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巴顿

作者:彭训厚古今 编著

第七章 席卷欧陆的狂飙

 1. “眼镜蛇”在行动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军队开始向法国诺曼底海滩进攻。三个空降师首先着陆,接着在海军舰船掩护下,大批登陆部队抢滩上陆。人们盼望已久的开辟第二战场的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了。

 盟国大军神兵突至,打了德军一个猝不及防。在战役的最初阶段,德军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结果盟军以比较小的代价夺取巩固了三个登陆场,并在6月8日将它们连为一体。

 如梦初醒的德军,很快调整好了防御并展开了积极的反攻,试图将登陆的盟军统统赶下大海去喂鲨鱼。交战双方在诺曼底一带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役呈现胶着状态。

 诺曼底战事正酣,而巴顿却像一个足球场边的替补队员,只有坐在冷板凳上看别人热闹的份儿。此刻他正呆在远离战场的英国中部,那里是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没有一丝能让人振奋的硝烟味。巴顿担心,他就要被这场战争遗忘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1日清晨,他的脚莫明其妙地被一块防空帘砸伤。接着,房东的儿媳又被他部队的卡车撞死。最后,又有传言说,第3集团军在月底前乃至8月份都不会投入战斗。这个传闻令巴顿非常烦躁不安,他说:“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在我投入进攻以前,战斗就会结束,时间的拖延对我非常不利。”为了使自己进入正常的精神状态,他开始在流动指挥车中睡觉,并经常挎着枪,摆出一副临战姿态。

 一些天来,他一直通过一幅普通的法国游览地图关注着战斗的进展。他认为,他所看到的迹象表明,战役正陷入僵局。美军的进展十分迟缓,而英军也在卡昂地区踏步不前。对于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为打破这种僵局所做的努力,巴顿则更为吃惊。6月30日,蒙哥马利发布指令,命令美第1集团军向南推进,用布莱德雷的话说叫“从芳草如茵的诺曼底牧场迅速推进到塞纳河沉睡的两岸”,而英第2集团军则继续留在“波状起伏不定的平原”卡昂,把德军主力吸引过来。

 从理论上讲,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的计划没有什么毛病。但问题是,第1集团军所要通过的地区非同寻常,对这一带的地形,巴顿太熟悉了。1913年,他曾同妻子比阿特丽斯勘察过那儿的每一寸土地。比阿特丽斯曾将这次勘察称为他们的第二次蜜月。1917年,巴顿在训练坦克部队时,又一次勘察了该地。那儿溪流沼泽密布,河流沟渠纵横,杂草灌木丛生。战争时期,这一切都是令人生畏的。尽管这一地区德国守军较弱,但仅这些天然屏障便足以抵上几个精锐师的兵力。巴顿认为派遣部队通过这一地区简直是疯了。

 艾森豪威尔对“霸王”战役的进展落后于计划,也非常不满。这时候,他决定尽快起用美军的头号猛将巴顿,以打破现在的僵局。

 前些日子,艾森豪威尔所以让巴顿在英国按兵不动,是有他的考虑的:第一,巴顿在“霸王”战役中的任务不是抢占滩头阵地,而是向内陆扩张战果;第二,继续实施“坚韧”诱骗计划,分散德国人的注意力。如今,巴顿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

 7月2日晨,巴顿接到了让他前往法国的通知。巴顿立刻赶往伦敦,料理完各项事务后,于7月6日飞往诺曼底。

 巴顿像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巨富前往法国旅游一样,投入了战斗。随他一起参加这次战斗的,还有他的爱犬威利和《诺曼征服史》这本书。

 在四架P-47战斗机的护航下,巴顿的C-47飞机破云穿雾,很快降落在诺曼底海滩。32年前,巴顿参加完奥运会返回美国途中,第一次光临此地,现在,为取得战争领域的这块金牌,巴顿再次来到此地。

 在布莱德雷的司令部里,巴顿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巴顿感到,布莱德雷似乎没有使用第3集团军的意思。为此,他再次感到受了冷落,失望不已。

 由于第3集团军还在集结之中,布莱德雷又不让巴顿参与制订计划,因此,巴顿在诺曼底仍然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地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布莱德雷的攻势只取得了缓慢而吃力的进展,正像巴顿所预料的那样,自然障碍增加了美军进攻的难度,使他们只能一寸一寸地挪进,担负主要进攻任务的美第8军经过12天的激烈战斗,只推进了8英里,便难以为继,停止了进攻。

 眼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攻势遭到失败,布莱德雷意识到他在科唐坦半岛的中部地区打不下去了,决定取消这一攻势,代之以一个更大胆、更坚定的计划——“眼镜蛇”作战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布莱德雷要集中他的地面力量,加上空中优势,对德军防线实施狭窄正面突破。布莱德雷从上一次攻势受挫中汲取了教训,“眼镜蛇”无论从构思,还是后来的实施上,都是卓越和高超的,“欧洲后来发生的大部分战役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布莱德雷也因此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布莱德雷不会把巴顿丢下不管。他决定让第3集团军尽快投入战斗,他找来了正沮丧不已的巴顿。巴顿刚刚接到盟军地面指挥官蒙哥马利的一项命令,该命令说,在盟军到达阿弗朗什之前,第3集团军不得投入战斗。布莱德雷可不管这些,他告诉巴顿:“不要担心,乔治,我从未见过这份命令,我将尽快让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

