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年五月二十日(1884 年 6 月 13 日),左宗棠经一个月的“水陆趱程,未敢休憩”,抵达京师。五天后,清廷发布“上谕”:著左宗棠“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该大学士卓著勋绩,年逾七旬,著加恩毋庸常川入直,遇有紧要事件,豫备传问。并著管理神机营事务”。①左宗棠再次担任军机大臣。
左宗棠复入军机,可以说是对和战之局颇有影响的一项人事安排。原因是李鸿章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后,引起了京师及地方的普遍反对,清廷迫于舆论压力,也只得作出几分主战姿态。四月二十八日,清廷派一向主战的前山西巡抚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接着,左宗棠又再入枢机。这些都表明清廷有转向主战的意图。所以李鸿章在清廷任命左宗棠为军机大臣的“上谕”发布后第二天,即致电淮军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说:“左相进京,正议主战,内意游移。”②
也就在《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仅 40 多天,法军于闰五月初一日(6 月23 日)又在谅山观音桥一带挑起战端,被清军击退。法国一手挑起了观音桥事件,反诬中国破坏《简明条约》,再派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驶往福建沿海,准备扩大战火。
针对法国新的军事挑衅,左宗棠根据王德榜发自前线的,电文,于闰五月初七日向清廷上奏陈述了他对战局的看法。据王德榜电文称,“法人果又蠢动”,“分为两路,一犯观音桥长庆粤西各营,一犯王德榜谷松之营”。“各军请战”,而“潘鼎新谕令毋得生衅”。因此,左宗棠请求清廷敕下滇、粤督抚“严饬防军,稳扎稳打,痛予剿办”,这样才能对付法军的侵略活动。左宗棠还指出:“法人请和之不足信,而缓兵之伎俩毕露矣。且自天津和议条款一出,天下臣民莫不共愤而痛憾狡虏之欺侮朝廷也。兹又衅自彼开,法人虽狡,无可置辩。”因此,左宗棠一再强调必须以战取胜。他复请饬黄少春募军赴边,会同王德榜、刘永福等军痛击法国侵略者,“以张挞伐而振天威”。①左宗棠此折得到清廷赞许。
六月十五日(8 月 5 日),法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突然袭击台湾基隆。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指挥清军顽强抵抗,打退了侵略者的进犯,取得基隆保卫战的胜利。
然而,清廷却因法军侵略基隆而又在动摇不定。清廷乞求列强出面调停,却因“英、德与法仇,不肯过问,美滑无力”而毫无结果。李鸿章乘机怂恿清廷接受法国提出的赔款议和条件,甚至以“战后亦必赔偿,为数更巨”来吓唬清廷。慈禧太后六神无主,急忙召见奕哭诉:“不愿再经咸丰故事,但亦不愿大清江山由我而失,由我示弱。”奕回答说:“可以打。”慈禧太后也说:“打就打到底。”接着,慈禧太后召开了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及六部九卿参加的御前会议。她说:“和亦后悔,不和亦后悔。和就示弱,不和会割地赔款而且损伤不少,或许引起内乱而且亦赔不起。”显然,慈禧太后在和与战之间仍在徘徊。她讲了这番话后,会场一片寂静,许久无人答言。猛然间左宗棠站立起来疾呼道:“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作战费。”①慈禧太后听过此言,遂下令罢朝,含泪称是。至此,清廷才下了主战的决心。
法国悍然进攻基隆,在中国东南沿海挑起战端。法军受挫于基隆后,法国政府决定扩大侵华战争,通过驻华代理公使谢满禄于六月二十九日向清政府提出赔款 8000 万法郎的新条件,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限 48 小时答复,否则下旗离京,由孤拔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清政府拒绝了法国的无理要求。七月初一日,谢满禄果然下旗离开北京。初三日(8 月 23 日),孤拔指挥法国舰队向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福建海军发起突然袭击。福建海军的军舰还没有来得及起锚,就被法舰的一排重炮击沉两艘,重伤 4 艘。福建海军仓猝应战,十分被动,广大爱国官兵仍奋勇还击,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经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海战,福建海军的 11 艘战舰均为法舰击沉击伤,官兵伤亡 700 余人,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天法军又向位于马江北岸的福州船政局开炮,击毁许多厂房和厂内正在制造的舰船。由于船政局作了积极布防,法军攻占船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马尾之战爆发后的第三天,即七月初六日(8 月 26 日),清廷下诏对法宣战。此时,左宗棠深为福建沿海的严重局势焦急不安。七月十五日,他亲赴醇王府面见奕,请求统兵出征。奕在记述与左谈话的情形中说:“左相响晦来谈,仍是伏波据案之慨,其志甚坚,其行甚急。已嘱其少安勿躁,十八日代为请旨,始去。”①七月十八日(9 月 7 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
此前,左宗棠曾多次要求奔赴前敌同法国侵略者决战,但均没有得到清廷的允准。是刻,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其心情可以说是万分激动的。他以 72岁的高龄,不顾体多有病,毅然投身到抗法前线。七月二十五日(9 月 14 日),左宗棠在启行前特地向翁同龢辞别。他在翁同龢处“坐良久”,“其言衷于理而气特壮”,给翁留下深深的印象,两人“怅惘而别”。②
对于左宗棠勇于赴汤蹈火的果敢行动,舆论界曾作出如此评价:“左候相以闽事吃紧,慷慨请行,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方之古名臣,曾不多让!诚哉斯言!”
① 《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三,页二。
② [清]李鸿章:《寄潘抚》,《李鸿章全集》(一),电稿一,第 142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① 《滇粤边防紧要请饬黄少春迅速成军前往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三,页三至四。
① 窦宗一:《李鸿章年(日)谱》,第 163—164 页,转引自苑书义:《李鸿章传》,第 272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① 《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中法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 5 册,第 52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
② 陈义杰编:《翁同龢日记》,第 4 册、第 1863 页,中华书局 1992 年版。
③ 《申报》,1884 年 10 月 19 日。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