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央视百家讲坛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9月23日 《钤记中华(三)——民 俗》 倪宝臣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4日 14:16

  主讲人简介:

  倪宝诚,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从事美术专业50年,多年来,致力于民间美术的收藏和研究工作,为弘扬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主编有:《大河风——河南民间美术文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河南卷》《朱仙镇门神》《玩具》《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中华大地 ,流淌了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钤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古老的泥玩具,蕴含着怎样的创生故事?剪纸艺术是由何而来?民俗寄托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情感?

  民间艺术凝聚先辈的智慧与才华,古老传说融入不朽的民族精神。钤记中华,让我们一同感受华夏民俗的风韵。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伏羲与女娲的故事便是其中最为久远的传说之一。现在的淮阳民间还制作一种 “泥泥狗”的泥塑玩具,它造型古朴,具有一种原始图腾韵味,“泥泥狗”的由来就是与伏羲有关。

  自古相传,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是人类的始祖。在淮阳地区的泥玩具中,广为流传的“人面猴”就反映了对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而被称为“草帽老虎”的泥玩具,还有一段伏羲、女娲在洪水中被白龟所救后,“古磨成亲,结草为扇”的动人故事。河流纵横、湖水丰盈的淮阳古陆,的确多次发现了白龟。民间的传说是否确有根据?这还是要从“草帽老虎”的来历说起。

  民俗是我们民族精神、道德传统以及凝聚力的载体,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朴素的思想情感、悠久的民间习俗、精湛的手工技艺都融入到薄薄的纸片上,灵巧的双手,一剪一刻一琢磨,便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代代传承的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

  保护民间艺术已迫在眉睫,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祖先赋予我们的历史精神。

  (全文)

  逢年过节大家家里都贴门神画,都买布老虎,买各种玩具都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有没有学问呢?民间艺术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就值得研究了,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一些,包括这些这么好的古老的民间艺术,现在该怎么办?将来该怎么办?我们还是先从故事讲起,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玩具,民间年画门神等等,它背后都有故事,它都来源于一些神话传说,民间的故事,都非常生动。我先讲这个“伏羲盘古”的故事。

  这就是淮阳的泥玩具,这个叫“人面猴”,也叫“人祖猴”,这个叫“草帽老虎”,淮阳叫什么呢?淮阳的泥玩具它很多,捏各种各样的玩具,但它有一个总的名字叫“泥泥狗”。淮阳为什么叫“泥泥狗”呢?我们就先讲伏羲和盘古的故事,同学们可能知道,我们上古的神话传说或者创始神话里面,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知道人祖爷伏羲是我们最早的始祖,人类的始祖伏羲,那么伏羲和盘古的故事怎么来的呢?