 对于“眼镜蛇”计划,巴顿最初持一种怀疑态度。因为该计划所要实现的战役目标与上一次攻势完全一样——打开进入布列塔尼半岛的大门。但是,当他仔细研究了这一计划的内容之后,他对这个计划热心起来。

 巴顿发现,这个计划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辙——强调使用装甲部队、沿公路网纵向进攻、通过狭窄走廊实施突破。他有理由相信,这个计划是他的“一号作品”的翻版,或者至少受到它的启发,只是稍微审慎些。布莱德雷不是巴顿,他不可能像巴顿那样走得那么远。

 “一号作品”是巴顿在来诺曼底前,在他的地图上草拟的一份极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计划。该计划提出两个基本方案:第一方案是,在诺曼底登陆的同时,以一个暂编军在莫尔莱登陆,对德军形成钳击之势,使盟军尽快突破滩头阵地,转入机动作战。第二方案是,盟军在诺曼底夺取滩头阵地后,使用装甲部队,沿公路网纵向前进,通过一条狭窄的走廊地带向纵深挺进,迅速突破阿弗朗什。采取这一方案,必不可少地要损失大量的坦克,但是只需48小时就可达到作战目的。这个计划当时没有被采纳,巴顿为此曾气愤地对秘书说:“只要他们允许我执行这个计划,我敢肯定我可以将战役时间缩短一半。即便功劳一点不归我,我也不在乎。”

 “眼镜蛇”计划同巴顿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它的实施得以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突破口的话,巴顿的部队就可以投入战斗了。由于这个原因,加上巴顿觉得自己对“眼镜蛇”拥有一份发明权,所以,在7月16日的高级参谋会议上,巴顿向其中的一些人传达了这一计划,并强调,该计划仍属机密,一定要守口如瓶。

 这帮参谋都是巴顿坚定的支持者,又都是拟订计划的行家里手,听过传达之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布莱德雷侵犯了巴顿的“版权”为此愤愤不平。结果导致了一段令人很不愉快的插曲。

 第3集团军的新闻发布官布莱克尼上校把“眼镜蛇”计划告诉了记者,并用极具暗示意味的话语表明该计划最早出自巴顿。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向来温和的布莱德雷气得暴跳如雷,一是如此重要的作战计划被随便泄露了,二是有人竟要同他争夺“眼镜蛇”计划的发明权,因此他对巴顿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

 巴顿对部属的胡闹也非常恼火,但他知道一切都是为了他,因此,当他面对布莱德雷的指责时,态度之谦恭令布莱德雷难以置信。

 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布莱德雷对巴顿的疑虑无法消除。在对巴顿的使用上,他采取了一种“既用又不用”的策略,让他领导着一个有名无实的庞大机构,同时又把他排除在真正的指挥机构之外。

 此后的一段时间,是巴顿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小杜弗河附近的第3集团军的司令部里,时常传来巴顿骂娘声。7月20日,有消息传来,德国国防军军官企图暗杀希特勒,巴顿有理由担心战争可能会在由此引起的一场混乱中突然结束。巴顿再也坐不住了,他跑到布莱德雷的第1集团军指挥部,向他恳求:“看在上帝份上,布莱德雷,你得让我在战争结束以前投入战斗。否则,我非死在这里不可。”

 布莱德雷没有同意让巴顿和第3集团军立即投入战斗,但他保证,“眼镜蛇”战役后,第3集团军将有打不完的仗。

 “眼镜蛇”战役原定于7月24日开始,由于阴雨,空军无法出动给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被迫推迟了一天。

 7月25日,也就是进攻欧洲开始日后的第七周,天气好转。“眼镜蛇”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在5英里长、1英里宽的地区,盟军第八、第九航空兵部队出动二千多架次飞机,炸弹4700吨。诺曼底一片火海。

 在轰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况,一些炸弹未击中德军目标,反而错投到美军阵地上,造成己方人员伤亡,特别是接替巴顿出任虚构的第1集团军群的麦克奈尔将军也被当场炸死。但总的来说,这种饱和轰炸,达到了预期的战术效果。当柯林斯将军的第7军发起进攻后,发现德军的抵抗简直是一团糟。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所有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属于第3集团军的第8军也加入了战斗序列。战斗进行得如此顺利,到7月27日,“眼镜蛇”作战计划的基本目标已全部实现。

 布莱德雷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下一步用不用巴顿。由于猜忌还未消除,布莱德雷当时“渴望把此战仅限于第1集团军”,但他又是现场的指挥官,他知道“眼镜蛇”战役后,要扩大突破的战果,巴顿已必不可少。怎样安排巴顿呢?布莱德雷为此煞费了一番苦心。

