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文学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 章炳麟、秋瑾等革命作家

  从本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孙文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了革命活动。一八九八年(戊戍)变法维新的失败,更证明了腐朽黑暗的清王朝绝对不可信赖,非推翻清王朝和封建统治,适应世界潮流,建立民主共和国,不足以挽救中国危亡的命运。同时中国资本主义也自戊戍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值此瓜分之祸迫在眉睫之际,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革命力量飞跃发展,革命团体纷纷出现。一九○五年各革命小团体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走向高潮。在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下,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断高涨的广大阶层人民群众和爱国正义斗争,更壮大了革命声势和力量。伟大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终于到来,推翻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民主共和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革命力量的散漫和分裂,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阴谋认识不足,革命胜利果实旋为反动派所窃取,"民国"为军阀统治所代替,革命复趋失败。

  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文学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进步的文学潮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的进步作家章炳麟、秋瑾、柳亚子等几乎全是革命家、革命文学团体的参加者和同情革命的爱国者。    

  章炳麟(1867~1936),字太炎,浙江馀姚人。他"少异族,未尝应举",颇爱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爱国主义思想家的影响。先后从俞樾、孙诒让受学,研究经学和小学,同时也研究佛学和子书。中日战争后,他开始关心政治,阅读新书。一度和康梁有关系,但他倾向革命,终于大反康梁。他热情地参加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后来也反对过窃国大盗袁世凯,"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并世无第二人"。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着,并世亦无第二人"(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他是这个时期一个有广博学问、猛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章炳麟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早在一九○一年,他刻《书》于苏州,其中《客帝》一篇即表现了显明的民族思想。一九○三年发表在《苏报》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更鲜明地昌言民族民主革命,对攻击改良派,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一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政论文,一般感情强烈,思想敏锐,内容充实,组织严密,虽词不迫切,而含意独厚,自有一种动人力量。他是以广博学问结合革命思想作政论的,"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后来在主持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时,他不满意汉文和唐宋文,而以魏晋文相号召。他认为魏晋之文"持论仿佛晚周","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因此"效魏晋之持论者,上下徒守文,下不可御人以口,必先豫之以学"。这也正可以说明他的政论文的特点。但也由于他取法魏晋文,不肯通俗化,又好用古字,虽自觉"论事数首","斯皆浅露,其辞取足便俗,无当于文苑",终不免束缚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宣传效果。

  他作诗不多,"独为五言"。认为"四言自风雅以后,菁华已竭,唯五言犹可伤为"。他的一些古体诗,取法汉魏乐府,革命思想为曲折古奥的文辞所掩,亦比较难读。早期所作少数小诗,发抒怀抱,歌颂革命,如《狱中赠邹容》一首:邹容吾小弟,被下瀛州。快剪刀除辩,乾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表现了革命家的女爱和英雄气概,语言也平易可诵。   

  秋瑾(1878~1907),字卿,一家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人。她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十八,嫁湘人王廷钧"。约在一八九八年前后,她随夫到北京。在新思想新文化和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她的思想觉醒特别敏锐深刻,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就成为她思想中强烈的风暴。她坚决地冲破封建网罗的束缚,一九○四年东渡日本,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发起了妇女团体共爱会;热情地参加革命活动,"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一九○五年底,由于日本政府颁发了无理的"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她首先愤而归国,创办《中国女报》,并奔走沪杭各地,积极组织起义。一九○七年事发遇害。她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提倡男女平权,呼喊妇女自求解放,大胆地与庸俗昏昧的封建势力宣战,是这个时期一个英勇战斗的革命家。

  随着革命觉悟的提高和革命活动的深入,秋瑾在文学上不仅有多方面的努力,而且也起了显著、深刻的变化。她写得最多的是诗。她的一部分较早的诗,以歌吟离情别绪,春柳秋菊为多,在一种孤独感中流露了坚贞不拔,追求理想的精神。可能作于中日战争时的《杞人忧》,则表现了感时伤世和爱国雄心:"漆室空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到北京后,由于思想的觉醒,诗风一变而为慷慨高歌,基于爱国思想的豪情壮志,乃如冲出闸门的洪流,直奔千里,不可约束。有名的《宝刀歌》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河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主要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殿中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偏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宝刀侠骨孰与俦?天生了了旧恩仇。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愿从芘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此外还有《宝剑歌》、《剑歌》、《宝剑诗》、《红毛刀歌》等。"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红毛刀歌》)?她不断地歌咏刀剑,旨在强调英勇战斗,自我牺牲,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她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致王时泽书》)。又说:"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是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同上)。这种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在她的后期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如《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诗不仅是秋瑾的革命誓言,也是她宣传革命的工具。为了宣传革命,她力求诗的通俗化、自由化,以利于传播歌唱。如《同胞苦》、《支那逐魔歌》、《勉女权歌》等。   

