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年)时称贾生。西汉雒阳(今河南洛阳东)人。18岁时,便能诵诗书,善文章,受到郡人的称誉,河南守吴公召置门下。吴公为廷尉,言谊年少颇通谱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一岁,超迁为太中大夫。谊锐意改革,请“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为权臣周勃、灌婴等忌而毁之,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永,写赋吊屈原以自哀。后为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堕马死,谊哭泣岁余,亦死,年33岁。他虚拟了一个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万物为钢,铸造一个包含万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万物互相交错,互相嬗变,合散消息,变化不止,在时间上无穷,在空间上无际。他指出,道有道、德、性、神、明、‘命六理,六理生万物,万物含六理,六理是天地万物的内在法则。德有道、仁、义、忠、信、密六美。六理、六美是道的化身,是本;把它们应用到社会生活领域就是六术,也称六行,是末。他企图突破道儒两家的藩篱,“究天人之际”,探索世界的本源,建立新的世界观。他发展了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性既不是先天的性善,也不是先天的性恶,又不是先天的无善无恶。性是人的素材、资质,为善为恶,主要决定于后天的行习。所以,强调教育在形成人生观中的作用。谊初登庙堂为“文景之治”之始,世皆称“天下已治”;谊则指出,天遗下“未安”,“未治”。他认为地方诸侯王割据势力对君主中央集权是“方病大。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恶病也”。而且“病非徒□也,又苦□戾”。不论异姓和同姓王,都是矛盾激化就称兵谋反,强者先反,弱者后反,力小不反。解决的办法是削弱、分散诸侯王的势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严格规定等级、势力、衣服、号令的差别,达到“等级分明。则下不可疑,权力绝尤,则臣无冀志。”他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认识到兼并土地、追逐利禄竞尚奢华的地主和丧失土地、饥寒交迫、卖妻鬻子的农民之间的矛盾,是当世危机所在;必须“重本抑末”,驱民归农,限制工商游食,使农民免予饥寒,并有所积蓄,解决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他不主张用兵,提出“强国战智,王者战义,帝者战德”,建议用“建三表”、“设五饵”等怀柔办法解决民族矛盾。以秦亡为鉴,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必须实行仁政。他的思想对巩固汉朝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其著作今人集为《贾谊集》。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