 7月28日,布莱德雷下令,让巴顿以第1集团军副司令的身份去监督第8军扩大战果,并尽快使第15军投入战斗。同时,布莱德雷强调,在第3集团军正式投入战斗以前,巴顿还不能负责第8军,他把这解释为“一种行政上的权宜之计”。

 布莱德雷的意图是很清楚的,他是在利用巴顿求战心切的心理,榨取他的油水,既要巴顿为他卖力地干,又要严格限制他的影响。

 对巴顿来说,能参加战斗便意味着一切,他可不在乎这些鸡虫得失。对于自己近乎降级使用的安排,他毫不在意。两年前,他就曾经说过:

 “只要能让我参加战斗,我甘当一名少尉。”

 巴顿立刻带着参谋长加菲将军赶往第8军司令部。

 监督单独的一个军(名义上不是指挥),同指挥一支集团军相去甚远,但巴顿很知足,他已把第8军当成演奏他的战争前奏曲的理想乐器,乐谱早就存在他的脑子里了。

 由于交通阻塞,第8军的推进速度已大为减慢。巴顿来到第8军后,将米德尔顿原来的部署颠了一个个儿,原先用作预备队的第4、第6装甲师被调上来担任前锋,目标直指布列塔尼的门户——阿弗朗什。

 7月29日,两个装甲师快速出击,战斗进展之快,令敌我双方都感到不可思议。到第二天,第4装甲师就攻占了阿弗朗什,第6装甲师则攻占了格朗维尔。这样惊人的速度,与其说是战斗,还不如说是快速的行军。

 巴顿没有让自己创造的奇迹捆住手脚,他命令部队继续向南进攻,占领河流渡口。7月31日,两个装甲师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该地区的交通要冲蓬托勃尔桥落入美军手里,这里有3条公路,分别通往西面的布列塔尼、南面的卢瓦尔和东面的塞纳河。当晚,美军又夺取了塞纳河上的两个水坝,避免了德军毁坝放水、阻止美军行动的可能性。至此,布列塔尼的门户洞开,注定要成为盟军案板上的鱼肉。

 比辉煌的战果更令人可喜的是,布莱德雷和巴顿之间的隔阂也消除了。在巴顿的一生中,只有这一次他牢牢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德报怨,以坦荡的胸怀化解了布莱德雷对他的疑虑。在接到胜利的消息后,布莱德雷立刻打电话向巴顿表示祝贺,他怀着愧疚之情,友好地向巴顿表示:“等战争一结束,我就陪你周游你所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

 从此,布莱德雷感到他已无法离开巴顿了。共同的作战实践使他们之间抛弃前嫌,结成了牢固的友谊,令人吃惊,令人羡慕。

 2. 横扫布列塔尼

 1944年8月1日,对巴顿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第3集团军正式地、独立地、全部地投入了战斗。

 这一天,艾森豪威尔正式接管了盟国地面部队的总指挥权,统一指挥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和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美国第12集团军群由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霍奇斯接替布莱德雷出任第1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也正式组建完成,下辖第8军、第15军、第20军和第12军。为了给德国人一个意外的打击,艾森豪威尔决定:第3集团军暂时仍是一支“黑军”,属高级机密,部队暂不使用新肩章和标志,并对舆论界严格封锁消息。所以,当巴顿领着第3集团军狠揍德国人的时候,希特勒仍在询问他的情报部门:“巴顿在哪里?”

 在第3集团军投入交战的那一天,诺曼底的战局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混乱不堪和令人眼花缭乱的。

 前线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蛇,从阿弗朗什下端的海边起,一直蜿蜒伸长至卡昂东北部的英吉利海峡。盟军此时在诺曼底已有100万的兵力,被编成十个军,另有三个军可招之即来。德第7集团军的三个军和西线装甲集团军的四个军,部署在从塞厄河畔的布拉塞往东延伸的整条战线上,东重西轻,尤其战线的最西部几乎是一片空白。德军防线上的缺口已越来越大,德军的抵抗仍很顽强,但是他们已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反击。

 在这样一种已急剧变化了的形势面前,第3集团军所受领的第一个任务仍是“霸王”计划中所规定的布列塔尼,即由阿弗朗什周围地区向南推进,直插雷恩,然后挥师向西,横扫布列塔尼,夺取半岛上的港口。

 巴顿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夺取港口的意义已不像“霸王”战役原先预料的那么重要了,战役重点此时应转到科唐坦以南、西南和东南的广阔地域。因为希特勒此时已经做了放弃布列塔尼的准备,他撤出了那里的所有机动部队,把他们转而布置在盟军进攻的正面,旨在进行正面抵抗,并寻找机会,实施反击。据此,巴顿建议修改战役计划,把主攻方向向左大转弯,将德军挤到塞纳河边的一个大口袋里,然后再拉紧绞索。至于布列塔尼,只需动用一个军的力量便足以完成任务。

