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哥伦布

作者:曾彦一 编著

第一章 树立宏愿

 引言

 哥伦布,一个多么熟悉、多么响亮的名字!

 在西方,哥伦布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许多地方,包括河流、城镇、学校、广场、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大至一个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远至探索太空奥秘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据统计,单是在美国,以哥伦布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就在30座以上,包括其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至于散布各地的雕塑、纪念碑等就无计其数了。

 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都将10月12日定为“哥伦布日”,作为对哥伦布在美洲登陆的纪念假日。这一天是哥伦布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的日子。在美国,按照统一休假法案把这个纪念日改定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因此在美国的有些日历上就出现了两个“哥伦布日”。

 哥伦布在美国也有被冷落的地方,那就是纽约曼哈顿的“哥伦布广场”。名为“广场”,其实不过是林立的高楼间的一块面积不大也不显辉煌的空地。虽以哥伦布的名字命名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纪念他的标志。1996年8月的一天,当笔者寻踪来到这里时,惊讶地发现聚集在这里的竟然绝大部分是华人,有的还是一家三代:老年人坐在长椅上聊天,一位中年妇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漫步,小孩在场中嬉戏,年轻人踏着旱冰鞋穿梭其间。我的猜测是可能这里离“中国城”(ChinaTown,即所谓的“唐人街”)很近的缘故。他们来这里显然不是为了凭吊哥伦布,只不过是把这里当做休闲的场所。呜呼!讲求实利的本土美国人似乎把这个地方连同那段历史整个地遗忘了。

 哥伦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世人如何看待他?他的身世充满了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尊崇他为英雄,百分之百的赞美;有的人指斥他为恶棍,显露出极度的敌视?1982年,联合国就是否纪念哥伦布的决议进行辩论,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代表极力赞成;而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却坚决反对,认为没有必要纪念一个十足的殖民主义者;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代表则主张纪念“红头发埃里克”,据说这位10世纪末的挪威航海探险家创建了欧洲人在格陵兰的第一个居民点。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向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介绍哥伦布其人其事,探讨人们对他如此截然相反评价的原因。

 1. 是谁发现了美洲

 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一论断几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许多国家都有人对哥伦布的美洲“发现权”提出疑问或挑战。其中包括中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非洲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等。关于谁先到达美洲的问题更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学者连云山先生经过考证,在他的著作《谁先到达美洲》(1992,7)一书中提出,早在一千五百八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东晋高僧法显就曾到达美洲,比哥伦布早一千多年。他还提出了一个论点,即真正有资格称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印第安人,其他如法显和哥伦布只能称为到达美洲,而没有资格称为发现美洲。

 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在美洲登陆的欧洲人,这是《大美百科全书》(1985)的论断。据该书称,在10世纪末和11世纪初,就有从挪威、冰岛或格陵兰的探险家在纽芬兰居留过,而且他们还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地方登过陆。还有证据表明,几乎与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同时甚至更早一些时候,英格兰西部的渔民就曾到达过北美洲的一些地方。

 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从亚洲出发,穿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然后逐渐散布到各个地方。根据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最早的移民的遗骸以及新近从太平洋沿岸的土著人母体遗传基因中发现的线索,科学家证明,最早的美国人是在2~4万年前从西伯利亚经由陆上或越过冰桥迁徙而来。

 还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先民或跨越陆桥或东航越过太平洋到达西半球成为现在所称的美洲印第安人。他们提出的论据有:中国先民的工具、陶器、饰物、舞蹈建筑等与印第安人的极其相似;美洲秘鲁等地的印第安人举行的太阳膜拜仪式场面与在广西等地发现的铜鼓上镌刻的图案十分近似;印加太阳神殿的建筑方法和格式与中国史前时期的太阳神庙也十分相似。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还在继续研究和争论。

 (ChinaDaily,March18,1998)

