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清朝历史书籍

《左宗棠评传》09.1节 “平生以农学为长”和以农为本

  忧国忧民的政治意识,素为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所重视。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指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①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清初大儒王夫之认为:“忘身以忧天下,则祸未发于天下而优于吾之所忧也。”③他们的这些主张展示了以忧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本书传主在青年时代便形成了忧国忧民、书生参政、经邦治国的强烈意识。由于左宗棠早年对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使他对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表现出关注之情。道光十三年(1833年),年仅 21 的左宗棠在第一次赴北京参加会试后写下《燕台杂感》七律诗八首,其中“皆忧危之词,若预知天下将乱”。④左宗棠在此诗的第一首中写道:

  世事悠悠袖手看,谁将儒术策治安?

  国无苛政贫犹赖,民有饥心抚亦难。

  天下军储劳圣虑,升平弦管集诸官。

  青衫不解谈时务,谩卷诗书一浩叹。

  左宗棠对“世事悠悠”、“升平弦管”的现象表示不满,主张应以“儒术策治安”。他在第四首诗中写道:

  南海明珠望已虚,承安宝货近何如。

  攘输品俗同头会,消息西戎是尾闾。

  邾小可无惩虿毒,周兴还诵旅獒书。

  试思表饵终何意,五岭关防未要疏。

  罗正钧认为左宗棠的这首诗“时已深忧有夷祸也”。①左宗棠对“南海明珠”广东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鸦片侵袭和武力威胁十分担忧,对伶仃洋上“趸毒”蔓延深为愤慨,他针对广东“夷祸”的严重性,提出了“五岭关防未要疏”的主张,目的在于抵抗外国的武力侵犯。继之,左宗棠又在第五首诗中描述了国内人民的悲惨生活:

  湘春门外水连天,朝发家书益惘然。

  陆海只今怀禹迹,阡庐如此想尧年。

  客金愁数长安米,归计应无负郭田。

  更忆荆沅南北路,荒村四载断炊烟。

  左宗棠在参加会试途中,目睹了江河治理不善而水患严重的局面,鉴于此,他写下了“想尧年”、“怀禹迹”的诗句,希望再现“尧年”的太平盛世和大禹定九州、治水患的历史业绩。左宗棠对粮食短缺、饿莩遍野、炊烟断绝的状况十分不满和不安,他担忧的是如此下去必然要引起国内的动荡不安。左宗棠以一书生,企望能以所学的知识用于治国,即以“儒术策治安”,来拯救这种危局。但他此时除了忧心忡忡之外,并无施展抱负的机遇,因此,他在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

  报国空惭书剑在,一时乡思入朝饥。

  贾生空有乾坤泪,郑繁元非令仆才。

  洛下衣冠人易老,西山猿鹤我重来。

  清时台辅无遗策,可是关心独草菜?①

  从左宗棠的《燕台杂感》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忧患意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担心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力求清除苛政,防止民有饥心而酿成民变;二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鸦片输入和武力威胁表示担忧,主张通过加强国防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道光十五年(1835 年),左宗棠在第二次参加会试的试卷中针对国内人心和世道的变故,阐述了他对“人心之忧”和“世道之忧”的看法: 又有甚者,仕宦成而薄君亲之爱,阅历久而忘廉耻之真,始逾其闲,犹恤夫人言;继逾其闲,直恬诸梦寐,盖不至决吾之大闲不止也。此则人心之忧也。……又有甚者,逞私见而远贻家国之忧,擅名业而抱人伦之憾。始逾其闲,而犹存公论;继逾其闲,而习为故常,盖不坏天下之大闲不止也。此则由世道之忧也。②

  左宗棠在这里不过是重复儒学“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①的论调,试图以重名教来正人心,以明伦纪来救世道,他在这篇八股文中所说的“人心之忧”和“世道之忧”,反映的是他为加固清朝的统治而服务的愿望。

  道光十六年(1836 年),左宗棠作联语自勉,展示出他“心忧天下”的浓重心境。联语写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出身于“寒素”之家的乡村布衣左宗棠之忧国优民的参与意识跃然于纸上!

  道光二十年(1840 年),左宗棠在《二十九岁自题小像》七绝诗八首中,阐述了他的忧国意识。他说:

  十数年来一鲜民,孤雏肠断是黄昏。

  研田终岁营儿哺,糠屑经时当夕飧。

  乾坤忧痛何时毕,忍属儿孙咬菜根。

  左宗棠在后来为官时,仍念念不忘这首诗。正如他自己所说:“至今每一讽咏及之,犹悲怆不能自己。”④他也因此养成了“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 袍,冀与士卒同此苦趣”①的生活作风。左宗棠的忧患意识在反对外国侵略中国的民族战争中表现出鲜明的爱国色彩。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英国侵略军占据香港,两广总督琦善一反林则徐的反侵略之举,将林则徐在广州海口的防御设施拆除,并邀请侵略者在莲花岗参加宴会,公然开门揖盗,使英军乘机进逼广州。对此,左宗棠深为愤懑,写下《感事》诗四首。诗中道:

  司马忧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

  英雄驾驭归神武,时事艰辛仗老成。

  龙户舟横宵步水,虎关潮落晓归营。

  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

  海邦形势略能言,巨浸浮天界汉蕃。

  西舶远逾师子国,南溟雄倚虎头门。

  纵无墨守终凭险,况幸羊来自触藩。

  欲效边筹裨庙略,一尊山馆共谁论?