  秋瑾还写了许多词。她的词也有前后期的变化。前期词多写节序花鸟,内容较单薄。后期词如〔满江红〕"小住京华"、"脏肮尘寰"二首,也和她的诗一样,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爽朗豪迈的风格,但作品较少。

  秋瑾还用白话文宣传革命和妇女解放,表现了她在文体上勇于革新和创造的精神。《警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姊妹们》等白话文,反对封建压迫,呼喊妇女独立解放,代表了晚清进步散文的发展方向。

  秋瑾还写了一部通俗文艺作品弹词《精卫石》,目录有二十回,今残存六回。作品写女主人公黄鞠瑞出身"书香世家",自幼性情刚强,对妇女所受封建家庭的歧视和压迫,深感愤怒不平,后来东渡日本,参加革命活动,实即作者自拟。这种通俗文艺形式的运用更充分地表现了她的文学才能,也更鲜明地画出她追求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英雄形象。秋瑾在文学上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写了相当丰富的作品,闪耀着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想的光辉。虽然作品散失不全,也往往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在这个时期的革命文学中,她的成绩确实在许多作者之上。她的作品极大部分充满着英勇战斗、自我牺牲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她是以沸腾的革命热血来写她的文学作品的,她把革命和文学完全统一起来了。  

  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慧,是个富有革命思想和爱国热忱的青年。他的《革命军》出版于一九○三年。在这篇作品里,他举起了鲜明的革命旗帜,以十分昂扬的感情和有力的节奏歌颂革命:

  革命者,天演之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朽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嗟呼!嗟呼!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排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   

  文中还揭露了清王朝"驱策我,屠杀我,奸淫我,笼络我,虐待我"的残酷统治和"与其授家奴,不如赠邻友"的割地卖国行径,也指出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歧视和压迫,"以堂堂中国之民,竟欲比葺重唇之族而不可得"。作者痛心于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士人以奴隶牛马自处而不知自拔,因而抨击了造成人民奴隶根笥的封建专制制度。他说"吾谓宴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无往而非奴隶","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作者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教育理想和建立共和国的具体政治纲领。最后他以无比的热情高呼:

  我皇汉民族四万万男女同,老年、晚年、中年、壮年、幼年,其革命,其以此革命为人人应有之义务,其以此革命为日日不缺之饮食。尔毋自暴!尔毋自弃!......掷尔头颅,暴尔肝脑,与尔之世仇满洲人,与尔之公敌爱新觉罗氏相驰骋于枪林弹林中;然后再扫荡干涉尔主权外来之恶魔:则尔之污点可洗,尔祖国之民誉飞扬。尔之独立旗已高标于云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域;尔之独立厅已雄镇于中央;尔之纪念碑已高耸于高冈;尔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为尔而出现。嗟夫!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邹容的《革命军》,恰如"天清地白,霹雳一声",使清廷大为震动,在政治思想界发生了广泛的深刻的影响。虽然"他所宣扬的革命还只是基本上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加上一点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且其中尚有不少狭隘与偏颇之处";但"这本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吴玉章《辛亥革命》)。它思想尖锐,感情奔放,语言明晰流畅,使散文通俗化前进了一大步,可说是一篇表现革命内容的新体散文。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号恩黄,湖南新化人。他出身于 贫苦家庭,一九○三年由新化实业中学堂资送日本留学。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书记部和《民报》的编辑工作。一九○五年十二月,在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学生的斗争中,"看到当时留日学生总会的领导人都有肯负责,便愤而蹈海,想以此来激励人们坚决斗争"。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出色的宣传家。他写的《猛回头》、《警世钟》和《狮子吼》等作品,以高度的热情激发人们的革命和爱国思想,表现了优秀的宣传和艺术才能。《猛回头》是利用民间说唱形式写成的唱本,《警世钟》则是带有说唱气息的白话散文,文词都浅露流畅,适合通俗宣传。作者特别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阴谋,并指出清王朝的卖国投降,实际是早已替帝国主义统治了中国: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拼手降洋。

  因此他说:"故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因他不要你勤王,人何处勤哩?"要拒洋人,讲革命独立,就不能怕洋人干涉,他说:

  洋人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我所最亲爱的同胞!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向前去,杀!向前去,杀!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杀!杀!杀!