 巴顿的想法未被布莱德雷所接受,却为艾森豪威尔所默许。事实上,艾森豪威尔此时也正在努力劝说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把主攻方向转向法国腹地。凭借盟国地面部队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将军撑腰,巴顿决心按自己想法干下去了。

 8月1日下午,第3集团军按巴顿的计划投入战斗。对原主攻目标布列塔尼,巴顿只派了第8军,并限定他们在5天内拿下布列塔尼最南端的布雷斯特。巴顿认为,“布列塔尼之敌已如风中残烛,不堪一击,战斗可以迅速解决”,5天时间绰绰有余。为此,他同对此持怀疑态度的蒙哥马利打了一个“豪赌”,赌注5英镑,巴顿认为自己赢定了。巴顿同时规定,在第8军进入布列塔尼的同时,第3集团军其他各军一律转向东线作战。

 当天,第8军在巴顿的亲自指挥下,冲过阿弗朗什山口,如下山之虎直扑布列塔尼。

 巴顿同第8军军长米德尔顿,在战术运用问题上再次发生争执。像在“眼镜蛇”战役中一样,米德尔顿再次把装甲兵放在步兵后面,巴顿对此无法容忍,再一次干预指挥,把米德尔顿的部署颠倒过来,让装甲师打前锋。第六装甲师师长格罗在战术观点上,属于巴顿一派,巴顿派他孤军直指200英里外的布罗斯特,格罗对此欣然受命,立刻行动起来,到8月3日,他已推进至距布雷斯特只有100英里的卢代阿克。

 就在这时,布莱德雷来到第8军司令部,米德尔顿立即向他诉苦,并耸人听闻地说:“我那8万士兵会陷入包围和孤立,面临灭顶之灾。”

 布莱德雷被巴顿冒险的战术行动惊呆了,也被他如此一意孤行激怒了,他气愤地说:“乔治这个混蛋就知道冒险,而不知道战术的重要和集体的配合行动,为追逐个人名利,他一味地命令部队往前冲,甚至不惜危及整个战役。我不管是明天还是10天之后拿下布雷斯特,我们不能铤而走险,暴露自己的翼侧。”

 于是,在布莱德雷的支持下,米德尔顿向格罗发去命令:部队立即集结,原路返回,攻占迪南,为全军大规模进攻圣马洛创造条件。

 格罗被这道命令气疯了,但也无可奈何,他只能遵命行事。

 8月4日上午11时,正当格罗同参谋们一起研究进攻迪南的计划时,怒气冲冲的巴顿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是谁的混帐主意?”巴顿在咆哮。

 “是布莱德雷和米德尔顿的命令,将军。”

 “米德尔顿真是个优秀的步兵啊!从现在起,你不需要理会任何让你停止前进的命令,除非是我下的。你马上向布雷斯特前进,我去替你解释。记住,让敌人去担心侧翼,而不是我们。”

 “是,将军。”格罗一脸欣喜。

 第6装甲师立刻行动起来,星夜兼程地赶往布罗斯特。可是,在他们被浪费的24小时里,德军抓住了喘息之机,布罗斯特的防御得到加强,美军后来不得不花10天的时间,才拿下这座城市。

 约翰·伍德的第4装甲师遭到了同第6装甲师相同的命运,在巴顿亲自解除了来自米德尔顿的干预后,该师迅速攻占了瓦恩和洛里昂一线,为全歼布列塔尼之敌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飓风式”的作战行动中,巴顿的集团军情报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被称为“禁卫骑兵队”的情报队,经常绕过正常渠道直接向集团军情报所汇报,使巴顿及其参谋部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战区的情况,巴顿所有那些被人误解为鲁莽、冒险的命令和行动,都是以这些准确的情报为后盾的,决不是头脑发热,胡打蛮干。

 战役进行到这个时候,巴顿在一开始就预见到的那些事情,开始为盟军其他高级指挥官所了解:“霸王”计划确实要做大的修正,美军的主要任务应是向东推进,进入欧洲腹地。

 布莱德雷再一次理解了巴顿的价值。布莱德雷在给巴顿的新指令中,除要求他继续夺取布列塔尼外,还暗示他可使用第15军和第20军向各个方向进发。

 领导者战略战术思想终于取得统一,紧凑有序取代了混乱不堪,将士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巴顿,长期以来勒住他脖子的缰绳被松开了,他可以放开手脚地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布列塔尼已失去战略意义,巴顿把这碟剩菜整个地交给了米德尔顿,他自己则把目光转向了更为遥远的腹地。一个在法莱斯围歼德军的计划已在他心中形成。

 3. 法莱斯,坎尼之梦

 盟军主力改向法国腹地进攻后,最初的进展十分顺利。

 美第1集团军在霍奇斯将军指挥下,向莫尔坦地区发起强大的攻势,号称德军精锐的第11空降军、第84军和第47装甲军负隅顽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英第2集团军在登普西将军的领导下,向莫尔坦德军的侧翼发起猛烈的钳式攻势,对第1集团军给予了强有力的配合。

