能是别样的。一门科学又是由一系列证明组成的,证明就是科学的三段论,它以一种知识为根据推出别的知识。作为根据的知识就是公理。公理除了要满足知识的上述两个条件外,还须:1.它们必须是“真实的”,否则便不能作为定理知识的依据,也不能使自身得到了解;2.它们必须是“原初的”,即直接的,不用加以证明的。如果它们是还须证明的,那就不是第一原则了;3.它们必须比结论知道得更清楚;4.它们先于结论并且是结论的原因,“没有这些条件可能会有推论,但却不能有证明。因为它不足以产生知识”。(《后分析篇》)从公理出发,人们必须按照三段论的格进行推论,推论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定理,从而构成一门科学。他说每种证明、每种演绎推论都必须通过我们所讨论的三个格而进行。①(《后分析篇》)

 ①参见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152页。

 当然,亚里士多德的公理化系统也并未付诸实践,还只是一种设想,一种头脑中的模型。他的著作并不是这样推导出来的,而都是先广泛收集整理各种观点,将它们形成为问题,然后加以详尽的考察,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责备他是空想家。一个科学家提出问题不意味着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设想并不负有非实现的责任。提出问题、设想,那是长期观察、思考、研究的结果。科学家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此都讲过很深刻的体会,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问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科研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地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③这些问题和设想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科学上所说的“问题”和设想,是以往实践和认识所没有解决的东西,属于未知领域,它决不是靠单纯的冥思苦想就能提出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进一步发展中产生、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捕捉到的。因此,问题和设想表现着人类认识已达到的高度,又表现着人类实践和认识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是知与不知的联接点;问题和设想反映着人们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可见,问题和设想不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不只是一个问号或想法,它反映了科学家的理论基础和已达到的科研高度,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前沿掌握的程度,对社会需求了解、认识的深度。显然,非一般人所能为。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才,需要条件,有些问题是在适遇其人、适逢其时才得以解决。总之,更多的问题是在提出后经几代人才解决,其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精力!证明和证伪都非易事。

 ②《科学家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③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2. 学术成就评价

 亚里士多德在每一个领域都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的研究详尽、细致、深入,而且富于创造性。以生物学为例,可见一斑。亚里士多德作为科学专家的声誉主要是由他的动物学和生物学著作被确认的。他对动物的研究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他第一次做了生物分类,把自然界分成高低不等的等级,解剖了50多种动物和人的胚胎,还观察到隔代遗传的现象,在他的著作中提到500多种动物。近代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居维叶和林耐各有成就,对于他好像是两位神明,但这二人比起亚里士多德来,只不过是小学生而已。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研究成果直到他死后2000多年才被取代,这种科学成就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亚里士多德苦心研究的成果写成了《动物志》和《解剖》两部著作。

 《解剖》一书失传,《动物志》流传至今。《动物志》详细地讨论了动物的内在和外在部分;动物所由构成的不同成分——血液、骨骼、头毛、各种繁殖方式、饮食、习性、特征等;研究了野牛、绵羊、山羊、鹿、猪、狮子、鬣狗、象、骆驼、老鼠、骡子;描述了燕子、鸽子、鹌鹑、啄木鸟、鹰、乌鸦、画眉、布谷鸟、乌龟、蜥蜴、鳄鱼、毒蛇、海豚、鲸鱼及许多种类的昆虫。而关于海生动物(鱼)、甲壳动物、头足纲动物、有介壳的根足虫类的资料尤其丰富。而且,从人到乳酪中的蛆,从欧洲的野牛到地中海的牡蛎,都研究到了。总之,希腊人所知道的每一种动物都被注意到了,大多数种类都给予了详细的描述。对于某些种类,亚里士多德说明的细致、恰当、精确,简直令人吃惊。在研究中,他意识到他所说的一些内容是人们见过的、熟悉的,所以倍加认真、确切,完全是一种专业化的讨论。他还对某些动物作了比较,对内部器官作了细致的描绘,表明他是认真地做过动物解剖。说《动物志》是一部天才著作,是一座不懈勤奋的丰碑,实不为过。但这不是说他的研究白璧无瑕,结论都正确,只是说精辟的见解远远超过谬误。对不足,批评可以,指责大可不必。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谁又能保证著作百分之百正确?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方法总在改进,真理不能穷尽,所以一部著作中有错误,是在所难免,不能苛求。

