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叶卡特琳娜大帝

作者:俞运斌 编著

第十二章 誉满欧洲

 1. 狄德罗感动得泪眼朦胧;啊!叶卡特琳娜,您的统治在巴黎真比在圣彼得堡还强有力

 17世纪的俄国无疑是欧洲的一个强大帝国,但同时在欧洲人心目中也是一个荒蛮、不开化的代名词。然而,谁也没有预见到,叶卡特琳娜,一个通过政变上台的,有谋害亲夫嫌疑的全俄罗斯专制君主,在执政19年后,居然在她并不喜欢的巴黎掀起了一股叶卡特琳娜热。俄罗斯女皇和来自俄罗斯的一切事物,都受到巴黎狂热的追求和崇拜。叶卡特琳娜给小孙子亚历山大一世设计的童装成为巴黎最时髦的童装;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戏剧,如伏尔泰的《斯基泰人①》多拉的《彼得大帝②》、拉阿尔普③的《缅奇科夫》……,演出场场爆满;“俄罗斯旅店”、“北方咖啡馆”遍布巴黎;以“俄罗斯女皇”命名的店铺随处可见;俄国元帅谢尔盖·鲁米扬则夫居然成为凡尔赛上流女士们的偶像……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叶卡特琳娜的“吹鼓手”和“宣传窗”。他们的成果也是叶卡特琳娜始料不及的。

 ①公元前黑海北岸的一个游牧民族,此意指俄罗斯人。

 ②法国作家。

 ③法国评论家。

 叶卡特琳娜从小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深知舆论的巨大力量。登基后的第九天,正是政务繁忙的时候,她居然有心思邀请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狄德罗到圣彼得堡出版他的百科全书,因为此书在法国禁止继续出版。狄德罗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对女沙皇的登基方式十分反感。但是叶卡特琳娜对知识界的友好态度还是赢得了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好感,他立即给女皇带去了一首赞美诗:

 啊!上帝!还给我吧,

 您何必夺我视听,

 因为我也即刻同行!

 啊!叶卡特琳娜!

 能目睹您的丰功盛世,

 聆听您的谆谆教诲;

 那是何等幸福!受人爱戴,又为人君上,

 惟有您擅此雄才!

 ……

 您的睿智,

 使圣贤也惊诧感慨,

 圣贤识得您后,

 也甘把下风拜。

 叶卡、特琳娜捧着伏尔泰的诗,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头上的皇冠血迹未干,国内外指骂她的人为数不少,此时她确实太需要赞美了。她立即给伏尔泰回了一封谦虚而热情的信,恭敬地称他为自己最好的老师。

 从此,他们便开始了长达15年的通讯往来。伏尔泰也成为最真诚的歌功颂德者。以后,叶卡特琳娜的每一个举动甚至一封书信,都能在巴黎——这个当时国际的文化政治中心听到由伏尔泰定调的一片颂歌。

 1764年春天,俄罗斯天花病流行,举国惶惶不安。叶卡特琳娜决心从英国引进牛痘疫苗接种的科学防疫技术。但俄罗斯从大臣到百姓对此心存疑虑,担心英国人的骗术。叶卡特琳娜为了用实际行动教育人民,第一个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英国医生给她接种了牛痘。她的情人格里戈利·奥尔洛夫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和生死与共的决心,跟着也接种了牛痘。八天以后,大臣们看到女皇安然无恙,就都做了接种手术。此举一下子使叶卡特琳娜成了科学与勇敢的化身。消息传到巴黎,伏尔泰立即唱起了赞歌:

 “啊!夫人,英明的陛下给我们法国的那些纨袴子弟,给我们索邦神学院①的那些圣哲,给我们医学院的那些神医们上了多好的一课!接种牛痘时使用的器具甚至比一个修女行洗足礼时使用的还小。小皇子效仿了您的榜样。奥尔洛夫伯爵自己种了牛痘以后,就到雪地里去打猎了。如果古罗马统帅西庇阿那个时代就有这种奇怪的天花病,我想他也会使用这种方法的。”②

 ①巴黎大学前身。

 ②卡·瓦利舍夫斯基《俄国女皇》。

 1768年2月,波兰贵族集团为了反对俄国干涉,在巴尔城组织了一个武装同盟。叶卡特琳娜借口维护宗教平等和思想自由,派兵摧毁了这个同盟。伏尔泰又在巴黎摇旗呐喊:

