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南怀瑾全集

《唯识与中观》第12章


  原文:

  “唯说不还三乘无学及诸菩萨得此定故。彼随所应生上八地皆得后起。有义要断下之四地修所断惑。余伏或断。然后方能初起此定。变异受俱烦恼种子障定强故。彼随所应生上五地皆得后起。若伏下惑能起此定。后不断退生上地者。岂生上已却断下惑。断亦无失。如生上者断下末那得生惑故。然不还者对治力强。正润生位不起烦恼。但由惑种润上地生。虽所伏惑有退不退。而无伏下生上地义。故无生上却断下失。若诸菩萨先二乘位已得灭定后回心者。一切位中能起此定。若不尔者或有乃至七地满心方能永伏一切烦恼。虽未永断欲界修惑。而如已断能起此定。论说已入远地菩萨方能现起灭尽定故。有从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烦恼如阿罗汉。彼十地中皆起此定。经说菩萨前六地中亦能现起灭尽定故。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假说彼名。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或此俱是触处少分。除斯五位意识恒起。正死生时亦无意识。何故但说五位不行。有义死生及与言显。彼说非理。所以者何。但说六时名无心故。谓前五位及无余依。应说死生即闷绝摄。彼是最极闷绝位故。说及与言显五无杂。此显六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由此不说入无余依。此五位中异生有四。除在灭定。圣唯后三。于中如来自在菩萨唯得存一。无睡闷故。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若起第六则三俱转。”

  ……犯了痴戒。慢心,有道人会犯这个慢心哦。不会有这个慢心:嗨,觉得我啊吊儿郎当没有什么;说我有道,我是比你好啊!——那是萝卜的果位。所以啊,欲界的惑业的种子,这二性繁杂,障定了。

  “唯说不还,三乘无学,及诸菩萨,得此定故。”

  唯有第三果罗汉到达了不还天、不还果了,三果罗汉在无色界中证果了。换句话所以你要注意,也包括这个色身,我们到了色界的人可以做得到啊。你们打坐修定气脉真正通了,只有光明,没有身体的感觉,就是与色界相近了。再进一步光明也没有了,空即是我、我即是空——在无色界中。

  所以,你还在身上搞气脉,“哎呀,任脉通了,什么腰通了,头顶通了……”你通吧!慢慢通吧!通到哪一年去啊?那都是在欲界里头搞。为什么?四个东西:忧喜苦乐,功夫进步一点就高兴,不进步一点就烦恼——心理上。气脉通了:哎哟好舒服啊!气脉不通:哎呀好苦哇!就在这里头转,都在欲界里头滚。以如此的修持,以为自己得道证果,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果报?所以要注意啊!

  只有到三果罗汉不还果,及三乘——声闻、缘觉、菩萨道,到了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了。前天我听显明法师讲《法华经》,告诉你们什么叫有学、无学位,讲得很清楚了,我不需要再讲了。到了无学位的以及一切大菩萨,才能得灭尽定,还没有到涅槃哦。灭尽定你注意哦,上次讲过,“相似涅槃”。

  “彼随所应,生上八地,皆得后起。”所以三乘无学以及三果罗汉们,他们有自己心灵的感应。一动念,要入灭尽定,就超过了,“生上八地”。但是这个定,其实是后得智起来的,得灭尽定。我们现在用第六意识思想妄念起的,不是后得智起的,不能进入此定;思想分别妄念都空了,那个“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后得智才能进入此定。这是一派的理论,玄奘法师也把它拿来放进来,给大家参考;有一派修持的经验如此说。

  “有义”,另外有一派,这些大师们修持证果的经验,“要断下之四地修所断惑。”要断除了四禅天以下的余惑、“余伏”,及余的习气的力量,或者降伏下去,或者断除了,“然后方能初起此定。”才能够进到灭尽定的境界。

  “变异受俱,烦恼种子障定强故。”为什么呢?在四禅天的境界,“变异受俱”,这变异生死的感受。什么感受?我们这个感受最厉害的是苦、痛苦,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与快乐,苦乐两个相对,刚才讲过忧喜苦乐这四种,你看在我们心理上几时完全没有过?我们心理随时在这四种里头变化,在变异。一下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呢?不舒服,不舒服就是忧愁;乐极就生悲;悲极了发疯了又生乐——那个非量境界的乐。悲痛到极点有时哈哈大笑,那已经神经了,是非量境界的乐;但是也算乐。人都是忧喜苦乐在“变异受俱”,这都是烦恼的种子,这些东西障碍定力是最强的。心理不平衡,心不得定。

  “彼随所应,生上五地。”四禅以上的“五地”,三界天人表上面,四禅天上面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皆得后起”之以后才能够进入灭尽定。