 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探险活动。发现新大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惊人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行使大西洋和印度洋取代封闭的地中海而兴起,根本改变了东西两半球相对隔绝的状态,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开始形成。就连断言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在美洲登陆的《大美百科全书》(1985)也承认:“早期的北方航行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在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迅速定居。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种观点显然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着眼于“定居”(即殖民)的角度看待这一事件。但哥伦布的发现远远超过殖民活动的范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只是在哥伦布远航美洲以后,人们在一种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刺激和鼓舞下,海外探险才突破了传统的区域范围并终于实现了两个世界的汇合,将世界联成一个整体。1984年7月,墨西哥的一批著名的历史学家提出建议,将传统的“美洲的发现”改为“两个世界的相遇”,后来又有“两个世界文明汇合”的提法。围绕是否提“发现”的问题,在墨西哥以至整个拉丁美洲开展了论战。有人认为用“两个大陆相遇”取代“地理大发现”这个学术界长期沿袭下来的术语是不科学的,因为两块大陆不是自发地、无缘无故地相遇,而是在欧洲人到美洲后才汇合的。既然人类都居住在地球上,你不去发现他,他就会发现你,这是客观规律。“相遇”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不能回避发现者与被发现者的区别。有人赞同将“发现”改为“远航”或“首航”;也有人认为“发现”只是反映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哥伦布的发现粉碎了中世纪狭隘封闭的地域观念,促使欧洲人把目光投向新的地平线。在他首航成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迹罕见的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得到开发,环球航行得以实现,西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得以开通。哥伦布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美国一位研究哥伦布的权威学者萨缪尔·伊利奥特·莫里森这样评价说:“自从奥古斯都·恺撒以来,引导历史潮流的首屈一指的人物当推哥伦布。”

 2. 哥伦布的出身

 关于哥伦布的出身,曾有过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①人,有人说他是加泰罗尼亚裔犹太人,还有人说他是希腊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曾经为如何分享这一光荣而争论不休。有16个城市声称哥伦布在他们那里出生。但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这一点也为哥伦布本人所肯定。他出生于1451年,但确切日期不详,据推测在8月25日到10月末中间的某一天。有一份1470年10月草拟的文件称:多米尼克·哥伦布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公证人面前宣称他当时19岁。热那亚是意大利西北面地中海岸边的一座城市,靠山面海,风光旖旎。哥伦布就出生在这座城市东门附近的蓬提切罗街27号。初生的哥伦布有一双清澈明亮的蓝眼睛,头发金黄,逗人喜爱。他的教名是意大利文:CristoforoColombo(克里斯托弗罗·哥伦波),Colombo的意思是“鸽子”。他的祖父乔万尼·哥伦布经营毛纺织作坊,1429年住在旧热那亚城以东五英里处的昆特镇。他的父亲多米尼克·哥伦布在11岁左右到一间呢绒作坊当学徒。大约在1445年与苏姗娜·枫丹纳洛莎结婚,妻子是纺织工的女儿,三十来岁才生下长子哥伦布。在哥伦布之后还生有二儿一女。哥伦布的父亲除了纺织而外,还经营过一家酒店。多米尼克属于热那亚的中产阶层,是毛纺织工业行会的成员。起初,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很会盘算,生意兴隆。他的作坊里只有一两台呢绒织机。一开始没有雇佣过帮工和学徒,后来也只是雇佣一两个帮工。父亲从行会买来生羊毛,母子们把羊毛梳洗干净,然后再纺成线,织成毛料。虽然后来哥伦布和他的儿子费南多以及某些传记作家都曾牵强附会地试图把他的远祖往贵族的身份上挂,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家庭成员及近亲都是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百姓。费南多在为他父亲写的传记中称哥伦布曾经在帕维亚大学读过书,这种毫无根据的杜撰遭到普遍的否定。从古至今似乎都有这么一种风气,某人有了一点名气以后,或别人吹捧,或自我标榜为某某“名门”之后。

 ① 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北部濒临地中海与法国接壤的一个地区,曾经单独立国。现为自治区,首府在巴塞罗那。