  淮阳县古时候叫“宛丘国”,宛丘国国王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儿,这个宛丘国地理条件也好,旱涝保收,所以老百姓一年四季过着平平安安的富裕的日子,正因为这个国家比较富,那么就引来了一些敌人,国外的一些敌人想侵略想占领这个国家,过去的部落的时候,或者那些邦国之间都互相侵略,互相掠夺,你占领了我,我占领了你,那么他们用重兵就把宛丘城给包围了,包围了以后,这个宛丘国的国王就愁坏了,怎么办?叫大臣们开紧急会议,上殿,商量商量怎么办?怎么退兵?坏了,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臣能够出出好主意来,因为大臣们也想了,打仗的事可不是儿戏,这不是出个计谋可以解决的,要有实力,这个宛丘国国王就非常生气,说平常你们叽叽喳喳的,现在到了关键时刻你们怎么都不吭气了!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说话,帮我出个点子,没有一个人。就在这个时候呢,宛丘国王自己想出了个办法,什么办法?谁要是能够在三天内退了兵,我就把我的闺女许配给他,嫁给他,话刚说完,宛丘国的城外,现在淮阳城外,还有一条河,叫蔡河,蔡河上面顺着河漂下来一只大白龟,白龟上面站了一只黄狗,一只高大的黄狗,黄狗冲着围兵连着狂叫了三声,就只见天上飞沙走石,大风就刮起来了,就像现在我们说的台风一样,把那敌兵一个一个全都吹到天上去了,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下,没有一个落下,全部都摔死了。这时候宛丘国国王高兴了,大家鸣放鞭炮,欢呼万岁,他就忘了那个岔了,他说要许配人家闺女,把闺女嫁给人家这个岔了。他还没高兴完,就只见一只大黄狗,刁着敌人部落酋长的头就进来了,然后把头往宫殿地上一扔,冲着宛丘国王就叫起来了,宛丘国国王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旁边的大臣这时候出来了,说这还不是很清楚嘛,皇上你不是说谁要退了兵就把闺女许配给人家吗?人家是来要媳妇来了,人家是要兑现来了,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这时候宛丘国王没办法,这还不说,闺女在绣楼上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哭哭啼啼,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心想着老爹你这做得是啥事啊,你这是,你光图你自己,不想想你闺女这一生该怎么办!她还想着要找一个如意郎君、白马王子般配的,你给我招来了一条狗,这算啥事!所以,这时候国王愁得也没办法,这时候有一个老臣就出来说:“我听说这只狗是有来历的,你只要找个大缸把它扣在缸底下,七七四十九天它就会变成人”。原来公主还哭哭啼啼,一想七七四十九天,不过是七七四十九天,它能变成一个如意郎君那也算,这时候宛丘国王也高兴了,他就立刻找来大缸,把黄狗往缸里一扣,放在西厢房里头,就等着七七四十九天。三三见九,二九一十八,三九二十七,加在一起是多少呢?四十四天,这公主可就等不及了,到了四十四天的头上,公主实在等不及了,夜里头天刚刚蒙蒙亮,披上衣服三步并做两步到了西厢房,心想着我到底看看这都四十多天了,离四十九天差不多了,我看它到底变成个啥样,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姑娘本来是杨柳细腰,这时候劲也来了,就使足了力气,把缸一下掀起来了,这一掀起来不要紧,就见霞光万道,瑞彩千条,一道闪光一道电光屋里头全部是香味,香气扑鼻,她静静一看,下边卧着一个什么呢?一个非常英俊的青年的头,后边身子是什么呢?还是一只黄狗,这闺女吓坏了,这可怎么办!于是乎,大臣们也都来了,国王也来了,这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就叫个伏羲吧,“伏”字大家琢磨琢磨,一个单立“人”加一个“犬”,“犬”是什么呢?狗,“人”和“犬”的结合是个“伏”字,“羲”是古代汉语的一个语气词“啊”的意思,是人和狗的结合,这么一个姓,后来这个“伏羲”的名字就出现了,泥泥狗因为淮阳人敬重伏羲人祖爷,于是呢,所有的玩具就叫做“泥泥狗”,而且呢,淮阳人又把它叫做“陵狗”,就是人祖爷看守陵墓的陵狗。

  淮阳的老爷爷们说,这个陵狗很灵,它不仅仅买回去以后,能够给全家人带来好运气,而且也可以治病。所以现在来伏羲陵墓前朝祖拜香的,祭祖拜香的,包括台湾人,也包括港澳,也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侨,他们来的时候都要添把土,跟咱们一样的,咱们扫墓,清明扫墓,也要给祖坟披土,然后他们走的时候,都要挖一点土然后用手绢包好,装到盒子里带回去,从他们祖宗的家乡带回去的泥土。

  草帽老虎和新娘的红盖头,啥叫草帽老虎呢?这就是草帽老虎,它本来是一个虎头,但是它上面是一个草帽,或者有的叫“扇面老虎”,就是一个平板,一个圆形的蒲扇,叫“扇面老虎”。扇面老虎这就有一个故事了,这是说发大水的时候,上古时期,人类都发生过洪水,这个传说是真的,中国人说,我们这儿发了洪水,然后有大禹治水,疏理河道然后才国泰民安,有过一个洪水时期,西方人,到了外国他们也有洪水时期,人类的传说神话不一定都是没有根据的,不是后来的瞎说,只不过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是人类口头传诵,一代传一代,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孙子,孙子再往下传,这样几千年过来,大家脑子里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但是苦于当时离现在太久了,还没有发明文字,这就叫做口头的一种记录,口述的一种历史的记录和回忆,那么伏羲和女娲在大洪水以后被谁救了呢?被白龟救了,一只白龟,还是托黄狗那只白龟,传说上古的时候,伏羲画八卦,而且在八卦池,当地有一个八卦池,有一个景点,在那里养过白龟。

