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 〖魏裔介〗(1616-1681年)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清直隶柏乡(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庶吉士,历任工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官至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充山西乡试、会试正考官。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总裁官。入祀贤良词。疏请举行经筵日讲,以隆治本。其条陈言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所定”。与魏象枢并称“二魏”,为欧阳修之后唯一的先为谏臣后为宰相,历职长久并有所作为之人。其学宗朱熹,守周、程、张、朱正脉,身体而心会。认为学者志圣人之道,由是而求之,水木本源,岂不昭然觉悟?谓《论语》终篇,述帝王治世之要,而推其本曰“中”;《孟子》终篇述圣贤传道之意。则揭其要曰“知”。所知为何?知厥中而已,知厥中谓之见知闻知。认为道为天地人物之所不能外,知道则知天;知天则知性;知性则知仁;知仁则知义礼智信;知仁义礼智信,则知诚明之合一;知诚明之合一,则知明德新民止至善,为千古圣学之极则。谓“格物致知”为求知之方;正心诚意修身,为守知之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充知之量。究其归,则体用兼赅,显微一贯,穷以淑身,达以济世,皆归于“仁”。主张致知在格物,认为知外之物,非物;物外之知,非知。若超然于万物之上,而不与物以为偶,则非致知。圣人之学,以格物而致知,致知而不在格物,自以为知之真,而不知非物之则。提出千古圣学之极,则格物致知。而管子、商鞅、李贽,皆知之蠹!至其《约言录》问世,海内言理者咸推之。积十余年心血所成之《希贤录》,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俱蕴括其中。主张读书必读史,但不必随古人论断为是非,而应得其肯綮之所在,验古知今,以求济世。著述甚多,主要著作还有《圣学知统录》、《圣学知统翼录》、《周程张朱正脉》、《论性书》、《致知格物解》、《四书大全纂要》、《四书精义汇解》、《兼济堂文集》等。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