 “俄罗斯女皇做出了在如今世界绝无仅有的表率。她派遣了4万名俄罗斯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去鼓吹宽容精神……她之所以让军队出动……是为了教育人民互相忍让。”③

 ③卡·瓦利舍夫斯基《叶卡特琳娜二世》。

 1775年,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领袖普加乔夫被叶卡特琳娜处死后五马分尸。伏尔泰居然为她辩护说:“如果绞架可以使伟大的叶卡特琳娜摆脱敌人,那么绞架也是好的。”

 俄国发动第一次对土耳其战争期间,听到俄军获胜的消息后,伏尔泰一如既往地鼓掌欢呼:

 “夫人,陛下的军队杀死了土耳其人,因而又给了我一次生命。陛下9月22日的来函使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喊着:真主!叶卡特琳娜!……

 我们赞颂您,叶卡特琳娜!我们承认您这位伟大的女皇!……霍辛城已被攻克,奥斯曼军队已全线崩溃。我真高兴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痴。”①

 ①卡·瓦利舍夫斯基《叶卡特琳娜二世》。

 让叶卡特琳娜在知识界声名远播的是这样一件事: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由于在法国出版受阻,生活极其困难,打算变卖自己的藏书,议价15000银币。叶卡特琳娜闻讯后,立即指使俄国驻法国大使戈里津亲王与他当面洽谈,表示愿意以16000银币的价格买下他要出售的全部藏书,并主动提出只要狄德罗还健在,这批书就不离开他的房间。她说:

 “让一位学者同他的藏书分开,是残酷的。”而且,每年另外给这位作家10000银币的津贴。为了避免支付中出现拖欠,她提前50年全部付完这笔钱。这位对叶卡特琳娜本无好感的大学者感动得热泪朦胧,情不自禁地感恩戴德,他在信中写道:

 “尊贵的公主,我匍匐在您面前,我向您伸出双手;我有满腹话语要向您诉说;但我心情紧张,心思紊乱,千头万绪,简直像孩子一样动了感情,多少情怀郁积心头,无法表达……啊,叶卡特琳娜!您的统治在巴黎真比在圣彼得堡还强有力!”

 伏尔泰在给叶卡特琳娜的信中写道:“狄德罗、达兰贝尔和我三人都向您谨掬一瓣心香。50年前难道有人预见得到,斯基泰人有朝一日在巴黎会以如此高贵的方式奖励被我们大家轻视的德行、科学和哲学吗?”

 与叶卡特琳娜以朋友相称,经常保持通讯联系的法国作家格里姆也写道:“30年来的辛劳未曾给狄德罗带来丝毫报酬。但俄罗斯女皇却乐意在此时替法国还清了债。”

 应该知道,作为大思想家、大学者,伏尔泰、狄德罗等人,他们的著作在欧洲拥有数百万读者,他们传出去的声音具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叶卡特琳娜给他们的信,通常是自己的思想随感,政治见解。而那些学者们却在俄国以外的国际政治论坛上把女沙皇的思想、功德传播开来。叶卡特琳娜不费多少力气,便可获得舆论界的广泛赞扬。毫不夸张地说,叶卡特琳娜当时在欧洲获得的荣誉,一半应归功于社会舆论,尤其是伏尔泰。

 2.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非常漂亮的,但我是讨人喜欢的,这是我的力量所在

 叶卡特琳娜曾十分自信地说过:“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非常漂亮的,但我是讨人喜欢的。因此,我想,这是我的力量所在。”她确实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童年时代,她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但她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奋获得了老师的青睐;15岁时来到完全陌生的俄国后,几乎一直处于孤独和软禁之中,但她仍极力取悦于丈夫、伊丽莎白和俄罗斯人民,而且最终她得到了伊丽莎白和俄罗斯人民的好感。正是这种好感奠定了她夺取皇位的基础。

 如果把政治撇开,叶卡特琳娜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女人气的女人,宽容、善良、爱奉承、多情善感,尤其是对她的仆人和情人,对为她服务的人更是这样。波兰作家卡·瓦利舍夫斯基在《俄国女皇》一书中津津乐道地引用了这样几个故事:

