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央视百家讲坛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月5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三) 阎崇年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3日 10:19

  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

  在清朝历史上,12位皇帝有着不同的提法,每一位都有着众多的名字。他们究竟应该怎样称呼?他们为何有着如此之多的名字,他们的称号、他们的名字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规矩和避讳?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为我们答疑清朝12位皇帝的姓名之谜,解惑其中众多的禁忌。精彩内容,尽在《百家讲坛》!

  (全文)

  清朝十二个皇帝,大家在影视剧当中,发现这十二个皇帝有不同的提法。他有名字,有庙号,有谥号,有年号,还有称大行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么样?所以我想一个一个说一下。先说“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宣统因为他退位之后是民国了,所以他就没有庙号,这是一。

  二,谥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对谥号有一个解释,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第二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十二,宣统没有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这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你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是“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十九个字,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里头字数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那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是五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三个字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单独属于努尔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这个“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后她有“高”,就说她是高皇帝的皇后,这是皇帝的谥号。

  三,年号。在过去没有公元纪年,那怎么来纪年呢?从殷代开始用干支纪年,譬如说甲午年,戊戌年,辛酉年,己巳年等等。干支纪年有一个缺陷,就是六十年一轮回,当代人可能只碰到一个甲午,顶多碰到两个甲午,120年,人类历史长河,中国历史长河有文字记载几千年,那若干个甲子怎么办?所以后来又想了个办法,就叫做帝王纪年,每个帝王他要有年号来纪年。那清朝皇帝年号纪年,太祖年号“天命”,太宗皇太极的年号“天聪”和“崇德”,底下就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就是我上次讲过的,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就是十二个。但是有一条,就是皇太极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叫“崇德”,所以清朝十二个皇帝,有十三个年号。过去把一个年号叫一朝,这样清朝十二个皇帝就出现了十三朝,所以《清宫十三朝演义》就是说的十三朝,但是年号是十三,皇帝是十二个。清朝的年号,因为康熙它是年号,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是年号,可是我们现在就一说康熙就不是年号,就变成这个人了。严格说起来康熙是年号,玄烨是他的名字,那康熙这皇帝怎么办?严格说起来应该说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但是已经习惯了,约定俗成,一说康熙也可以代表年号,也可以代表这皇帝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了,也就只好这样了。

  再说大行皇帝,大家看电视剧经常提到大行皇帝,怎么回事?就是这个皇帝死了,入土之前,新的皇帝还没有举行登极大典,这个时候已经死了这个皇帝怎么称呼?他死了,有个称呼叫“大行皇帝”,活着的时候,皇帝如果电视剧上出现大行皇帝,那在当时肯定是要杀头了,他正活着做皇帝,你说他死了,你当然要杀头了。所以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和大行皇帝,这些称谓在当时是绝对不可以随便叫的,是有一定规矩的,这是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湖北十郾市有一个中学生叫胡淯程,他给我来封信,他说我看清史的记载,每个皇帝的谥号都有两个字,一个是“天”字,一个是“运”字,他在信上都排列出来了,很有意思,我念一下大家听一听。太祖承天广运,太宗应天兴国,这是一个例外,世祖体天隆运,圣祖合天弘运,世宗敬天昌运,高宗法天隆运,仁宗受天兴运,宣宗效天符运,文宗协天翊运,穆宗继天开运,德宗同天崇运,都带一个“天”一个“运”,就是皇太极例外,有“天”缺一个“运”字,因为当时还不太规范。为什么?天很重要,清朝很重视天,努尔哈赤年号叫“天命”,重视天。《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共有83875个字,其中“天”字出现312次,就说明重视天,他的运气从哪儿来?他们认为从天而来,奉天承运,所以每一个皇帝谥号里面都带某天某运,这是清朝谥号的一个特点。