 以上仅是亚里士多德富于创造性研究的一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科学研究的严肃认真。他的确是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①。

 ①此例见(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7页。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完全是他把求知看作人的本性所致,是他艰苦研究的结果,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方法也有直接关系。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特点,在于细致地探讨所考察的各种问题的历史,尽可能详尽地揭示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并且为了进行比较和概括而引用大量的事实材料。正因为他注重实际,尽一切办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所以尽管他的学说中有不少思想、观点已被新的科学所否定、代替,或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探索自然、社会的方法和角度,他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有价值的,他的研究方法对今人是有借鉴意义的。

 具体地说,他采取了向实践学,向历史(前人成果)学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研究专家,他把大量时间奉献给了开创性的、第一手的研究工作。他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并亲自动手进行解剖。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要做的事情很多,既不能事事自己动手,又不能不休息地工作,他同一切研究者一样,要借用他人的力量,找助手,用前人的资料。他的学生们为他收集了不少资料,很多成果由师生合作而成。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利用了更多人的劳动成果,向社会广泛收集资料。前文说亚历山大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命令人们为他提供资料。有人对这种传说表示怀疑,认为亚历山大不一定这么做过。传说是否可信,我们不必去考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那么多的资料、标本不会完全是他自己和学生收集来的,前人的记载也不会那么多,所以不是亚历山大命人提供,也是有人帮助提供。史载,亚里士多德注重实际,亲自动手解剖,亲自去向养蜂人、渔夫、猎人、牧人、农民和动物饲养人去请教,是这些人帮了他的忙。养蜂人对蜜蜂了如指掌,如蜂群飞舞,姿态多种,路径不同,时快时慢,看上去很有趣,但一般人并不知其中的奥妙,而养蜂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知道这是蜜蜂社会的一种“通讯”,这一系列的不同,是侦察蜂在向蜂群报告蜜源的远近、方向、质量等信息。渔夫能见到没出过海的人永远见不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从这些人那里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资料。对调查来的资料,他不是照抄照录,他认为实际操作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符合科学,亲眼所见也不见得都那么准确无误。亚里士多德对一切材料都要重新分析、研究、证实,然后利用。

 关于亲眼所见也不一定完全确切,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这里不妨用两则小故事来说明。

 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走到陈国与蔡国交界处,人烟稀少,炊烟不见,几天没见到粮食了。一天,得意门生颜回从过路人那里讨到一点米,立即架火煮饭。孔子在一旁看书,忽然看到颜回伸手到锅里抓了一把吃掉。孔子装作没看见,但很生气,心想,平时很有教养的颜回竟也背着自己搞小动作,很是不舒服。饭好了,颜回请老师吃饭。孔子眉头一皱,朝天一拜说:“刚才我梦见亡逝了的父亲,他要我们把最干净的饭送给他。”颜回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锅里,把饭弄脏了一点,这口饭丢了可惜,给老师吃又不好,我就自己抓起来吃了。”孔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方才错怪了颜回。后来,孔子执鞭从教,有弟子三千。弟子们常有不睦,请老师给以评判,孔子叹息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我依靠判断,但判断也常有误。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孔子的反省,对我们很有启发,对亲眼所见也要分析。亲眼所见,比道听途说自然要好,然而,不能认为亲眼所见就一定靠得住。孔子确实亲眼见到颜回抓饭吃,这不是虚构。可是仅靠这一点就认为颜回背后搞鬼,那就太武断了。可贵的是,孔子了解了真相后,没坚持己见,并在以后不断反省自己,这很可贵。是的,亲眼所见,加上科学分析,才能更准确。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70年代末,40名素有观察力的心理学家在德国哥廷根开会。会议刚一开始,突然有两个人破门而入,一个黑人持枪追赶一个白人,两人厮打起来,一声枪响,一声惨叫,随后两人追逐而去。全场的科学家被方才的场面惊呆了。正在惊慌之际,会议主席轻轻摇摇铃铛,然后宣布说:“女士们,先生们,请不必惊慌,方才的场面是我们事先安排的一个实验。现在请大家拿出纸来描述一下刚刚发生的耳闻目睹之事。”要大家回答的问题十分简单,比如,刚才进来几个人,是黑人追白人,还是白人追黑人,是穿长裤,还是穿短裤?是什么颜色?等等。全部过程只有20秒,并且被高速摄像机全部记录下来。测验的结果是40名素有洞察力的心理学家,竟没有一人全部答对。只有1人错误率在10%以下,14人错误为20%—40%,12人错误为40%—50%,13人错误在50%以上。有的答卷是驴唇不对马嘴,纯属胡扯①。这个实验说明,即使是目睹者的言论也不能全部可靠,对目睹者的言论也要通过科学的考察方可置信。人的大脑有“瞬时畸变”现象,常使人发生错觉。亲眼所见而发生错觉是常见现象。有一个医生为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判断、细心观察,搞了一个实验:他把手指伸进装有糖尿病人尿液的试管,尝一尝这种尿是否是甜的,然后让学生们都尝试一下,学生们实在不愿意品味这滋味,为欺骗老师,他们无一例外地说“是甜的”。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上当了。我刚才伸进试管的是拇指,而舔的却是食指。我这样做,是为了教育你们注意实验中的细节,不要造成错觉。因此,你们刚才的回答是假的。①”又一例亲眼所见造成的不真实。所以,还是孔老夫子说的对:“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时候。”

