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华盛顿

作者:谢尊修罗永年 编著

第六章 合众国在危难中

 1. 美国诞生了

 与波士顿战役同时进行的各殖民地战场也如火如荼。为了不让英军利用英属加拿大作为基地,从侧面威胁大陆军,决定出兵加拿大。阿诺德组织了一支志愿军于1775年5月,收复了纽约境内被英军占领的提康德罗加炮台,接着兵分两路进军加拿大。到11月,一支大陆军在蒙哥马利率领下也向加拿大进发。年底两军会师猛攻魁北克,阿诺德负伤,蒙哥马利不幸战死沙场。虽然进攻遭受挫折,但此役牵制了驻北美英军的1/2,为其他友军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南方的南卡罗来纳战况要好得多。1776年2月,英军和一部亲英的“王党分子”进攻威尔明顿民兵,在莫尔桥吃了败仗,转而试图攻打重要港口查尔斯顿。华盛顿急派查尔斯·李将军赶去指挥战役,但李将军尚未到达查尔斯顿,当地民兵已经把英国舰队打跑了。

 1776年春,是北美人民胜利的春天。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北美向何处去?

 北美独立战争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没有革命理论可遵循。如今打了胜仗,英国政府非但没有退让的表示,英王乔治三世反而下令封锁北美殖民地的港口,放火焚烧福尔摩斯港和弗吉尼亚的诺福克港。进而和德意志境内某些统治者订立合同,招募了 2万名德籍雇佣兵。扬言定要扑灭叛乱,要绞死殖民地的每一个叛乱首领。

 德国雇佣兵的军纪极坏,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更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怒。形势的发展表明:和解的想法行不通!

 形势催人觉醒!北美人民对英王最后一点幻想彻底破灭了。1776年春,大陆军愈战愈勇,各地方的爱国力量更加火热起来。他们驱逐了英王任命的总督,解散了官办的议会,建立起新的议会和革命地方政权。

 北美革命力量已经有效地控制了13个殖民地中的11个,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彻底动摇了。

 “独立!”这已是万众一心、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在费城出版了一本政论性的小册子,书名《常识》,作者是托马斯·潘恩。此书篇幅不长,但影响巨大,对北美独立运动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托马斯·潘恩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政论家。出身于英国教友家庭,年轻时靠劳动谋生。1774年作为契约奴隶来到北美,经富兰克林介绍,在《宾夕法尼亚》杂志当编辑。他对社会底层的艰辛和贫富不均现象感受非常深切。曾撰文反对黑奴制度,支持反英运动。潘恩认识到,很有必要把抗英战争的真正归宿弄清楚,鲜明地提出争取独立的口号,并昭告全体人民。为此,他写成了《常识》一书。

 《常识》于1776年1月问世。它语言通俗,文笔犀利,直斥英国世袭君主制度。列克星敦的枪声已经堵死了与英国和解的所有通道;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宣布独立,才能把13个殖民地的人民团结起来,去争取应有的权利。武装斗争的结果,将是“维护人类的权利,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美国”。

 书名《常识》,在今日看来,其论点都是世人皆知的常识,而在华盛顿生活的时代,却是振聋发聩之作。《常识》的出版,回答了北美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它使惶惑无主的北美领导层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从此有了革命的精神武器。

 华盛顿不是先知先觉的哲人,不是研究政治理论的学者,也不善于鼓动号召,但他是一个眼光远大、善于洞察和判断的革命实干家。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顺应民意,紧跟时代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潘恩的《常识》一书,帮助华盛顿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使他如沐春风。

 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在北美人民心中沸腾起来,他们决心与那个不公正、不道德的国家一刀两断。

 在一片要求独立的呐喊声中,大陆会议于1776年6月10日召开。

 选举出一个由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罗杰·谢尔曼和罗伯波·利文斯顿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布独立的文件。

 7月4日,由杰斐逊执笔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立宣言》问世了,它在费城的独立宫大厅里获得代表们的一致通过。在这伟大的时刻,全城一片欢腾,人民奔走相告,礼炮频频轰鸣,自由钟声响彻云霄。《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从此,7月4日成了美国的独立日——即国庆节。

