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大仲马

第十五章 《三个火枪手》

 1. 火枪手们的灵魂

 《达芒塔尔骑士》使大仲马在历史小说领域里初露锋芒。不久,他又取得一次更为引人注目的成功,那就是1844年《三个火枪手》的发表。

 1610年,亨利第四国王遇刺而死,9岁的路易十三临朝。乘王权削弱,封建显贵纷起反叛,南方新教徒在英国支持下掀起的分裂运动对国家的统一损害尤大。1624年红衣主教黎世留上台执政,在荡平内乱、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做出很大成绩,围攻和占领新教徒的重要据点拉罗舍尔城是其中一个壮举。《三个火枪手》的故事就是从红衣主教黎世留当上路易十三朝廷首相的第二年——1625年写起,以拉罗舍尔围城战的胜利而告结束的。

 小说题名《三个火枪手》,而实际作为小说主人公的火枪手却有四个。他们都是世家子弟。高大的阿多斯因为不幸同一名叫米莱狄的坏女人结婚,弄得倾家荡产,于绝望中参加了火枪队;爱虚荣的波尔朵斯出于好胜心而成为火枪手;矢志做一名教士的阿拉密斯则是为了领略一番风流韵事而当了“临时火枪手”。没落贵族子弟达塔尼昂雄心勃勃,然而以他的地位也只有替统治阶级当差做火枪手这一条出路。不打不相识,他初到巴黎,就在一次战斗中与阿多斯等三人结为至友。不久,达塔尼昂偶然得罪了红衣主教黎世留的密探米莱狄,从此米莱狄到处寻着他们报仇。又因达塔尼昂爱上了王后安娜·德·奥地利的忠心侍女波那雪太太,他和三伙伴也开始为王后全力效劳。

 安娜王后与英国首相柏京汉公爵相爱,赠公爵一条十二颗金刚钻串成的坠子作为信物。黎世留主教闻知此事,建议国王路易十三要王后在宫廷下次舞会时务必带上这条坠子,企图以此毁掉王后,破坏王后与英国首相的勾结,也间接地削弱国王路易十三。

 为挫败黎世留主教的计谋,达塔尼昂及其三伙伴在波那雪太太帮助下赶往英国,向伯京汉公爵讨取坠子。三伙伴在途中先后中了黎世留主教手下人的明枪暗箭,达塔尼昂独自完成了任务。但黎世留主教派去的米莱狄也连连得手,让人刺死了伯京汉公爵、毒死了波那雪太太。最后达塔尼昂等终于捉住了米莱狄,经过审判处以死刑。老谋深算的黎世留主教十分气恼,可他还是把达塔尼昂提升为火枪队的副官。

 失去了英国人支持的新教徒堡垒拉罗舍尔城投降以后,波尔朵斯和阿拉密斯都退出了火枪队,前者娶了个富有的贵妇人,后者进修道院做了修士,唯有阿多斯留在达塔尼昂部下做火枪手,直到1631年才离开火枪队。

 自从《三个火枪手》问世以来,法国国内外无数版本都毫无例外地印着“大仲马著”的字样。实际上,大仲马并不是这部小说的惟一作者。奥古斯特·马凯也参加了这部小说的写作。而且据马凯本人说:“凭着年轻人的热情,甚至在还没有商定提纲之前,我就开始写了头几卷。富有经验和才华的仲马成功地参与其事。最后我们共同完成。……”事实也确实如此。所以法国著名的文学史家阿尔贝·蒂波岱竭力主张将这部小说的作者署名为“仲马—马凯”。持这种主张的不乏其人。

 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写作期间给马凯的许多信件,也证明马凯在小说的执笔过程中挑了相当重的担子,例如其中一封信写道:“我亲爱的朋友,在你执笔的下一章里,我们需要让答应替达塔尼昂去打听情况的阿拉密斯告诉达塔尼昂:波那雪太太在哪个修道院里,她在那里做什么,王后对她如何加以保护。……”

 但是这些信件又恰恰证明:大仲马除了自己执笔以外,还对参与执笔的马凯给以十分具体、细致的指导,他是整个作品的总设计师。

 不过对《三个火枪手》作出贡献的还不止大仲马和马凯。关于这个问题,也许要算法国研究家昂利·德·阿尔梅拉说得最全面了。他在题为《亚历山大·仲马和〈三个火枪手〉》的专著中指出:“三位才能大相径庭的作家共同写出了这部小说:伽蒂安·德·库尔蒂茨制订了梗概和情节;马凯拟写了草稿甚至可以说是初稿,仲马赋予它生动的叙述、对话、风格和生命。”这段话不仅恰如其分地估量了大仲马和马凯在《三个火枪手》的创作中分别扮演的角色,而且给了这部小说的主要素材提供者库尔蒂茨一个应得的位置。

