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以焕王凤贤 编著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是承前(自然哲学)启后(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为中心的哲学的一代宗师,他生前故旧不少,门生众多,如其中的柏拉图是苏氏的高足,是“人类的导师”之一;他殁后,其凝聚的众多门生(不含柏拉图)形成了种种以阐释乃师(即苏格拉底)哲学自命的学说的学派,史称“小苏格拉底学派”。这一学派对后期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有不小影响。
公元前399年5月的某一日,正值华夏战国时代的初期(周安王三年),苏格拉底即将饮鸩就刑,在囚禁这位哲人的监牢里聚集着苏氏不少的故旧与门生。其中克里同是苏氏的知己。他们俩同年出生,是同一区及同一族的人,他们是总角之交,又是多年的老朋友,相知甚深。克里同的儿子克里同普罗斯等4人均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而克里同本人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氏讲学。克氏有17篇记述苏格拉底对话的著作,在公元一二世纪时这17篇著作尚存,在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第2卷第21节还记述了这些著作,并说这17篇集为一卷,并有题名:“人们并非仅靠学识成善。”塞凡的希米亚斯、柯美斯、斐多、阿波罗多罗斯和苏格拉底的亚士契尼斯、忒比斯、艾乌库勒斯、特普西安等,他们大多是苏氏的弟子或崇敬苏氏的年轻人,以及苏氏的故旧。苏氏的弟子还有开瑞丰及开瑞克刺忒斯兄弟,另外还有和苏氏忘年之交的美男子阿尔喀比阿得斯等。关于苏氏的高足柏拉图在下面有专节叙述,属于小苏格拉底学派的苏氏诸门生也将在以下专节叙述,在这里暂不提及。总之,苏氏的故旧、门生众多,因为篇幅的关系,不能一一述及。在本书的前半部中,如“美男子阿尔喀比阿得斯”一节,专门叙述此人,所以在这里就不多重复了。
撰写《回忆苏格拉底》的作者色诺芬是一个军人,也是一个史学家,他当然也是苏格拉底的高足,也为了节省篇幅之故以下就不另立专节叙述,在这里也略为提示一下。色诺芬除撰写了《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之外,还有《苏格拉底在法官前的申诉与辩护》,这两篇著作大约都是在公元前393年所写,当时苏氏已殁。色诺芬的《经济论》及《会饮篇》也都是有关苏氏的记述。恪守苏格拉底教谕的门生还有安梯斯忒涅斯,苏氏对这一门生十分垂爱。他矢志跟随苏氏,勤奋地向苏氏学习。安梯斯忒涅斯是一个制作香肠手工业者的儿子,家境较为贫寒,但研习不辍,苏氏诩之为“只有香肠制作者的儿子懂得崇敬我(苏氏自指)”。苏氏的这个门生撰写了7篇记述苏氏言论的对话,文采斐然,现在仅遗存下少数的残篇。当时曾有人攻讦苏氏的这位门生,说他记述苏氏对话的各篇是从苏氏遗孀克珊狄波斯那里窃取来的,此说可能不确。柏拉图似乎看不起安梯斯忒涅斯,而苏氏的另一位门生阿里斯提波斯,即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居勒尼(思唯乐)学派的掌门人则与安梯斯忒涅斯友善,他将安梯斯忒涅斯推荐给叙拉古王狄俄尼西俄斯,但安梯斯忒涅斯也并不得志,返回雅典后设帐纳费授徒,终老其一生。另外还有一位苏格拉底师友间的学人,名字叫西蒙,职业是一位制革的工匠。苏氏经常去他的作坊和他交谈。后来,他靠回忆,写下了不少笔记,从而撰写出33篇对话。当时有人将这30多篇的对话录戏称为“制革的对话”。据说西蒙是在苏氏还活着的时候以对话这种体裁,也是苏氏论学所采用的方式来介绍苏氏哲学思想的同时代人。这位制革工匠才智极高,雅典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勒斯曾打算以极高的俸禄延聘他,而他却说:“我不愿为金钱而放弃我的自由谈论。”在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的第2卷第122—123节中对此有所记述。这三个人,即西蒙、苏格拉底及伯里克勒斯之间的对话,涉及存在、知识、道德、宗教、政府、法、美、艺术等各个方面,内容相当广泛。这些都是苏格拉底有关哲学的论述,可惜亡佚失传了,只有些篇名留了下来。
在苏格拉底的门生中还包括一些外邦人,他们因为受苏氏哲学的影响,并仰慕苏氏的学名、思想及精神专程到雅典跟从苏氏学习的。这些人中有一人名叫斐多,柏拉图就曾用这人的名字为篇名《斐多篇》。此人的母邦是埃利斯,原来出身贵族世家,他的母邦陷落后被掠为奴隶等待被卖出去。这时,斐多暗地里与苏格拉底圈内人取得联系。于是苏氏责成阿尔喀比阿得斯或是克里同将他赎了出来。后来,斐多就一直跟随苏氏学习。他撰写了多篇对话,大概只有两篇,即《佐皮鲁》与《西蒙》是真出自斐多之手,可惜的是已经散佚了,未传下来。由于斐多是埃利斯人,他所创建的即名为埃利斯学派。这一学派所持的观点接近苏氏的学说,但没有什么特色。
1. 柏拉图