 所谓《独立宣言》,原是大陆会议致英王的一封信。北美独立当然是向原宗主国国王宣言,并昭告全世界。

 杰斐逊是大陆会议成员中的“笔杆子”。他起草的《独立宣言》,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表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它吸收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洛克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的学说,体现了自然权利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等重要原则。这篇宣言文字精练,气势磅礴,为美国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它开篇写道: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损害了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接着,《独立宣言》揭露了英王乔治三世的专制暴政,列举出28条侵害北美人民基本权利的事实。指出英国政府已变成殖民地人民的压迫者。最后,它向全世界宣告:

 “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并依照公理也应该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废除对不列颠王室的一切从属关系,那些存在于他们与大不列颠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应当完全解除。”新生的合众国将“获得宣战、媾和、结盟、贸易以及作为独立国家有权作的一切权力”。

 《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是反抗殖民统治和封建压迫的宣言,在政治上起了极大的动员鼓舞作用,并成为后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发表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曾说,《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在大陆会议上宣读时,大部分代表投了支持票,但不是全票通过。那时候战争胜负未定,前途未卜,北美独立能否成功尚需待以时日,万一失败,与此宣言有关的人必遭杀身之祸,所以这份宣言在7月4日投票通过,但代表们直拖到8月2日才签字。签字人总共56位,其中28人是律师,13人是富商巨贾,8人是种植园奴隶主,7人属自由职业者。字签完了,可是过了六个多月,名单对外依然讳莫如深。

 华盛顿正奉命坐镇纽约城。7月5日,大陆会议主席派专使将《独立宣言》的副本送到纽约,请总司令在全军面前宣读。华盛顿心情异常激动,他下令当天晚上立即向全军传达。关于这件事,大陆军司令部有准确记录:

 “在这天晚上,全军各旅在各自的操场上集合队伍,6点整,向他们宣读会议宣言,并阐述采取独立政策的理由和根据。将军希望这个重大事件,自然而然地激励每个军官和士兵,忠诚而英勇地战斗。因为他们认识到,祖国的和平和安全(在上帝的保佑下)现在只有依靠我军的胜利了。”

 听了传达《独立宣言》,将士们欢声雷动。纽约城内也敲响了象征自由的钟声,士兵和居民一起动手,将要塞前面的一座英王乔治三世的铅制塑像推倒砸烂,送进炼铁炉去熔化,铸造子弹。华盛顿向大陆会议作了汇报,他认为《独立宣言》的发布,是“最有决定意义的努力……,官兵们的反映与行动,证明他们对宣言的热情支持。”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但她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初生婴儿,羸弱而多病。她的面前还站立着一个强大的敌人——大不列颠帝国,正咬牙切齿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她扼杀在襁褓之中。

 2. 长岛巧突围

 华盛顿早在初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就对英美敌对双方的力量进行过比较、研究。现在虽然打了几个胜仗,赶跑了威廉·豪将军,收复了波士顿,但并未给予英军主力以重大的打击。力量对比依然英强美弱,而且差距十分悬殊。

 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达、农业先进,且海外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为其提供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

 英国政府在北美投入的总兵力有9万之众。反观新生的合众国,那时只有大西洋海岸的13个州,人口总共300万。殖民地的经济落后,与英国断绝关系后,海路运输被严密封锁,战略物资紧缺。从军事角度看,英美间的力量差距更是显著。大陆军并不是常备国防军,只是临时招募,兵源很不稳定,大陆会议规定的兵役期只有1年时间,还来不及正规训练,服役期满便又复员回乡,部队的战斗力很难提高。华盛顿统帅的大陆军,人数最多时有二万余人,最少的时候不足4000。后勤保障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军队没有固定的供应法规可循,总司令每次请求 补充给养,好似向各州议会乞讨般困难。他也曾多次向大陆会议建议,赶快建立正规的常备国防军。可是领导成员中的激进派,如沙弥尔·亚当斯和约翰·亚当斯等人,坚决反对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反对设置常备军队。他们追求的是民主和自由,集权政治和庞大的军备,会导致专制和独裁,怕华盛顿这样的实力人物军权独揽。

 华盛顿自从来到纽约,明知手边这点军队很难确保城市的安全。前纽约总督特莱恩仍然呆在一艘停在港口的军舰上,遥控指挥纽约的亲英分子,他制定了一项收买政策,凡为英国国王效忠的人,每人发5个英镑的奖金,分给本人200亩土地,分给其妻子100亩,子女50亩。任务是配合英军登陆,发动叛乱,杀害美军军官,炸毁军火库等。这些家伙极其嚣张,到处发展组织,连纽约市长、华盛顿身边的警卫员、鼓手和笛手都被收买过去。此案幸好及时破获,警卫员交军法审判后处以绞刑。

