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蔡沈

  〖蔡沈〗(1167-1230年)字仲默,号九峰,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之子。曾师事朱熹。因伪学之禁,从元定谪道州。年仅三十,弃去举子业,一心以圣贤为师,隐居九峰。由于师教和家学的熏陶,理学修养甚深。创九峰学派,主要弟子有陈光祖、刘钦、何云源及其子蔡模、蔡杭、蔡权等。其宇宙观,承接周敦颐、二程之说。认为“冲漠无朕”时,已有万物之理,理是气或物的根本,所谓“气根于道”。万物万事各有其理,但总的理只有一个。宇宙形成的过程,是有理乃有气,有气乃有形,形生气化,生生之理无穷。“无极之真,二(阴阳二气)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测其神,莫知其能”(《洪范皇极·内篇》)。阴阳二气的关系,是阳顺阴逆,阳长则阴消,阳进则阴退。顺者吉而逆者凶,长者盛而消者衰,进者利而退者钝。他承袭张载关于阴阳二气变化之说,称显著变化为“变”,逐渐变化为“化”。两种变化互为交替,所谓“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总之,理是宇宙的本原,存在于气和物生成之前。理天形,物有形。无形之中已具有形之实,有形之实而体无形之妙。故君子谈理而不坠入虚无,言物而不拘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而不忧。关于人性问题,他把心、性、情联系在一起。认为心“实为身主”,人心动静,产生性情。性是理之形体,情是性的发动。心有体有用。其体则为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当心寂然不动时,浑然在中,无所偏倚,与天地同体;当心感万物而动时,则随触随应,曲成万物。故他强调主敬功夫。认为“敬者,圣学始终之要”,未知时要敬以知之,已知则要敬以行之。不敬则心无管摄,精神昏乱,不能有所知,亦不能有所行。善养生者,是以气而理形,以理而理气。理顺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万物无所不知。反之,理昏于气,气枯干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胜,好恶哀乐而天理亡,虽能苟生,亦如禽兽。他维护封建纲常,坚持正统,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品恭顺,则为皇极之世。指出仁义礼智信为义理之公,人所固有。视听言动恩为刑器之私,是我所自有,公者千万人所同,私者一人所独,故君子贵同不贵独。强调明礼而后可以与道适,守礼而后才可以治民,达礼而后才可言数。非礼之道,乃老、佛之道;非礼之治,乃荒唐之说;非礼之数,乃京房、郭璞之技。君子所不由、不为、不言。还强调义利不可以不明,不明则以利为义,心虽然公,但亦私。天下正理,犹如大路,一而已,旁蹊曲径,皆为私意。故遵王之道,“无有党偏,偏陂,反侧云”(同上)。他把象数纳入理学范围,因数明理。认为天地、人物皆由数所派生。“天地之为所以肇者。数也;人物之所以生者,数也;万物之所以得失者,亦数也”(《洪范皇极序》)。物皆有则,而数尽天下之物则,事皆有理,而数尽天下之事理。“不明乎数,不明乎善也;不诚乎数,不诚乎身也”(《洪范皇极·内篇》)。故静要察数之常,则天下之故无不通;动则要达数之变,“而天下之几无不获。”中人以上,达于数;中人以下,囿于数。“圣人因理而著数,天下因数以明理”(同上)。关于“洪范之数”,则认为,数始于一,一者为奇;象成千二,二为偶,“故二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干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洪范皇极序》)。他沉受师托,潜究数十年,而撰成《书集传》。纠正前人不少误解,有不少独出新义,其主要是宣扬二帝之相传的心法,即德、仁、敬、诚,也就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此书与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的《春秋传》并列为官书,为科举所依据,成为元、明、清三代士人的必读课本。沈为“朱学于城”,在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洪范皇极》又自为一家。黄瑞节评其谓:“《易》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九峰蔡氏撰《皇极内篇》数为一书,于是有《范数图》八十一章六千五百六十一变。”西山真氏云“蔡氏《范数》与三圣之《易》同功者是也”(《宋元学案·九峰学案》)。著有《书集传》、《洪范皇极》、《蔡九峰筮法》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