作为苏格拉底高足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无论其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还是泰西的哲学和文化发展史上以至文明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都极为重要。柏氏亲炙苏格拉底的教诲,直接得到苏氏的法乳,柏氏撰写了大量著作,这些著作大部分传承至今,目前仍在世界各地产生强烈的影响。仅就这一点而论,柏氏可称是哲学家中的第一人。
苏格拉底在当时是一代宗师,亲炙他教诲、直接受其法乳的弟子众多,但受他精神、思想哺育与感召的私淑弟子,不管是与苏氏同时,或是在他的身后,数量则更多。大凡有学习愿望的人,都会无条件接受苏氏学说、思想及精神的洗礼的。苏氏的学说、思想及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跟着社会的发展,跨超地域,不分人种地传承下来,而且发扬光大。不管今后历史如何前进,社会如何发展,苏氏的学说、思想及精神仍将摄住继往开来莘莘学子的心。
灵魂不灭这一观念苏格拉底本人不仅主张,而且执信不移。反而观之,苏氏的思想也确乎以某种形式存留与活跃在众多的学人心中,这是因为苏氏不仅是诲人不倦的万世师表与哲人,而且在行动上也是众人的表率。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苏氏在身教方面的确使人心悦诚服,大凡受到苏氏的学说、思想及精神薰习过的学子,无不学会自身反躬自省,并且要竭尽全力将苏氏的思想及精神实质反映出来,但是有谁真能超越他呢?概而言之,可以说没有一人,但其中也有极少数的例外,这就是苏氏的高足柏拉图。弟子超过乃师是乃师所期求的,也是无可厚非的。柏氏的著作是他的诸《对话录》。如果没有柏拉图的诸《对话录》,特别是其中的《申诉与辩护篇》、《克里同篇》、《欧绪弗洛篇》、《拉凯斯篇》、《小希庇亚斯篇》及《普罗泰戈拉斯篇》等,后世就无法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也只有依据柏氏的著作,后世方有可能了解苏格拉底的崇高和伟大。柏拉图是贵族家庭出身,具有极高的天赋,善于诗作,而且艺术修养也极好。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8年,直到苏氏公元前399年饮鸩就刑弃世为止,当时柏拉图28岁。
当时的及后世的莘莘学子在研习柏拉图的诸《对话录》时,无不感受到柏拉图极富艺术素养。柏氏所创制的文体,即“对话”,既有真又含美,使哲学在外观上光灿夺目。柏拉图的文辞藻饰熠熠发光,生动、优美而有力,故而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曾说:
“……柏拉图严格缜密的理论与诗的热情融为一体,以绮丽而又和谐的辞藻将此二者融合为一股无法抗拒的音乐洪流,展现在人们眼前,促使理论向前奔泻,向读者压将过来,由此使读者喘不过气来。”
柏拉图前期的哲学几乎全是从苏格拉底那里继承过来的,柏氏中期及晚期的思想则受到毕达戈拉斯有关数学方面思想的影响,但其中也含苏格拉底思想、精神及学说的成份。柏拉图与乃师苏格拉底不管是在思想上、精神上及学说上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些都在柏拉图晚年的政治活动受挫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柏拉录的诸《对话录》大约有二三十种,大约写成的前后时限有50年,因此,这些“对话”所表达柏氏的思想并不一样,因具体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与发展。柏氏的诸《对话录》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含柏氏的相论、辩证法、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美学以及修辞、语言和自然哲学等各个方面。柏氏在他的诸《对话录》中不仅提出了自己个人的观点,而且还批判性介绍了他之前及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它们都是极有价值的材料。在当时各个学术领域的分工还不十分明确,柏氏的诸《对话录》所论述虽各有其重点,但其中也包含别的学术方面的内容。不管怎么样,柏拉图在哲学史、思想史及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确定不移的,正如西哲黑格尔所说:
“……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①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二卷151页。
英国学人怀特海将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家归结为对柏拉图学说的诠释:
“……欧洲哲学传统最稳定的一般的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
在这里还须指出的是前苏联学术界对柏拉图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当然不可为训!