  这种号召战斗的豪言壮语,有如鼓角齐鸣,激发着每一个中国人民心中的反帝怒潮和革命意志。《狮子吼》是一部未完成的章回小说。作者假托梦中在"光复五十年纪念会"后,从"共和国图书馆"里窃取了《光复纪事本末》一部正史副本,醒后"急向身边去摸,那书依然存在",因而据之演为章回体白话小说。这里他更具体地揭露了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和那位氏的专横侈靡,更具体地宣传了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权思想,也更具体地说明了自己的革命主张和理想。陈天华的这些作品,由于它们的通俗化和无比的革命激情,传诵一时,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清廷列为"逆书",阅读者被捕杀。

  第二节 柳亚子及其他南社诗人

  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出现了文学团体"南社"。它最初酝酿于一九○七年,正式成立于一九○九年,发起了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在第一次"雅集"的十七人中,有十四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命名为"南社",意谓"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一九一○年开始出版《南社》,分文录、诗录和词录三部分,到一九二三年,共出版二十二集。一九一七年,又出版《南社小说集》一册。辛亥革命前有社员二百余人,辛亥革命后剧增至一千多人。"南社"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文学为革命服务的目的性更明确了,文学的战斗性和群众性也大大地加强了。   

  陈去病(1874~1933),字巢南,江苏吴江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有江湖任侠之风"。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革命。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革命分子。曾参加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拒俄义勇队(在日、中国同盟会(在燕湖)等革命团体,组织过"神交社"(在上海)和"秋社"(在杭州)。又曾远到岭南,进行革命活动,"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表现了昂扬豪迈奋发有为的革命精神。"尤嗜文章,于诗歌叙记迄碑铭论著咸有述作",诗作的最多。他的诗大抵歌颂宋明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和游侠剑客,借以抒发革命怀抱,感慨生平。写革命壮游,如《将游东瀛赋以自策》、《图南一首赋别》、《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等,尤足表现其高歌慷慨、雄心勃勃的革命气派。芘录后一首: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鉴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云磨雨洗天如碧(烈日中忽遇阵雨),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他的诗一般"去华反朴,屏绝雕钅才",拘守旧风格较严,苍健有力,而鲜明生动不足。

  高旭(1877~1925),字天梅,江苏金山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一九○四年留学日本,一九○六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革命,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高旭早年即愤慨于"伪韩为杜"、"吟花弄鸟"的腐朽诗风。他吸取了"诗界革命"的进步因素,作了不少通俗的诗歌,鼓动革命,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国史纪念歌十六首》等。他的长篇歌行,更浩浩荡荡,充满奔放的革命热情,最突出的是《海上大风潮起作歌》: ......亡国惨状不堪说,奔走海上狂呼号。非种未锄气益奋,雄心郁勃胸中烧。拟将大网罗天鹏,安得阔斧斫海鳌。......相期创造新世界,簸山荡海吼蒲牢。......文明有例购以血,愿戴我头试汝刀。有倡之者必有继,掷万髑髅剑花飘。......作人牛马不如死,漓林血灌自由苗。......冬冬法鼓震东南,横跨中原昆仑高。   此外如《登富士山放歌》、《路亡国亡歌》等,也都是同类作品。高旭的诗,一般摆脱约束,开阔奔放,直抒革命怀抱。但缺乏洗伐凝炼,芜词累句所在难免。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的颓唐失意情绪也就不可控制。"一曲清歌两行泪,可能唤醒国人无";"风雨飘摇同此感,可能词笔挽沧桑":则竟然怀疑了地社的革命作用。

  柳亚子(1887~1958),名弃庆,江苏吴江人。他和陈去病同县,思想经历也相近。最初也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革命。一九○三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到上海进入爱国学社,认识章炳麟、邹容等革命家,革命思想就此确定。一九○六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一九○七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一九○九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作为年轻的诗人,柳亚子对当时的名色腐朽诗派,是有冲击的力量和勇气的。他在《论诗六绝句》中写道:

