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唐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与兄世基同学于顾野王。陈文帝知其博学,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任秘书郎。隋末,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入唐后,历任太子中舍人、员外郎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他从儒学为规,修身力行。唐太宗常引进谈论,共观经史,每论及历代为政得失,必有规纲,多有补益。强调学习经史,认为自古圣贤。“劝乎学而立其名”,若不学,则“没世而无闻”。崇尚孔子“节用而爱人”的思想主张薄葬。认为古时帝王所以薄葬,不是不想荣其亲,然而高坟原垅,珍宝奇物,实所为累。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薄葬,是为长久之计。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刘向上书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聚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孝文寤焉,遂以薄葬。”魏文帝为寿陵,作终制曰:“尧葬寿陵,因山有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椁足以藏骨,衣衾足以朽骨。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者,至乃烧取玉匣,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以为永制,藏之宗庙”(《宋史·虞世南传》),此制可谓达于事。今宜依周为三仞之坟,明器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事讫刻石于陵左,以明示在大小高下之式,一藏宗庙,为子孙万代之法。曾主编《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内分十九部,凡八百五十二目。十九部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帝王、后纪、礼仪、衣冠、仪饰、服饰等部,其中汇集了大量的儒学资料,起着传授知识,临文备查的作用。又奉敕参撰《群书治要》五十卷,辑录经史谱子有关治国兴衰政迹之文,始上古,终晋代,凡采经书十二种,十卷;史书八种,二十卷;子书,四书七种,二十卷。多本唐初善本,前代名儒桓谭,仲长统等人政论,亦赖此书得其梗概。又学书法于智永,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唐太宗称他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日文词、五日书翰。虞世南为一代儒臣;对扩大儒学影响起一定作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