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皮学派

  〖南皮学派〗创始人张之洞(1837-1909)。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清南皮(今属河北)人。此学派因其籍贯而名。之洞爱学受于吕贤基,史学、经世之学受于韩超,小学受于刘书年。古文之学受于朱琦。之洞弟子有谬荃荪、□光典等。其交游者有李文田、张佩纶等。清季政治,为新旧递嬗之际,放学术亦为新旧交争之时,此派为学,合汉宋中西以求体用兼备,而以中学、旧学为体,以西学、新学为用张之洞既师汉儒,又师宋儒,“实事求是,师汉儒;检柬身心,师宋儒”。在为学力‘法上主张先博后约,尝谓“先博后约之教,孔孟所同”。对于经学,他强调须知经之义理,并须与身心世务联系起来,谓:“通经贵知大义,方能致用。义理必出于训访,于是因训诂而事考据,因考据而务校勘,久之渐忘本意,穷末遗本,贾椟还珠,与身心世务全无关涉。此汉学之流弊也。”(《与宝廷书札》)对于诸经,他尝自言“生平于《易》、《礼》、《春秋》致力最深,欲乞身妇里,著经说数种,而事与愿违,颇以为憾”。他对金石文字亦有一定研究,“官翰林时,与吴县潘文勤公讨论金石文字,书札积数卷”。其于文章,“恶六朝文字,谓南北朝乃兵戈分裂、道丧文敝之世,效之何为?凡文章无根抵,词华而号称六朝骄体,以纤仄拗涩字句强凑成篇者,必绷之。书法不请笔势,结字而隶楷杂揉假托包派者亦然。谓此辈诡异险怪,欺世乱俗,习为愁惨之象,举世无宁宇矣”(徐世昌《清儒学案》)。在传统儒学受到西学、新学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张之洞仍坚信“圣人之道”、“儒家之道”,认为“圣人之道囊括万理,神化无方,大贤时一几及之,儒家得绳墨而已。故汉《艺文志》儒止居九流之一,不能该道之名而尽有之,犹之释氏之学有佛传,有菩萨传,有祖师传。祖师定非佛也。余性鲁钝,不足以窥圣人之大道,学术惟与儒近。儒之为道也,平实丽细于势,恳至而后于机,用中而无独至,条理明而不省事,志远而不为身谋,博爱而不伤,守正而无权。必其并世得位,有数千百儒者与之,共修一道,其道乃明,共举一事,其功乃成”(《传鲁堂诗集序》)。在此修儒道、维护纲常名教的思想基础—止,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张。他提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光以中学固其根抵,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予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所能梦见矣。”(《劝学篇序》)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厂,张之洞进行了一系列洋务活动,如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开钱庄以及组建新式军队等,从而成为清末洋务派的首领。他还热心于教育,积极创办书院,开设学堂,并遣送学生出洋留学。张之洞段后,幕僚许同草编其遗著,乡人王树袖厘订刊行,凡《奏议》七十二卷、《电奏》十二卷《电牍》八十卷、《劝学篇》二卷、《□轩语》二卷、《书目答问》四卷、《读经札记》二卷、《古文》二卷、《书礼》二卷、《骄文》二卷、《诗集》四卷。其著后编为《张文袭公全集》二百二十九卷。之洞弟子缨莹茹、为著名学者。他间充国史馆篡修总纂,辑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隐逸五传,以续阮元之所未竟。后丁继母忧归,主讲南蓄书院,又历主山东源湖北经心、江宁钟山,常州龙诸城诸书院讲席。及钟山书院改为高等学堂,荃荪任监督。后又专办江南图书馆事。宣统元年,充京师图书馆监督。辛亥革命时,避居上海。清史馆开,两度应聘至京商榷凡例,以五传胡搞为己任。而以循吏一博属之他人;又任撰康熙朝列传,脱稿十之六七。莹茹为学,倍守乾嘉诸老学派,治经以汉学为归。张之洞重修《顺天府志》,曾招之相助,后继为总篡。重修《湖北通志》,续修《江阴县志》,亦莹茹所总持。篷称性嗜金石,所聚蹋本万数。“又勤于目录、版刻、秘策、孤本,博识精校,施施穷年”。所著有《江苏金石志》二十四卷,《待访目》二卷,《艺风堂金石目》十八卷,《读书记》四卷,《藏书记》八卷,《续藏书记》八卷,《文集》八卷、《续集》八卷,《辛壬稿》三卷,《癸甲稿》三卷,《乙丁稿》五卷,《孔北海年谱》、《韩致尧年谱》、《魏文靖年谱》、《李忠毅年谱》备一卷。所辑有《续碑传集》八十六卷、《辽文存》六卷、《常州词录》三十一卷。未刊稿有《五代史方镇表》十卷、《碑传集补遣》十四卷、《金石分地录》二十四卷、《再续藏书记》。所编刻者有《云自在宪丛书》、《对雨楼丛书》、《藕香零抬》等。□光典论学,“务明群经大义,而以六书九数为枢纽。尤究心于江永、戴震、金榜、程瑶田四家之言,谓其学足以致用,且可融洽新旧。他曾建议创立江南高等学堂。尝篡释三礼之书,垂成,稿毁于火。有《金栗斋遗集》八卷刊行。此学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影响很大。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