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应□谦

  〖应□谦〗(1615-1683年)字嗣寅,号潜斋,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诸生。早岁能文,尚气节。结“狷社”讲学,绝声气之交,独究性命为旨。家居,足不出百里,隘屋短垣,贫甚而性淡泊。至孝,授徒养母,三旬未娶。杭州知府嵇宗孟欲有所赠,终不敢言。海宁知县许酉山请主书院,造庐者再,惧有所赠,辞而不就。同里姜图南赠金弗受。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学鸿儒征,内阁学士项景襄等交章相荐,称疾不赴。少既以斯道为己任。年二十三作《君子自勉论》。殚心里学,以躬行实践为主。远近从学者甚众。为学力追程朱。然其论性。论太极,颇与程朱不同。认为程朱所谓性即是理,附在气上之说,未免毫厘千里之谬。而朱熹以理为太极,亦非正旨。然其教人用功,必以穷理格物为本。谨守朱熹家法,读书务求底落。著《性理大全》,首道统,次儒纪,列周敦颐、二程、朱熹诸儒,终以阳明而辨其十失。不熹陆王家言。认为王阳明功谲而不正、诡遇获禽。又推其本而论之曰:阳明自少驰马试剑,独学无师,而始坚于自用。于古乐议论醇正,考订简赅,深得要领。古乐何为而作?认为乃民受天地之生,禀阴阳之气,有清浊之声,而性情形。声之变有万,而不离于五:喉音宫、齿音商、牙音角、舌音征、唇音羽。五者具备,而无中声则不发;中气实,无五者则不声。然此五者,惟中士之人得其中。九州之外偏气所极,皆得其一方之音而不能变。至于禽虫,则唯具一声。圣人惧人之习于偏音而失其中性,乃取十二月中气,命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此乃十二律所由起。其声之下而浊者,至黄钟而极;商而清者,至应钟而极。彼此旋宫,因时发敛,大声不致震越,小声不致哀细。使天下之人皆以为节,听而法之,以和其声,以平其心。然后耳目聪明血气流行,风俗变化,师讼不兴。今宗伯不考声,学宫不正律,使俗乐恣行于天地之间,以败坏人心而蛊惑风俗。又著《教养全书》四十一卷,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十考,仿《文献通考》、尤偏重于明代事实。其书之所以不载律算,因徐光启已有成书;不载舆地,因顾炎武、顾祖禹已纂辑。与陆陇其等多有交往。卒后凌嘉印、沈士则能传其学,而姚宏任以笃行著称。著述甚富。主要著作有《周易集解》、《诗传翼》、《书传拾遗》、《学庸本义》、《孝经辨定》、《春秋传考》、《礼学汇编》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