  少闻曲笔湘军志,老负虚名太史公。古色斓斑真意少,吾先无取是王翁。

  郑陈枯寂无生趣,樊易淫哇乱正声。一笑嗣宗广武语,而今竖子尽成名。

  这时当时的气焰高张的主要拟古诗派,无异下了总攻击令。他又有《......论诗三截句》,推尊夏完淳、顾炎武和龚自珍,特别颂扬了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他和南社的许多诗人一样,对龚自珍诗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嗜好的。

  柳亚子在这个时期的诗,追怀民族英雄,悼念革命烈士,揭露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抒发革命的怀抱和理想,表现了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意志,略和陈、高的诗相近。但在风格上却显然和他们不同。"翩翩亚子第一流,七律直与三唐俦" (《天梅遗集.诗中八贤歌》),他写了许多七言的律诗和绝句,既不像陈去病 的那样拘谨板滞,也不像高旭的那样恣肆放纵,而是清新朴实,流转自如,这是 龚自珍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语言,无论雅言或常语,在他的笔下就像是雕塑家 手里的软泥,真是得心应手"(郭沫若《柳亚子诗词选序》)。这在他的诗,特 别是七言律绝,表现得尤为明显。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也不像南社的许多诗人那 样容易消沉颓丧,他批判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铙歌慷慨奏平胡,大局终 怜一着输"。对诗袁声中,他的革命意志依然是昂扬的,作《孤愤》:

  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 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

  诗人愤怒地斥责了袁艺凯的盗国,也狠狠地鞭挞了刘师培等封建余孽的卑劣。 他是南社诗人中一个少有的随着时代前进的爱国诗人。

  在南社作家中,苏曼殊(1884~1918)别具一格,倾倒一时。他原 名玄瑛,字子谷,广东香山县人。母日本人,生于日本,一八八九年随父回广东 原藉。由于复杂的家庭关系,他幼年即孤苦零仃。在革命潮流的激荡下,一九○ 三年,他在日本成城学校学习时,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回国, 任苏州吴中公学教授和上海《国民日日报》翻译,后去香港,旋至惠州古寺中削 发为僧。从此流浪各地,一面留心现实,与革命党人交游,一面又追逐庸俗腐朽 的享乐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悲观失望更甚,竟以颓废终。

  苏曼珠在短短的流浪的一生中,学习了中文、日文、英文和梵文,兼工诗画, 能写散文、小说,翻译过拜伦诗和法国雨果小说《悲惨世界》、确实表现了多方 面的努力和特出的才能。一九○三年他开始在《国民日日报》上发表诗文和翻译 小说。这时正是轰轰烈烈的"苏报案"发生之后,爱国运动和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的时候,苏曼殊在他的作品里,也表现了爱国青年的锐气和雄心。他的诗风格别 致,自有一种动人力量。如最初发表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二首: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既雄壮又悲凉,既隐约又鲜明,和当时一般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歌是有区别的。 后来他所作的诗的绝大多数仍是七言绝句,如一九○八年的《过蒲田》: 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一九○九年的《淀江道中口占》: 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赢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 歌吟生活的和谐喜悦,诗中有画,饶有意趣。但更多的却是流露着个人感伤 的微吟轻叹。辛亥革命后,益发颓唐自伤,孤吟欲绝。"伤心怕向妆台照,瘦尽 朱颜自嗟"(《何处》);"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泪流"(《东居杂 诗》):他的身世感慨,终至泛滥无端,不可收拾。他的诗突出地反映了辛亥革 命失败后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前途的失望和苦闷情绪。"雪ア上 人工短吟,二十八字含馀音"(《天梅遗集.诗中八贤歌》),实际他的诗的 "馀音"不是别的,正是这种消极情绪。