  可是在1982、1983年的时候,一个叫做狗娃的一个小男孩,当时我记得他是十三岁,他去钓那个泥鳅,就在白龟池那儿钓泥鳅,平常都去,那里的孩子们钓泥鳅啊、钓鱼是很多的,因为它“万亩城湖”,淮阳城外全都是一片湖水,这和历史上当时的记载是一致的,他钓着钓着钓上一只白龟来,真是白颜色的龟。后来送到电视台,电视台给它录了像,又送到科研部门去鉴定,鉴定当时我记得它的龟龄是二百八十岁,后来一直养在淮阳县的文化馆,养到大概九十年代末期,根据大家老百姓的建议,还是让它回归自然吧,因为它在人工去畜养它,它长得不大,它毕竟应该回归大自然,当时的设想是想着台湾有一只白龟,咱们这儿有一只白龟,还想着咱们这边雄的,那边是雌的,将来让它结合一下,一直有这个想法,当然这个想法后来也没有落实,最后放归。最近听淮阳县文化部门的同志说,又发现了白龟,说明里面不是一只白龟,这也说明古代的传说,伏羲画八卦,畜养白龟,也可能是有道理的,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传说,那么究竟那个湖水里为什么生长白龟?那就不得而知了,那么白龟是否和伏羲有着绝对密切的联系呢?咱们也没法研究没法探讨,但只知道一个事实,古代有这个传说,伏羲畜养白龟的传说,现在也确实在湖里打捞了一只,而且现在又发现了第二只,这是个事实。

  那么再说伏羲和女娲坐着白龟,被白龟保护起来,坐在白龟身上就顺着河水漂到一座山上,漂到一座山上以后,当时的人民全部都淹死了,你想大洪水多厉害,洪水非常之凶猛的,房倒屋塌,连巨大的树都能冲倒了,何况人呢,但是伏羲女娲是被白龟救了以后,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那么伏羲就向女娲提出来,是否能够结合在一起,就结婚吧,这个在当时来说,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史前的时候,人类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兄弟、姊妹、父母这个概念的,只有男女这个概念,那时候是属于群婚乱婚的时代,那是人类开始的初期,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是高级动物,后来发展到人类的智慧,智慧发展到一定顶点就和动物区别开了,就是我们成为高级动物,灵长类动物里的高级动物,在当时来说,是人类的初期,我们叫它原始社会,叫它上古时期。那么这时候,哥哥提出来了,妹妹不同意,妹妹说那怎么可能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绝对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要硬要这样做的话,除非,他的妹妹指着天上东面的一块云,西面的一块云:除非这两块云它合在一起了,就现在它合在一起了,这是第一;第二呢,因为当时洪水把东西都冲乱了,她的右下方的山坡底下有两块磨盘,本来石磨大家知道是合在一起的,因为洪水的冲刷,它分隔开了,东西各两块,而且距离很远,除非地上的这块磨盘它从这边滚到那边去了,然后它合在一起了,那么这就是天意。

  可是话一说完,天上的云果然就动起来了,东西方的云向一块合拢,而地下的磨盘呢,也自动地滚动起来了,云果然合在一起了,那个磨盘也就合在一起了,那么这就是说天意,让他们兄妹成婚,这个时候妹妹在结合的时候呢,害羞,于是她又用草、就是身边的蒲草,编了一只类似现在的扇子,遮住脸,这个在古书上,比如说汉代的《风俗通义》,晋代的《搜神记》,还有比如说唐人的《读异志》这本书里边,都有着“古磨成亲、结草为扇”的神话传说。而且呢,在淮阳的泥泥狗当中它就有这种玩具,就是一个像小扇子一样盖住脸,盖住虎的脸,然后它就叫“扇面老虎”、“草帽老虎”。