 库尔蒂茨是何许人?他生活在17、18世纪之交,是一位中篇小说作家,本人也是个达塔尼昂式的人物。1700年和1704年,德国科隆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先后出版了他的《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官达塔尼昂回忆录》。他声言这是火枪手达塔尼昂回忆录的真迹,只是由他稍加整理。这是假托之词,但是看来他也的确到过达塔尼昂所在的火枪队,搜集到大量回忆录材料。他在这部作品中谈到的王后安娜·德·奥地利、国王路易十三及其大臣们的许多事都不乏历史依据。对路易十三时代社会风俗的写照也简明真切。

 2. 三个跳板

 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的序言中宣称:“将近一年以前,为了编写一部路易十四的历史,我曾到王室图书馆搜寻过资料,在无意中见到一部名叫《达塔尼昂回忆录》的书,那是阿姆斯特丹的红石书店排印的”,“我们今天把这部珍贵的原稿的第一部分献给读者们,替它题上一个适当的名字”。这当然并非实情,却也道出某些事实。马赛市图书馆的一张卡片证明,大仲马确曾在1843年从该馆借走库尔蒂茨所著《达塔尼昂回忆录》一部,而且再未归还。另外,小说《三个火枪手》确实从库尔蒂茨的这部书中借用了许多人物和情节。

 《三个火枪手》中的达塔尼昂及其三伙伴,以及火枪队队官特来维勒、波那雪太太、米莱狄,都取自库尔蒂茨的《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官达塔尼昂回忆录》。据考,这些人物都有实在的原型:达塔尼昂本名吕皮阿克,原是平民,因其兄在国王的火枪队卓有功勋,光耀了门庭,故而取得贵族身份,改姓达塔尼昂。1640年他也参加了火枪队,担任过火枪队队官、王室鸟禽和猎犬总管及里尔城军事长官,曾受命去英国同克伦威尔打过交道,后又执行过逮捕财政总监富凯的重任。1673年行将接受元帅权杖时死于对荷战争。阿多斯等三伙伴原是表兄弟,也都于1640年前后成为火枪手,库尔蒂茨把他们写成了亲兄弟。

 但大仲马并不是照搬库尔蒂茨书中的人物,他把达塔尼昂及其三伙伴改成来自法国四个方向的好朋友,通过他们构成了整个法兰西的缩影;他让他们提前大约15年加入国王的火枪队,使他们得以经历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在库尔蒂茨的笔下,达塔尼昂初抵巴黎认识的那个连姓名也没有提到的极次要的人物——小酒馆老板娘,在《三个火枪手》中变成了招人喜爱的波那雪太太,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简直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米莱狄这个人物形象的变化更加明显,在库尔蒂茨的书里,她不过是个不安分的女人。而在大仲马的笔下,她不啻是“女人比男人更凶残”的典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库尔蒂茨所写的米莱狄的故事,同小酒馆老板娘的故事一样,都只限于谈情说爱,而大仲马却把它们大大展开,融汇到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重大题材中去。正因为大仲马表现出他择取、变化和升华前人素材的卓越才能,所以连给库尔蒂茨新版的《达塔尼昂回忆录》作注释的瑞拉尔·戛雅,也认为库尔蒂茨只不过给写作《三个火枪手》的大仲马提供了实现“巨大飞跃”的一个“跳板”。

 还有两个“跳板”是不应埋没的。有个叫皮埃尔·德·拉波尔特的,是王后安娜·德·奥地利的持衣侍从,为王后给好几个敌对国家的王公传递密信的心腹使者,后来成了路易十四的第一侍从。此人在回忆录中叙述了黎世留首相和路易十三绑架安娜·德·奥地利王后的侍从、迫害她的梳妆女官的事。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里把这二人的遭遇安到了波那雪两口子头上。七月王朝时代当过省长的罗德莱在其《查理第九、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摄政和路易十五时代的政治和爱情阴谋》一书中说到王后安娜·德·奥地利曾赠英国伯京汉公爵一条金刚钻坠子作为爱情信物,黎世留曾计划以此事陷害之。这段多少带有史实性质的记载,成了《三个火枪手》的故事得以展开的一条重要线索。

 3. 挂在钉子上的小说

 从直接或间接的史料中吸取素材,是写历史小说的一项基本功。但是优秀的历史小说家必须有丰富的想像,以弥补史料的不足。主要人物齐全了,还须补充次要人物。基本情节有了,还须补充细节。特别是要让人物、言语、行动栩栩如生。在这些方面,大仲马都有非凡的才能。在《三个火枪手》中,他凭想像创造出的一些人物,如达塔尼昂及其三个伙伴每人配备的一名跟班,无不特色鲜明,令人久久难忘。正如法国评论家彭马丹所赞叹的:“多么兴味盎然的对话!人物活灵活现。让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阿多斯的跟班格力磨形象的塑造经过,是能够表现大仲马这种过硬功夫的一个突出而又有趣的例子。

 大仲马最初塑造的格力磨,是一个很别致的人物。他每一开言,总是片言只语,然而极其生动。究竟如何简短生动,已无原稿可查。但了解内情的记者欧仁·韦尔麦施后来模仿那种说话方式拟写的一段对话,可供参考:

 “您见过他吗?”

 “谁?”

 “他。”

 “谁?”

