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疏 〖论语义疏〗十卷。魏何晏(?-249)注,梁皇侃(488-545)疏。晏字平叔,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何进之孙,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公主;累官尚书、典选举,美姿仪,面至白,人称“傅粉何郎”,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因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在汉儒经学渐失统治地位后。他“援老人儒”,宣称“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等书。皇侃,《梁书》作“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师事会稽贺□,尽通其业,为国子助教,听讲者常数百人,后官员外散骑侍郎,性至孝,常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丁母忧:感心疾卒,尚著《礼记义》诸书,为南朝著名经学家,-生专治“三礼”、《论语》、《孝经》等。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何晏与孙邕、郑冲、曹义、荀□四人共撰成《论语集解》,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并题五人之名。《晋书·郑冲传》亦称此五人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云云。但今本只题何晏-人之名,自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就已如此。《释文》于“学而第-”个题“集解”又字,注曰:“一本作何曼集解。”又予《序录》曰:“何晏集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之说,并下己意为之,正始中上之,盛行于世。”清儒刘宝楠于《论语正义》中指出“必六朝人改题,误以《集解》为何晏一人作也。”《四库全书总目》与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则认为,当时何晏地位显赫,总领其事,故独题何晏是省称,此说为然,因何氏为总成者,故后世单题何氏之名。何曼虽然崇尚清淡,为魏晋文学的开创者之-,但在《集解》中,除仅有的一、两处以外,并没有用玄学的思想解释《论语》,并没有将孔子思想老子化。书中所集的孔安国、马融、郑玄、王肃、周生烈等各家汉魏《论语》古注,皆已亡佚,唯赖此书以存;因此,此书也就成为现存最古、最为完整的《论语》注本。在《论语》研究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入唐,此书被定为《论语》的标准注解,后朱熹《论语集注》代替了它的位置。但清中叶以后,此书复受重视,清人所编《十三经注疏》中《论语注》,即用何氏《集解》。《论语》自何晏注以后,注家群起,入晋,江熙又集卫□、缪播、郭象、袁宏、李充、孙绰、范宁等十三家之说以为集解;南北朝时,南朝梁皇侃复采录汇氏《集解》以及樊光、王朗、梁□、颜延之等通儒旧说数十家为何晏《集解》申说,而成《论语义疏》,侃除广录旧说外,又每每以己意为何注疏通。侃为疏解,略于名物制度,阐经释义,兼采老、庄玄学,亦兼采旧儒众说,不拘家法,随意发挥。特别大量地搜集了前代及当代玄学家对于《论语》的某些字句解释,故研究玄学家们怎样把孔子老子化。此疏是一部很好的资料。同时,由于受佛教把讲经记录编为讲疏、讲义的影响。此疏较何注更为详尽;对于南学中的“天命心性”学说。侃亦有所发挥。总之,此书是保存下来的南学的主要经注之一,代表了当时的学风。书成以后,受学者所重。《宋国史志》、《中兴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皆有著录。《国史志》评其虽时有鄙近,然博极群言,补诸书之未至,为后学所宗。至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起便再不见诸家著录,知其亡于南宋之后。但唐时抄本却传人日本,清乾隆间又传回中国。何注与皇疏,保存了大量梁以前《论语》古注,为研治《论语》的必读参考资料。何注单行本又作二十卷,有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书局校修《十三经古注》本,光绪八年(1882)刊《古逸从书》十卷本及《四部丛刊》、《天录琳琅丛书》第一集本等。何注与皇疏合刊本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从书》本。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书局刻本及《四书古注群义汇解》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