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义精要 〖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元刘因(1249-1293)撰。因初名驷,字梦骥,后改今名,字梦吉,号静修,河北容城人,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授承德郎,擢右赞善大夫;天资聪明,才气过人,父早丧,事继母至孝,以母疾辞归,再以集贤学士征不起,卒谥文靖,著《静修集》等书。先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凡弟子门人及友人问答与《集注》有异同者,未及一一定归划一。朱子卒后,卢孝孙取《朱子语类》与《朱子文集》中有关部分,辑成《四书集义》一书,其一百卷。但后世读者颇病其篇帙硕大,内容繁冗,阅读多有不便。有感于斯,刘氏乃选择其指要部分,删除其芜杂无关部分,而勒成此编,故名曰“精要”,以便于后人览读。书成以后,张萱《内阁书目》作三十五卷,《一斋书目》作三十卷。考苏天爵所撰《刘因墓志》,亦称此书为三十卷,则张萱所著录为误注。今本仅存二十八卷,至《孟子·滕文公上篇》而止,自此以下,则已全部佚失,故今本实为残帙。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此书。可知明代已罕见此书,故朱氏未及亲睹。所以,此书为元儒著作仅存部分中之一部,颇显珍贵。其书芟削《集义》浮词,标举其要领,使后世学者对朱子之说,不惑于多歧,甚有功于《四书章句集注》一书。苏天爵以“简严粹精”四字称之,诚非掠美。《四库全书总目》云:“盖因潜心义理,所得颇深,故去取分明,如别白黑。较徒博尊朱子之名,不问已定未定之说,片言只字无不奉若球图者,固不同矣。”传本不多,最易得者为《四库全书》本。 “经疑”,此与袁俊翁《四书疑节》一书一样,皆程试之式也。允耘虽于元统初以书经成进士,但对儒家经典,却多有考究,并不仅限于《尚书》一经。其治经思想,以程朱理学为宗,在《四书》方面,亦倍尊朱子,故在此书的内容上,能够对前儒旧说辨别疑似,而对朱子义理思想,又多有发挥,正如《四书全书总目》所言:“非经义之循题衍说可以影响揣摩者比。”故有元一代,儒者学士均笃志于研经,以备于取仕。明洪武三年(1370),初行科举,其《四书》疑问以《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二节与《孟子》“道在进而求诸远”一节合为-题,问二书所言平天下大指同异?即犹沿袭元制。至十七年(1384)改定格式,而“经疑”之法遂废。是故此书与袁俊翁《四书疑节》一书,备录宋元以来明经取士之旧制,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科举程式及其考试制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传本不多,仅见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是《大学》四篇,含原始、原本、诸家改定、伪石经《大学》。二是《中庸》四篇,含原始、科段、诸家改及表章学庸。三是《论语》九篇,含原始、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论语各本、旧称论语为传、尊立、篇章、逸文等。四是《孟子》七篇,含原始、外书、尊立、篇章、逸文、别本、始末等。五是总说、分说十二篇,含合四书、四书次第、名义、字数、诸家演缀论盂、历代石经、古注朱注略说、前人考异本、学庸通论、《论语》通论、《孟子》通说、授读事略。翟氏一生以教书授徒为业,此为讲学家言,讲解无玄谈,博采众家,原原本本,系统清楚,立足初学者,汇辑甚富。下编《条考》,讲解《四书》字义,其《大学》-卷,《中庸》-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每一条考,博引诸家之说,附以自己解说。其说虽禾尽善,然颇有采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多取之。有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皇清经解》本。 为《四书集注》之功臣,庄煦《题辞》渭此书非但羽翼传注、折衷语录、为诸家讲说之宗;而是旨义精深宏博,发微阐幽,实圣门抽关启钥、直窥堂奥之书。陆之辅谓说《四书》者不下百种,未有过于此书者。有关《四书》的讲章很多,唯此书得到学者的高度评价,亦为明代《四书》学的--部重要著作。有明嘉靖六年(1527)刊本、《四库全书》本。 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名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访典制二百零三条,凡四百二十一条。每条必究其根底,言必有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虽有偏执之词,然可信者十之七、八。是书名“释地”,然所释多超出地理范围,有关经要,故后为其补作者,有樊廷枚《四书释地补》四卷,宋翔风《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有学海堂刊本,《皇清经解》本。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