  苏曼殊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仅二章,未完)、《绛 纱记》、《碎簪记》等六篇,都以爱情为题材。《断鸿霍雁记》分二十七章,写 作者的飘零身世和爱情故事,《绛纱记》写昙鸾与五姑、梦珠与秋云两对青年男 女的爱情悲剧。他的小说带有比较浓厚的悲观厌世色彩,而文词清丽自然,情节 曲折生动。对辛亥革命后盛行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南社的著名作家还有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马君武(1882~194 0)名和,字贵公,广西桂林人。他写了一些"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 的诗,如《自由》、《从军行》等,但作品不多,影响较小。周实(1885~ 1911),字实丹,号无尽,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武昌起义后,他和同邑 阮式集中城中学生和各界人民数千人开会,宣布光复。由于缺乏革命经验和警惕, 他们旋被反动派阴谋杀害。周实是辛亥革命的烈士,也是南社的杰出诗人。他认 为诗歌贵因时立言;严厉指斥"守宗派,谋格律,重声调,日役役于揣摩盗窃之 中"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他的诗奔放雄劲,感慨无端,有一种冲破封建 网罗和革命救国的激情。他的《拟决绝词》,充分表现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准备 为革命而牺牲的决心。又如《民产报出版日少屏索祝爱赋四章》之一:

  昆仑顶上大声呼,并挽狂澜力不孤。起陆鱼龙鳞爪健,处堂燕雀梦魂苏。重 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千万亿年重九日,自由花发好提壶!

  更表现了对革命的乐观态度。他的诗语言自然明丽,形式题材亦变化多样。 惟反映现实政治、社会,仍不够深广。宁调元(1885~1913),字仙霞, 号太一,湖南醴陵人。他很早便参加革命活动,曾被系长沙狱三年;辛亥革命后, 因反对袁世凯纂夺革命政权,在武汉又被捕入狱,不久遇害。他的诗大部分在狱 中作,尤多慷慨悲愤之辞。芘录其《武昌狱中书感》一首: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鬃已添霜。死 如嫉恶当为历,生不逢时甘作殇。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可见其长期为革命奔走,始终不向黑暗封建势力低头,甘心献身革命的顽强 战斗精神。

  和南方的革命诗人慷慨高歌、进步的革命诗歌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腐朽诗 派也不甘寂寞,会合在一起,进行最后的挣扎。他们把诗坛移到北京。一九○七 年,即秋瑾遇害的一年,张之洞以大学士为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从武昌到了北京。 接着陈衍、樊增祥、易顺鼎、陈宝琛、郑孝胥等等,也都先后到了北京。一九一 ○年,即"南社"成立的后一年,陈衍、赵熙等在北京也创立"诗社"。他们 "遇人日、花朝、寒食、上已之类,世所号为良辰者,择一目前名胜之地,挈茶 果饼铒集焉。晚则饮于寓斋若酒楼,分纸为即事诗,五七言近体听之。次集则必 易一地,汇缴前集之诗,互相品评为笑乐。其主人输流为之"(《石遗室诗话》)。 这个"诗社"的创立是为了欣赏良辰美景,品茶饮酒,是为了取笑乐,好像是无 所为而为,实际上是为垂死的清王朝起了纷饰太平的反支作用,隐然和"南社" 的革命活动相对抗。辛亥革命后,又加入了陈宝琛、郑孝胥以及走向反动的各色 改良派人物,反动诗社愈来愈扩大,成为"亡国大夫"们的吊古伤今、互相安慰 的场所。一九一二年,陈衍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杂志上发表《诗话》,继续 鼓吹"同光体",提倡江西派。一九一三年旧历三月三日,樊增祥、沈曾植等十 人"修禊于上海之樊园","赋诗皆用少陵丽人行韵"。同日梁启超、严复、易 顺鼎等三十多人,"修禊于京师西郊之万生园","以群贤毕至,......分韵"。 这一天是新旧遗老们代表各种腐朽诗派诗在腐朽诗坛上的大合唱。其中"同光体", 仍为势力最大的一派。这个时期,不仅改良派人已变为革命的死对头,革命派也 起了分化,有不少人颓唐堕落,与遗老们互相唱和。此外还出现了王国维为艺术 而艺术的一派。他受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反对哲学和艺术为政治服务,是 一个反动流派。他的《人问词话》,提出了"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境界"说, 以及"有造境,有写境"不同的创作方法,接触到文学艺术上一些根本理论问题, 表现了与过去诗话、词话不同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它也提出了 不必深入现实生活、强调主观精神和形式技巧等错误的唯心哲学观点。这个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无力清除这些诗派的垃圾,责任不得不落到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肩上来了。