 从1470年开始,哥伦布的家庭逐渐陷入困境。1470年9月,多米尼克和一个叫基洛拉莫·德·博多的人发生经济纠纷而面临仲裁以致下狱。这显然是一桩冤案。后来发布的一个文件宣称:因为某些原由,奉热那亚市长和法官之命将多米尼克·哥伦布收监,事后并未查出该多米尼克有犯罪行为,法官下令其取保释放并保证在需要时随传随到。同时对其处以一笔25金币的罚款。事后不到一个月,哥伦布代表其父亲在一份法律文书上签字,承认归还在酒店经营中所欠的一笔债务。多米尼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把他妻子作为嫁妆带来的一块土地出售抵债,由此又引发了翌年和妻弟之间的法律纠纷。多米尼克在经济上每况愈下据推测和他酗酒有关。人们也许认为酒店老板必定贪杯。1472年他欠债140里拉。1473年他卖掉在奥里维利的房子。不久又将第理托的房子出租,搬到离热那亚海岸好几英里的萨沃纳居住,这时他已不再经营酒店。后来连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好到女儿家栖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老多米尼克身染重病,去世时骨瘦如柴,“犹如衣橱中的一具骷髅”。

 哥伦布青年时期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从小就在家帮助父母清洗梳理羊毛。但他似乎没有一点想要继承父业的愿望,对布料和织机一点不感兴趣。家道中落和父亲经商的可悲结局激发了他离家出走闯荡世界的决心。他喜欢写字看书。他的家离港口码头很近,那里的见闻引起了他对航海的浓厚兴趣,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他以后也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刻苦自学增长才干的。他虽然出生在意大利,但从来没有用意大利文写作过。意大利的方言种类繁多,他所出生的热那亚属利古里亚①地区,那里的方言一直没有书面的文字。他讲的热那亚方言,就连意大利其他地方的人也很难听懂。他遗留下来的文字,例如他写给兄弟和热那亚同乡的信件,全是用西班牙文写的。在这些文字材料中,他也使用过许多葡萄牙文的拼写方法和妙语警句。这足以说明他后来到了葡萄牙又学会了用葡萄牙文阅读和写作。他的西班牙文名字是:

 ① 利古里亚是意大利北部濒临地中海的一个地区,面积2090平方英里,热那亚为其首府。

 CristobalColon(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哥伦布先后用过的签名有:

 Colombo,Colomo,Colom,和Colon,这最后一个名字是他特别乐于使用的,他的兄弟无论是在西班牙或是在西印度群岛都常用Colon这个名字。有人根据这一事实和哥伦布的性格特征推断他可能是出身于定居在热那亚的西班牙一犹太裔家庭,因为Colon是从犹太通用的名字变化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哥伦布本人从未用过英语化的Colombus(哥伦布)。近年来一些论著以更多更新的材料证明哥伦布的犹太血统。研究表明:哥伦布在意大利居留期间一直讲西班牙语,西班牙显然是他的原籍,大批西班牙犹太难民为躲避宗教裁判所①的迫害逃到热那亚定居,哥伦布的家庭当属其中之一。哥伦布成年后经常参加那里的犹太人集会,结识了其中不少航海家和天文学家。

 ① 宗教裁判所: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

 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99年12月在首次启程去新大陆途中写过一首诗:《20世纪太平洋颂歌》,称赞哥伦布发现美洲。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阁龙(哥伦布)归去举国狂,帝者挟帜民赢粮。”梁用“阁龙”指”指代哥伦布是借用的日文的译音,而日文的译音显然是从Colon来的。

 哥伦布的家庭对他后来的事业说不上有什么帮助。但他的幸运是出生在欧洲历史上文艺复兴达到巅峰的时期。而这一运动在意大利的发端又比在其他欧洲国家早约一个世纪。这一运动的先驱者有诗人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丘伽(1313—1375)。几乎与哥伦布同时诞生的有达·芬奇(1452—1519),在他20来岁时诞生了哥白尼(1473—1543)和米开朗琪罗(1475—1564)等一大批天才人物。欧洲在经历了一千多年愚昧的中世纪的黑暗年代以后,一大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锋对希腊、罗马的文学、哲学、政治、历史、地理、天文、数学、神学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愈益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明的局限,由此产生了摆脱思想桎梏、追求自由并极力扩展人类活动空间的强烈愿望。他们的思想、言论和传世之著作开时代风气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在哥伦布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3. 初圆航海梦

