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五、"养兵千日"
如上所述的制度,就使得国家经常养着大量的军队。为了"用在一朝",必须"养兵千日",这也是在职业兵制度下的必然现象。
正如官僚膨胀的现象一样,专制政治的职业军队也同样不能免于无限膨胀。如在唐代晚年,虽然有很多区域已在藩镇割据之下,中央政府能统治的地区很小,但也因为内战频繁,非养大量的兵不可。宪宗时养兵八十三万,到穆宗时相距不过十余年,兵数已增为九十九万。宋代开国初年,全国兵数不超过四十万,但五十余年后,真宗天禧年间,已近一百万,又二十多年后,在仁宗庆历年间,竟达一百三十万之多。要养活这样多的常备军,不是很容易的事。唐宪宗时,政府所能征赋税的地区,只有一百四十多万户,平均以两户人家养一个兵。穆宗时供赋税户数虽增到三百三十五万,但因兵数也在增加的缘故,平均起来,一个兵仍只靠三户人家来养活。宋代因为外寇入侵,国境日蹙(cù),而军队却不断增加,所以养兵之费最多的时候达全部国家岁入的六分之五。
官僚和军队本是专制统治权力的两大支柱,对于专制统治下的人民实在没有好处,但人民却必须承受这负担,拿自己的血汗来养活他们。结果是人民负担不起,国家也对这庞大的养兵费感到棘手。
所以从来的政治家都企图实现一种制度,能使军队在平常时候自己养活自己,不必动用国库。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和明代的卫所制的所以被人赞扬,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明太祖行卫所制后,曾自夸道:"我养了百万的兵,却不费百姓的一粒米。"这种种制度虽有不同,但不外是令兵士除打仗的任务以外,更须自负种田的任务。
汉代戍守边疆被目为苦差,武帝以后多征发囚徒,使去边地开荒,兼负戍守之责。到了三国时,因为内战造成大量军队,人民又多死丧流亡,耕地荒弃,所以曹操把屯田制推行于内地;起初也收到了安定社会秩序的效果,但到了后来,兵士因为被迫着替国家负当兵种田的双重苦差,其社会地位乃落到一般公民以下。唐代府兵制已如前述,是选出一部分农民,使其一面种田,一面即在农隙受军事训练。明代的卫所也是屯田的性质。--这种种办法,在不能实行征兵制时,未始不是好办法;但是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下,究竟难以继续推行。屯田制下的兵,比起一般农民来,多一种当兵的义务,同时又比被雇用的职业兵多一种束缚,即是他们对国家还处于佃农或农奴的地位,而直接受着经济的剥削。明代卫所制下,兵士耕种所获不仅供养自己,也供养军官,而且出征时必须携带的各种用具,一概全由士兵自备。这在当时的政府看来固然很合算,但在兵士看来,究不是乐于从事的。所以屯田制、卫所制终究还是行不通,不能不为纯粹的雇佣兵制所代替。府兵制虽似较好,因兵士可以免除赋税而自行耕种,但也如前所述,行之不久,即已废弃了。
所以,一般说来,历代的军队是由国家把国库中的收入--也就是人民的血汗的聚敛,来养活的。而且既养着大量的军队,倘不拿来对外作战,就不免闹乱子,成为内战的一个因素。一旦发生对外战争或内战,自然又使耗费格外增加了。所以养兵费和战费的支出激增,常成为促成历代政府财政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里,我们还不要忘记官僚的作用。当官僚腐蚀着整个专制统治,破坏其财政的时候,军队也同样受到他的势力的支配。明末军队和清代的绿营最充分表现着这种情形。所有的军官几乎都拿军职当做捞钱的机会,向上报告兵额时以少报多,向下发给军饷时横加侵占,因此政府虽然耗费巨款养兵,而士兵的待遇总是很低。本来,当军队不断扩大之际,除了皇帝的近卫军队,或统治者特别培养的基干武力(如清朝之八旗),一般军队中额定的饷额是很低很低的。
当兵既成为专门职业而和一般生产人民截然分离,又因平日待遇微薄,更无自尊心,所以一到作战时,自然说不到爱护人民的军纪。由此,兵士更成为一般人民害怕、憎恨和贱视的对象。"贼来如梳,兵来如篦(bì)",这两句在明清两代非常流行的谚语,充分表现出封建专制统治者所培养出来的军队在民众间所造成的印象。
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虽然"养兵千日",但到了最紧急的"一朝",他的军队却并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固然在汉唐明清各代也有所谓武功极盛、军力很强的时期,但都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期。汉晋宋明各代所遇到的游牧部族的入侵,本非很强大的力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又都发生过农民起义,这种农民自发的骚动,起初也只好算是乌合之众,但就在这种并不太强的敌对力量前面,封建专制统治者平日所畜养的百万雄军,常常一朝涣散,土崩瓦解!
当然,军事上的危机(具体地表现于将骄兵惰,士兵的逃亡,组织力的涣散,战斗力的消失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上。在和人民根本对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只能采用以强拉硬派方式为补充的募兵制,造成与人民分离甚至对立的职业军队,也就必然引起这种军事危机。而军事危机的加深,也就加速了封建专制主义在财政上、政治上的危机。
和这种职业的军队相对立的,有所谓人民的军队。我们从现在的战争经验中,已懂得了只有人民的军队才是有力量的。但封建专制统治者当然建立不起来真正的人民的军队的。除了在春秋(以至战国)时,军队的构成分子只是少数的贵族以外,历代的军队的构成分子本都是人民,但封建专制统治者却必须使这些兵士,虽然从人民中出来,却成为以当兵为特殊职业、终身职业的人,而和一般人民隔绝开来。这是因为专制统治者并不愿意让他的军队真正去卫护人民的利益,他也不可能提出为人民所拥护的战争的目的。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过人民的军队呢?也不是绝对没有。我们可以从农民起义和反外族侵略中看到人民以志愿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军队,那可以说是人民的军队的雏形。下面我们将另有机会谈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