 叶卡特琳娜生活极有规律,每天都是黎明即起。有时仆人起迟了,没有把壁炉生燃,她就自己动手生炉子。有一次,她刚点燃柴火,就听见烟囱里传来拼命的叫骂声。她赶紧将火熄灭。这时从壁炉里爬出一个黑咕隆咚的扫烟囱工人。叶卡特琳娜连忙向他赔礼道歉。小烟囱工发现是女皇亲自生壁炉,并向他赔礼时,感动得哭了。

 “有一天晚上,叶卡特琳娜在自己的套间里写了封信想叫人送走,但她按了好长时间的铃子,也不见有人进来。她便跑到前厅去看,发现几个侍从正围在一起打牌。她把其中的一个叫了起来,低声告诉他把信送走,然后自己坐下来替他打完了这一局牌。

 她有时候慷慨得近乎奢侈,有时候却又节省得近乎吝啬。在给格里姆的信中,她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侍从们每天给我预备两支新笔,我总是很高兴地用它们写作。但当两支笔都用坏了的时候,我只好把笔转过来转过去将就着用,不好意思再要新的了。”

 如果说讨得仆人们的喜欢,只需宽容和善良就够了,那么,要赢得大臣们的喜欢,让他们死心塌地地竭尽全力为自己效劳,则需要更高级的才能。叶卡特琳娜确实具有驾驭人们心理的高超才能。“她集外交官的狡猾、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和美女的诱惑力于一身。她有时把某些情人当作统帅和国务活动家,有时却把统帅和国务活动家当作情人。在她不可能获得任何东西的地方,她就会变成喀耳刻①。当她看见命令、威胁和惩罚无济于事的时候,她就会谄媚和曲意奉承。当她拿士兵去送死并请求他们为她去夺取胜利的时候,她就会对他们表示出一种令人感动的关怀和猫一样的温顺媚态。①”话虽尖刻了点,但确实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叶卡特琳娜用人的政治手腕。从她利用情人的力量夺取皇位的过程,我们已经看出了这个特点。

 ①希腊神话中的女巫。

 ①卡·瓦利舍夫斯基《俄国女皇》。

 对于为她尽力效劳过的人,哪怕他失败了,她也不会抛弃他。纳萨马·齐根公爵是她从英国请来的海军上将。此人徒有虚名,在1790年6月对瑞典的战争中,使俄国海军遭到了历史上第一次惨败,一个分舰队全军覆没。在一片要求惩办他的呼声中,叶卡特琳娜却主动地写信安慰他:

 “……我真诚地同情您的痛苦,并且感到十分悲伤,因为它甚至损害了您的健康。啊,我的上帝,人的一生中谁没有过重大的失败呢?难道最伟大的统帅就没有经历过不幸的战斗吗?……对您为我所作的效劳,我会给予高度的评价,所以在您所说的身心都感到痛苦的时刻,我不能不对您给予支持。”“您是按照我批准的计划和我的命令办事的,它们出自最高权力机关,不应受到任何批评,因为我只要活着,我就不能忍受在公务方面我所命令和赞成要做的事会受到任何人的责备。……

 您是正确的,因为我认为您是正确的。”似乎有些强词夺理,但对失败者来说,宽容胜过一切。

 叶卡特琳娜善于讨得人们的欢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用她自己话来说就是:“大声夸奖,小声斥责。”有一天,宫廷一个值班侍从迟到了,恰好被女皇碰见。她便走过去,同他亲切地谈起了他刚去了不久的父亲。她用满怀深情的口气追忆说:“他真是个大好人!在我身边工作了30年,总是那样忠于职守,总是那么认认真真。一看见你我就想起了他。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的话,那该多好啊!”旁边人都认为女皇对这个年轻人特别关怀,因而很羡慕他。但他自己却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上班迟到了。

 3. 人应当快乐地生活,只有乐观的情绪才能帮助我们克一切,承受一切

 叶卡特琳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不悲天悯人。也许她有时会因某件事情伤心落泪,但转眼间就会雨过天晴,爽朗的笑声又会重新回到她的生活。她在给好朋友的信中写道:“人应当快乐地生活,只有乐观的情绪才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承受一切。①”她和比较亲近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为一个平淡的玩笑或者一件平凡的小事大笑不已。但她开玩笑有一个原则:绝对禁止低级下流的玩笑,尽管她的生活十分放荡。她的快乐情绪在政务活动中也时时体现出来。即使在接见外宾或者和大臣们商议工作,她也总能把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融洽。她不喜欢装腔作势,说些言不由衷、枯燥无味的官方语言,极端讨厌官方礼仪的繁文缛节。英国大使罗伯特——这个来自绅士之乡的外交官,一到彼得堡,就对叶卡特琳娜简朴的欢迎仪式和她主持的御前会议的随和融洽的气氛钦佩不已。他说:“在那里,到处充满了和谐愉快的气氛,仿佛置身于一个和睦的天堂。”