最后要明确指出的是,柏拉图所持的完全理想主义,是受惠于苏格拉底。
柏氏扩展、壮大与完善了哲学体系,均为乃师苏格拉底所惠赐,而苏氏首扬其波的辩证法则成为柏拉图哲学方法的根本。
2. 小苏格拉底学派
公元前399年5月苏格拉底饮鸩就刑殁后,他的高足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无疑是杰出的哲人,当然苏氏的哲学还影响了别的哲人。苏氏生前未曾创立固定的学派团体,但聚集在苏氏门墙的弟子有不少是以传释乃师学说自命自律的。在这些苏氏的弟子中有些人恪守苏氏的教谕,毫不旁骛地回忆并记述苏氏的哲学对话,然而这些宝贵资料都已散佚,未能传承下来。但苏氏弟子中有一部分在乃师殁后吸取其学说、思想及精神中的某一部分予以发挥,或是糅合别的哲学思想创建了某一学派,并以此持久传承下去,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所有这些主要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学派,即昔尼克或“犬儒学派”、居勒尼或思唯乐学派及麦加拉或论辩学派,而将这三个学派合起来,学术界统称为“小苏格拉底学派”。这三个学派是各执苏氏学说、思想及精神的部分,而将别的哲学思想糅合其中。这与苏氏的高足柏拉图大异其趣,柏氏乃传承师业,尽其妙而又得其全。
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三个分支各自均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格拉底本身虽具有开拓性与探索性,虽然内容极为丰富,但却未形成十分严密与确定具有系统性的哲学,苏氏所标榜的哲学最高的范畴“善”还是较为抽象的界定,未能作更进一步的阐发,而小苏格拉底学派的各分支则各撷取其某一方面的内容加以发挥与阐释。其中居勒尼学派吸取了有些智者关于感觉论的因素,将“善”界定为快乐。这样,“善”在周延上含有享乐主义的因素,但对于理智所界定的快乐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一点开伊壁鸠鲁哲学的先河。昔尼克学派,亦即犬儒学派,所主张的“善”则是顺应自然,仅仅满足于极为简单的自然需要而已,崇尚节制,要求禁欲,但尔后都演化成一种玩世不恭、放诞不羁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这是斯多亚学派的先声。麦加拉学派是将苏格拉底所主张的“善”与爱利亚学派所主张的“存在是一”的论点结合起来,同时还将芝诺式的论辩法予以生发,故而这一学派有“论辩派”之称。它在逻辑思想方面有极大的建树,斯多亚学派的逻辑思想直接受惠于此。
小苏格拉底学派所包括的三个分支都各自蕴涵某些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而小苏格拉底学派上承苏格拉底思想的余绪,下启晚期古希腊哲学的嬗变。这一学派正是处于中间环节。由此可以窥测到希腊时代衰落时期知识界中纷繁的精神状态,因此,对小苏格拉底学派是有研究必要的。
3. 昔尼克(犬儒)学派
苏格拉底的门人安梯斯忒涅斯(约公元前446—公元前366年)是昔尼克或犬儒学派的创建者。由于安梯斯忒涅斯经常在雅典郊外名为“白犬之地”的运动场与人交谈,并以这种方式传道、授业、解惑,故而称为“昔尼克”(译音)学派或“犬儒”(译意)学派。这一名称也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意即像猎犬一样狺狺狂吠,提醒人们要节制、要禁欲,当时也表明这一学派宣扬与奉行的是一种俭朴粗陋的生活。在这里还可以引申一下,“犬(儒)”可否有如老子所说的“刍狗”呢?再有,佛教依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以弘通戒律的大乘宗派,即汉传佛教的南山律宗所奉行的与犬儒学派所恪守所奉行的生活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于昔尼克,即犬儒学派的创建人安梯斯忒涅斯,据公元二世纪的传记作家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在他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第6卷第1节中记述,他并非纯阿提卡血统的雅典人,他的母亲是色雷斯人。