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病情稍微好转之后,又与俄国谈判东北问题。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使俄国在中国的利益受到冲击,俄军开始大举进入东北,控制了东北的局势。在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俄国也参与进来。在和八国会谈的时候,俄国表示东北问题不纳入会谈内容,嚣张的气焰不可一世。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联军都离开了北京。只有俄国还赖着不走,他们向清政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和条件。无奈的李鸿章,又开始与俄国人艰辛的谈判。逃亡在西安的慈禧给李鸿章发来电报说:李鸿章是为国操劳,忧愁和劳累导致的生病。希望他早日痊愈,“荣膺懋赏”。但是,李鸿章没有等到“荣膺懋赏”的那一天。
李鸿章临终前的六七天已经不能吃东西了,他躺在床上,容颜憔悴。这位在晚清政坛上呼风唤雨,周旋于列强之间的大人物,如今竟是那样的虚弱不堪。人们看不到那个奋斗了一辈子,坚强了一辈子,想用自己的最后力量来挽救大清国的一代名臣的力量了。
1901 年 11 月 6 日,李鸿章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家人轻声的呼唤,他还能答应。
1901 年 11 月 7 日,就在李鸿章逝世前的一个多小时,俄国公使还拿着文件来到李鸿章的病榻前,逼迫李鸿章在中俄交收条约上签字,甚至想强迫李鸿章的助手拿出李鸿章的官印。
李鸿章临终前,气若游丝。家人问他还有什么家事要交代,李鸿章没有说话。这时候,守在李鸿章身边的周馥和马玉昆二人,在旁边轻轻问起李鸿章:中堂大人,还有什么国事要交代的?仍是无语,但见两行浊泪,慢慢地从他紧闭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鸿章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苦苦的酸痛。他似乎在自责对沙俄的轻信,他在悲叹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在担忧大清国今后的命运。
看到李鸿章闭上了眼睛,周馥大哭起来:“我还有话要对中堂说,您不能就这么走了啊!”谁知他这么一喊,李鸿章的眼睛突然又睁开了,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周馥只好安慰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
李鸿章睁着眼睛张着口似乎还想说什么,身边的周馥再三对李鸿章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目乃瞑”,享年 78 岁。李鸿章带着太多的遗恨和牵挂走了。
据周馥说,李鸿章病重时口述过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寰海尘氛犹未了,诸君莫做等闲看。
正在回京途中的慈禧太后,听说李鸿章逝世的消息后,不禁失声大哭。这个祸国无已的老太太所为何哭?所失何声?她感叹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分担?”
朝廷给了死后的李鸿章以莫大的荣誉: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国使馆要为他立传,在他当过官立过功的地方建立专祠。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