  二,皇帝名讳。清朝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但是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就是天天顺,就是天命、天聪、顺治,也就是太祖、太宗、世祖这三朝名字没有避讳。努尔哈赤朝在考进士的时候,“努尔哈赤”分着写都不避讳,太宗皇太极时期,“皇太极”这三个字考试的时候,写都不用避讳。顺治的名字叫“福临”,写的时候也不避讳,但是有一条,《实录》、《玉牒》等官书出现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这个名字的时候,上面盖一个黄签,上面贴一个黄签,把它盖住,就是表示避讳的意思,字并不改。这个原因,就是清朝初期主要是满洲文化,汉化不是很深。所以不是特别严格强调皇帝名字的避讳,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康、雍、乾三朝,康熙、雍正三朝大量接触了汉族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就实行皇帝的名讳,就是牵扯到皇帝名字的时候,要避讳,读音、写字都要避讳。譬如说康熙,康熙的名字叫“玄烨”,就是这个“玄”字在康熙年间,凡是写“玄”字不可以这样写,你要考进士答卷,“玄”字这么写肯定名落孙山,怎么写呢?最后这笔讳缺,避讳不写,这一点不写,“玄”字这还比较简单,就是一个“玄”字,麻烦在哪儿呢?就是凡是带“玄”字偏旁的字,“火”字偏旁,“玉”字偏旁,“弓”字,“金”字,“氵”,“丝”字等等,凡是带“玄”字偏旁的字一律都要避讳,最后这一点,叫讳缺,缺这笔,如果不缺,那么您这进士肯定就考不中,这是“玄”字。玄烨还有个“烨”字怎么办,康熙名字玄烨这个“烨”,左边一个“火”字,右面一个中华的“华”字,繁体字的,写“玄”字的时候最后这笔讳缺,缺了,“烨”字最后这一笔、这一竖不能写。所以在清朝康熙和康熙以后,凡是写“玄”“烨”的时候,必须把“玄”字这点讳,把“烨”字最后这笔讳了,这叫皇帝名讳,这是康熙。那雍正呢?大家知道雍正的名字叫“胤禛”,就是这个“胤”,赵匡胤这个“胤”,雍正朝“胤”字不可以这么写,康熙朝可以,雍正朝不可以,那怎么写呢?把最后那一笔讳了,最后这一笔不写,他“胤”“禛”两个字,还有“禛”字呢?“胤禛”正式写的时候,“胤”最后这笔讳缺,“禛”最后这点讳缺,不能写。这是在雍正朝,雍正朝之前的刻的书写的字都不要改,因为往前改那就没完了,就是从雍正登上皇位那天开始,“胤”“禛”这两个字就要避讳了。那有人问了为什么雍正叫“胤禛”,他那几个兄弟都不叫“胤”呢?允禟,允祉,允禵,允禩,都是“允”呢?雍正时候做一个规定,这个“胤”字只许雍正用,他几个兄弟凡是这个“胤”字都改了,都改成“允”,这不就避讳了吗,这是雍正朝。乾隆朝,乾隆的名字叫“弘历”,就是这个“弘”,乾隆朝“弘”字是不可以这样写的。我小时候有一个学校,叫“弘达学院”,发达的“达”,它就没这个点,我当时就不明白,这个字怎么没这个点,那时侯很小,后来大了就明白了,它把这个讳给避了,避讳,“历”字也换一个写法,这是康、雍、乾这三朝皇帝的避讳,就是缺末笔。

  第三个阶段就是嘉道,嘉庆的名字叫“永琰”,道光的名字叫“绵宁”,在这个时候,乾隆做了一个规定,他按汉族的排辈,大家知道孔子的后裔不是排辈吗!孟子的后代不也排辈吗,乾隆说爱新觉罗的后代要排辈,他就给排了,从乾隆以后“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是后加的,凡是乾隆儿子辈都得带“永”字,孙子辈都得带“绵”字,一代一代往下推,底下问题就来了,那乾隆的儿子是“永”字辈,乾隆的继位人就是嘉庆,他的名字叫“永琰”,乾隆就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永”字是经常写的,经常用,那天下所有的“永”字避讳起来这事情就比较复杂,乾隆想了个办法把这个“永”字改了,改成“颙琰”,这个字不常用,避讳起来就简单一点。但是在写的时候,还要避讳末一笔,“琰”字也要换一个写法,就是比完全天下所有人都避讳的“永”字就相对来说简化了一点,这是嘉庆。道光,道光大家知道道光他是属于“绵”字辈,“永、绵、奕、载”,“绵”字辈,皇帝又说了“绵”是老百姓衣服里头必须用的字,经常用的字,那天下所有“绵”字都避讳的话,就比较复杂,说改一下,皇帝把这个字变通一下,变成一个不常用的字,音相近,“旻寕”这样相近。这样,天下所有的“绵”字都可以不避了,那“旻”字你写的时候也不能这样写,皇帝再要做文章、出书、考试碰到这个“旻”字的时候,这一点不写,这一点敬避,“寕”字呢,也要做一个变通,变成一横一竖,它原来是宝盖头下面一个“心”字,到这个时候,“心”字改成了一横一撇,这样来敬避一下,这是第三个时期,嘉道时期。