 华盛顿除了操心纽约的安全,还得统筹全局。他完全相信,与英国之间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为了迎接更艰苦的大战,他专门去费城与大陆会议的首脑们讨论了军事问题,经他力争,做出了一些重要决议。

 其一,规定士兵服役期为3年,每名新兵发给10元奖金;抽调13800名民兵增援纽约防务;在纽约湾设置障碍物,防止英国军舰进入;由其他各州提供兵员,再组织一支部队,保卫中部各州。

 其二,建立一个常设作战机构,名叫“军事与军械委员会”,由5位委员组成,华盛顿不在其中,因为军人不干预政府。

 1776年6月,从波士顿撤走的英军总司令威廉·豪将军,经过一番充实休整,重整旗鼓又卷土重来。他麾下的英国正规军,加上德国黑森雇佣军,总数有3万多人。豪将军如今是兵强马壮,海陆并进,计划南下一举攻占纽约和哈得逊河。把大陆军拦腰截断,彻底粉碎北美的独立。

 7月12日,豪将军的兄弟、海军上将理查德·豪统率的舰队驶进了哈得逊湾,兵临纽约城下。

 按理查德·豪的想法,大陆军根本没有海军,惟一的出路只有俯首投降。他的大炮炮口对准纽约城区,然后派出一名信使,持他的亲笔函件向华盛顿诱降。条件是立即停止叛乱,恢复原有秩序,可以获得大英国王的宽恕。因为英方不承认美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在招降书的封套上避免写明军衔职务,只含糊地写作“华盛顿先生收”。

 谁知华盛顿把这点“细枝末节”看得很严重,他正告英方使者: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函件如系致大陆军的将领,他拒绝接收没写明正式官衔的公文和信函。因为这是关系美利坚国格和民族尊严的原则问题,坚持获得对方的尊敬,是他对国家及其职务应尽的“责任”。

 理查德·豪上将自然也不愿“丧失原则”而做出让步,便想了一个折衷办法:另派一名上校专使,面见华盛顿,口头转达信函内容。那位上校能言善辩,再三解释信函上使用的是“Esquire”相称,不是一般的“ Mr.”。这个词含有“大人先生”之意,适用于任何官职,且在外交上不乏先例。信函的内容是“促进和平”,即要求大陆军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可望获得英王的宽恕云云。总司令听完,用讥讽的口气告诉英国使者:

 “没有过失的人是无需别人宽恕的!美国人的情况就是这样,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仅仅是在保卫他们自己的毋庸置辩的权力。”

 诱降失败,英军立即准备进攻纽约城。华盛顿当然明白纽约不可能固守,以1.2万名新兵抗击3万多名精锐英军,不过是以卵击石。但大陆会议已决定死守纽约,华盛顿别无选择,只能勇敢地肩负起保卫纽约的重任。

 为了保卫纽约城,华盛顿做好了打一场血战的准备。积极收集弹药物资,在哈得逊河两岸安排骑兵巡逻,水域准备了火筏,可以顺风火烧敌舰。还采取了若干非常措施:处理好军中机密档案,交费城大陆会议保管;强制有通敌嫌疑的亲英分子迁往外地,严防给敌舰递送情报和供应补给品;护送随军眷属到安全地方;与地方议会配合,疏散城内的居民。

 关于军队部署,由于兵力有限,难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英军很可能选择长岛登陆,进攻布鲁克林高地。这个高地与纽约城遥遥相望,占领它便能控制纽约,战略地位有如波士顿的道切斯特。欲守纽约,必守布鲁克林高地。他派格林将军率领主力在高地上筑壕固守,自领部分兵力镇守纽约市区。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事后证明这个部署乃是一着错棋。部队主力集中布鲁克林高地,万一被优势敌人四面包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偏是无独有偶,祸不单行,精明干练的格林将军因劳累过甚病倒在床,只有调派老将军普特南去接替格林的职务。临阵易帅又犯了兵家大忌,以致所辖部队指挥不灵,一些偏僻却很重要的道路没有派兵据守。