当时雅典的法律规定,安梯斯忒涅斯是没有资格取得雅典公民权的,由于他在公元前424年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唐格拉战役立下战功,于是取得了雅典公民的资格。安梯斯忒涅斯对那些土生土长在雅典,并以此自傲的雅典人是瞧不起的,予以轻视,他曾说这样的雅典人并不比土壤中滋生出来的蜗牛和蝗虫要强多少。安梯斯忒涅斯起初追随高尔吉亚,跟从他学修辞学,所以安梯斯忒涅斯在对话时颇具雄辩家的风采。后来他又师从苏格拉底,他在苏氏的门下获益良多,于是率领自己的弟子一齐拜苏氏为师。安梯斯忒涅斯的家不住在雅典,但他每天都要徒步到雅典聆听苏格拉底讲学,由此可见他性格的刚毅、生活上的吃苦耐劳,同时也表现他对苏氏的崇敬及对苏氏学说的执信与奉行。安梯斯忒涅斯是“犬儒”派俭朴生活的开启者与奉行者。由于他谈话和讲学的地方是白犬运动场,于是他有“纯种犬”的绰号。据传,苏格拉底饮鸩就刑后,由于安梯斯忒涅斯设计与筹划使罗织罪名控告苏氏的安倪托斯遭到流放,墨勒托斯被判了刑,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安梯斯忒涅斯的成果丰硕,在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记述了安氏所撰写的10卷著作共61篇的全部篇名,并且指出安氏对后世的狄俄革涅斯等人的思想有所启示,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也源出安氏所创建的昔尼克,即犬儒学派。
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在他的《会饮篇》中对安梯斯忒涅斯安于俭朴的生活有所记述,并说安氏认为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有些像僭主那样,这是家庭与城邦败落的原因。色诺芬还说,安氏平易近人,与他交谈令人感到惬意。作为昔尼克即犬儒学派的创建人的安梯斯忒涅斯,其形象表现出具有高尚的修养,而他的哲学思想也较为严谨,并且较为接近苏格拉底的教义,但是在有关普遍性定义及道德哲学方面已显现出有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了。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指出安梯斯忒涅斯是给逻各斯(即陈述)下定义的学人,安氏说逻各斯就是指明事物是什么。安氏的偏颇处在于只是一心追寻智慧与德行,超然于世俗的物质享受之外,于是主张生命的宗旨就是超然于物欲之外,要舍弃一切生活中的享乐,对于各种欲望要严加控制。由于苏格拉底曾说伦理道德知识是知识中最有价值的,为此,昔尼克,即犬儒学派对一切艺术与学问贬斥有加。这一学派认为只要有道德伦理,其他方面的任何知识都毫无用处。苏格拉底一生径直行进,从不理会人们关于他本身的毁誉,对别人的看法不介意,他这样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自发与自然的,并不是要矫情立异,然而昔尼克,即犬儒学派却是故意反公众意见而行,一副傲世不恭的表现,态度又十分无礼。所有上述昔尼克,即犬儒学派的偏失处,完全是未能了解与消化苏格拉底学说的缘故。安梯斯忒涅斯只见到了苏格拉底及其学说的表层,于是生吞活剥地模仿,把动机和目的混为一谈,这样大众是难于认同与接受的。
昔尼克,即犬儒学派还包括狄俄革涅斯等人,他坚定地要师从安梯斯忒涅斯,但安氏不收这个弟子,并用手杖驱赶狄俄革涅斯。但他决心已下,伸过头来让安氏打,末了,安氏终于收狄俄革涅斯为自己的弟子。这一学派的其他成员就不在这里一一地叙述了。
4. 居勒尼(思唯乐)学派