  第四个时期,就是咸、同、光、宣,咸丰大家知道叫“奕詝”,“永、绵、奕、载”,“奕詝”,这个时候又简化了,皇帝的名字是两个字,奕詝,第一个字不避讳了,就避讳第二个字,就避讳这个“詝”字,“詝”字怎么避讳呢?就缺末笔,最后这一笔不写了,讳缺,叫避讳,把它缺这一笔,就写成奕詝就可以了,这是比原来又简化了一点。咸丰之后就是同治,同治的名字叫载淳。我们讲了叫“永、绵、奕、载”。载淳,还是第一个字不避讳,只避讳第二个字,第二个字,载淳的“淳”跟“亨”字读那个音,换一个写法,载淳的“淳”这么写,这么来表示避讳。再底下就是光绪,“永、绵、奕、载”嘛,光绪是“载”字辈,光绪的载湉,也有叫载湉的,“载”字不避讳,就避讳最后这个字,这个字怎么避讳呢?就是避讳最后一笔。“口”字不封口,这要是考举人,考进士,牵扯到这个字,如果多写了一笔,肯定这进士、举人都考不上,这是光绪。宣统,宣统叫溥仪,还是第一个字不避讳,第二个字避讳。“儀”字,第二个字怎么避讳呢,叫讳缺末笔,最后这一撇不写。这是清朝皇帝名字避讳分作这么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天天顺这三朝,名字不避讳只是在《玉牒》《实录》等重要场合,上面贴上一个黄签,第二个时期就是康、雍、乾的避讳。第三个时期是嘉、道,改一个字,讳笔。第四个时期就是咸、同、光、宣,皇帝名字两个字,第一个字不避,第二个字缺最后一笔。

  皇帝的名讳在当时来说造成很多的不便,当时有人因为疏忽了,忘了避讳,有的遭到申斥,有的遭到革职,考试的,落榜,甚至有论斩之罪。但是从学术研究角度也有好处,你譬如说康熙皇帝叫“玄烨”,这个“玄”字,康熙前天命、天聪、顺治都不避讳,第一次出现避讳是康熙朝,所以先出现避讳“玄”字。这个书最早出版那就是康熙朝,不会早于康熙。你譬如说有个叫《康熙顺天府志》,那这部书是什么时候的?时间不一样,有人说是明朝的,有人说是清朝的,清朝的,还有人说是光绪的,怎么来断定这个书的时代。原因很多了,其中一个就是凡是玄烨那个“玄”都避讳,所有带“玄”字偏旁全都避讳,全书一共避讳70处,那就可以断定这个书不是明朝的书,是清朝的书。清朝的书,不是努尔哈赤时期,不是皇太极时期,也不是顺治时期,最早就是康熙时期,这是它的上限,那它的下限呢?下限也可能是光绪,因为从康熙之后,到宣统之前凡是“玄”字都必须避,都必须避讳。那这书上还有啊,它收录材料最晚的时间是康熙二十四年,这样,上限是康熙元年,下限是康熙二十四年,就大体上可以确定这一部《顺天府志》是康熙元年,到康熙二十四年之间的书,是康熙朝的《顺天府志》,如果没有这个名讳,皇帝的名讳这个书的时间断代上就会有更多的困难,所以学者们利用皇帝的名讳来有助于学术研究。另外对历史的了解很有用,譬如说皇宫的后门,明朝叫做“玄武门”,“玄”字和康熙玄烨的“玄”犯了避讳,所以康熙朝就改成神武门,我们现在都知道,故宫的后门是神武门,是康熙时候改的。譬如说北京现在有个叫做广安门,明朝没有,明朝叫广宁门,道光皇帝名字叫绵宁,这个“宁”字犯了道光皇帝名讳了,所以道光朝改“广宁门”为“广安门”,那就可以断定“广宁门”改“广安门”,时间应当在道光朝。

  所以了解皇帝的名讳,对研究历史、对研究版本、研究文物都是有用的,最主要的就是在影视剧当中这些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名字不能混用。你比如说孝庄,孝庄文皇后,“文”就是她丈夫是谁?是文皇帝,文皇帝清朝只有一个,就是皇太极,孝庄“孝”字,女的都带个“孝”字,“庄”就是庄妃,她自己,就是两个字就断定她的身份,和她和谁是夫妻关系,底下我还要谈到这个问题,所以皇帝的称谓和皇帝的名讳是我们看书,是我们了解文物,看影视剧,都是很基本的普通的常识,在这里给大家做一点简单地介绍。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