  那么大家可能不信,那么大家信不信、过去看没看到,起码在戏里头看到,新娘子结婚有红盖头吧?对了,她为啥盖个红盖头呢?从哪儿传来的呢?有没有历史上的根据呢?很难说,所以中国的后来的很多咱们的风俗习惯,你从历史上往前推都有根据,都有一定的依据的,这就是咱们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是民间艺术这些泥玩具它怎么会出这些东西,它就是根据人类的这些文化的进展,民俗文化、民俗当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然后创造出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这些故事记住了咱们老祖先生活、繁殖、发展、进化这个过程。

  现在咱们是进化了,越来越科学了,优生优育,科学化的生育。那么古代它不是这样的,它是因为人少,为了要和野兽进行搏斗,为了要战胜对方,它必须要有人,人是第一的要素。要有人就得要发展人、繁殖人,从古到今就是没有人什么都没有,没有人你这个部落就无法存在,你就很可能被人家占领了,掠夺了,俘虏了,就跟大鱼吃小鱼的道理是一样的。古往今来,古代的战场纷争,它都存在着这么一个观念性的问题。所以古代人很重视人类的繁衍,直到现在咱们的窗花里头有“榴结百籽”,石榴不是有好多籽吗?皮都是开着的,那些籽很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子孙多多的,葡萄那也是一串一串的,象征着八月十五,摆出几个盘来了,有苹果,啥意思呢?平平安安吧,摆点石榴,榴结百籽,祝咱们家子子孙孙的繁衍不绝吧,都是这个。换个佛手,那又是利用佛来保佑全家吧,种种的都是民俗。作为一种载体,然后用民间艺术的形式,剪纸也好,泥玩具也好,布老虎也好,来表达人们的一种文化内涵,这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吧,从古到今,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咱们东方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就是沿着这个道路慢慢走下去的,慢慢发展起来的。

  咱们的剪纸大家都见过,也是比较多的,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剪纸,结婚要剪喜花,过年咱贴窗花,过去新娘子的新房里面的墙一圈是墙围花。咱们现在装修吊顶,过去是用纸糊起来,比较讲究用纸糊一个纸棚,上面有顶棚花,中间一个团花,团花团团圆圆,然后四角有四个花对称起来。桌子还有桌围花,有的是绣起来的,是用剪纸剪出来的,老年人祝寿有寿花。过去说,正月十五彩灯挂灯笼,灯笼上有灯笼花,现在大家剪得比较少了,因为都进步了,过去都是剪,剪成戏曲故事,《白蛇传》,精忠报国的《岳飞传》,都是剪一些小孩最爱看的一些故事,谁都愿意去看灯会,看着灯会,看着故事,老年人给你讲这是什么,这出戏讲的是什么。

  那么剪纸是怎么来的呢?有这么几个传说,一个是说周成王“剪桐叶封弟”的故事,封他弟弟的故事。周成王,周王小的时候,很小了,他和他弟弟,弟弟叫叔虞,他们俩非常要好,形影不离,经常在一块玩,有一天玩着玩着,周成王就跟他说了,将来我要是当了王,当了皇帝,我一定要封你为最大的官,那弟弟说,你说话算数吗?那时候还不兴拉钩,你说算数吗?周成王说话当然算数了,你不信吗?好,他随手捡起一片桐叶,中国梧桐是大叶,叶子很大,很柔软,回到房里找来一把剪子,他剪了个什么呢?剪了个玉圭,就是一个长方形中间有一个角,是长方形的玉圭,玉圭是过去古代天子和古代帝王们和大臣们一种最崇高的一种礼器,后来常见唱戏的时候拿这个东西,再后来发展不是玉的了,到后来就变成象牙板,或者其他的代用品,那是一种官宦的标志,一种最高的礼仪,剪了个玉的,因为古代都是玉的,都是玉刻的。后来若干年以后,果然周成王继位了,成为周的一任天子,他就把他的弟弟叔虞封到山西的唐国,山西的西部唐国,封为诸侯,第一任诸侯,这是一种传说,这个传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说古代剪纸是存在的,当时纸尽管没有发明,但是这种剪,已经在桐树叶上剪,这种形式已经出现了,这是一个传说。