居勒尼学派的创建人是阿里斯提波斯,学派因他的出生地在地中海南岸北非洲的希腊城邦居勒尼(现属利比亚)而得名。这一学派与昔尼克,即犬儒学派有其相似之处,这就是将善看作是个体主观的自由与独立。所不同的是昔尼克,即犬儒学派把善消极地界定为节欲无为,而居勒尼派却与此相反,将善界定为个体的欢愉和快乐,而欢愉与快乐又以感觉为准则。这派主张寻求欢乐与愉快的感觉是人的天职和最高境界的善。因此居勒尼学派,又可称为思唯乐学派。这一学派的创立是受到智者感觉论的催化的,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智者哲学的复归,这是由于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不赞同从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意义去追溯与探讨感觉的内容和来源。苏格拉底作为这一学派的先导,他所认定的“善”中包含着功利性的“快乐”效应,但无具体的界定。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则将这样的快乐因素加以强调与扩展,主要是从伦理意义层面将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的情绪性的感受看作惟一的对象。一开始时,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的理论和生活方式中含有某些享乐主义的倾向,然而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看作是一种贪欲和感官需要的享乐主义,不能把“善即快乐”如此简单化了。这个学派日益演变与发展,逐步倾向于寻求理智的欢愉与快乐,追寻一种能避免痛苦和恶的,心不为之所动的安宁与静谧。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对伊壁鸠鲁的哲学有所影响。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因此这一学派后来出现了否定知识准则的怀疑论的因素。在西方最早论述快乐准则的是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因此这一学派的伦理思想是有深远影响的。这一学派有较长的历史,从公元前五世纪末起始一直赓续到亚历山大时代(公元前四世纪末)。
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的创建学人是阿里斯提波斯,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35年至350年间。据公元二世纪的传记作家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在他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的第2卷第65节中记述,阿里斯提波斯出生在地中海南岸北非洲的希腊城邦居勒尼。他的青年时期正当苏格拉底的晚年(公元前415—公元前399年),那时苏氏声名卓著,阿里斯提波斯对苏氏十分仰慕,于是从北非的居勒尼城邦来到雅典跟从苏氏研习。阿里斯提波斯在未投身苏氏门下之前已经是一位有学养的演说家或“智者”了,这是因为他在居勒尼时就受到过智者的影响。因此,阿里斯提波斯从苏氏研习并不拘泥于乃师的教义,他自己仍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他们师徒之间常有争辩。据传,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名言:
