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央视百家讲坛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月12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四) 阎崇年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1日 10:20

  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

  那么,作为一个同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十二位皇帝的家庭生活究竟如何?他们神秘的后宫从未向世人开启,那里究竟有着多少妃子和宫女,有着多少皇子皇孙?那里究竟又有着怎样一种制度和等级?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走进清朝12位皇帝的神秘后宫,再现紫禁城里那个鲜为人知的所在。《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全文)

  今天先讲皇帝后妃。清朝皇帝的后妃,在入关之前,它属于草昧,没有严格的制度。努尔哈赤的时候,他的妻子叫“福晋”,“福晋”是满语,那“福晋”怎么来的呢?有人查了一下,是从蒙古语这么借来的。那“福晋”本来是什么意思?有一种说法就是汉语的夫人,译成了蒙古文或者满文就叫“福晋”。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别的说法。所以努尔哈赤的时候,他不分皇后、皇妃,就是“大福晋”,“继福晋”,这么来排顺序。努尔哈赤16个福晋,他就这么排,没有严格的后妃制度。皇太极的时候,到崇德元年,定了“一后四妃”的后宫制度,那他才定了“一后四妃”,“一后四妃”之外的那些夫人怎么排顺序?也还没有严格的规定。顺治入关之后,吸取了明朝的后妃的制度,比较明确了一点,但是,一直到康熙朝才把皇帝后妃的制度确立下来,一直到乾隆朝逐渐地完善。

  后妃等级很复杂,秦始皇据说是后宫佳丽三千,怎么排等级?汉唐的时候,后妃的等级大体上排二十四级,明朝简化了,排成十二级,清朝就又简化了,大概分这么几级:一,皇后;二,皇贵妃;三,妃;四,嫔;五,贵人;六,常在;七,答应,还有一些没有名堂的,比如学生也算,实际上是更复杂一点。它有规定,皇后居中宫,统摄六宫,就是后宫事情归皇后总管,下面就是皇贵妃,妃和嫔。清朝的后妃分别居住在东六宫和西六宫,这东六宫和西六宫今天仍然存在,大概顺序是这样子,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都各有太监、宫女来服侍,分别居住。那皇后、妃子,伺候她们的人,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宫女,一种是太监。

  宫女,明朝的时候很多。康熙他说他问过故明的太监,原来在明朝皇宫做太监的,清朝时候还在做太监。康熙说:明朝皇宫太监一万人,宫女十万人,因为供应饭食照顾不到,日有饿死者。现在一般的学术界认为这个太监说的数字可能大了一点,可能估计过多了一点,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明朝皇宫的宫女和太监是非常多的,大家看故宫地方很大,如果一万个太监,十万个宫女,里面住的房子大概很拥挤。清朝宫女减少了,减少到多少人呢?到康熙、乾隆的时候,大体上三千多人。有一个说法,叫做“够不够三千六”,大体上三千多个宫女,后来逐渐减少。光绪的时候,人就比较少了,一千九百多人。这些宫女在伺候皇后、贵妃等等都有严格地规定,有配额。皇太后宫,宫女12人,皇后宫,宫女10人,皇贵妃,宫女10人,妃嫔,宫女8人,依次递降。

  宫女怎么来源?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选秀女,就是选八旗优秀的女子到皇宫,一般地来说,14、15、16这么一个年龄,先造册、上报,两种。一般的八旗子女是三年选一次秀女,内务府所辖的是一年选一次秀女。被选的秀女就到神武门外,开始要家长陪着,陪着也很不方便。后来提了很多的意见,后来皇帝恩赐每一个秀女,给一两银子好雇车,拉到神武门外,经过初步地检查,就算是面试吧,选了合格的,再进入神武门里。再经过层层检查,最后由皇帝选定。宫女的出路有几种,一种是皇帝看上的,就选在皇帝的身边做答应、做常在、做贵人等等,任皇帝的喜欢和不喜欢来决定她的命运。另一部分就是皇帝指配给他的子孙或者亲王的子孙,给他们做妻或者妾。还有一部分就在宫里做服务。按照当时的规定,宫女岁数太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允许出宫,这个制度执行得也不是很严格。

