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春秋谷梁传注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十卷。旧题战国谷梁赤撰;东晋范宁(339-401)注;唐杨士勋疏。赤或作喜、嘉、□,鲁(今山东曲阜)人,相传为子夏弟子。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官至豫章太守,反对何晏、王弼等的玄学,推崇儒学,为东晋著名的经学家。士勋为唐初学者,里第生平不详,曾任四门博士等职。《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或《谷梁春秋》,内容以解释《春秋》大义为主,为儒家经典之,旧题作者为谷梁赤,初皆口授,成书时间晚于《公羊传》,约在西汉时期始写定成帙。《谷梁传》与《公羊传》的渊源虽同出于子夏,但由于长期口授传习,后学多所增益,所以二家之说又有不同。《谷梁传》解经,既有驳公羊说者,又有与其相矛盾者;《公羊传》解经,兼释《春秋》的“微言”与“大义”,《谷梁传》则只解“大义”,舍弃“微言”;《谷梁传》行文清新婉约,说理透彻,多有新意,文章优于《公羊传》,但却逊于《左传》。《谷梁传》与《公羊传》的相同之处,在于其体例完全一致。都是一问一答式逐层逐字阐释《春秋》。《谷梁传》虽成书于汉代,但地位于影响却远在左氏、公羊二《传》之下,虽在宣帝时曾一度被立为学官,但注家廖寥,终未成显学。自汉宣帝倡导迄于魏晋,注讲者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兆、胡讷、段肃等十余家,范氏有感于其注讲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不可观,又引《左传》、《公羊传》以解此经,文义违反,颇不利于后世,遂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采诸儒同异之说,又参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而成《集解》。范注实际上是自汉抵晋《谷梁传》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对历代的注讲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整理,甚有功于谷梁学的研究与传播。书成以后,深为当时所重,亦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范注以后,又有徐邈之注,故今本范注中,多杂有邈说。六朝以后抵唐初,再无学者为《谷梁传》作义疏,谷梁学的研究又一次□于沈寂。唐太宗时,士勋辅助孔颖达等撰修《左传正义》,乃以一人之力为范注作义疏,分肌擘理,刊削繁复,文清义约,对《谷梁传》作了第二次系统整理与研究,无论从哪方面看,其价值都远过于前人。但由于材料所限,可凭籍之书甚少,故较之出于众人之手的《左传正义》赅洽不及,并非士勋功力不及所致。纵观杨疏,广征博引、对保存唐以前旧说颇具功力,但因不专主一说,故歧义屡出,乃至有注《谷梁》而贬《谷梁》之感,给后世学者说传疑传学风开了先河。总之,范注与杨疏为谷梁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谷梁学的学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古以前《谷梁传》一经的研究水平。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梁》一书原有经文十一卷,传文十一卷,各为单行。范宁作注,将经文与传文合并,始成注本十二卷。杨疏亦为十二卷,初亦单行,宋人始合注与疏为一帙,刊为二十卷,是为《春秋□梁传注疏》。传本较多,有宋绍熙余仁仲刊本,陆有刊宋十行本,明刊九行本,清《四库全书》本,通行本为各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