 8月22日清晨,2万英军悄悄在长岛登陆,这与华盛顿的判断相符。

 长岛地域宽阔,可登陆的地点实在太多,令人防不胜防。英军巩固了滩头阵地后,逐渐增加兵力,侍机而动。26日晚,乘着夜幕掩蔽,英将亨利·克林顿率领一路英军,由一名效忠派分子带路,经过一条人迹稀少的小径,直逼贝德福德隘口。他们原以为在此处和守军定有一场前哨战,孰料这么险要的关口竟无一兵一卒把守,轻而易举占领了前进阵地,控制了美军的左翼。另一路英军由格兰特将军指挥,迂回到美军右翼,对布鲁克林高地驻防的美军形成合围之势。

 次日凌晨,英军从正面开始炮轰,滑膛枪火力齐射,但没有猛烈攻击。战约2小时后,美军背后传来一阵大炮声,这是英军包抄部队业已到位的信号;正面之敌突然加强攻势,从左右两侧同时发起攻击。美军腹背受敌仓皇应战,几次被优势的英军分割、冲散,又重新聚集顽强抵抗。英方的雇佣军黑森部队,都是些职业杀人狂,他们把一队美军围困在玉米地里,走马灯似的展开肉搏拼杀。美军被围且断了援兵,仍苦战不肯投降。战场上响彻了刀枪的撞击声、马匹的奔踏声、火器的射击声和双方的呐喊声。终因众寡悬殊,美军损失惨重,这天美方阵亡200人,包括沙利文将军在内的近千名将士被俘;英军方面承认他们死伤了 380人。

 当天华盛顿在纽约指挥部队,密切监视向内海驶来的5艘英舰。城里清晰地听见了长岛的枪炮声,知道战斗已经开始。值得庆幸的是,一阵强劲的顶头风使英国军舰靠不了岸。于是华盛顿乘小船从曼哈顿的司令部赶到长岛前线,亲眼目睹了这场大搏斗、大灾难。总司令手中已无可调之兵,任何人也无力回天。只见大陆军牺牲将士的遗体遍地,伤员们在默默地忍受痛苦煎熬,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枕着枪支露宿在旷野。再眺望一英里外的英军营地,营帐鳞次栉比,黑压压一大片。他清醒地估计到,今日这一仗美军已元气大伤,实力损失近半。反观英军士气正旺,如果乘胜穷追猛打,美军很难招架。敌人海上的舰队若开进海湾,切断长岛与纽约间的联系,便再无退路,必遭全军覆没。权宜之计只有带领部队迅速从海路突围撤出长岛。

 突围撤退谈何容易?是夜,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直思索如何突出英军的重围。终于,一个完整的撤退计划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为了迷惑敌人,又要绝对保密,他下达了相反的命令:全体将士作好今夜进攻的准备。再派遣勇敢善战的米夫林将军,带领3个团的残部开进前沿阵地与敌人正面对峙。全天照常设岗执勤,撤退时负责掩护大部队突围。

 第二天下起雨来,天色阴沉,雾气蒙蒙,能见度很差。华盛顿怀着不安的心情准备迎击英军新的进攻。只要能支持到天黑,突围就有了希望。可是出乎意外,一整天英军毫无动作,全线无战事。这着实令华盛顿大为惊异,百思莫解,是豪将军指挥失误坐失良机,抑或另有阴谋诡计?

 战后,从豪将军的回忆录里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想利用舰队的火炮威力,海陆军协同作战。先围而不歼,迫使美军乘船渡海突围,趁其半渡而全力攻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豪将军的方案面面俱到,稳妥得几乎无懈可击。可是他的决策,使英军丧失了一次消灭大陆军主力的最佳机会,就因有了这一天的停顿,美军得救了。

 29日晚10点,美军开始有计划地撤退。以团为单位登船,横渡 3/4英里宽的海峡。真是天赐良机,部队登船完毕,顿时风浪逐渐平息,靠长岛一边的海峡上空浓雾弥漫,敌人全然未发觉,而靠纽约那一面却月白风清。黎明前美军大部队已经撤回纽约。米夫林的后卫部队也来到码头,发现总司令还未撤退,站在岸上等待他们。他一定要等最后一名士兵上船后,自己才离开危险地带。

 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官来说,不但要能攻善守,而且还要善于撤退。

 能将数千人马的大部队,从敌人眼皮底下撤走,简直是指挥艺术中的天才杰作。其非凡之处堪与半夜在班克山修筑工事的奇迹相媲美。此次巧妙突围成功,使华盛顿名声大振。

 3. 纽约大撤退

 部队虽安全撤出,长岛弃守使纽约失去天然屏障,全市区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射程之下。城内居民人心惶惶,部队状况令人担忧。士兵们虎口余生,一个个情绪低落,成连成团地开小差逃跑回家。肩负守城职责的华盛顿,心情万分焦虑。回到纽约的第二天,便以信件形式向大陆会议作了汇报:“我们的处境极其艰难。由于我军在上月27日失利,许多士兵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他们不仅不奋力抗敌以挽回损失,反而心灰意冷,不听调遣,急于回家。很多人已走掉了……我不得不承认对统率这支军队已缺乏信心。如果我们的自由不是用一支永久性的常备军去保卫,那么我们的自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陆军何去何从,是死守纽约,或是果断地实行战略转移?