 ①叶卡特琳娜1776年8月给别里凯夫人的信。

 不过,有时盲目的乐观在她的身上体现为狂妄。1788年7月,瑞典士兵已经打到彼得堡城下了,首都街道上到处都弥漫着炮火的硝烟,叶卡特琳娜却镇静地对大臣们开玩笑说:“嗯,你们猜,我闻到什么了?

 庆祝胜利的火药味。”为了奚落她的对手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她亲自写了一部滑稽歌剧《可怜的武夫》,并安排在皇家歌剧院演出。她把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古斯达夫三世丑化成一个高不满三尺的侏儒形象,盔甲长齐腹部,马靴高齐腰际,被一个跛脚的俄军小要塞司令用拐杖打得狼狈逃窜。当叶卡特琳娜看到被邀请来观看歌剧的外国使节们都露出不自然的神色时,开心地大笑起来。

 乐观,在她的身上有时也体现为一种必胜的信念。1770年,鲁米扬则夫元帅率16000名俄军与15万土耳其士兵在卡古尔河对阵。这位著名的统帅对处于绝对劣势的俄军十分担忧,因为土耳其属世界一流的强国。他把情况报告给了女皇。叶卡特琳娜却回信说:“鲁米扬则夫元帅的军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军队。他是从来不计算敌人的数量的。

 土耳其人算什么,在英雄的俄罗斯人面前,他们不过是一群拿着武器的畜生,您还犹豫什么?胜利在向您招手。”鲁米扬则夫元帅果真率领俄军越过了卡古尔河,把15万土耳其士兵打得溃不成军。

 与乐观情绪同在的是叶卡特琳娜无与伦比的充沛精力和勤勉谨慎的工作态度。1762年7月,她在政变后的几天里,有三个晚上没有睡觉,四天吃了两顿饭,年轻健壮的格里戈利·奥尔洛夫早就支持不住了,她却依然精神抖擞,晚上居然还有闲情逸致给从前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写情书。穆尼什元帅说,女皇每昼夜要工作15个小时。御用诗人杰尔查文称女皇是“永远站在岗位上的哨兵”。1794年,也就是她当了32年沙皇之后,在给格里姆①的信中说:

 ①格里姆(1723-1807),亦译为格林,德国文学家。

 “您可以随便打搅我,在这方面无需客气,人们都来打搅我,我已习以为常,毫不在乎的。处于我这样的地位,当您想写作的时候,别人却要您阅读;当您想阅读的时候,别人却要您说话;当您想哭的时候,您却必须笑。多少事情,总要交织在一起,使您不得安宁。您也许没有时间去思考,但您却必须不停地工作,而不知身心疲倦为何物。您的身体是健康,还是病弱,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您必须永远做好工作准备。”②由此可见,叶卡特琳娜对当沙皇的辛苦是深有体会的。

 ②叶卡特琳娜1794年8月27日给格里姆的信。

 叶卡特琳娜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但她能十分理智地把工作与消遣相结合。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干活同不干活相结合”。她的生活安排得极有规律,星期日:主持御前会议;星期一、星期三:看法国和俄国的喜剧;星期四:看法国歌剧或悲剧;星期五:参加宫廷化装舞会;星期二、星期六:不作安排,主要与朋友和情人一起交谈、欣赏艺术、评论法国最新出版的书籍,朗读称赞她的文章。晚上一般睡得较早,清晨5点钟准时起床。她总是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和娱乐。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乐观的情绪、放荡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影响她谨慎地履行女皇的职责。谢尔盖·尔利津公爵在回忆录中曾提到一件事:有一份女皇签署的文件已经检查官将军、首席检官、首席秘书一直传到发行官手里。那天值班的发行官是个酒鬼,刚好喝得头脑发热,当他看到文件上有女皇签署的“照此办理”四个字时,提起笔随手在旁边写上一行字:“胡扯,不要照此办理”,然后躺下便睡,文件也未发出去。