 热那亚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岸边的一个重要港口。由于地中海特殊的地理位置——西端与大西洋沟通,东北与黑海相连——从热那亚出发经地中海可航行到英国、法国、挪威,甚至靠近北极区的冰岛。这在当时的地理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到世界各地了。这种环境造就和培育了热那亚人对航海的重视和爱好。

 意大利和一些西欧国家历史上并不像后来那么统一和完整,而是分裂成若干城邦或公国,为了扩张和吞并而相互争斗,小小的热那亚共和国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来入侵者攻占,战事频仍。发展航海业,控制制海权是生命攸关的事情。热那亚人从小就渴望着到海上去冒险,以为那里有无穷的财富。男孩们几乎个个都想当水手。而当时的水手可以说是“半个海盗”。年轻的哥伦布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自幼便对航海有着特殊的兴趣。1501年,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小置身海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四十年来,我一直干这一行,走遍了一切可以航行的海洋”,“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童年时代,他经常在热那亚港的码头上流连忘返,目不转睛地观看挂着各式各样风帆的船只进出港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方的水手、渔民、商贩来来往往,到处都听到不同的口音和语言,意大利语、卡斯蒂利亚语、希腊语、法兰克语……小哥伦布在这种环境中感到一种特别的满足。据他本人晚年自述说,他第一次下海参加航行是在1461年,那时他才10岁。这一时间是不确切的,对此,他自己就有几种自相矛盾的说法:1461年,1465年(l4岁),1469—1470年(18到19岁),等等。尽管哥伦布的大部分青年时代(从15岁到23岁)都是在他父亲的纺织作坊中工作,他也经常有机会在贸易活动十分发达的地中海沿岸航行,采购羊毛和酒类。

 20岁过后他参加了去马赛、突尼斯的远航。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海盗出身”,这种说法引起过一番争论。但在《英国大百科全书》(1964)中确有这么一段文字:“无论如何,1472—1473年间,他曾在为安茹王国①勒内二世服役时当过海盗。”有一种说法是:1470年他在一艘海盗船上效力。根据当时的惯例,这种船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一边抢掠财物。这艘船被安茹王国勒内二世所租用,被编入海军舰队,参加安茹王国和阿拉贡王国②的战争。1474—1475年,哥伦布转到热那亚大商人兼银行家黑人保罗的船队工作,航行到过热那亚当时的殖民地——希沃思群岛中的希腊岛,以及地中海东部一带,还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冰岛和北海。

 ① 安茹王国是法国境内的一个古代公国,勒内国王二世是其最后一任统治者,他死后该公国又被并入法国王朝的版图。

 ② 阿拉贡王国是西班牙境内的一个古代公国。

 4. 拉古什海战九死一生

 哥伦布继续不断到各地航行,经验越来越丰富,驾船技术日臻熟练。他从来没有为寻找航海机会而伤脑筋,邀请他出航的船长和船主一个接着一个。他的弟弟巴托罗缪一直对他十分崇拜,到处跟随着他。但他弟弟的特长似乎不在船上,他对绘画制图十分入迷。当他了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聚集着世界各地的绘图能手以后,他就赶往那里去了。