 在英美军队的合钳过程中,德军左支右绌,力不从心,其右翼开始溃退,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巴顿抓住这个时机,立刻调动他的装甲部队迅速插进,长驱直入。至8月6日,第15军已抵马延河一线,第20军到达卢瓦尔河。接着,第15军又由东南转向东进军,攻占勒芒,与友邻部队一起对勒芒以北法莱斯地区的德军形成合围之势。

 巴顿欣喜地看到,他有可能在法莱斯地区圆一个梦,一个从公元前261年起,几乎每一个将军都有的梦,重现坎尼之战的梦。

 公元前261年,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古迦太基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坎尼同数倍于己的罗马军团相遇,他以中路牵制、两翼迂回包围的战术,合围并全歼了对手,创造了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迹。从此,坎尼之战作为辉煌的战例,为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所效仿。苏德战争初期,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集群在基辅上演了一出现代坎尼之战,苏西南方面军被合围,损失惨重。如今,法莱斯又出现了重演坎尼之战的机会。

 正在巴顿思考着怎样获得汉尼拔式的荣耀时,他突然得到了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报:

 德军将在莫尔坦地区进行大规模反攻。

 就军事常识而言,在绝对优势的盟军大举进攻面前,希特勒所能做出的选择,要么是全面撤退,要么是收缩战线。但战争狂人希特勒不是那种按常规行事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对此已有详尽的记载,莫尔坦反攻的想法并不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同后来的阿登反扑相比,它或许只能算是一场豪赌前的试手气。

 莫尔坦反攻计划是希特勒在他东普鲁士堡的司令部里想出来的。前线侦察情况表明:盟军(其实就是第3集团军)进展过速,战线过长,翼侧完全暴露无余,希特勒决心利用这个“空前绝后的、全面扭转战局的天赐良机”,让第7集团军突破莫尔坦与阿弗朗什之间的美军战线,并向前推进至海边,切断布列塔尼的美军后路,一举歼灭之。希特勒狂妄地以为,这一攻势将给他带来一生中最大的胜利,将盟军的“霸王”作战彻底粉碎。他向部下疯狂地叫嚣:“向敌军完全暴露的地区进攻,要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惟一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巴顿的情报清楚地表明,德军能投入这次反攻的只有严重缺编的四个师,不足为虑,因此,他一面以三寸不烂之舌应付布莱德雷的警告,一面在他分散的战线上继续展开作战行动。为防万一,他还是命令第80步兵师、法第2装甲师和第35师在圣希拉尔附近待命。

 8月7日拂晓刚过,在冯·克鲁格将军指挥下,德军发动了反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大批德军装甲部队插入了美第7军和第19军的结合部,越过了莫尔坦,直扑儒维尼和勒梅斯尼尔—托维一线。

 布莱德雷迅速、冷静地稳定了局势。美军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打得德军损失惨重,士气一落千丈;地面部队在火炮和坦克炮火力支援下,以压倒的优势顶住了德军进攻的势头,并且,后续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开来。

 德军第一天的攻势受挫后,希特勒贼心不死,他不顾克鲁格的反对,命令德军于11日发起第二次攻势,结果遭到美第1集团军的迎头痛击,霍奇斯将军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向德军防线纵深展开了进攻。8月12日,德军的反扑彻底宣告失败。

 当德军把赌注压到莫尔坦战役时,巴顿并没有放弃他的坎尼之梦,利用德军发动正面进攻之机,第3集团军按巴顿的命令,对德军实施了侧翼迂回。

 和巴顿一样做着坎尼之梦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蒙哥马利,另一个是布莱德雷。

 早在8月4日,蒙哥马利在一份“总的战局与指令”的文件中,提出了一个围歼塞纳河以西德军的计划。该计划要求以正面的盟军将德军牵制在法莱斯和莫尔坦一带,盟军两翼对德军实施迂回包围。巴顿的第15军担任追击的先锋,占领勒芒后向北推进,在左翼推进的加拿大部队则向南朝法莱斯和阿让唐推进,两军会合,封闭德军退路。

 布莱德雷的梦做得稍晚一些。8月7日,在德军发动莫尔坦反扑的当天,他通过对战局变化的研究,欣喜地看到“德军由于发起这场进攻,反而招致了从南北两方受到包围的危险”。布莱德雷一向以稳健著称,因此他不赞成蒙哥马利和巴顿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做法,主张采取近距离合围战术。经过交涉和进一步研究之后,最后他还是基本接受了蒙哥马利和巴顿的方案,决定对德军来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8月9日,巴顿接到了布莱德雷的命令后,当即向第15军发布了一道具有历史意义的命令:

 “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轴线进行的下一阶段战斗的目的是:将迄今仍在沿英吉利海峡一线同盟军对峙的德军赶至巴黎和鲁昂之间的塞纳河边。