  左宗棠将林则徐喻为“司马”,讴歌了林则徐保卫祖国的业绩,并把林则徐比作“长城”。左宗棠感到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书生也要立志报国,辅佐“太平”。他对世界大势有所了解,却无用武之地,不得已发出了“一尊山馆共谁论”的呐喊。左宗棠在致贺熙龄的信中,说他“近作《感事》四首,聊以抒发愤懑,不可言诗。”①在这封信中,左宗棠指责了琦善的误国行径,他说:“洋事为琦督所误,……奸谋误国,贻祸边疆,遂使西人俱有轻中国之心,将士无自固之志,东南海隅恐不能数十年无烽火之警,其罪不可仅与一时失律者比。皇上欲伸天讨,似宜驰使封剑,斩首军前,庙堂战胜之策无逾此者矣。去冬果勇杨侯奉诏北行,有人自侯所来,云侯言:‘琦善得西人金巨万,遂坚主和议,将恐国计遂坏伊手’。昨见林制府谢罪疏末云,并恐彼族别生秘计云云,是殆指此。”②左宗棠希望的是严惩琦善,与英人决战。但他哪里知道,琦善作为满清贵族要员,在定为“斩监候”不久便被释放了,后被起用为驻藏大臣和四川总督等职。而林则徐却免不了被罢官、发送新疆效力。对此,左宗棠愤懑不平,他在《挽林文忠公》文中说:“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③这可以说是对林则徐忧国忧民品德的正确评价。左宗棠同林则徐一样,都成为“忧国如家”的典范。“海上事起,忧国心瘁”④,代表了左宗棠等一批主张反对外国侵略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本书传主在为官期间,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由于左宗棠出仕是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为契机,其忧患意识必然带有为清朝的统治而担忧的色彩,反映了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性。然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中法战争时期的忧患意识,却是他为中华民族分忧解难思想的体现,折射出其优国忧民思想的光彩。左宗棠对国内人民起义这个“内忧”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个“外患”深感担忧,他在为善于“忧时感事之作”的四川学者李斗恒的诗集作序时指出:

  “蜀自乾、嘉之交,好民以邪教煽乱,蔓延数行省。值训政之际,仁宗先天下而忧,黜贪奖廉如恐不及,一时朝野澄清,惠泽滂霈,用能搜山狝泽,翦除奸顽,作新斯民,与之更始。越五十余年,岛夷肇祸,粤寇随之,皖、豫寇起,秦、陇、滇、黔戎患并兴,天下绎骚,几无完土。而揆其构祸之由,则吏治窳而民生蹙,本实先病,患乃见于枝叶,其与乾、嘉邪教之变犹一辙也。然则先生所为忧时感事见之诗者,与余今日所处不有同欤?”

  显然,左宗棠对清仁宗(嘉庆皇帝)“先天下而忧”、“黜贪奖廉”之举是称道的,他把国内人民起义的原因归结于“吏治窳而民生蹙”也是有道理的。左宗棠面对着“岛夷肇祸,粤寇随之”的“外患”与“内忧”,主张从整顿吏治、振兴民生入手,以稳固清政府的统治机制,否则,“本实先病,患乃见于枝叶”,因此须从治本做起。

  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对福建的政务深表忧虑。他说:“忧患之念日积怀来矣。闽事败坏至极。所忧者不仅军政之不修、武事之不竞,而在民风之不正、吏治之日偷。自入闽以来,所见所闻无非八九年前各省泄沓颓败气象,纵此时无巨股阑入,亦必趋于危亡。盖人心日弛,人才日敝,浸浸乎纲隳纽散之虞,非一时所能整顿也。”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他又说:“时局方艰,人才日继,吾之忧也。”②“自度陇以来,目睹地方凋攰,兵事、吏事颓靡不振,阘茸混迹,庸妄接踵,心以为忧。”③可见,左宗棠胸中所怀抱着的“内忧”,不仅仅是人民的起义,更重要的一面则是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为国担忧的意识成为驱使左宗棠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勇于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斗争的动力。他痛感新疆被侵略者强占,强调必须规复新疆,否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④于是,他陈请督军出塞,收复新疆。他对崇厚擅订《里瓦基亚条约》感到气愤,认为“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⑤并对“在事诸公,不能仰慰忧勤,虚张敌势”而“殊为慨然”。⑥他面对法国的武力进逼,批评了那些“所谓识时务者”的“苟安于目前”①的消极格调,主张上下一心,共同对外,居安而思危,避免鸦片战争的悲剧重演,因而他多次要求奔赴抗击法国侵略的第一线,将忧国之念转化为备战御敌的实际行动。总之,左宗棠“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中忧国忧民的精华部分,又揉进了近代中国反对侵略、谋求独立以拯救民族危难的新因素,而后者恰恰构成左宗棠爱国主义思想的政治基础。

  ① 《孟子·梁惠王下》。

  ②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④ 〔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11 页。

  ① 〔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11 页。

  ① 《癸已燕台杂感八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456—457 页。

  ① 《论语·子张》。② 《家塾》,《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470 页。

  ③ 《二十九岁自题小像八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458 页。

  ④ 《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64 页。

  ① 《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64 页。

  ② 《感事四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459 页。

  ① 《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一七。

  ② 《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犊,卷一,页一六至一七。

  ③ 《挽林文忠公》,《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480 页。

  ④ 《<祁文端公诗卷>跋后》,《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85 页。

  ① 《〈就竹山房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54 页。

  ① 《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93 页。

  ② 《与孝威等》,《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147 页。

  ③ 《奏调吕耀斗吴大徵等来营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 册,第 781 页。

  ④ 《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 册,第 191 页。

  ⑤ 《复陈交收伊犁事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五,页三五。

  ⑥ 《与孝同》,《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36 页。

  ① 《筹办海防会商布置机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页三八。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