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周公

  〖周公〗(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封地在周(今陕西歧山北),故称周公。西周武王之弟。辅佐周武王伐约灭商,建国。立纣子武庚于殷,使管叔、蔡叔监之。成王即位,周公为太师,"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管叔不满,勾结武庚,联合东方的奄(今山东曲阜)、蒲姑(今山东博兴东北)、徐戎(今山东薛县)、淮夷(今安徽淮北一带)等十七个方国和部落叛周。周公"内弭父兄,外扶诸侯"之后,率军亲征,三年完成"救乱"、"克殷"、"践奄"。随之实行封诸侯,建洛邑,安定周室。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礼作乐。规定了"畿服"制、爵、谥、田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乐制等。称"周礼"或"周公之典",是一套比较完备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鉴于"汤、武革命"和夏、商两朝的灭亡,周公等人感到"天命靡常","天命不可信"。东征胜利后,认识到"小民难保","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巩固其统治,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实行"明德",即"慎刑"、"明罚"的德政,把剥削和压迫限制在民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周公认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必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主张"敬天"、"保民",所谓"敬天"是利用"天命"来威慑民众,"保民"则是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实行"明德"。"敬天"、"明德"、"保民"是周公思想的主要内容。周公死,成王以天子之礼乐祀之。孔子景仰周公,4在《论语·述而》中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