 “根据此计划,你部要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轴线前进,目的是首先夺取塞厄斯—卡鲁热一线,包括塞厄斯和卡鲁热两城;现将第5装甲师和第79、第90步兵师及法国第2装甲师划归你部,供你部准备向纵深推进之用。你的作用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歼灭德军于你的前沿。”

 这道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最后没能创造历史,法莱斯之战最终没有成为现代坎尼合围战,但过错不在巴顿。

 二千多年前,汉尼拔曾经指出:战争往往受到机遇的因素和不可捉摸的人的因素的制约。在巴顿圆现代坎尼之梦的关键日子里,他很不幸地遇到这两个因素同时对己不利的局面。

 第15军军长海斯里普对巴顿这一指令的潜台词,心领神会,于9日当天就开始了进军。第二天,部队到达阿朗松和塞厄斯,并开始执行巴顿的命令。

 8月11日,巴顿离开自己的指挥部,在参谋长加菲将军的陪同下,视察了设在勒芒以北的第15军司令部,接着又巡视了第79师、第5装甲师和第90师。最后,他去找勒克莱尔将军。

 勒克莱尔指挥的是法国第2装甲师,他是法国人心目中的传奇英雄。第2装甲师曾在北非接受过战火的洗礼,又在英国受过严格的整训,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如今,他们在失去的国土上作战,早就憋足了一口气,迫切要求杀敌复仇的机会,以恢复法兰西的光荣。这样一支部队被编进第3集团军,巴顿感到如虎添翼。

 8月11日这一天,美法军队向前推进了15英里,离阿让唐只有一半的路程了。直到这时,德军统帅部才发现形势的严峻性,意识到有被盟军合围的危险,遂停止了莫尔坦反扑,将装甲部队向阿让唐方向紧急调动,但为时已晚,阿让唐此时已乱成一锅粥,防御薄弱得只需轻轻一扯便能撕得粉碎。对巴顿来说,这是他眼中的一道小菜,他已经向部队宣布:8月12日的目标就是阿让唐。

 可是,巴顿居然没有吃下这道小菜,德军脆弱的防线居然被守住了。

 这也许不可思议,但原因非常简单,“德军所以能守住,并非由于它的能力,而是因为美军突然停止了进攻”。

 硬生生拽住第3集团军前进步伐的是几声清脆的电话铃声,1944年8月13日上午11时30分,它在圣詹姆斯巴顿的战场指挥所里响起。

 打电话的是布莱德雷的参谋长利文·艾伦少将,巴顿不在办公室里,加菲将军替他接了电话。艾伦告诉加菲:“布莱德雷将军让我通知巴顿将军,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越英、美军队在法莱斯—阿让唐一线的战区分界线,第15军的推进必须止于阿让唐—塞厄斯一线。”

 加菲把情况向巴顿做了汇报,巴顿知道,这意味着他的部队将在唾手可得的阿让唐前原地踏步,这令他非常恼火,他不明白布莱德雷为什么要下这样一道命令,他无论如何感到无法理解。于是,他给第12集团军群打去电话,试图说服布莱德雷收回成命。

 巴顿不是布莱德雷,他不了解布莱德雷的苦衷。对布莱德雷来说,下达这样一道命令(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自有他的原因。

 首先,他得照顾美、英两军的团结。双方虽然联合对德作战,但彼此间的对立情绪也很严重。在制定这一两翼迂回计划时,双方曾确定以阿让唐为分界线,在那里会合完成合围。但是,由于英军方面遭到了德军极其顽强的抵抗,当巴顿到阿让唐时,英军仍在很远以外挪进。形势很清楚,如果巴顿继续进攻,那么整个法莱斯将成为美军的盘中大餐,而这也恰恰是蒙哥马利的梦中美味。布莱德雷有理由担心这会激化已有的对立情绪,甚至不排除在美军越过战斗分界线时,两军之间发生冲突。

 其次,布莱德雷同巴顿不同,在军事思想上,他是稳健派,是侧翼安全论的坚定信奉者。如果说巴顿更重视速度的话,他则更重视安全,这一点上,他同蒙哥马利倒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布莱德雷认为,如果让第15军向法莱斯推进,该军战线将突然加长40英里,两翼完全暴露,很容易被德军拦腰切断。

 第三,越过阿让唐就是盟军的轰炸区,“眼镜蛇”战役中美军遭己方飞机误炸的惨剧,布莱德雷记忆犹新,麦克奈尔将军的死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巴顿的请求被转到布莱德雷那里。布莱德雷当时正在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于是他就巴顿的请求同艾森豪威尔一起进行了商量。艾森豪威尔本来是一心盼着将德军围而歼之的,但看到巴顿如此孤军深入,他也被虚构出来的危险吓住了,于是,他同意了布莱德雷的主张,当即亲笔签发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巴顿的请求被彻底否定了,他只能在阿让唐阵地上,坐等着加拿大集团军前来会合。