 这时的华盛顿,率领军队据守在曼哈顿高地上,对长岛战役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洞察到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在9月7日召开的军事委员会上,他指出:“敌人在我们的后面占领阵地,而用军舰控制正面,其目的是要把我们围困在纽约岛上。切断我们和大陆的联系,迫使我们同他们进行决战,要么无条件投降。”因此,他主张避免同英军决战,保存有生力量,利用北美辽阔的幅员与敌军长期周旋。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战略构想:“坚持防御战,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避免采取大规模行动。”

 9月10日,大陆会议专门研究了军事问题,作出一项英明决策:在此非常时期,军事权力下放,授权华盛顿总司令决定是否继续保卫纽约。

 现在,华盛顿有权“一锤定音”了。他第二次召开军事会议,力排众议,马上发布命令,组织部队从纽约大撤退,运走所有军需物资。

 这时英军已开始缩小包围圈,一步步向纽约城进逼。9月13日,分别装有40门和2门大炮的两艘军舰沿东河而上。发射的排炮落在美军人群中爆炸,有一颗炮弹甚至就落在距华盛顿6英尺处。

 9月14日,美军撤至“国王大桥”。此桥跨过斯皮登杜伊维河,是曼哈顿岛通向大陆的惟一桥梁。这里突然遭到英军地面部队的截击,炮火猛烈,美方牺牲数十人,部队一度出现混乱。华盛顿亲自在前沿沉着指挥,稳定军心,终于打退前方之敌,他决定放弃纽约北郊的阵地,加快撤退速度,且战且走。

 这是美国建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大转移。前途茫茫,吉凶难料,后有数万追兵,而自己内部又士气懊丧,军心不稳。服役到期的士兵急于回家团聚,不愿卖命作战。开小差者日甚一日,部队大量减员。令华盛顿感到迷惑的是,数量和质量占尽优势的英军没有穷追猛打,一天又一天地留在原地休息,战局显得扑朔迷离,而且英军司令官遣使送来信件,建议双方交换一批战俘。

 9月24日,他在撤退途中给大陆会议写了一封长信,力陈组建常备兵的理由。这封长信字迹潦草,是他总结几个月来的战争得失、经验教训的产物。字里行间闪烁着他的智慧和远见。他说:“……我们部队目前的处境似乎又面临着一次瓦解。……这场斗争绝非一日之功,战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根据我近来的一些想法,如现在缺乏一支常备军,则毁灭的后果终将不可避免。如果要我宣誓作证,究竟民兵从总的来看是有益还是有损,我将同意后者。”接着,他对常备军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建议:这支军队的士兵应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为了能顺利地招募到兵员,必须改善其待遇,除发给较优厚的津贴外,战争结束时每人可获得100—150英亩土地,军官的待遇应更丰厚些。鉴于形势的危急,大陆会议终于同意华盛顿的建议,正式颁布命令把大陆军改为常备兵,延长服役时期,13个州根据财力人力定额提供兵员。

 10月26日美军退到新泽西的白原,28日英军尾追而至。激战数小时,美军损失300人,旋主动撤离。华盛顿率众退守北卡斯特尔,伐树木构筑工事。豪将军的部队追到这里时,连天倾盆大雨,军事行动受阻,两军在新泽西境内呈胶着状态。

 11月初,多股英军集结华盛顿堡附近。华盛顿堡是美军屯兵和储备粮草的要塞,位于哈得逊河岸,对岸是李堡。华盛顿认为防守该处已无意义,即命令格林将军撤离华盛顿堡,以避免人员和物资的损失。格林将军未立即执行,拖延到11月16日,英军突然进攻华盛顿堡,美军英勇还击但寡不敌众,杀伤大量英军和黑森军后,节节退进堡垒。堡内士兵拥挤得无法转身,英军用炮火轰击一通之后,派出一名使节送去劝降书。美军没有回旋余地,无力进行抵抗,只有被迫投降。美国国旗从华盛顿堡上空降落,英军的米字旗取而代之。被俘将士将近2千余人,午夜时分被押送去了纽约。