  还有一个就是老子过函谷关,大家知道老子、道家学说的鼻祖,创始人,他是河南鹿邑人,他修道成仙以后,骑着青牛,过函谷关,那么传说是这样传说的,到了函谷关,沿途他看到老百姓的疾苦,种庄稼的疾苦,于是他沿途散丹,“老子散丹”,同时,他用金箔,一种金箔纸,剪了好些牛,沿途散,现在老百姓那儿还有一种歌谣,家家户户都会唱的歌谣,正月二十三,老子来散丹,家家剪春牛,户户保平安,于是现在他们那儿的民俗是,每到正月二十三你不用说,家家的主妇们,家家的妇女们都剪个牛,一对贴在外面门上,因为春耕快要开始了,唱着这样的歌谣,就意味着“老子散丹”来了,而且这一家人会一年四季平平安安,有了牛耕田,当时的牛畜力是很少的,很困难的,老百姓人工拉犁,人工种地,那么有了青牛,有了牛,老百姓解决了畜力问题,产量也会提高了,那么这是一种说法。

  这个灶王爷大家都知道,正月二十三祭灶,灶王爷上天了,上天言好事,入地保平安,这家家就得热情招待他,赖好是个官,特别是家里屁大点事他都知道,比如说你吵个架,吵个嘴,闹个气儿,说点不干不净的话,别人邻居还听不见,他灶王爷听见了,他要往天上一报告、一汇报,再加油添醋,那你这家准得糟糕,过去按民间老规矩是啥呢?汇报一次你这家里人就减寿,你寿命比较短,汇报几次你就会因为寿数减短,可能就出现重大的疾病,所以大家都知道,祭灶是给灶王爷嘴上抹蜜糖,用麦芽做的那种糖,给他嘴粘住,封住他嘴,然后前面也给他祭上吃的喝的,让他好吃好喝,粘住嘴他就上天说不了话了。

  这个灶王爷究竟怎么来的呢?说是有一个叫张丹的人,姓张的叫张丹,这个人平常,在老百姓中间他就是好打听小道消息,好向上边反映情况,当时也有类似乡长村长这样的,不过叫法不一样,然后他又添油加醋,这个人死了以后,上面就研究灶王爷究竟叫谁去,算来算去,玉皇大帝叫大家参谋着都觉得不合适,因为人都是老实人,不行。非得找个好打听闲事的人才能够探听出消息来,最后说行了,有一个人刚进来,就是刚死了,正在阎王爷那儿给他画着号,刚进来,这个人就是好打听消息,把他封到那儿最合适,保险家里大小没秘密,他全都给你说了,特别是对于玉皇大帝发牢骚有啥不满,比方说粮食收不上来,对这个老天爷、龙王爷发牢骚讲坏话,这个人他的话都能搜集上来,哎,那就是他吧,他就成了灶王爷。

  另外大家知道,灶王爷都有一个灶王奶奶,最初的灶王爷是一个人,后来老百姓就觉得不大对劲了,一个光棍汉、年轻力壮,又成天挂在家里头,觉得不对劲,自己又老不在家,自己出门做生意,或者下地,早晚都不回来,那怎么弄呢?最后民间艺人聪明得很,想个办法咱给他娶个媳妇不就得了,于是灶王奶奶很漂亮,眉清目秀的,柳叶眉,瓜子脸,杏核眼,这是一个的,我还有一张是两个的,这边一个老婆,这边还有个老婆,叫“双婆灶”,那这就更高级了,当时地主也都兴大老婆小老婆,一个老婆他要不满足,那咱再给他娶一个老婆,两个老婆还看不住他一个人,叫“双婆灶”,于是左右一个美女,有好吃好喝好待遇,再加上美女,你说他上天还说啥,他成天喝得晕乎乎的,他就没空说坏话了,这就是灶王爷的来历。

