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五胡录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后记

  二十四万字的《五胡录》草稿早在五月二十日的时候就写完了,不过这篇后记一直拖到七月底才赶出来。记得三月初刚动手写的时候,一篇六千字节的标准文章要写三到四个小时,到了最后几章的时候最快的只要一小时五十几分就造了出来。看来写这个东东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大幅度地提高了打字效率^—^。

  首先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从前也知道有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也听说过什么刘渊石勒苻坚都是少数民族皇帝的。(主要来自上下五千年,这可是个好东东那,据说印数快超过百万了)但中国的历史书特点大家也是知道的,就是一向枯燥无味。中学学历史的时候如听天书,幸亏后来选了理科。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金庸客栈看到了美国的一位叫做mesh的老兄写的《参合陂 慕容垂》,怎么说呢?看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历史是可以这样写!真正是叫俺佩服得五体投地。能叫俺绝对服气的长篇连载可真不多哦,客栈除了这篇转载,也就有南大姐的《太监》和今斑竹的《悟空传》了。(文嚎DD还得努努力)不过俺第一说话不深刻,第二不会骗小妹妹,那两位的风格品位都太高,俺研究不来,倒是这种夹叙夹议的“柏杨体”狠值得研究,于是俺又回头翻了一遍《资治通鉴》和《晋书》,再加上味同嚼腊的《两晋演义》,还有那些如世说新语之类的奇怪小书,凑出来这篇《五胡录》。

  《五胡录》从三月四日动手,五月二十日完工,平均一天一篇多点,不过在劳动节节假期七天就赶出来二十九篇,这就是大家看的六七八九那几章又臭又长的。所以还有几天偷懒了一下,呵呵。不过写的还算顺利,至少上班时间没赶过。

  背景交代完毕,那位问了,看了你的《五胡录》,为什么平常的历史题材的书上都不大提及那些人啊?这正是要写《五胡录》的原因。当我仔细地看了第一遍《两晋演义》,我就深深地被这段历史所折服,又回头看了《资治通鉴》的原文,和《晋书》上的每一条注释,更是为这段乱世的每一个喜剧每一个悲剧所吸引。常言道乱世出英雄,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玄学兴盛的时期和中国历史上绝对自由的时期,从来没有受到庸俗的儒家思想的感染。在这长达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相继涌现,他们不是虚构的面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论是英雄还是恶魔,百姓还是君王,都是无污染的真人,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率性,不会带着陈腐的酸气,敢于把礼教践踏在脚下,敢于叫正统的规章彻底滚蛋。每一个人都有发迹的可能,今天的皇帝就是明天的阶下囚。奴隶就是皇帝,流氓变成君主,翻天覆地的变化,凤凰涅磐般的重生。一切都是混乱,一切都是无奈,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流水大戏,自然有后来的主角将前台那些呼风唤雨的家伙推下去,被推下去的那些人再爬起来跑到后台,重新化装出场,将前面的人推下去,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不过就是这样你唱罢来我登场,一条在磨盘中耗尽青春的毛驴而已。

  既然这段历史是如此的颓废,如此的混乱,后世的道学家自然惶恐不安,水浒传就屡次因为宣扬好勇斗狠,怕教坏了人民而被列为禁书,这么一段公开展示君权并非神授,皇帝是轮流坐的历史,就有一些家们要千方百计地丑化他们,或者是不宣扬他们,导致若干年后的现在,关于五胡十六国研究的文章和网站寥寥无几。刚开始我在网络上查询五胡十六国研究的专业的时候,找了半天才发现,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唯一一个研究五胡十六国的网站,faint,是日本的!虽然俺不懂日文,但勉强装了日语识别系统去看看才了解了个大概,斑竹叫关尾史郎,好象还挺有名的,是新泻(是这个字吧?)大学的教授,又用名字一搜索,居然都是大厚头书,没有一个电子版的:(,再回头看中国的研究论文,找了半天才发现,目前能找到的比较成规模的只有一位叫陈寅恪的老师对此有研究,但是此人早在1969年就死翘翘了...

  中国对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写《五胡录》到中间的时候,感觉给慕容翰的评论不尽妥当,就另写了一篇小文章《萧峰的原形,慕容翰》。并在网上搜索有关慕容翰的资料。按道理说象慕容翰这样有个性有才华的天下奇才,google上面的介绍不会少于一百吧,一搜索才发现,除了在线看的《资治通鉴》、《晋书》,《两晋演义》以外,中文的介绍慕容翰的只有三条,还都是在东北的几个介绍当地历史的政府网站上一笔带过。剩下的都是韩文的了。(因为慕容翰统一燕国打得高句丽抬不起头来嘛,仇人当然要记住的)还有在新浪三国论坛注册发言,包括李榷郭汜樊稠张济这样的怪名都被抢注光光,还有那太史子义7318之类,(第七千三百一十八个太史慈?)而关于十六国时期的牛人,狠名字,基本上都没人注册,比如慕容霸、赫连勃勃一类人又帅又是中国历史上绝对顶尖的名将的。唉,不管他们了,先抢注个杀人魔王赫连勃勃再说,杀!把你们全杀光!

  五胡十六国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巨大的,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默默无闻而失去它的影响。比如豪爽文雅的山东大汉,他们的性格特点就是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三国时期那些鲍信、孔融、陶谦之流的山东人,要么就是谦谦君子,要么蔫拉吧唧,全无半点大汉的样子,但是经过两晋南北朝长时间的影响和融合,山东人吸收了勇武刚烈的胡人的气质,又保留了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习俗,形成了既刚毅正直,又知书达礼的性格,到了隋唐时期,好汉爷秦琼的性格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其实不只是这些,三国时期南北差异还并不是很明显,南方也有武力96的甘宁94的周泰,93的孙策。但经过五胡十六国的影响,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就十分明显了。可以说,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别,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说俺的《五胡录》的缺点,大家看的时候多包涵。因为俺写完以后就基本上没再看。都是发之前再临时整理的,所以文中有很多错别字,(不是故意的通假字)俺又不是科班出身,也有很多基本的语法错误。俺这个人文笔又叉,很多地方写的俺都脸红。还有很多地方排版混乱,比如第九章的第四节到第五节就明显属于第八章最后一节。还有发帖子的时候,似乎漏贴了第七章的最后一节。幸亏本来就是草稿,希望将来有空的时候能重新写一下全部的《五胡录》,补上东晋的历史,把那些限于篇幅的地方删掉的大部分都保留起来,成为完整的一篇。(但这样没有一百万字似乎不大可能,等退休了再写?)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五胡录》还是比较顺利的写完了。而且点击数远远超出了俺预想的承受范围。(再问一下不是有谁预谋用点击器的罢?)俺上了四五年的网,平均一百五十点以上的点数,记忆中超过二十篇的长篇连载只有《太监》和《悟空传》达到过这样高的水平。(不对,看来还是有人用了点击器)

  罗罗嗦嗦这么多,俺知道肯定有人看完了罢,而且还收了几个转贴请求,几个学校的,好象还有个台湾的。不过很抱歉的说诸位提供的连接俺好象哪个都上不去:(,因为俺用的公众网,到教育网的连接很难搞定的。如果您曾看过俺的这个劣作有什么意见的话,麻烦到新浪的春秋论坛提一下。地址是http://newsbbs2.sina.com.cn/forum:history.html好话就免了,不足多说说。本广告长期有效(ps:绝对不收版权费,俺曾经有段时间每节都留了一处bug,想看看有多少人抓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