 1476年,哥伦布时年25岁,在葡萄牙拉古什附近海面上发生的一场战斗,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哥伦布从希沃斯群岛回到热那亚不久,参加了热那亚出动的一支武装护卫舰队,护送一批珍贵的货物去北欧。这支舰队由一艘武装军舰、三只大帆船和一只小船组成。小船为佛兰德人所有,船名“贝查拉”,由哥伦布任船长。船上乘客大多数是热那亚附近的居民。当时地中海各国相互敌视,关系紧张。护航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葡萄牙和法国的阻拦和抢劫。1476年5月31日,船队从诺利出发向西航行,经直布罗陀海峡沿葡萄牙南部海岸前进。两个多月以后,8月13日,在拉古什海域快要到达圣·文森特海角时,突然遭到一支葡法联合舰队的攻击。葡法联合舰队由13艘战舰组成,装备精良,占有绝对优势。热那亚船队坚持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持续了一整天,海面上浓烟翻滚,火焰腾空。将近黄昏时,三只热那亚船和四只敌舰均被击沉。哥伦布驾驶的“贝查拉”号船中弹起火,他负伤落水,幸好抓住了飘浮在海面上的一条船桨,经过长时间的奋力挣扎,泅水前进,在漂流六英里之后才在拉古什附近的海边爬上了岸。虽然哥伦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他的处境极其狼狈,衣衫褴褛,身无分文。于是从拉古什流落到里斯本,幸好被居住在那里的一位热那亚同乡收留。后来又和已经在那里经营书店并绘制地图的弟弟巴托罗缪会合,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5. 里斯本——转折点

 15世纪,葡萄牙的里斯本是欧洲航海活动的中心城市,是一个文化和科学高度发达的地方。如果把当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美洲大陆去掉,葡萄牙就是地球的末端,真是所谓“天涯海角”了。海上向外开拓扩张是西欧人当时梦寐以求的事业。葡萄牙在这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它有很多有利条件:比西班牙早近两个半世纪完成收复失地的战争,从而实现了国内的统一;有许多天然良港;在与北非摩尔①人长期的海上征战中锻炼了一批技术超群的海员。但使它不能忍受的是它向东扩展的道路被西班牙强大的卡斯蒂利亚王国②隔断,必须另寻出路。享有“大航海家”声誉的葡萄牙亨利亲王(1394—1460)在1422—1462年间为葡萄牙的航海扩张活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魂牵梦绕的愿望是把基督教扩展到非洲进而把摩尔人从北非赶出去,前往非洲大西洋岸的几内亚进行象牙、黄金和奴隶贸易。他相信科学,重视实践,还在青年时期,就曾大胆设想过经海路沿当时还不为人们所知的非洲西部海岸南下,然后向东前往印度、中国和日本。亨利于1418年在欧洲西南端离圣文森特海角不远的萨格雷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闻名遐迩的航海学院。碰巧的是几十年后哥伦布在海战中负伤也是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泅水上岸的。这所学院吸引了大批地中海沿岸的探险家、航海家和天文学家。还有为数众多的地理学家、绘图家、建筑家、翻译家,甚至航船上的舵手都慕名而来。他们当中有基督教徒,也有穆斯林和犹太人。亨利资助一个又一个的探险队沿非洲海岸航行,1434年和1441年他的船队先后到达了西撒哈拉博哈多尔角,从那里掠回一批非洲人到葡萄牙作奴隶,从此开始了大规模贩卖奴隶的罪恶勾当。他的下属改进了指南针,研制了1440年后普遍航行于大西洋的三桅快帆船。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早在1419年,葡萄牙人就发现了马德拉群岛。亨利亲王曾先后派人去亚速尔、马德拉和佛得角群岛,建立了深入大西洋探险的前哨阵地。西班牙当然不甘示弱,要与葡萄牙人比个高低。为争夺加纳利群岛,葡、西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较量。1479年,西班牙国王先发制人,派遣船队占领了加纳利群岛,造成既成事实,迫使葡萄牙同意与其签订协议,明确规定这些岛屿归属西班牙。作为交换,西班牙放弃了非洲的几内亚。但是,葡萄牙人仍然保留着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德角群岛作为自己的殖民地。之后,西班牙将其西南部的塞维利亚港逐步建成为与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和其他商品交易的中心,其南部沿海省份——安达卢西亚的海外贸易也相应地有了极大的发展,从而逐渐开辟了通往非洲的航线。葡萄牙并不示弱,由于其先进的航海技术和装备,在海洋霸权的争夺上有时还占上风。西班牙在放弃几内亚的同时抓紧时机派出了一支由35条快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满载黄金从那里抢运返国,但被葡萄牙人拦劫,船上黄金被掳掠一空。葡萄牙王室连续不断地向自己的臣民颁发特许证,鼓励人们到海外去寻找和占领任何一个岛屿。西、葡两国的争夺把航海业推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1471年,葡萄牙人到达了赤道线以南的地方,1484年到达了刚果河口,1486年,巴特罗缪·狄亚斯(1450?—1500)发现了好望角,1497—1498年间,伽马(1460?—1524)绕好望角航行到达印度。16世纪初,葡萄牙还在远东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并与中国、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建立了商务联系。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又趁机占领了中国的澳门。一位生长在海外的华人朋友在到葡萄牙旅游以后回国内探亲,她十分气愤地说:“小小一个葡萄牙竟然占领了中国的土地(指澳门)!”显然她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不足为怪。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回答她的疑问,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无论国家大小”。可以告慰这位朋友的是澳门很快将要回归祖国了。1998年5月22日,’98里斯本世界博览会在葡萄牙里斯本开幕,主题是:“海洋——人类未来的财富”。是的,海洋再也不是少数列强的势力范围了,中国也不再是那时的中国。中国馆是这次博览会上占地面积最大的馆之一。葡萄牙在这次博览会上用现代化的声光技术,再现了他们500年前航行到达日本的热烈场面。五百多年前他们没能留住哥伦布,从而把发现美洲的荣耀让给了西班牙人,但他们仍不放过这次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展现他们昔日的功绩。