  皇帝死了怎么办,皇帝死了她有儿子,她自己是皇太后这个还可以,其他的呢?就是太妃,太嫔,就加了一个“太”字,这些人怎么安置?主要住在几个地方,一个是宁寿宫,寿康宫,慈宁宫等,主要住在这几个宫殿里头,集中居住。

  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嫔大体住在一个院里头,跟着皇太后,大家知道,太妃和太嫔有时候是很小的,有的太妃和太嫔十几岁就守寡了,所以她们住在慈宁宫,俗称叫做“寡妇院”,十几岁做太妃一直熬到死,是很难熬的。而且还规定,就是太妃、太嫔和底下继位的皇帝不能随便见面,什么情况下可以见面呢?就是太妃、太嫔、答应、常在等等,和新的皇帝必须双方年龄,都各过50岁才可以见面,一方面过50岁不行,你皇帝可以过50、51岁,那个太妃可能才16岁,也不能见面。这慈宁宫我去参观过,现在不开放。慈宁宫里还有个慈宁宫花园,没有假山,路是既平又直,因为太后、太妃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你忽高忽低,一会儿过桥,一会儿爬山,她就容易摔倒,体力也弱,所以她的花园很平坦路也是直的。这里面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佛堂多,里头有大佛堂,小佛堂,亭台楼阁也都设了佛堂。整天是香烟缭绕,经声朗朗,宫女们颂经烧香来消磨时间,以度残年。开始的时候,到乾隆的时候,国富民强,乾隆母亲过六十岁大寿的时候,献九九寿礼,每一样九种,每一样九种,都是最珍贵的国宝,歌舞升平,后来不行了,后来一个一个卖国条约,一次一次赔款,政府的财力不行了,到光绪后期国库拮据,财政困难。慈宁宫内一片悲凉。赏的银子不够,有的太妃、太嫔生活很困难,在里面做点针线活,让太监偷偷地拿到宫外卖点零花钱,补贴生活,可见这个时候后宫之困难,后宫里面最高地位就是皇后,皇帝死了以后,新皇帝的母亲是皇太后,这是她们后宫地位最高的,那么皇后、皇太后都有徽号,皇帝不是有庙号,有谥号吗?皇后、皇太后也都有徽号,这徽号字数也很长。

  我以庄妃为例,庄妃的徽号,孝庄的谥号很长,是这样的:“孝庄 仁宣 诚宪恭懿 至德纯徽 翊天 启圣文皇后”。一共17个字,很难记呀,但是有两个字是属于孝庄的,孝庄这个“孝”字是所有的皇后谥号都带的“孝”字,这是共同的,不是她个人的。孝庄那个“庄”是她个人的,她做庄妃是这个“庄”,做皇后是“庄”,太后还是这个“庄”,这是她终生的。最后,是“文皇后”,那个“文”字,那“文”字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她的丈夫是文皇帝,文皇帝是谁,就是皇太极,就是她是皇太极的妻子。第一个字,定她的身份,最后那个“文”字是定她和谁是夫妻关系。所以大家不要记那么多字,就记两个字问题就解决了,其他的皇后都是这样的,刚才我说过皇帝的谥号是死后封的,皇后的这个谥号也是死后封的,活着时候不封,所以孝庄她死之后,才封了她这个谥号。所以电视剧就不能说孝庄活着时候,她自己不知道她谥号是什么,所以电视剧说我孝庄如何如何,那不可以的,你活着你还不知道呢。这个努尔哈赤活的时候,说我太祖高皇帝,那是不可以的,您还不知道,努尔哈赤29个字是历代加到最后,加到29个字,打了大的胜仗了给努尔哈赤加两个字,国家有大的典礼了,再给他加两个字,最后是加到29个字,所以努尔哈赤活着时候没有29个字,“武皇帝”、“高皇帝”的称号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这个是我们看电视剧、看戏、看书一个历史,清史的一个常识大家知道一下。

