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周官新义

  〖周官新义〗十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宋王安石(1021一1086)撰。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进士,仁宗嘉□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极力推行新法,遭保守派反对,新政推行屡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拜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述甚丰,计有《易解》、《洪范传》、《新经诗义》、《舒王诗义外传》、《新经书义》、《左氏解》等凡近三十部。现存《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残存除此书外,尚有《老子注》、《洪范传》、《王氏日录》、《尚书新义》、《王氏杂说》、《字说》等七部。王安石为了对变法作理论上的准备,努力提倡新学,而坚决排斥传统经学中的独守章句注疏之法。熙宁中,置经义廷,撰《尚书》、《诗经》、《周礼》三经,皆本于王安石新经说,王氏遵宗刘敞解经各立家法之论,亲撰十余万字的《周官新义》,为三经之一,其他两经亦经王氏点定。书中全以己见训解《周礼》,作为推行新法的理论根据。书中对经文的训释多与六书不同,训诂多用己撰《字说》,后人指斥其有割裂经义、牵强附会之处。其余则依经诠义,如释“八则之治都鄙”,“八经之统万民”,“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皆为旧说所未有,为王氏自己所发明,对《周礼》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后世亦有相当的影响,如王昭禹、林之奇、王与之及陈友仁等注《周礼》,多依王说,清代《钦定局官义疏》,亦对王说多有录用。书成以后,遭反对变法一派的攻击,如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等,甚致指责其人,其书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也即所谓的“《周礼》乱宋”,对此,《四库全书总目》的评论甚为公允:“安石以《周礼》乱宋,学者类能言之。然《周礼》之不可行于后世,微特人人知之,安石亦未尝不知也。安石之意,本以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击,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真信《周礼》为可行。迨其后用之不得其人,行之不得其道,百弊丛生,而宋以大坏,其弊亦非真缘《周礼》以致误。”书后所附《考工记解》二卷,陈振孙怀疑不出安石之手,后来钱仪吉为《周礼新义》的《经苑》本作跋时,云其书为郑宗颜辑,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亦主张安石并未解《考工记》。其实,《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有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之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因此,后人的怀疑并无根据。《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并著录《周官新义》为二十二卷,《明史·艺文志》则著录为《周礼新经义》,传本佚于明,今本乃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录出,厘为十六卷。传本较多,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粤雅堂丛书》本、《王安石全集》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其中,清道光、咸丰间大梁书院刻同治七年(1868)王儒行等刊印钱仪吉辑《经苑》本为最精。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