 ① 指非洲西北部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的混血后代,属穆斯林种族。摩尔人于公元711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西班牙;西班亚人反抗摩尔人的战争持续了七个世纪。

 ② 西班牙的一个区,范围从北边的比斯开湾一直延伸到安达卢西亚,原为独立的王国。

 哥伦布的弟弟巴托罗缪早先就在里斯本参加了热那亚人同乡会,在那里的一家海图编制所工作。哥伦布来到里斯本与其弟会合后逐渐得到当地热那亚同乡的信任。以后,兄弟俩自己办起了一家经济效益颇佳的制图所。通过与许多船长和海员的频繁接触,广交朋友,向他们打听和请教各种疑难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借以绘制、修正和校订海路图乃至世界各国的地图。在里斯本,哥伦布在他弟弟结识的一个书商家里,阅读了大量有关地理、历史、宇宙、星相等类书籍。他当时的一位朋友称他为“书迷”,说他“极其聪明”,“在宇宙志学和地图绘制技术上才华出众”。与此同时,他还学习了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和一些拉丁文。在不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后来他对拉丁文的掌握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他的天才和勤奋弥补了他所受学校教育的不足。

 1478年,哥伦布28岁,已近“而立”之年。他虽年轻,但已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也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他是一个“身材和面庞都让人感到愉快的青年,身高中等偏上,四肢粗壮,眼睛有神,面庞上的其他器官端端正正;头发橙黄色,面色微红,有几点雀斑;非常健谈,机敏,聪明,精通拉丁文,熟知宇宙志学;高兴时非常和蔼,生气时异常暴躁”①。他的儿子费迪南在为他写的传记中这样描写他:“身躯健壮,身高中等偏上,脸长,颧骨高,肥瘦适中。鹰钩鼻,眼珠淡蓝,皮肤白皙,激动时脸色泛红。年轻时头发金黄,但到30岁便全白了。个人的饮食和衣饰方面十分克制节省。在生人面前,谈吐谦恭礼貌,与家人谈话和蔼亲切,但保持着令人愉快的适度尊严。对宗教事务极其严格,遵守斋戒规定。在他谈论教规仪式时表露出的神态很有可能被当做是一位修道会成员。”

