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清朝历史书籍

《正说清朝十二王》皇位之争与兄弟失和

  爱新觉罗·奕,清宣宗(道光帝)第六子,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1833年1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去世(1898年5月29日),是第一代和硕恭亲王。

  在道光帝的诸皇子中,奕资质最佳且最受父皇宠爱,但“聪明反为聪明误”,他却无缘皇位。这一历史的“偶然”,注定他以后从政道路的大起大落。奕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几度执政,又几度被黜。最终,他不得不拜服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

  奕集智慧、机敏、才略、雄心于一身,唯一缺乏的是权术和心计。他一生的政治挫折,多与此有关。

  不过,奕因创造了一系列第一而名垂青史。他是晚清诸王中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长期主持“洋务”,创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同文馆”,前者是外交部的前身,后者是外语学院的雏形。

  奕生逢乱世,锐意革新,提倡“自强”,推动“洋务”,使衰落中的清王朝一度呈现“中兴”的气象。因此被尊为“贤王”,死后赐谥号“忠”。

  皇位之争与兄弟失和

  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之说。一为蒲牢,好鸣叫,为钟上钮鼻;二为囚牛,好音乐,为胡琴头上刻兽;三为睚眦(yázì) ,好杀,为刀剑上吞口;四为嘲风,好历险,为殿阁走兽;五为狻猊(suānní),好坐,为佛座骑像;六为霸下,好负重,为碑碣石蚨;七为狴犴(bìàn),好诉讼,为监狱门口的镇压之物;八为屃(bìxì),好文章,为石碑两旁蜿蜒饰物;九为蚩吻,好吞噬,为殿脊兽头。以上九子,形态无一像龙,爱好也大相径庭。

  道光帝恰好也是九个“龙子”:长子奕纬、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四子奕詝、五子奕誴、六子奕、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他们的性格、旨趣、相貌,乃至命运也各不相同。二子奕纲只活了2岁,追封顺郡王;三子奕继只活了一个多月,追封质郡王。长子奕纬好不容易活到24岁,又突然死去。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说:诸皇子(阿哥)的师傅教读甚严,他告诉大阿哥奕纬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奕纬却说:“我做了皇上,先杀了你!”师傅将这话转奏给道光帝。皇帝大怒,把大阿哥叫来。他刚跪下请安,皇帝上去就踢了他一脚,正好伤了裆部要害,没过几天就死了。道光帝很后悔,追封他为隐郡王。

  三个皇子相继死去,使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弥漫着一股不祥之气。尤其是道光十一年(1831)四月长子奕纬的猝死,几乎令道光帝有些绝望。将来的大清王朝该由谁继承?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奕纬死后不久,皇四子奕詝和五子奕誴就相继降生了。

  奕詝和奕誴年龄相仿,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誴生于同年同月十五日。据说,奕誴生母祥贵人妊娠本在奕詝生母之前,应先产,结果却迟了6天才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皇宫内,在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分住12宫。皇上住养心殿,每晚让值更太监唤某妃至。管理很严,敬事房有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妃来,以便查考。奕詝生母全贵妃(后封孝全成皇后)时年23岁,工于心计。她从太监处得知祥贵人妊娠在前,非常着急。她知道皇帝选任大阿哥虽然是以贤不以嫡,但年齿在前的阿哥显然占有一定优势。所以每当御医诊察时,全贵妃总问大夫是否可以早生。御医说:可以早生,但恐寿命不长。她就授意说:我想让他早生,你不妨一试,如果生了大阿哥,我必重赏。于是御医用了保胎催生的药,奕詝未足月就呱呱落地,比奕誴整整早产了6天。但因为是早产儿,他一生多病,寿命不长。

  奕詝和奕誴的诞生,令道光帝旻宁龙颜大喜,宫廷中也洋溢着一片欢庆的气氛。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弟奕誴很快就在父皇面前失宠了。综合一些记载,大概有如下原因:其一,奕詝生得眉清目秀,奕誴却长得面貌粗丑;其二,奕詝的生母全贵妃,地位高于奕誴生母祥贵人;因她在旻宁诸妃中最受宠爱,所以很快就晋封全皇贵妃乃至孝全成皇后;其三,奕詝为人沉稳,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奕誴却毛毛燥燥;其四,奕詝好学,有一定文才,奕誴却大大咧咧,流于粗俗。有一次,旻宁召见诸皇子应对,奕詝、奕的回答都很令他称心。轮到奕誴对答,却吞吞吐吐,不知所云。旻宁越听越气,不禁高声骂道:“竖子(小子)不可教也!”说罢操起一个茶盂砸了过去。不巧,正好打在奕誴的颧骨上,一时鲜血直流。他连怕带痛,当即倒地昏厥过去。诸皇子乱作一团,旻宁也后悔不迭。但事情过后,奕誴仍是很难得到父亲的夸赞。