  下面讲皇帝子女,先说他的“子”,再说他的“女”。清朝皇帝的“子”分“宗室”和“觉罗”,什么叫“宗室”?什么叫“觉罗”?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以下就是努尔哈赤的兄弟,跟他的子孙,叫“宗室”,他们系黄带,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以下,子孙叫“觉罗”,系着红带子,这个是不能混的。在清朝,系黄带子就是黄带子,系红带子就是红带子,不能混淆,个别有例外,这是“宗室”和“觉罗”。“宗室”它也分级,这个爵位分级,分十二级,头四级就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是四级,每一级都是等级森严的。后面五、六、七、八还是四级,后面四等就是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八分”就是八份。当年在关外打仗的时候,努尔哈赤打仗的时候,打胜了之后,把那些东西分八份,一个旗一份,不入,那你不够八份,你就别参加。后来就变成一个固定名词,“入八分”,不入八分,就是八份,这是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就是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也是四个,合一块是十二等。皇帝的皇子一般是15岁,大体上15岁就成年了,就是指婚,结婚,分府,亲王就是亲王府,郡王就是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分府,就搬出皇宫住了。但是有例外,个别的也可以住在皇宫。

  比如乾隆,乾隆就住在重华宫,里面那个“漱芳斋”布置很好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清朝的皇子和明朝不一样,明朝皇子封了亲王等等,是一律不许留在京城,都要到外地,叫“封藩”,清朝的王一律住在北京,在北京开府,这是个很大的不同。明朝的王不能领兵,因为明朝皇帝经常闹政变,闹宫廷政变,永乐就闹宫廷政变,所以他这个王不许带兵,不许离开驻地,出城都要请示皇帝许可才可以。

  清朝的王不是这样,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那明朝没有,那么清朝这么多的王,我算了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儿子是113个,这么封下去也不得了,所以他想了个办法,叫做“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有的例外,叫做世袭罔替,八个不降。这八个,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还有敬谨亲王尼堪,还有两个郡王,一个是克勤郡王岳讬,还有一个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就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当年开国的时候,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他们就是世袭罔替,就是亲王有一个人继承,还是亲王,一直到清朝末年,始终是亲王,这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这么来的。另外四个亲王世袭罔替,一个是怡亲王允祥,就是帮助雍正取得皇位那个,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四个亲王世袭罔替,所以清朝世袭罔替的王,前面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后面是四个亲王,一共是12个王,世袭罔替,就是他们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其他的不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继承亲王,只有一个。清朝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宗室才可以做亲王,宗室里头做亲王也是很不容易的。我看报纸登了一篇文章,说某一个人是慈禧的娘家的后裔,他一上班别人就说“亲王驾到”,他下班要走,也喊一声“亲王再见”,这当然是玩笑话了,不可以,那拉氏也不能做王,也不能做亲王。慈禧的父亲惠征仅仅是个“承恩公”,公、侯、伯、子、男,那个“公”,慈禧的弟弟桂祥、照祥后来承袭一个“公”,所以清朝的王是很严格的,但是开国的时候例外,你比如说“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那是开国时期,属于例外,正常封王,就必须是宗室,“觉罗”都不可以。

  清朝的王,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特别是永乐之后,他对王有非常严格地限制,主要怕他们搞宫廷政变,夺权,清朝把这方面好的经验,把这方面对他们有益的经验也吸取了,但是清朝的王和明朝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外领兵,清朝王对外统兵,对内干政。清朝以摄政王开始,入关之后,多尔衮是摄政王,以摄政王告终,最后还是摄政王。清朝的亲王做议政王,做摄政王,做大学士,做大将军统兵,它意思是发挥满洲宗室王的作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过于重用爱新觉罗的亲王,没有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广泛地搜集人才,重用人才,特别是后来清朝的军机大臣,满人比较多,这是清朝后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的诸王管理得比较严格,太胡作非为,不能说没有,比较少,规矩很大,举一个例子,乾隆的时候,山西的巡抚叫喀宁阿,给一个王,过年上个奏折表示祝贺,附带了送的鱼,数尾鱼,就是几条鱼,到北京之后,不敢收,就报告了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对这个山西巡抚是大加申斥,就是几条鱼呀,就受到申斥,所以清朝对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管教的应当说是比较严的。