 ① 转引自《哥伦布评传》,〔西〕萨尔瓦多·德·马德里亚加著,朱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关于哥伦布头发的颜色其说不一,还有人说他是红头发,对此不必深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时的哥伦布很有几分“帅气”,显然是他的英俊外貌打动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在里斯本,哥伦布经常去一个座著名的修道院做弥撒。修道院里的修女的丈夫或父兄作为骑士团的成员正在东部前线与异教徒作战。这座修道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修女们十分注重德性的修养和贞操的保持,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自然成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海员们追求的对象。也就是在这里,哥伦布结识了费莉帕·佩雷斯特雷洛·伊·莫尼斯小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就结了婚。婚礼在里斯本圣·雅克骑士修道院的小教堂里举行。结婚是哥伦布生活的重要转折点,为他打开了跻身上流社会的大门。婚后,哥伦布住进了莫尼斯家宽大的府第,让其弟弟单独经营他俩合伙的制图所。

 莫尼斯出生于贵族家庭,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上层有广泛的联系和交往。莫尼斯本人是里斯本大主教的堂妹。莫尼斯的母亲伊萨贝拉·莫尼斯是皇室的远亲。父亲巴托罗缪·佩斯特雷洛原来就是亨利亲王属下出色的航海家,是他发现了圣港岛并被任命为该岛首任总督以示嘉奖。圣港岛属于马德拉群岛中之一个,距离主岛大约30英里。巴托罗缪·佩斯特雷洛在马德拉群岛其他地方还拥有地产。他于1475年去世,但其总督职务是世袭的,现在由他的儿子即莫尼斯的弟弟接管了权力。哥伦布和妻子、岳母起初居住在里斯本。他从岳母那里得到了大量岳父遗留下来的航海资料和海图,进一步丰富了航海知识,也更加激发了他想要发现和开拓新的岛屿的热情。后来哥伦布夫妇迁居圣港岛。这里环境幽雅,林木葱郁,庭园里种满花草,院内处处可见高大挺拔的棕榈树,确实是别有一番风情。婚后生活甜蜜温馨,使他这个长期过着漂泊生活的“流浪者”心灵上得到了一丝安慰。他俩惟一的儿子迭戈1480年就在那里出生。哥伦布在此居住了二三年,一边从事商业活动,一边利用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仔细观察研究西北信风的特点。同时,他大量时间都埋头于他岳父书房里的书籍和地图中。妻子对他十分关心体贴,也支持他的航海理想。在他阅读的过程中,妻子进进出出都放轻脚步,有时还帮助他查找需要的资料,和他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无论婚前婚后,哥伦布都十分重视参加航海实践活动。1477年,他随一条葡萄牙商船航行去了冰岛和爱尔兰。1478年,一位住在里斯本的热那亚商人委托他驾船去马德拉群岛购买食糖运往热那亚。1480年以后,哥伦布再度多次出海。后来,在王室御医和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被介绍给葡萄牙未来的约翰二世——约翰王子。这次见面时间很短,但他给王子却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来就任命他为一艘皇家帆船的副船长,沿非洲海岸线去几内亚,到达了葡萄牙国王在黄金海岸建立的贸易站和圣·乔治·德·米纳要塞。在去非洲航行的过程中,哥伦布花大量时间详细记录了海岸线上的各个细节,在他的地图上补充了许多说明。

 帆船回到里斯本,带回黄金、象牙、香料、胡椒,还有一批奴隶,收获很大,但哥伦布似乎并不满足。宁静舒适的家庭生活并没有泯灭哥伦布的雄心壮志。他的心就像大西洋冲击着圣港岛的波涛那样躁动难平。

 6. 西航之念

 欧洲和亚洲是连成一片的,即所谓的欧亚大陆(Eurasia)。它包括从葡萄牙到堪察加半岛,从挪威到马来亚这一大片陆地。西班牙和葡萄牙处在这片大陆的最西边——远西,而中国和日本则处在这片大陆的最东边——远东。这东西两端的距离是如此之遥远,路途是如此之艰险,在哥伦布以前时代,很少有人能穿越它从一端平安地到达另一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是少数完成这一壮举的杰出人物。但据现有资料,在意大利以西的国家,即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哥伦布以前,迄今未发现有人到过远东。西哥伦布却立志于走一条和马可·波罗方向相反的路线,经海上从远西到远东。