 即便是在这个时候,痛歼德军的良机也仍未消失。可是,8月14日,布莱德雷又发布了一道错误的命令,把大好机会彻底葬送了。

 根据英国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布莱德雷错误地认为法莱斯—阿让唐口袋里的德军主力已经逃出包围圈。因此,他命令在阿让唐只留下二个师等候与加军会师,主力部队则转到东北方向追击德军。结果,8月19日,当美军与加军会师完成合围之后,才发现德军主力12个师还在他们的口袋里,可是由于兵力不足,口袋无法扎紧,20日至21日间,4万多名德军成功地从包围圈中突围出去。现代坎尼之梦最终还是一个梦。

 事后,布莱德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此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巴顿批评他“有疑即停”,他诚恳地接受了这一指责。

 昔时已去,来日当追。懊悔也罢,遗憾也罢,对巴顿以及盟军所有将士来说,法莱斯已成为过去,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新的战斗。在这场新的战斗中,他们将把法莱斯的漏网之鱼同塞纳河的猎物一口吃掉。

 4. 塞纳河大围歼

 1944年8月14日,这是巴顿和第3集团军在法国正式参战两星期的日子。在这两星期里,他们从阿弗朗什向东推进了150英里,解放了大片法国领土,巴顿不无自豪地宣称“第3集团军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其他军队都前进得更快、更远”。

 但是,直到这时,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仍然被人为的“保密”关在无法见人的黑房子里,所有各级的战报和新闻中,都找不到有关他们的一点记载,就连比阿特丽斯也无法知道她丈夫的任何准确的消息。当然,凭着一种女性的直觉,她猜到从布列塔尼之战开始,有很多荣誉是属于巴顿的,对此她坚信不疑。

 事实上,巴顿及其部队投入战斗不久,德军就已经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谁了,只有傻瓜才会被继续蒙在鼓里。所谓“保密”,这时早已失去其军事意义,它只能徒增巴顿的痛苦压抑之情,挫伤第3集团军的高昂士气。他们取得了辉煌伟大的胜利,荣耀和桂冠却戴在别人的头上。“这还有一点公正吗?”巴顿发出了呐喊。

 布莱德雷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了。在法莱斯战役前,他曾对海斯里普允诺,对第15军解除保密限制。他曾向艾森豪威尔提出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布莱德雷于是进一步提出,对整个第3集团军解禁,艾森豪威尔却表示反对。他说:

 “乔治给我找了这么多麻烦,在我这可怜的老脑袋瓜上,就剩下几根白发了。让乔治多干些时候再上头条新闻吧!”

 巴顿的拥护者们再也不耐烦了,他们强烈地呼吁给巴顿以应有的荣誉。《明星晚报》引用德国新闻社多次披露巴顿在法国的消息,以此证明继续对巴顿进行“保密”是荒谬的。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决心对巴顿实行解禁。

 8月15日,艾森豪威尔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宣布:“第3集团军在战斗,指挥这个军的是巴顿将军。”很快,巴顿的名字在西方世界的每家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中播出。

 第3集团军在一片颂扬喝彩声中,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根据巴顿的计划,第3集团军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纳河挺进,并以芒特—加西库尔和埃尔博夫为主要对象进行另一次大包围,向东直取巴黎。

 眼下,战局的前景对盟军来说,十分美好,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胜负难卜的因素。由于第3集团军几乎是在大踏步地前进,它所进行的真正的战斗并不多,德军的有生力量没有被消灭,局势仍然是飘忽不定的。

 在布列塔尼,德军仍在几个港口据点里负隅顽抗,第8军被牵制在这里无法脱身的情况,一直延续到9月份。

 在法莱斯,由于最高司令的命令有误,已成瓮中之鳖的德军,奇迹般地逃出至少有4万人之多。有人认为逃出去的有8万人,因为当盟军最后占领这一地区时,只发现1万多具尸体和不多的俘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以后的战斗中,德军不仅能继续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甚至还发动了比莫尔坦战役更大的一次反扑——阿登反扑。

 战局仍然模糊,但这没能阻止巴顿按他的战术思想继续大踏步前进。1944年8月,第3集团军装甲铁流实施了胜利大进军。

 第12军在吉尔伯特·库克少将的指挥下,占领了圣女贞德的城市——法国南部重要城市奥尔良市;

 第20军于8月18日进占历史名城沙特尔,并得到一个完好无损的飞机场,该军前锋距巴黎仅有50英里了;

 第15军越过了厄尔河,并不战而取德勒。

 至此,第三集团军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从三面对巴黎形成了半圆形包围。攻克巴黎指日可待。解放巴黎这座千年古城,对巴顿来说,不仅意味着他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荣誉,而且也是个感情问题,他将亲手洗去这座他热爱的城市所蒙受的玷污。

 艾森豪威尔此时却在犹豫,这种犹豫并非出自军事方面的原因。在巴黎附近的这三个军,动用其中任何一个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巴黎。艾森豪威尔主要考虑的是政治和后勤方面的问题。