  其他像皮影,像中秋吃月饼,兔儿爷,月饼的来历,嫦娥,故事很多很多的,今天就不多说了,说这么些故事,就告诉大家,我们的一切民间艺术都是依附着民俗的节日,民俗文化而生存的,而民俗文化呢,又给它提供了一个文化内涵的这么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决定了春节期间热热闹闹,要穿新衣服,要玩玩具,布老虎,要吃的就更不要说了,吃饺子或者吃年夜饭了,那么到了正月十五,要看花灯,于是就有各种花灯出现了,你到了清明节要放风筝,于是又出现了风筝,那么有这个节日,就有了风筝,风筝又有各种不同样式的风筝,各地的风筝南方北方不一样,一个省也不一样,那么一年到头的节日,就觉得尤其是小孩过生日,那就更讲究了,十二生肖,你是属猪的,属兔的,属马的,于是就各种样子的玩具的兔,各种样子的牛,各种样子的马,于是又出现了,百花齐放,各种各样形式的艺术形式都出现了,这就是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这种关系。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它的价值,我为什么讲活态文化呢?应该讲一讲,联合国最近启动了一个工程,启动了一个保护和抢救这些民间艺术的工程,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咱们吃饭讲特色菜,咱们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世界文化也是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世界的经济应该越来越走向一体化,就是科学发达,发明电子,发明电脑,你都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咱们没有电脑,它有,那么这交流信息就不方便了,那就落后了,那么现在世界的经济越来越快速地前进了,但是文化绝对不能够成为一体化,如果文化一体化,你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中国人说中国话,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中国的东方的语言,不管在河南话河北话,但是咱们都通用,都懂,都理解,风俗习惯有不同,咱知道东乡跟西乡,十里不同俗,连做饭的做法可能都不大一样,都有区别,叫“百里改规矩、十里不同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规矩不一样,但是大的方面一致的,节令,咱们春节,中国东西南北,包括海外,你到世界哪个国家只要问是中国人,他过年也都吃饺子,他都祭祖,都要耍龙灯耍狮子,大家觉得奇怪吗?不奇怪,他离家已经几代人了,好多华侨,爱国的华侨,他不会说中国话,他也甚至于有很多人不会写中国字,不会写汉字,英文写得非常棒,英语说得非常地道,但是他知道我的老家是中国,我是中国人,他的习俗是回到家里头,他仍然是按照中国人吃中国菜,那么这就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就是起到这个作用。

  大家想一想,如果咱们没有中国字,你们也不喜欢写书法了,将来都会用电脑,几分钟,用王码也好,用拼音也好,超过你写的速度多少倍,而且很方便,你不研究中国字了,中国的象形字,很有意思,它的内容,中国书法你不会写了,语言你用英语了,在社会上工作,报效祖国,你干点实事,你还想生活过得好一点,成白领你必须学好英语,英语你学得不好,那么你看的是外国的故事,看外国书可以了,看外国电影可以,你还全都变了,包括中国这些民俗文化,你过生日不用给当妈的送寿桃,面做的吧,吃寿面,今天是咱妈的生日,吃面条,大家给母亲添点寿,然后拨出点自己吃,给咱妈嚼嚼灾,是吧,这些习俗都没有了,都唱《生日诞歌》,大人小孩凑在一起,都唱《生日诞歌》,咱还叫中国人吗?咱叫日本人行不行,咱穿的都是西装,咱的服装不比外国人差,头发也都染黄了,鼻子也垫起来了,咱哪点都不像外国人呢?这就失去了中国人存在,在国际上存在的位置,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创天下、打天下,然后又发展成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国家,依靠的是什么?是文化,出去对外来说,是武力、是战争、是强壮、是勇敢,对人民来说是一种教化,对农村来说,咱们就是靠民俗了,靠家里头一点一滴的教育,今天过节了,你得到你舅家去吧,明天是啥节气了,应该是闺女回娘家了,给娘家割块肉,麦罢了,瓜果下来了,桃也好,李子也好,弄一篮子,买点油馍,割一大块肉去看娘去了,每个节气都有固定的内容、固定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教育着人们应该孝顺父母,灯节,灯上有很多故事,民间木版年画有很多英雄,这是岳飞那是戚继光,他们是抗击外国侵略的,怎么死的?知道岳飞是英雄,我们敬几炷香,这些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民俗的一种教化,也叫民俗文化,也叫民风,民风不正是不行的,民风正要吸收里面一些正确的因素,孝顺父母是正确的,纪念祖先、怀念祖先,继承发扬祖先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和那种爱国主义的精神,这都是正确的,所以很多东西不能够丢掉,世世代代都要有这种保护民族文化这种意识,强烈的意识,维护咱们民族的尊严。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