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 〖刘清之〗(1134一1190年)字子澄,学者称静春先生,南宋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西)人,后迁庐陵(今江西吉安)。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及第,调宜春县主簿,改建德县主簿。历任万安县丞、知宜黄县、太常寺主簿、知袁州。以廉洁奉公,救荒利民而闻名于时。初受业于兄刘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进士及第后,欲应博学宏辞科。及见朱嘉,焚其所习之书,慨然志于义理之学。与吕伯恭、张□皆神交心契。曾到吕祖谦书院讲论经义。念士风不振,增筑“临燕精舍”。罢官后,归筑“槐荫精舍”。讲经论学,质疑切磋,来者日众。其所讲,先正经,次训诂音释,次疏先儒议论,再次述今所引出诸派之说,然后再各指其所宜用,如人君治天下,诸侯治一国,学者治心治身治家治人,不空泛议论,确然有实,深受世人敬慕。主要弟子有赵蕃、韩冠卿、韩宜卿、韩度、宋之源、李□、黄斡、许子春等。其政治观,认为古今未有不可变的风俗,不可革的弊端,变而通之,亦在君主方寸之间。提出用人四是:一曰辨贤否,谓道义臣,大者可当经纶,小者可为仪刑;功名之士,大者可使其临政,小者可使立事;专谋富贵利达者不可用。二曰正名实,诏史官考究设官的本意,各职何事。制旨亲定,载之命书,使人知之,而行赏罚。三曰使材能,军旅用武臣,钱谷使能吏,任忠信之士。四曰听换授。官不可违用其人,令四品以上官员,以其性行才略,每岁互举可充任左右选者一人。作《谕民书》,提倡畏天积善,勤力务本,教以事亲睦族,教子祀先,谨身节用,利物济人,婚取以时,丧葬以礼。强调义理的作用,认为今日之俗,惟知得而忘义。诏令下,仕者问:“增秩乎?”士人问:“免举(试)乎?”兵士问:“受赏乎?”民问:“减租乎?”有则欣然奉承;否则虽然有良法美意,利国便民,亦谓之空文。为政之道,有政有教,理义人心所同。明于义理,竟难其人,亦不诬蔑。择官应求是明于理义者,任为监司,学官、守令,将帅,则风俗变,上下一心。端本清源,皆出于理义。指出为学独立无朋友切磋,虽夙夜兢兢,但学也无长进。还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宋元学案·清江学案》)清之致力于讲学,其生徒多偏于东南,对儒学的传播起有重要作用。著有《曾子内外杂编》、《训蒙新书·外书》、《墨庄总录》、《农书》、《文集》等,多佚,今存有《戒子通录》。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