 自古以来,有关欧洲西边的大洋就有过种种的传说:8世纪,七位西班牙主教带领一批基督教徒来到大洋中一个叫做安蒂利亚的岛上居住,以逃避西班牙的征服者——摩尔人的迫害。这个安蒂利亚岛可能是根据柏拉图所描写的一块已经消失的大陆——阿特兰蒂斯——演化而来。1455年印制的一幅大西洋地图上明明白白地画上了安蒂利亚岛,这张地图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另外还有6世纪传教士布伦丹乘牛皮筏从爱尔兰出发,经过冰岛、格陵兰,横渡大西洋到达纽芬兰的传说。“七城之岛”是传说中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一个岛。8世纪初,摩尔人击败基督教徒以后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七个主教一起逃到大西洋中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建造了七座基督教的城市。哥伦布从小就被这些神奇的故事所吸引。

 据估计,哥伦布在从葡萄牙去冰岛的航行途中即已萌生向西航行前往东方的想法。1477年2月,他到达冰岛,即当时的“图勒”岛(意即极北地区)。他的儿子费南多后来曾经摘录哥伦布的一封信说明此次航行的收获:“1477年2月,我航行到图勒岛以远100里格①的地方,这里的南部距离昼夜平分线是73度,而不是有人所说的63度,而且其位置也不在托勒密所说的西半球,而是在西半球界线之处很远处。英格兰人,主要是布列斯托尔人,带着他们的货物来到这面积和英格兰不相上下的岛屿经商。当我到达该岛时,海面尚未结冰。潮汐涨落达26英寻②。”③另外,他妻妹的丈夫曾经告诉他,说在圣港岛外发现了雕刻粗糙的木块的残片,雕刻明显地不是用刀完成的,木片被强劲的西风刮过来。又有人告诉他说在大西洋里捡到的特别粗大的甘蔗和许多明显不是生长在旧大陆的植物。海浪还把两具尸体冲到了亚速尔群岛,这些人的脸型与欧洲人和非洲人都不同,显然来自大洋西边。

 ① 里格:古代长度单位,一里格合3.18海里。历史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哥伦布所用的里格为2.67海里。

 ② 一英寻合1.829米。

 ③ 转译自:TheHistorians’HistoryoftheWorld,London,TheTimes,1908年版,第146页。

 哥伦布在马德拉岛居留期间,一天,一艘被风暴袭击得残破不堪的小船靠了岸。船上还有5个幸存者,他们受饥饿和疲惫折磨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哥伦布把他们带回家,悉心照料他们,但已于事无补,他们一个个先后死去。那艘船的舵手是一个来自韦尔瓦的西班牙人,名叫阿隆索·桑切斯。他临死前断断续续告诉哥伦布说,他们的船从西班牙出发时船上有17人,目的地是英格兰,是一次贸易航行。船进入公海后遭遇强劲的东风,28天中连续被刮向西边。后来桑切斯和他的船员猛然看见一些小岛,便在那里登岸寻找淡水和木材。返航的路程倍觉艰辛,逆风和巨浪使他们完全不辨方向。桑切斯在叙述这一段经历时已经极度虚弱,对那些岛屿的位置已说不清楚。他只依稀记得岛上有一些赤身裸体的土著人。他还应哥伦布的请求支撑着虚弱的身子画了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此事对哥伦布印象至深。

 也就是在1481年,一个名叫马丁·贝汉姆的德国人来到里斯本。此人博学多才,在航海术、地理学、制图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约翰国王任命他为一个专门委员会的顾问,要他深入钻研航海技术。他编制的海路图比以往的精确,他改进了造船术和航海仪器,其中包括以铜质星盘①代替此前一直使用的木质星盘。哥伦布与贝汉姆的会见使他受益良多,此后不久,他就把西航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略具雏形的计划了。

 ① 一种圆环状带刻度和指针的仪器,原为测量天体高度的观象义,哥伦布等人用其测定在海上航行时所处的纬度。

 1483年,哥伦布从黄金海岸返回不久,他的妻子——费莉帕在里斯本因肺病溘然去世,对他的感情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对西航计划的专注使他从丧妻的悲痛中逐步得到解脱。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