 “仲马。”

 “大仲马?”

 “是的。”

 “真棒!”

 “当然。”

 “真神!”

 “没错。”

 “真多产!”

 “没治啦!”

 按照以行数付稿酬的规定,格力磨说一个字就可以给作家赚一行字的钱。但是,就在《三个火枪手》即将发表之时,《新闻报》和《世纪报》做出一项决定:凡不满半行字者将不付稿酬。报馆主人的斤斤计较激怒了大仲马。一天,《费加罗报》的老板奥古斯特·德·维勒麦桑去拜访大仲马,只见他正在把整页整页的文字删掉。“你在做什么,仲马?”维勒麦桑问。

 “得啦,我把他杀了。”大仲马回答。

 “把谁杀了?”

 “格力磨。……”

 其实大仲马只是让格力磨用哑语式的动作代替了他原来的片言只语。——对戏剧家大仲马来说,这是同样轻而易举的事。格力磨没有死,而是换一种形式保持了他的特色。下面是格力磨对阿多斯主张到拉罗舍尔人的梭堡里去开秘密会议表示不解的一段:

 “我们往那儿去?”他打着手势问。

 阿多斯指着梭堡给他瞧。

 “不过,”不讲话的格力磨仍旧用手势表示意见,“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骨头留在那儿啦。”

 阿多斯抬起眼睛,伸出手指头儿指着天。

 格力磨把手里的篮子搁到了地上,一面摇头一面往地上坐下来。

 阿多斯从腰带上拔出了手枪,看了看引火是不是装得合适,然后扳着扳机,把枪口靠近了格力磨的耳朵。

 格力磨如同被弹簧顶了一下似地立刻站了起来。

 阿多斯对他做了个手势,教他提着篮子在最前头走。

 格力磨服从了。他从这一场瞬息间演完的哑剧中所得到的,就是从断后转到了前锋。

 大仲马写历史小说,旨趣主要不在于描摹历史。他曾坦坦荡荡地宣称:“什么是历史?就是钉子,用来挂我的小说。”由于对历史本身缺乏精深的研究,他并不总能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在塑造黎世留红衣主教的形象时,他就囿于传统的偏见,一味把黎世留当作欺君弄权的奸臣来鞭挞,看不到他在实现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所起的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但是,如前所述,大仲马在写作《三个火枪手》前下了不少功夫搜集史料,写作中又比较注意忠实于历史的基本面目。路易十三国王的意志薄弱和昏愦无能,黎世留作为封建权臣的老奸巨猾,黎世留主教与路易十三国王的矛盾,国王与王后的互不信任,新旧教徒的冲突,拉罗舍尔的围城战,……在小说中都有所反映。小说对17世纪法国宫廷生活和社会风俗的描写虽不充分,却不无认识价值。

 不过,《三个火枪手》着墨的重点毕竟是达塔尼昂及其三伙伴的奇遇故事,小说的魅力也几乎全在于此。只有白痴才会因为达塔尼昂等人替王后效劳而把他们一笔抹煞。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千千万万的读者,衷心喜爱大仲马笔下的这些既重侠义又重风流的英雄人物,在他们身上欣赏到17世纪法兰西人民特有的精神风貌。法国研究家伊波利特·帕里戈在其《亚历山大·大仲马》一书中对这几个人物形象的意义阐述得相当精辟:

 达塔尼昂、阿多斯、波尔朵斯和阿拉密斯这四个英雄人物的魅力,在于一种强烈的法兰西情感,热烈的意志,贵族的伤感,有点儿徒然的强大,微妙多情的风雅,这一切把他们造成那个勇敢而又轻佻的法兰西的缩影,我们今天想见那种情景,还感到愉悦。……

 爱用手指抚摸短髭的正直的伽斯戈尼人达塔尼昂,有点儿罗曼蒂克的大个儿贵族阿多斯,神父们的潇洒的弟子阿拉密斯,隐瞒着自己宗教信仰和爱情的谨慎的波尔朵斯,这四位好友代表着我们国家的东西南北。他们逍遥自在地完成了种种壮举。然而人们知道那需要多么巨大的毅力和精力!……在库尔蒂茨的《回忆录》中仅仅一笔带过的加莱之行,行动之神速,堪比意大利战役。当阿多斯自任法官审判罪恶累累的前妻的时候,我们既不会忘记军事法庭,也不会忘记革命法庭。如果说丹东和拿破仑是法兰西精神的倡导者,那么大仲马则是表现了这一精神的民族小说家。……

 《三个火枪手》的发表,不仅成为法国文坛的一件大事,而且成为法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人都在读《三个火枪手》,人人都在谈论达塔尼昂及其三伙伴的真实而又神奇的遭遇。人们把《三个火枪手》引起的轰动与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当年在英国引起的轰动相比,有一句流行话说明它的影响比《鲁滨逊飘流记》尤有过之,这句话是:“如果此刻在某个荒岛上有个鲁滨逊,他也在读《三个火枪手》。”大仲马真正成了毫不夸张的家喻户晓的作家。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