  道光二十六年(1846),旻宁已65岁,到了必须考虑储君的时候。此时,在几个皇子中,奕詝(四子)和奕誴(五子)都是16岁多,奕(六子)14岁多,其余诸子或庶出或为幼童。这一年,奕誴被过继给嘉庆皇帝的第三子惇亲王绵恺。这意味着不为父皇所喜的奕誴已退出了皇位竞争。这样,皇位继承人只有在奕詝和奕两兄弟之间选择。

  奕詝与奕自幼关系密切。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时,他才10岁,由奕生母静贵妃抚养。因此,两兄弟朝夕相处,感情融洽。

  奕6岁入上书房,与奕詝共同学习。据说他在武艺和知识方面均优于奕詝。奕曾创制枪法28势,刀法18势,道光帝赐以美名,枪法曰“棣华协力”,刀法曰“宝锷宣威”,并把白虹刀赐给他。

  道光帝在选定嗣君时颇费踌躇。如按照中国历代汉族王朝“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立嗣规则,奕詝顺理成章应继承皇位。奕詝2岁时,道光帝的孝慎皇后去世,生母全贵妃晋封全皇贵妃,统摄六宫,第二年又被立为孝全皇后。所以,奕詝实际居有嫡长子地位。但满族继嗣传统有别于汉族,是“立贤不立嫡”,才能是选拔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在崇尚武功的开国时代,像奕那样精于骑射、聪敏过人的皇子理应是更佳人选。但道光帝反复斟酌的结果,最终选定的还是奕詝。

  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道光帝写下预立皇储密旨:“皇四子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在清朝秘密立储的朱谕上,同时写入两人的,仅此一例。说明道光帝在定四子奕詝嗣位时,对六子奕仍格外器重。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衰迈的道光帝病势加重,又写下一道谕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十四日,令诸王公大臣到正大光明殿匾额后取下鐍(jué)匣,宣示朱谕,即道光二十六年的建储密旨,同时把刚写好的朱谕颁示给诸大臣。

  道光帝为什么最终选定了奕詝?清朝官书中当然不会有记载,而在稗官野史中却又众说纷纭:

  其一,道光帝曾预先写好立储朱谕,置正大光明匾后。书写时有太监在阶下窥视,见末笔拉得很长,猜想写的是奕的字,而不是字。这件事渐渐传出,道光帝知道后很不高兴,便改立了奕詝。

  其二,奕排行老六,天资聪颖,道光帝很喜欢他,几次想放弃嫡长子奕詝而立他为皇储。道光帝临终时,忽命内侍召见他。恰像巧奕詝入宫请安,听说这个消息感到很惶惑,急忙到父皇身边。道光帝见到他轻声叹息了一声就昏迷过去,嘴里还在问:“六阿哥来了没有?”等奕赶到,父皇已驾崩,奕詝已经即位了。

  其三,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与孝和睿皇太后(道光帝的母后)婆媳不和。她由贵妃晋升皇后不久,就暴崩了。《清宫词》有云:

  如意多因少小怜,
蚁杯鸩毒兆当筵。
温成贵宠伤盘水,
天语亲褒有孝全。

  这首诗的原注说: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当初由皇贵妃统摄六宫,随即立为皇后,数年后暴崩,似有隐情。但当时孝和睿皇太后还在世,家法森严,道光帝也不敢深究。所以赐谥号曰“全”。道光帝为此十分悲痛,决定不立其他妃嫔的皇子而立奕詝,想以此告慰皇后亡灵。孝全成皇后33岁突然崩逝,是否为太后所加害,目前无从确认。但道光帝与孝全皇后感情深笃是可以肯定的。皇后死后,道光帝再未立中宫。

  把三种说法归纳起来分析,奕的优势在于天资聪颖,有才华。奕詝的优势在于嫡出、年长,加之其母暴死似有冤抑,道光帝感到内疚,爱屋及乌,想在奕詝身上作些补偿,似乎也不无道理。

  道光帝先后两次写下两道立储朱谕,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所谓被太监看破底细,大概只是一种说辞,真正的原因应该还是他对两个皇子宠爱有加,难于取舍。

  相比之下,奕詝虽有一定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即身有残疾。清朝历代皇帝为了保持八旗子弟的武功,一直强调骑射技术,并身体力行地加以表率和提倡。据说道光帝的骑术至精。奕詝尽管体弱,骑术也很娴熟。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野兽时,不慎坠马伤股。经骨医治疗后,终生行路不便。咸丰初年,在京师市井传有“跛龙病凤掌朝堂”之谣。跛龙,指咸丰帝奕詝,病凤指慈安皇后体弱多病。尽管有此不利条件,奕詝终得皇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的师傅杜受田的谋划分不开的。

  杜受田,道光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他入值上书房教授奕詝时,已49岁,通籍典而熟世故,老谋深算。奕詝6岁入学,师从杜受田10年之久。据说旻宁晚年衰病,一日召两皇子入对,借以决定储位。两皇子各请命于师。奕的老师卓秉恬讲:如果皇上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卓秉恬曾任大学士,官居一品,是一位才德兼备的老臣。但他为人坦率,常在亲贵主持的会议上发表异议,以致不为当权者所喜。卓秉恬这种直率的性格在言传身教中极大地影响了弟子奕。杜受田虽职位较低(当时只是从二品,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但在处事与揣摩道光帝心思方面却胜过卓秉恬。杜受田告诉奕詝: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远不敌六爷(六皇子奕)。惟有一策,皇上如自言老病,将不久于位,阿哥只是伏地流涕,以表忠孝之心就成了。两皇子都按师傅的主意行事,旻宁认为奕詝仁孝,储位的事于是决定下来。