 ①李瑞英:《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科学家与科技管理》,1981年第1期,第4页;赵红州:《大科学观》,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2页。

 ①(英)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4页。

 亚里士多德没听到过孔子的反省,更没进行过上述实验,但科学的头脑,使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使用别人提供的资料时,十分谨慎。他说,有些人否认鱼能交配,但他们错了,“他们的错误不难理解,因为鱼的交配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即使是渔夫也难以观察到它,何况他们没有一个人为了获得知识而去观察这类事情。”②这里也不是说对什么都怀疑,什么也不信就用不着去观察去请教了。问题是要善于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材料来自有实践经验的人的提供,都经过分析、证实,这正是他善于向实践学习的特点。

 ②转引自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除了向实践学习外,还向历史学,向他人学,向前人的成果学。希腊医生曾对人体解剖作过一些研究,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人的各个构成部分时借鉴了他们的成果。“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包括相当广泛的阅读工程,他工作得如此努力……以至于他的宿舍被称作‘读书人之室’”。他拥有大量藏书,“他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搜罗书籍的人,他的榜样使埃及国王知道应该怎样建立图书馆。①”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在柏拉图学园时,那里的藏书比较多,他读了当时能见到的各种书,而且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并且作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他说:“一个人应当从书本中多作摘录,并按各个题目——例如善、动物等——分别编类。③”在讨论每一个问题时,他总是先从历史的角度对前人的有关观点加以阐述、概括,他的著作中,总是列举和分析前人的思想。对前人,他不是盲从,而是研究、鉴别,像簸谷一样吹掉谷壳,留下真理的颗粒。

 ③转引自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30页。

 向实践学,向前人学,包括了研究。对独创者来说,有些学问是要靠自己来钻研的。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就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自己的独创,如逻辑学,在当时可供利用的资料非常有限,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去开拓,如他自己所说:“只有我们自已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艰苦的探索。”(《辨谬篇》)

 我们肯定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并不意味着肯定他的全部学说。实际上,他的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学所否定,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更如此。因此,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学进步的障碍。如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又不能全盘否定他,因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发现真理的过程。去掉他的错误,从科学史的角度看问题,人们仍承认他在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读的经典著作。近代欧洲哲学无论是经验派还是理性派,直到康德和黑格尔,也都是各自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吸取了对他们有用的东西。黑格尔说:“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①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了。”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许多现代物理学原理建立并创立者、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说:“一个人没有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就很难在现代原子物②理学中取得进展。”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是希腊自然哲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回顾人类思维的历程时,人们不能否认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盏明灯。

 ①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84页。

 ②转引自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