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攀登书山另有路

六、智慧在于思维

  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本质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恩格斯将人类的思维赞喻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认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强调指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在《智慧,在于思维》一文中指出:“我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脑力也需要锻炼,一辈子不停地努力思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正确认清思维结构和品质,是科学地运用思维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思维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多维结构,林崇德教授称之为“三棱”结构。它包括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品质、环境和监控。其中,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因而成为学生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

  1.思维的目的性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目的的活动,即一种以定向为前提的过程,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方向性的培养,以培养自己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

  2.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认识过程,它要回答三个问题:过程多长,什么样的顺序和怎样的过程。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和遵守思维法则,如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分类、比较等思维规则,以提高自己思维活动的准确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

  3.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感性材料,一类是理性材料。中学阶段是人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移,并形成逻辑思维相对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认清两类思维材料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自己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抽象性、逻辑性。

  4.思维活动的批判性 思维心理结构中的“顶点”是一个监控部分,其实质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定向、控制与调节三个功能,所以,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知道“为什么”,以提高自己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批判性,学会独立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

  5.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过程既表现为对思维材料感知、理解、吸收、组合过程,更表现为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的综合思维,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是思维品质中最本质、最宝贵的品质。所以,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6.思维活动的非智力性因素的支持 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有两者密切的结合,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非智力因素对思维活动的支持表现为对思维活动的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弥补作用。

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中学生朋友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对思维的基本形式要有所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运用。

  1.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从结构上讲,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从功能上讲,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人的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概念。没有概念的思维过程是根本不存在的。

  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数学中有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物理学有力、能、功、场、质量、动量等概念;化学中有元素、原子、化合、分解、价、键等概念。由这些概念出发,经过思考,形成判断,成为科学中的原理、定律、规律。老师的课堂讲授,也总是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的,同学们的学习也是从对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开始的。列宁说,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因此,中学生有必要明确概念的基本特点和属性。

  概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是形成概念的基础,离开了客观世界,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正因为如此,中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生物教学,常常通过实验教学来解释、说明一些基本的学科概念;语文、历史、地理教学中也常常采用形象、图表、实习等形式讲透概念;数学中的图形结合对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

  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之分。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如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概念的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则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它特有的本质属性。如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是指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同学们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时,一定要分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否则,就会产生概念错误。同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同学们应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透彻地了解概念的变化。如,初中物理讲述速度,一般只讲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定义为ν=s/t;高中物理则进一步讲变速运动的速度,采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定义为平均ν=△s/△t;大学物理更进一步讲述瞬时速度,定义为ν=ds/dt。

  2.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的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任何一个判断,无论其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它总是肯定或否定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任何一个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句子是判断存在的形式,判断分为用简单句子表述的简单判断,用复合句表述的复合判断。

  由于科学的概念常常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逻辑概念可以用逻辑符号来表示,因此,大量的判断既由文字表述,也用各种符号所组成的公式来表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文字表述是这样一个判断:“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用公式表述则为

  弄清判断的形式和特点,对于中学生掌握学科定理、公式,对于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是由已知到未知的一种认识运动过程。它是思维品质得以体现的思维保障。对于中学生学习而言,最常运用的推理形式有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即根据两类不同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类比推理的思维形式常常表现为具体思维方法中的比较方法。

  归纳推理 即从众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提出来的。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根据奇数77=53+17+7,461=449+7+5=257+199+5,等例子,看出许多奇数都可以由三个素数相加而得到,于是,他归纳出一个规律: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他把这个猜想写信给欧拉,欧拉肯定了他的想法,而且补充提出:4以后每个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这两个命题后来就合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演绎推理 它的典型形式是三段论、即从两个反映客观世界对象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得出新的判断的推理形式。如:“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可分的,基本粒子是自然界的物质,因此,基本粒子是可分的。”演绎推理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大、小前提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二是推理过程必须符合正确的逻辑形式和规则。

思维方法

  中学阶段正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中学生已经能够领会和掌握较为抽象的概念、定理、定律,也能对较复杂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基本前提。

  1.比较思维方法 比较是人们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所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比较思维方法来学习和掌握。比较O2、H2、CO、CO2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方式及它们的化合价数值和正、负的判定;比较元素、原子的概念;比较原子、分子的概念;比较溶解度和溶解性;比较溶解度和百分比浓度的计算等。

  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许多历史现象在某几个方面彼此大体相同,但在另外几个方面却又很不相同,甚至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这样的一些历史现象,要全面、具体、准确地分清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也必须运用比较思维方法。如比较欧洲与中国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都必须借助于比较思维方法。

  2.归纳思维方法 思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思维活动能从多个个别的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普遍的、本质的特征。许多学科定义、定理、法则、公式都是思维概括、归纳出来的。同学们在学习中也常常需要运用归纳思维方法。

  同学们不妨想想这道数学题:试比较19971998和19981997大小。要解决这道题,我们不妨先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n+1和(n+1)n的大小(n是自然数),然后,我们从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①12<21;②23<32;③34>43

  ④45>54;⑤56>65……

  (2)从(1)的结果经过归纳,可猜想出nn+1与(n+1)n的大小关系是:当n<3时,nn+1<(n+1)n;当n≥3时,nn+1>(n+1)n

  (3)引归纳结果:19971998>19981997

  从这道题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归纳思维的程序和方法。

  3.发散思维方法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称思维定势,它的积极作用在于能使学生学习时驾轻就熟,并能熟能生巧,但其消极作用是便学生思维陷于惰性和呆板。发散思维则是一种积极性思维,它导引学生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求解,这将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

  如鉴别KC1,(NH42SO4,NH3·H2O,H2SO4四瓶无色溶液。此题有四种解题方案。一是用闻气味和pH试纸鉴别;二是用pH试纸鉴别;三是用NaOH和BaC12溶液鉴别;四是用Ba(OH)2溶液鉴别。通过分析比较可知,方案二最优。

后页 前页 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