 一则,戴高乐的民族主义情绪很浓,在很多现实问题上,他与盟军都发生了矛盾和冲突。眼下他正坚持首先进入巴黎必须得是法国军队。

 二则,盟军后勤供应承受的压力过大。由于巴顿进展过速,盟军的供应线几乎一下子从诺曼底伸到了塞纳河,战略物资的供应,主要是汽油供应已显不足;而一旦解放巴黎,盟军还得每天向400万巴黎居民提供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这对本已紧张的供给系统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重负。

 再则,德军事实上已放弃了巴黎。从战略上讲,占领巴黎对进攻德国并无多大意义,艾森豪威尔是克劳塞维茨学说的信奉者,一向认为“歼灭敌军胜于夺取土地”。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绕过巴黎,追歼德军主力,巴黎可以回头再收拾。

 8月15日,巴顿得到布莱德雷的命令:第三集团军继续向塞纳河全速推进,粉碎德军逃跑的企图。

 巴顿听出了这一命令的潜台词:进攻巴黎与第三集团军无缘。他对此大失所望。他的部下也十分震惊。但作为军人,他们只能服从。

 8月17日,第15军由德勒向塞纳河前进了25英里,强占芒特。巴顿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德军风声鹤唳,一触即溃,退缩至莱桑德利和奎恩间的塞纳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间,芒特地区狂风大作。趁着月黑风高,巴顿指挥第79师强渡塞纳河。德军对此完全没有预料。结果,渡河部队基本未遇到抵抗,第79师顺利完成渡河任务。第二天,该师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设在拉罗利的德第13集团军群指挥部,并向刚到达这一地区的德军发起了进攻。至23日,一座能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桥梁横跨在塞纳河上。

 20日拂晓,第5装甲师开始向西北方向的卢维耶推进。德军在这里的防御力量很弱,但他们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还是迟滞了第5装甲师整整五天。

 与此同时,第19军在左翼向埃尔本夫发起进攻,至25日,全面占领该城。

 上述部队完成任务后,全部撤回了原防区为英国第2集团军留出一条畅通的大道,以便他们去封闭韦尔农和莱桑德利之间的塞纳河地段。

 作为“美军中顶呱呱的打气人”,巴顿在这段日子里充分发扬了他“事必躬亲”的作风,亲自鼓舞士兵的斗志,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将军们在他的激励之下,也都亲临战场,不断以个人英勇的行为来鼓舞他们没有战斗经验的部属。

 21日,第12军在新任军长埃迪的率领下,继续向前猛冲。第4装甲师巧妙地绕过德军固守的穆塔吉斯,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桑城。桑城的德国守军对此浑然不知,许多军官穿着假日礼服去圣艾蒂安大教堂去做礼拜,结果正好碰上了进城的美军。22日晨,第4装甲师在塞纳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几天后,穆塔吉斯的德国守军也被全部肃清,第4装甲师推进到特鲁瓦市郊。

 第20军在左翼以同样的气势向默伦至蒙特罗一线推进。21日,第5师粉碎了德军在埃索讷河的防线,次日推进至枫丹白露,23日抵达塞纳河畔的蒙特罗,并占领了渡口,与此同时,第7装甲师的装甲洪流也在向默伦涌去。

 至25日,第3集团军已在巴黎以南塞纳河的上游和特鲁瓦河段上占据了四个桥头阵地。

 这时候,德国人意识到自己再一次面临被围歼的危险。整个8月下旬,他们拼命向东撤退。由于第3集团军早已占领了塞纳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军重武器、车辆的撤退严重受阻,结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两个河道大转弯处,挤满了急着过河的德军和各种车辆,盟军空军乘机出动,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德军造成了灭顶之灾,击毁坦克二百余辆,其他各式军车近4000辆。要不是友邻部队动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闭,是役几乎要将德军主力完全吃掉。最后,约有近3万的德军再次逃脱覆灭的命运。

 在巴顿痛击塞纳河畔德军的同时,已从第3集团军划拨给第1集团军的法第2装甲师,在勒克莱尔将军的率领下,八面威风地开进了巴黎,随即被湮没在欢迎的人群、鲜花、彩带和气球的海洋之中。这一天,巴黎全城狂欢。

 巴顿是以酸溜溜的心情关注着这一切的,不过他很快就变得愉快起来,第2装甲师进入巴黎后,逢人便说他们属于第3集团军,而不属于第1集团军。巴顿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巴黎的解放,标志着“霸王”战役正式结束。1944年8月的历史,记载的是巴顿和第3集团军这样辉煌的战绩:他们向前推进了500英里,解放了近4.8万平方公里土地,毙伤俘德军10万余人,摧毁、缴获坦克500辆,火炮200门,而他们自己仅付出1.6万人伤亡的代价。

 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奠定了巴顿无可争辩的战神地位。此刻,这位战神没有沾沾自喜,他盯着作战地图,把目光越过塞纳河,指向远方的德国心脏地区,在他心中,一个更加伟大的进军宏图正在酝酿之中。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