  第三节 孽海花及其他

  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孽海花》的成就是比较高的。作者曾朴(18 71~1935),字孟朴,江苏常熟人。早年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影响, 在同文馆学法文,翻译过雨果等人的作品。后来参加康、梁的维新运动,在清政 府杀害革命家秋瑾时,还参加过联名抗议。一九○四年创办小说林书社,开始 《孽海花》的创作。后期在政治了堕落了,在江浙一带搞过"顶备立宪会",辛 亥革命前夕,作了两江总督端方的幕宾。在北洋军阀混战期间,他又问旋于孙傅 芳、卢永祥、张宗昌等军阀之间,成为一名反动政客。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开 书店,并继续写小说。《孽海花》也就在这时续写并修改完成的。

  《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奢发起,东亚病夫编述"。"东亚病夫"即 曾补,"爱自由者"是他好以吴江金天翮,小说是由金天翻先开始写了四、五回, 才由曾朴接过来的一面修改一面续写的。原计划六十回,没有完成。小说的前十 回是一九○五年发表的。翌年续出十回。一九○七年又发表二十一至二十五回。 一九二七年作者再赓续十一回,又修改全书,于一九二八年出版了十五卷三十回 的修改本。最后修改,虽然艺术上有所提高,但删去了不少激烈的言论,削弱了 原本的思想内容。

  《孽海花》和别的小说不同,书中人物,无不有所影射。作品以金雯青和傅 彩云的故事为主要线索,通过当时京城内外官僚名士、封建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社 会风气,展现了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封建统治阶级的 腐朽、窳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作品用了不少篇幅,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风尚,揭露了官僚名士们的生活。 外表看来,这些人都很"高雅斯文",但灵魂很卑劣,生活很腐朽。他们身居要 位,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却整日考据版本,赏鉴古玩,饮酒狎妓,争 名夺利,勾心斗角。小说中的男主角金雯青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他出身状元, 后任外交使节,是国家的"方面大员",表面了道貌岸然,俨然是"国家的栋梁", 实质上是个虚伪丑恶、腐朽无能的废物。他在母亲热丧中纳妓为妾。在出洋的轮 船上见俄国虚无党员夏丽雅漂亮,就指使毕叶用魔术暗中戏弄她。后来在夏丽的 严词责问和手枪的威迫之下,又张口结舌、狼狈不堪。当他听说虚无党人要推翻 政府,破坏法律时,竟"大惊失色"。后又听说在这些革命党人中还有女子,就 咕噜道:"男的还罢了,怎么女人家不谨守闺门,也出来胡闹?"他一生研究历 史舆地之学,却用重价买了一张画错疆界的中俄交界地图献给总理衙门,白白断 送了国家八百里土地。此外,像鱼阳伯为了买红缺,不惜抗陷孤儿寡妇,夺取王 石谷的古画送给炙手可热的庄小燕。龚平身为重臣,在甲午战争的紧急关头,却 为了一只失鹤,特地写了一篇"失鹤零丁"出去张贴,连他的弟子闻韵高也感到 气愤说:"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 闲情逸致!"