 第二天,当检查官战战兢兢把文件呈给女皇时首先考虑的是不是惩罚这个酒鬼。而她却说:“我想这大概是上帝的旨意,也许我们的文件是错误的。”大家一检查,果然发现文件掉了字,刚好把意思弄反了。

 1789年,在俄国发动对瑞典战争期间,波将金正在与土耳其士兵作战。俄瑞战争的全部领导工作都由她承担。她说:“我当时只有一个人,几乎没有助手,由于害怕无知和健忘而有所忽略,于是我就进行了谁也不认为我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我过问一切极其琐碎的事务,我甚至变成了一个军需官。有一次,前线来信要400辆马车和800匹马。我当天就亲自到皇村去找农民做工作,傍晚,农民自愿提供的马车和马就驶往前线了。①”其实,她不仅当军需官,而且当教官。为了给新上任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契恰柯夫提神鼓励,从5月至7月间,她共给他写了30多封信,几乎每三天一封,信中具体的指导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信任与关怀。有的信是向这位新任海军上将嘘寒问暖;有的是询问他工作是否顺利,有何困难需要她解决;有几封信则像和老朋友谈心一样,时而诉说自己对战事的焦虑,时而又对上将和他的舰队充满了信心。她还把自己了解到的瑞典人的兵力部署和调动情况及时告诉契恰柯夫,有时也提出自己对俄军布防的建议。女皇对国事的操劳给契恰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此终身未忘。

 ①叶卡特琳娜1794年4月10日给格里姆的信。

 4. 仁慈的叶卡特琳娜有时也喜欢皮鞭和鲜血

 叶卡特琳娜几乎一生都在高唱自由主义的赞歌,宣扬宽容与平等。她说:“自由乃万物之灵魂,如无自由,则万物皆为死物。我愿人人遵守法律,但不要做奴隶。”“我最痛恨没收罪犯的财产,因为世界上有谁可以去剥夺这些罪犯的孩子们……从上帝那里得来的财产呢?”“我厌恶一切暴力。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认为柔顺温和的方法比暴力要好得多。”确实,对于为她效力的人,她是温和的;但对于反对她的人,她却不惜拿起皮鞭和刀子。

 1762年7月,刚夺取政权的叶卡特琳娜为了取得东正教的支持,下令废除彼得三世颁布的关于没收教会财产的敕令。可是这年的冬天,她却出尔反尔,收回成命,宣布把教会的财产永远交由国家管理。大主教阿尔赛·马茨耶维奇指责女皇剥夺了“上帝的儿女们的财产”,并号召神职人员起来反对普鲁士女人的统治,声称伊凡六世是正在受难的皇帝。叶卡特琳娜无法宽容了,下令将他押到莫斯科。面对女皇和法官,大主教毫无惧色,高声怒骂。包括别斯杜捷夫在内的大臣们出于对主教的敬畏,请求女皇以宽大为怀。但叶卡特琳娜却毫不手软,指使审判庭把大主教贬到一个修道院去干挑水劈柴之类的粗活。四年之后,她仍记着这事,秘令把他监禁起来,直到1772年他在阴冷黑暗的牢房中悲惨地离开人世。

 1764年7月,那个使叶卡特琳娜寝食不安的伊凡六世被杀死了。肇事者是一位叫巴西尔米罗维奇的青年军官,他当时是苏里塞尔堡要塞的看守。当他发现伊凡六世被关在要塞里时,就企图将他救出,并恢复他的皇位。米罗维奇的想法得到了一个阿波伦·乌沙科夫的青年军官的支持,他们还拉拢部分守卫士兵。但起事的头一天乌沙科夫却突然失踪了。米罗维奇决定继续干。当他率领士兵打开关押伊凡六世的牢房时,发现他已经被看守的军官刺死了。因为他们曾得到了严厉的命令:有紧急情况就立即把犯人处死,决不能让他逃走。伊凡六世的死距彼得三世血洒罗普霞宫仅两年。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说这是个骗局,乌沙科夫是受人指使引诱米罗维奇这么干的。说女皇两年弄死了两个皇帝,心肠何其毒也。叶卡特琳娜却暗自高兴,她的江山这下彻底巩固了,那些不安分的人再也没有可利用的旗帜了。不过,这次米罗维奇就没有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幸运了,叶卡特琳娜要用这个傻瓜的血为自己洗清罪名。米罗维奇被砍头后焚尸灭迹,以免幽灵再现。几个追随他的士兵被上千名健壮的禁卫军轮流鞭打而死,他们凄厉痛苦的喊叫声和血肉模糊的尸体,使人们对那个仁慈的小母亲叶卡特琳娜不寒而栗。