 这对逆境中的美军是一重大打击。损失兵员2千多人,其武器装备在美军中是较优良的,还有大批军用物资和粮草。接着另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又降落在美军头上。

 这时候,查尔斯·李将军的职务是大陆军副总司令。带领4000人在距华盛顿不远的地方驻扎,成犄角之势。英军夺得华盛顿堡要塞后,豪将军亲领 5000英军逼近李将军的部队,另外派一支精锐直扑华盛顿总部。华盛顿根据情报,立即采取对策:率部撤退到纽华克跳出包围圈,避免在不利的情势下与敌决战,同时命令李将军火速靠拢,两支主力尽快会合。华盛顿建议他渡过哈得逊河,注意选择安全行军路线避开敌军。

 奇怪的是李将军拒不执行命令,找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拖延搪塞,最后他说已经组织好了一次极有把握的反击战,定要活捉敌人的指挥官罗杰斯。不管借口如何,华盛顿心里早已有数。这位李将军是因为没当上大陆军总司令而耿耿于怀。

 此人确有军事才能,保卫南方各州屡挫英军,在北美军界算得上一员战将,可惜为人品格不高,一贯狂妄自大。他原在英国正规军供职,就因未得提拔重用才转而投身独立运动。李的毛病是举止粗鲁,不能团结同僚共事;带兵打仗虽有能耐,统帅全军则不适宜。华盛顿就任总司令后,处处对他尊重有加,但查尔斯·李天马行空任意独行,处理重大事情刚愎自用,从不请示,尤其不甘屈居人下,处处抬高自己,暗中拉帮结伙大搞宗派活动,拆总司令的台,目的是制造机会取而代之。目前美军接连败绩,处在困难时期,他把战败的责任全推到华盛顿身上,说他优柔寡断,一味逃跑避战,跟着这样的统帅必将永远失败。

 华盛顿率领疲惫之师天天浴血鏖战、节节后撤之际,李将军却隔岸观火,迟迟不肯救援。12月1日,英将康华利追到新不伦瑞克,华盛顿炸毁了河上的桥梁阻滞追兵,并于12月7、8两日在特伦顿集中了所有船只,冒着严寒渡过了特拉华河,又命令将沿河70英里内的所有船只,全部集中到右岸,人员退入宾夕法尼亚境内。此时气温骤降,河水尚未完全结冰封冻。英将康华利尾追到特拉华河边,遍寻不见渡船,又不能涉水泅渡,只好停止追击,留下3个团的黑森雇佣军和英军一部,与美军隔河对峙。

 华盛顿下达会师命令过了3个星期,查尔斯·李才统率数千美军以每日3英里的速度在战区爬行。他本人自来疏懒,行军途中只要有可能就吃喝住宿得舒服些,有时还不在军营中过夜,带上卫士溜到旅馆去住。

 12月4日姗姗渡过了哈得逊河,13日,他交代了当天行军路线,把部队交给沙利文将军带领出发,自己独自住进一家旅店睡觉,想吃好睡足再骑马追赶队伍。正吃早餐时候,一队英国龙骑兵在亲英分子引导下,突然包围了旅店,卫兵和副司令一样懒散,抱着枪到外面晒太阳去了,全无防备。旅店女主人表示愿意把李将军藏在一张床下,但他以轻蔑的态度拒绝了,掏出两把手枪守住房门,想击毙冲进来的骑兵,再用指挥刀拼杀。对方没硬往里冲,只是喊话:“如果将军5分钟内不投降,就放火烧房子!”稍停,那人又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身上还穿着睡衣的李将军便束手被擒,成了英军的阶下囚徒。

 李将军自酿苦酒演了一出悲剧。他被俘后受尽种种侮辱,英国把他当做变节分子对待,因为他曾在英国正规军中当过军官。他指挥下的4000美军,都由沙利文将军带回到华盛顿麾下。

 自8月份以来,美军接连不断失败。其中较重大的有:8月丢失长岛,9月撤出纽约,10月白原战败,11月华盛顿堡要塞陷落,2千多人缴械投降,12月副总司令查尔斯·李被英军生擒活捉。这一连串打击,对于困境中的美军好似雪上加霜,这也给美国人民的心理上带来严重挫伤,人们感到独立事业前途渺茫。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