“我敬爱柏拉图,我也敬爱苏格拉底,但我更为崇敬的是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就是学界经常所说的: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看来古代希腊莘莘学子对真理的执着的追求与恪守并非从亚里士多德始,阿里斯提波斯已经首扬其波了。在苏格拉底所有的弟子中阿里斯提波斯是惟一的一位向跟从他学习的门生收受学费的学人。同时,阿里斯提波斯也向乃师苏格拉底交纳学费,但苏氏未曾收受。阿里斯提波斯主张对于难以得到的欢愉与享受不必花过多的精力去追逐,而对于能取得的欢愉与快乐则是要寻觅与追求的。阿里斯提波斯极有应变能力,对于各种场合、时间都能应付裕如;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扮演适当的角色,他和柏拉图一样,也曾去过西西里,并在叙拉古王狄俄尼西俄斯的宫廷中受到厚待。在这样优裕的寄生生活中享受,但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能招来横祸:如有一次狄俄尼西俄斯啐了阿里斯提波斯一口,他忍受了。有关这件事,别人对他有所非议,但他辩解道:“……渔夫为了要捕到一尾小鱼不惜自己的身上溅上海水,我要捕的是一条大鱼,又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这与我国典籍《尚书大传·大战》中太史公曾说:“骂汝勿叹,唾面无乾。”和唐代的娄师德教导其弟:“人唾汝面,拭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乾耳”有其相似的地方。由于这样,昔尼克,即犬儒学派的中坚狄俄革涅斯说阿里斯提波斯是“国王的哈巴狗”。还有一次,狄俄革涅斯正在洗菜,阿里斯提波斯从他身边走过,于是对阿里斯提波斯喊道:“要是你学会了做自己的饭菜,你就用不着巴结国王了。”阿里斯提波斯反唇相讥道:“你要是懂得怎样与人交结,你就用不着自己洗菜了。”阿里斯提波斯以上的这些表现说明他在生活原则上和犬儒学派相左。因为犬儒学派放弃快乐与享受,崇尚俭朴,以此顺应自然,而思唯乐派则认为有理性的人应在现实的人生中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个人的欢愉、快乐及享受,特别是满足感官的欢愉、快乐和享受。阿里斯提波斯撰写过一部三卷本关于他母邦的历史,是奉献给叙拉古王狄俄尼西俄斯的。他还撰写过另外一部著作,其中包括25篇对话。他的两部著作都散佚了,未能传承下来,而25篇对话的名称在古籍中有记录,迄今人们还能查阅到。以上记述的关于阿里斯提波斯的种种事例,在公元二世纪的传记作家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均有所记述。最后还要说的是,阿里斯提波斯所创建的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在哲学上所奉行的实质上是一种感觉论。这里所说的感觉,其含意就是指情绪性的感受。这一派认为个体的感觉是人所知道的一切,是判断一切的标准,也是生活的目的。
关于阿里斯提波斯一生中的奇闻轶事不少,这些在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多有所记述,以下不妨再举出几则:柏拉图曾指责阿里斯提波斯的生活骄奢淫逸,而他却说柏拉图既然认定叙拉古王狄俄尼西俄斯是一位善人,而这位国王的生活较他(指阿里斯提波斯)的生活则更为骄奢淫逸,为什么他(指阿里斯提波斯)就不能生活得更优裕、舒适些呢?有一次,狄俄尼西俄斯王问阿里斯提波斯为何要来到叙拉古?他回答道:“我需要智慧就去苏格拉底那里,而我需要金钱时,就到你这里来。”有一次苏格拉底问阿里斯提波斯:“你怎么会弄到这么多的钱呢?”他却反问道:“你怎么会只有这么少的一点钱呢?”阿里斯提波斯有钱时挥霍无度,对钱根本不在意。有一次,阿里斯提波斯旅行,他看到随身的奴隶扛着装满钱的十分沉重的行李,很是劳累,于是他让这个奴隶把行李中的大部分钱扔掉,能杠动多少就带多少。阿里斯提波斯耽于享乐而且还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有一次,某个妓女来找阿里斯提波斯,对他说,她怀了孕,肚里的孩子是阿里斯提波斯的,而他却不认账,反而问这个妓女:“要是你从荆棘丛中经过,你能指出哪根刺扎了你吗?”以上关于阿里斯提波斯的奇闻轶事,充分说明此人的怪诞与荒唐!