  曾朴在批判这些官僚名士的同时,也指出科举制度是专制君主用来使"一般 国民,有头还魂,有血无气",以便"维持他们专制政体的工具"。

  《孽海花》比起其他谴责小说来思想水平要高,这表现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 种种罪恶的时候,有时能把批判的矛头一直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如在作品的第 一回里就大胆指斥了清代帝王们,说他们是"暴也暴到吕政、奥古斯都、成吉斯 汗、路易十四的地位,昏也昏到隋炀帝、李后主、查理士、路易十六的地位"。 并勾划了慈禧这一阴险专横、凶顽贪暴的嘴脸,揭露了她公然受贿,荒淫享乐, 以致把"一国命脉所系"的海军经费修了颐和园。其次,作品还揭露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意图,并把它和批判封建统治阶段的腐朽联系起来。作者通过谢淑云的口 驳斥了"列强无野心"的谬论,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出自天然"的本性。当 时正处在日俄战争的前夕,作者已预感到帝国主义对中国有新的侵略意图,焦急 地喊出了"东三省快要不保了","十八省早已不得了"。作者以愤慨的心情, 揭示出"朝中歌舞升平,而海外失地失藩"的现实,批判了在中法、中日战争中 封建统治阶段者所表现的种种丑态,特别对卖国贼李鸿章作了猛烈的抨击,描画 了他对外屈膝、对内镇压的洋奴嘴脸。此外,小说不仅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 抗敌英雄,还表现出资产阶段民主革命的要求,认为奴乐岛(隐指中国)缺乏自 由,而"不自由毋宁死",通过毕叶的口,肯定并宣扬了"天赋人权,万物平等" 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歌颂了孙中山、陈千秋等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在他们 身上寄托了拯救祖国的希望。 但上述进步的思想内容,在整个作品中不是很突出的。小说思想上的缺憾在 于,写当时上层社会的轶闻艳情过多,而且缺乏应有的批判。特别是围绕女主公 傅彩云所出现的很多低级色情的描写,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成就。其次作者的 进步观点有时是很不明确。如作者一方面要求资产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领袖歌颂备至;同时对光绪皇帝又充满同情,对他寄托着希望。对俄国虚无党人 的恐怖活动没有一点批判,把虚无党员夏丽雅描绘成为一个舍己为公的女英雄。 对资本主义制度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口号的虚伪性更是主毫无认识,作了过分的美 化。

  《孽海花》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小说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作者的话说: "《孽海花》和《儒林外史》虽然同是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方式,然组织法彼 此不同。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 直穿到底,是一根珠链。我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交西错,不离中心, 是一朵珠。譬如植物学里说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 从头开去,谢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 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色来,互相连结,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小说擅长于 刻划作态的名士。十九回中写李纯客的一段就是很典型的。

  小燕一笑。进门一个影壁,绕影壁而东,朝北三间倒厅,沿倒厅廊罡一直进 去,一个秋叶式的洞门。洞门里面,方方一个小院落。庭前一架紫藤,绿叶森森, 满院种着木芙蓉,红艳娇酣,正是开花时候。三间静室,垂着湘帘,悄无人声。 那当儿恰好一阵微风,小燕觉得在帘缝里透出一股药烟,清香沁鼻。掀帘进去, 却见一个椎髻小童,正拿着把破蒲扇,在中堂东壁边煮药哩。见小燕进来,正要 立起,只听房里高吟道:"淡墨罗巾灯畔字,小风铃佩梦中人。"小燕一脚跨进 去笑道:"梦中人是谁呢?"一面说,一面看,只见纯客穿着伴半旧熟罗半截衫, 踏着草鞋,本来好好儿一手捋着短须,坐在一张旧竹榻上看书。看见小燕进来, 连忙和身倒上,伏在一部破书上发喘,颤声道:"呀!怎么小燕翁来了。老夫病 体,竟不能起迓。怎好?"小燕道:"纯老清恙几时起的?怎么兄弟连影儿也不 知?"纯客道:"就是诸公定议替老夫做寿那天起的。可见老夫福薄,不克当诸 公盛意。云卧园一集,只怕今天去不成了。"小燕道:"风寒小疾,服事当可小 痊,还望先生速驾,以慰诸君渴望。"小燕说话时,却把眼偷瞧,只见榻上沈边, 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 一叠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这时期,在小说创作领域中也出现了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鸳鸯蝴蝶派" 小说和大批"黑幕小说"的出现,是这一情况的集中表现。

  "鸳鸯蝴蝶派"小说起于一九○八年左右,辛亥革命后开始兴盛。它反映了 当时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对文学创作的要求,是和半殖民地的上海社会风尚相适 应的。它本身并非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由于这些作者的文学主张、作品的内容 和风格大抵相同,因而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诚如鲁迅所描绘的那样:"佳人和 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鲁迅全 集》卷四《上海文艺之一瞥》)。其中较著名的有包天笑、周瘦鹃、陈蝶仙、徐 枕亚等。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更兼翻译。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是趣味第一,主要描写婚姻问题,但他们写的婚 姻问题决非为了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而是玩弄爱情,虽然在少数作品 中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就它们总的倾向看是很腐朽的。"鸳鸯蝴蝶派" 中的有些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上,倒是做出了一定成绩。

  一九一七年左右,出现了大批黑幕小说,它们的宗旨是揭露所谓社会各方面 的黑暗,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作恶的材料。它们"丑诋私敌,等于谤 书;又或有骂之志,而无抒发之才"(《中国小说史略》),因此可说是谴责 小说的堕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