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万学派

  〖二万学派〗创始人万斯大(1633一1683)、万斯同(1638一1702)。斯大,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清鄞县(今属浙江)人。斯同,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斯大饱弟。斯大、斯同同为黄宗羲门下著名弟子。二万家学有万言、万经、万承勋承传。二万交游者有陈赤衷、李邺嗣、邵廷采、陈锡嘏、郑梁、应□谦、陈紫芝、张汝翼、仇兆鳖、范光阳、吴任臣、朱彝尊、李□、方苞、温睿临、刘献廷等。斯大、斯同直接继承了南雷学派重经史的传统。斯大长于经学,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斯同长于史学,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斯大早经丧乱,不为科举之学,湛思诸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其为学,尤精《春秋》、三礼。对于《春秋》,则有专传论世、属辞比事、原情定罪诸义;对三礼,是有论郊、论社、论□、论祖宗、论明堂泰坛、论丧服诸义。其辨正商、周,改月改时,周诗、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极确实。曾与应□谦书信往复辨治朝无堂、内朝方有堂,□谦服其多通。撰《丧服》、《宗法》十余篇,尤见礼制本意。又以《吕氏春秋》十二篇首皆从夏正,疑吕不韦为相时,已改从夏正,至始皇三十六年乃改建亥。其论郊□、论祖宗,俱主王肃、赵匡而非郑玄。他据三礼以释《春秋》三传,与宋、无以后空谈书法者异。其说经,以新见长,以凿见短,轻于起义,而勇于自信。斯同博通诺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后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十九年。斯同尝病唐以后史设局分修之失,谓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未如官修者之杂乱。斯同治史,特别重视列朝实录。尝自言:“少馆某所,其家有列朝实录。吾默识暗诵,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遗也。长游四方,辄就故家耆老求遗书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私家撰述,靡不搜讨,而要以实录为指归。盖实录者直载其事与言而无可增饰者也。因其世以考其事核其言,而平心察之,则其人本末可八九得矣。然言之发或有所由,事之端或有所起,而其流或有所激,则非他书不能具也。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他书证之;他书之诬且滥者,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虽不敢具谓可信,而是非之枉于人者盖鲜矣。”又言:“昔人于《宋史》,已病其繁芜,而吾所述将倍焉。非不知简之为贵也,吾恐后之人务博而不知所裁,故先为之极,使知吾所取者有所捐,而所不取必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溢也。”表现出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治学态度。他还重视表的作用,不同意刘知几“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的说法,而以司马迁、班固之史皆有表而后汉、三国以下无表为憾。他指出:“不知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者,有其人已人纪传而表之者,有末人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而后纪传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废。读史而不读表,非深于史者也”。故尝作《明开国讫唐桂功臣将相年表》以备采择,又补《历代史表》五十四卷,凡六十篇,益以《明史表》十三篇,东汉有《宦官侯表》,三国仿大事记作《三国大事年表》。乾隆初,张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即取王鸿绪史稿本而增损之,而王稿大半出于斯同之手,于此可见其纂修《明史》之功。此学派主要代表著作有万斯大《学春秋随笔》、《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周官辨非》,万斯同《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群书疑辨》、《书学汇编》、《河渠考》、《历代宰辅汇考》、《石园诗文集》等。万氏兄弟皆以显学知名于世,黄宗羲“恒叹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斯大、斯同“庭闻师说,昆季同之,群从衍之,仍世相传,屹然为万氏学焉”。

  他们是清初浙东史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