居勒尼,即思唯乐学派除了创建人阿里斯提波斯外,当然还包括别的成员,为省篇幅,在这里就不再记述别人了。
5. 麦加拉(论辩)学派
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称为“麦加拉”学派,为什么称为麦加拉学派呢?这就是因为该派的创建人欧几里德是麦加拉人,故名。麦加拉学派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苏格拉底哲学和爱利亚学派哲学的结合,即是将苏格拉底的“善”理解为存在的普遍本质,界定为不变动的“一”。这一学派否定动与超过“一”的多。这是形而上学地对苏格拉底有关善的学说的发挥。在麦加拉学派的哲学中有关道德实践的内容较为薄弱,其思辨色彩很浓,而且是形而上学的。这一学派为了对变动与超过“一”的多予以否定,于是这一学派乞灵于芝诺式的辩论,并要将之发展,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悖论。麦加拉这一学派的成员大多是一些擅长于辩论的学人,为此这个学派又有“论辩派”的称谓。麦加拉学派往后发展,向模态命题和假言命题的研究转向。这一学派在逻辑思维研究上特别有所贡献。
前面已经讲过了,麦加拉学派的创建人是欧几里德。这位欧几里德与以后写《几何学原理》的那位欧几里德同名,并非同一个学人。这位欧几里德是一位冒死追随苏格拉底的学人。在公元前432年,当时斯巴达与雅典极为对立,两个盟邦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即将爆发(此战在公元前431年打响),而麦加拉城邦是站在斯巴达一方的,因此与雅典敌对。但是欧几里德为了要聆听苏格拉底的有关哲学的演讲,经常冒着被捕处死的危险,穿上女人的衣服潜行到雅典。苏格拉底的高足柏拉图撰写过的一篇题名为《泰阿泰德篇》的著作。这篇著作一开头就描述公元前369年的雅典与科林斯的战争,当时欧几里德将负伤的泰阿泰德从科林斯运回雅典。这篇著作中,柏拉图还说欧几里德在此之前曾记录过苏格拉底与泰阿泰德交谈的内容,记录人还向谈话的本人苏格拉底反复对证过这篇谈话的内容。这样,关于欧几里德的年龄可以从这点推算出来,他较柏拉图年长,他的寿命可能近80岁。根据传记作家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在苏格拉底饮鸩就刑后,他的高足柏拉图及其他一些门生,为了使雅典的十僭主不能加害于他们,于是离开雅典,逃避到麦加拉去。在麦加拉,欧几里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还对欧几里德有所记述,说他曾对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巴门尼德斯的学说作过深入的研究。这样,追随欧几里德的学人都可以说是麦加拉学派的成员。公元前罗马政治家、学人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在其《学园问题》中写道:麦加拉学派是极负盛名的;他还说,公元前六世纪的著名学人塞诺芬尼斯是爱利亚学派的创建人,此人的继承者依次是巴门尼德斯和芝诺,“以后还有苏格拉底的弟子欧几里德,他是一位麦加拉人,因此,这一学派由于欧几里德和另一些哲学家是麦加拉人而被称为麦加拉学派。这个学派所主张的最高的善是‘一’,这是连续一致的,总是同一的。这一学派在许多地方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从上面引述可以看出,欧几里德及其所创建的麦加拉学派是自有其思想特点的,即是将存在看作“一”,并以此与苏格拉底关于“善”的论点等同,将这两端视为一体。由此可见,麦加拉学派,也可以称为论辩派,其有关论述存在、“一”与“善”等方面,在柏拉图哲学,特别是他的晚期哲学,有不少思想和麦加拉学派的论点是存在联系的。传记作家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在其《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说,欧几里德曾经写过6篇对话,但无一传承下来。欧几里德的哲学观点是,欧氏主张“善”的最高表现为确凿的“一”。对这一论点,欧氏用了不同的词,如“智慧”、“神”,有时还用“努斯”等来指称这一观点。对于一切与善相对立的事物,欧氏都予以否定,并且甚至宣称这是不存在的。所有这些正与早于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的罗马学人西塞罗的记述相吻合。这为学术界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即欧几里德从爱利亚学派的视角审察,从而修正苏格拉底的哲学。这也是麦加拉,即论辩派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麦加拉学派,即论辩派还包括别的成员,如欧布里得斯、斯提尔波及狄俄多罗斯等。欧布里得斯所持的是悖论,斯提尔波主张的共相是绝对独立的存在,狄俄多罗斯所持的是模态论和假言命题等。为省篇幅,关于这些麦加拉学派的成员及他们的学说就不多作论述了。
以上小苏格拉底学派的三个分支,即昔尼克(犬儒)学派、居勒尼(思唯乐)学派及麦加拉(论辩)学派,都共持苏格拉底的主张,即“德是人生惟一目的”学说,但都未能得其全,而各有所偏,未能传之久远。只有苏格拉底的高足柏拉图才赓续乃师之业,尽其妙而得其全,而且还发扬光大。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