 她没有想到的是,死亡的皇帝仍可复活。不过,复活的不是伊凡六世,而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1773年9月,哥萨克人聚居的乌拉尔南部有个叫美连·普加乔夫的农民,自称是暗杀时神秘逃走的彼得三世皇帝。尽管他的身材相貌和彼得三世毫无相似之处,但是,深受赋税之苦的农民,被迫害的基督教徒,受压迫的工人,还有被掠夺了财产的巴什基尔人、古尔吉斯穆斯林等等,宁愿相信有一个来解放他们的彼得三世复活了。假冒的彼得三世不断发布诏书,提出“土地自由”的口号,宣布解放农奴,惩办贵族。有几份诏书传到了叶卡特琳娜手中,有一份上面写道:全俄罗斯君主彼得·费多洛维奇大帝诏令:

 我愿赡养我的全体忠实臣仆,犹如上帝赐给我的一样,任何人现在自愿成为我的臣民而听命于我,都可以得到我的宠眷……实际上我已经给了你们一样赏赐:耕地、渔场、森林、蜂房、海狸猪场和其它土地,以及种种自由。此外,我以上帝所赐的权力许诺,你们从今以后不再负任何重担。要说有谁看不到我的仁慈,那就是地主和世袭贵族,他们是违反法律和扰乱公共安宁的罪犯,是违抗我的旨意的恶徒,我要剥夺其生命,即处以极刑,把他们的住宅和全部财产拿来作奖赏。上述地主的田庄和财富,食物和酒,就是农民的生活之资,要是使他们快活,就是使你们痛苦和死亡。现在,为了你们大家,我宣布我自己也是失望者之一,我亲自走遍各地,为的是把造物主创立的仁慈赐给你们……谁收到我的仁慈诏令,应立即传示各城各地,由我的官员对多种人阐明我的仁慈,追忆往昔的太平生活。以上所述,现在和今后,对大家都是有效的。

 君主大帝亲笔亲署:

 全俄罗斯君主彼得三世大帝

 1773年12月1日①

 ①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还有一份诏书写道:“把所有从前受害的人从贵族和城市贪官——使农民和所有纳税人承受重负的法官——凶手中解放出来。我但愿你们灵魂得救,在世上安居乐业,我从贵族恶棍旅行的记载中可以体会到你们生活中有不少的灾难。而现在我在俄罗斯统治的势力日益兴盛,为此发布本诏令:原先地产和世袭领地上的贵族,那些违抗我统治的敌人和扰害帝国的乱党以及使农民破产的人应予以逮捕、处决、绞杀和其他各种方式的惩罚,以这些不虔信基督教的人所施加于你们的罪行还治其人之身。歼灭了敌人和贵族恶棍后,每个人都可以过太平日子,世世代代以至于无穷。”

 穷人们纷纷响应,普加乔夫的队伍迅速扩大到50000人。他们攻城掠塞,所向披靡。尽管派去镇压的军队接连败北,甚至掉转枪口,叶卡特琳娜仍然十分镇静,她非常自信地说:“我们有上帝保佑,最终必将战胜它,因为在那群乞丐方面,既没有理由,没有规律,又缺乏韬略;他们不过是从四面八方汇集的强盗,为首闹事的是一个放肆无耻的招摇撞骗的人。毫无疑问,这帮家伙统统要上绞刑架。②”尽管嘴上说得轻巧,她还是不得不尽快结束和土耳其的战争,派著名统帅苏沃洛夫率精锐部队开往伏尔加河流域,镇压农民暴动。由于哥萨克上层贵族的出卖,普加乔夫被捕并押往莫斯科,起义失败。普加乔夫被判处四马裂身,斩首后,再撕裂四肢。其他的暴动将领,有的被四马裂身,有的被绞死,有的被剥皮。处罚轻的也被割掉鼻子,然后送去服苦役。

 ②1773年1月20日给西韦斯的信。

 暴雨骤风般的农民暴动平息下来了。它在哥萨克人、俄罗斯人、巴什基尔人等等所有伏尔加河流域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对于这场暴动,有人痛恨,有人恐惧,有人欢呼,有人惋惜,但所有的人都认为:它的爆发决不是因为女皇的仁慈,它的熄灭也不是。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