  关于杜受田的授意,还另有一种版本,载在《清史稿·杜受田传》:“宣宗(道光帝)晚年,以文宗(奕詝)长且贤,想把国家大业托付给他,犹豫未决。适值南苑狩猎,诸皇子都随从前往。恭亲王(奕)猎获禽兽最多,文宗却未发一箭。道光帝问他缘故,回答说:‘时下刚到春天,鸟兽生息,不忍伤生以干犯上天的和谐。’道光帝闻言大喜,感慨道:‘这真是帝王之言啊!’于是密定立储人选。这都是受益于杜受田的辅导。”

  以上两种说法的可信程度无从确定。比较起来,后一说的可信程度更差一些。满族人早在入关前就有按照一定节气组织狩猎的传统,奕詝在行围狩猎开始后才提出“鸟兽生育”、“不忍伤生”,未免造作,且有悖常理。但不管内幕如何,奕詝得位受益于杜受田的谋划应是大致不错的。奕詝即位后,晋升他的老师为太子太傅,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杜受田病故时,奕詝如丧考妣(父母),以致手抚着棺材放声痛哭。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传言。

  道光帝在位整整三十年(1821—1850),过失不少,选定奕詝、放弃奕就是一个重大的失策。道光帝本不是一个识人明君,他当政时重用的大臣多是庸碌之辈。他选定奕詝看重的是虚伪的仁孝,而不是实际的才能。这一点不能不给晚清政局的变化埋下深深的隐患。

  就奕詝、奕二人的人品与资质而言,奕在哪方面都比奕詝强许多。这可以从二人后来的作为上看得一清二楚。奕才具优长,思想敏捷,锐意创新,敢于直言,虽生逢衰世,仍获“贤王”之称。而奕詝做了皇帝不久,就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熬下消极颓唐,沉溺酒色,不思进取,终因酒色戕身,31岁就撒手尘寰,把日益残破的河山留给了年幼的独子载淳,徒然为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提供了机会。道光帝误立奕詝,使清朝走上了一条更屈辱更坎坷的道路。

  咸丰元年(1851),未满20岁的奕詝即位,封奕恭亲王。几乎与奕詝即位同时,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由广西而湖南,由湖南而湖北,很快攻入长江流域的武汉并进取南京。咸丰三年(1853)四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军精锐北伐,兵锋直抵直隶,迫近北京。清廷震动,咸丰命奕成立京师巡防处。同年稍晚,又受命他担任军机大臣。从此,奕开始了历经咸、同、光三朝的政治生涯。

  在这段时期,兄弟两人的关系还比较和睦。但是,随着奕生母孝静成皇后的去世,他们的关系变得疏远了。

  奕詝即位后,曾封奕的生母即自己的养母为康慈皇贵太妃。奕希望尊她为皇太后,奕詝却不同意。奕不愿善罢甘休,几次奏请为生母加封。奕詝却认为,康慈皇贵太妃虽然抚养了自己,但不是生母,按例,不应封为皇太后。咸丰五年(1855),康慈皇贵太妃病重,奕与奕詝每日问安。一日,奕詝往寿康宫探视太妃,太妃神情恍惚,见床前人影晃动,以为是奕,就拉着他的手流泪说:“当年阿玛(满语呼父亲之词,这里指道光帝)实欲传位于你,想不到被四阿哥(奕詝)得去,我现将此事告诉你。”奕詝知道她认错了人,忙呼:“额娘!”太妃一看是他,仍翻身向墙,一言不语。奕詝心中不悦,记恨太妃对奕的偏爱和泄露了内情。奕却对此一无所知。不久太妃病危,奕詝入内问安,恰遇奕自内而出,奕詝问太妃病情,奕跪泣说:“病已经很重了。我想她是等着得到封号才能阖眼吧。”奕詝仓促中未置可否,随口敷衍:“哦!哦!”奕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把这理解为奕詝已同意晋封,立即到军机处传达他的旨意。礼部奏请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事已至此,奕詝不能不准奏。事后,他却十分恼怒,认为是奕故意要挟自己。

  康慈皇太后尸骨未寒,咸丰帝就以奕办理皇太后丧仪多有疏漏为借口,免去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等职务。同时警告他“自知敬慎,勿再蹈愆(qiān )尤(勿再犯错误)”。从此,兄弟感情破裂。后来,虽然又授予奕都统、内大臣等职务,但终咸丰一朝,他再也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

  兄弟失和这件事,反映出奕詝心胸狭窄,为人刻薄。而奕年轻气盛,对已经做了皇帝的哥哥敬重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