  再说说皇女,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但是入关前不是这样的,入关前,不叫公主,是叫“格格”,入关后,因为清承明制,皇帝女儿就称“公主”。清朝十二个皇帝,公主一共是82位,说到清朝公主的时候,有人提了个问题问,说电视剧里说康熙的女儿公主下嫁给噶尔丹,问我有这回事没有?我说没有,康熙的女儿不可能下嫁给噶尔丹。电视剧还说,本来想让他这个公主下嫁给李光地,后来又改了主意了,嫁给了噶尔丹了,这个也不是。清朝的公主不下嫁给汉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皇太极的一个女儿下嫁给他了,这是一个例外,底下我还说到。满汉不通婚,皇帝的女儿更不能跟汉族通婚,所以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给汉族,除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外没有别的例子。清朝的公主分等级的,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其他妃、嫔等等生的女儿称“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和硕公主”的待遇相当于郡王,亲王不得了,亲王年俸银,白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这个公主在皇宫里面不像我们百姓想像这样,她母亲对皇子就比较亲,对公主就比较疏远。有的书说公主生下来,到出嫁能见她母亲也不过是几十面,主要是保姆把她带大。清朝公主的结婚年龄偏小,最小的是10岁,一般的是12岁、13岁、14岁,虚岁。公主结婚之后,很多人的命运,我觉得是不幸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你比如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有八个女儿,老大、老二结婚早一点,因为他刚起兵结婚早一点,从老三到老八,这六个女儿,我看了一下全是不幸的。

  我举几个例子,努尔哈赤第三个女儿叫“莽古济”,先指婚给了哈达部的一个贝勒,不久就死了,这个女儿又改嫁,改嫁给蒙古一个人。因为莽古济她的哥哥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跟皇太极发生了冲突,后来莽古尔泰就暴死了,因为莽古尔泰跟莽古济是同胞,牵扯到莽古尔泰,也牵扯到莽古济,莽古济就被杀了,皇太极的时候就被杀了,这是老三。

  老四是穆库什,嫁给了乌拉贝勒,布占泰。布占泰又虐待她,最严重的时候,用鸣镝,带响的箭,要射穆库什,努尔哈赤知道以后,就非常生气,就亲自带着人到乌拉部把女儿领回来了,所以他这个四女儿结果也是很悲惨的。

  再说他这个老五,努尔哈赤第五个女儿嫁给谁了呢?嫁给他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儿子叫达启,当然达启就成了额驸。这达启骄傲跋扈,因为他父亲是开国大臣,他岳父是努尔哈赤,自己是额驸,额亦都就看不惯,有一天额亦都把他的儿子召集一块儿喝酒,酒过三巡,额亦都拍案而起,宣布,说达启,骄横无理,将来不仅败坏家风,而且败坏国门,把他推到一个屋子里面拿被子蒙住把他捂死了,这是努尔哈赤的姑爷,给勒死了。额亦都觉得事情大了,把额驸给杀了,额亦都就跑到努尔哈赤面前请罪,把这个原因给说了。努尔哈赤是既惋惜女儿守寡了,又赞扬额亦都为国之忠,没有处罚他。努尔哈赤这个第五个女儿她丈夫死了,她很可怜,她17岁就死了。

  我再说老六,老六也很不幸,也是她父亲指婚,她的丈夫是27岁死了,她自己才活了36岁。再说老八,老八15岁结婚,她丈夫28岁打仗的时候阵亡,也是年轻守寡。这是努尔哈赤的金枝玉叶,我举了这六个例子,可以说这六个人的个人生活都是不幸的。皇太极的女儿,情况也相似。

  清朝的公主,一共有82个人,包括刚一生下就死去的都算,到了结婚年龄的一般是虚岁十三四岁结婚。结婚之后,到了额驸家,和公婆分居,分开居住,因为她要单建立公主府,公主和额驸之间不是住在一块,住在外室,外面,公主不宣召,额驸不能去,公主宣召还要通过她那个管家婆来宣召。有的书说,公主得花钱,额驸也得花钱,买通管家婆同意,才可以把额驸召到公主屋子,同床共枕一次。所以清朝的公主在皇宫来说是金枝玉叶,出嫁之后,特别是很多人嫁到蒙古地区去,个人的生活是很不愉快,也很不幸福,很多人过早死亡,总的平均年龄,就是这82个公主平均年龄36岁,基本上都是在60岁之前故去的,过60岁是极个别的。再一个特点就是公主的婚姻全是指配的,全是政治婚姻。清朝对公主的管教应当说也是比较严的,公主出嫁之后,在额驸家对待公婆,是很讲究礼法的,虽然公婆见公主的时候,要用拜见皇帝的礼节,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公主对公婆是很尊敬,也很孝敬的,不是耍公主的脾气,跋扈,不是这样子。所以,应当说清朝对王子和公主的管教都是比较严的。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