  “若伏下惑”,断除了,或者修持努力把下界的这些见思惑(贪嗔痴慢疑)伏下去,才能够生起这个定,“能起此定”。

  “后不断退”,那么得了这个定以后,永远不会退堕了。

  “生上地者,岂生上已,却断下惑?断亦无失。”他说,所以前面这一段这一派所讲的理论,必须要升到高一层的境界,才能够把下一层的种子发现。这个道理怎么样说?等于说我们打坐的学佛的人,今天进步了一点,才觉得:哎呀昨天很糟糕,那个念头很不对呀。进步了、上地了一点点,发现下面、昨天的错误,对不对?那么,这是一派的说法,刚才前面一派,“生上地者”这个。那么,另一派的说法不是的,就要当场自己检查出来这个心理境界,现在自己这个功力境界在哪里;已经到哪里,赶快丢掉,才能够上进。简单告诉你就是这样,免得被他文字困住。

  所以他说,生在上地以后,断了下地这个习气,“断亦无失”,他说这种理论也没有错误。这一段你要知道,都是因明道理了,这叫做“观待道理”,在作功夫的思想论辩上在讨论、逻辑地讨论。讨论了“证成道理”,真正修功夫经验是如何。

  “如生上者,断下末那,得生惑故。”因为生了上界以后,再进一步了,才能够断除第七识的与生俱来的我执的烦恼。所以功夫禅定修行不进步,你想断除自己的烦恼是做不到的。换句话说,注意哦,我们再放下经本研究,你说修行人势利不势利呀?非常势利。修行人现实不现实?非常现实。你不进一步,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现在的错误,你看多现实!不积极地求上进,你永远停留在下界,你看多势利呀!这就是真现实。所以儒家的道理也一样,你们《大学》都念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为日新电影院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要求进步。如果满足于今天的成就,就是堕落、就是退步了。修行人随时随地是在上进的,要有这种精神才叫精进修持。停留到这一秒钟的成就为满足,就是退堕的人,就下去了。所以不到无学地就不可以有停留,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在求进步;只有明天,没有今天,今天的成就都不算数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不还者,对治力强。正润生位,不起烦恼。但由惑种,润上地生。虽所伏惑,有退不退。而无伏下,生上地义。故无生上,却断下失”。这一段,我们刚才都简单明了把意思给你讲过了,我们不在文字上玩了。因为我现在我也在发心,不过我的发心不知道有结果没有,我正要把这个译成白话。我看大家太痛苦了,把它译出来整个变成白话,你们一看就懂了,免得那么痛苦。给玄奘法师那个骨头一样在啃啊,一个字一个字啃啊,啃不清楚的。所以我准备为大家、为未来的人下一道工夫,希望我有精神。我现在每天都抓住夜里抓住精神搞它一个钟头;朱博士正好在这里,叫他整理,他已经整理十几张纸出来了。那么这一段暂时不讲。

  道理讲完了,现在继续下去,这是论辩的道理。

  “若诸菩萨,先二乘位,已得灭定,后回心者。一切位中,能起此定。”如果修大乘道、菩萨道的人,先修小乘,已经证到声闻、罗汉的果位了,后来马上回心发大心、发菩提心,转入大乘菩萨道的人。他说这一类的人,因为他小乘的功夫四禅八定都到了,定力已经到了,再发心做大乘菩萨道回心向大,所以大菩萨们他在任何时间要入灭尽定就入灭尽定,随时可以做到。“一切位中,能起此定”。

   “若不尔者,或有乃至七地满心,方能永伏一切烦恼。虽未永断欲界修惑,而如已断。”假使不是呢,不是从小乘里头转过来的大乘菩萨;换句话学佛要注意哦,真正的学佛、规矩修,先学人乘十善业道;人乘修好了,修天乘,修四禅八定之初禅;再修好了,就声闻缘觉。这就等于我们现在的读书,幼稚园、小学、初学、高中、联考到大学、转研究所,读大乘,就是规规矩矩一路进修。当然,也有聪明人半路插过来读大乘,那么定力都没有修过的,没有修过四禅八定、一点定力都没有,那只要心发的大,心发的大是什么?——善行做得多。你不要以为自己“我是学大乘”,你一乘都不乘啊!日行一善你都做不到,你做了哪一点好事啊?只有偷了人家面包吃,造了罪孽;虽然只偷一口面包吃,盗戒犯了,哪里容易学大乘!所以他假设不是这样正科生转过来,“若不尔者”,那么是大心菩萨,或有乃至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永远降伏了一切根本烦恼。大菩萨不一定哦,还有欲界的烦恼没有断,修惑虽然没有断,在大菩萨的大愿力与善行之下等于已经断了,随时可以入灭尽定。因为他这个心力大、智慧大、福报大,可以入此定。注意啦!所以,学佛很简单,没有别的话,你不要随便吹牛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口口声声在书本上转,学识好、佛学理论讲得好,平生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哪里能够证道啊!你打坐坐死了,变一块石头而已,有什么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是诸佛教”哦!至于修定呢也很简单,“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六意识先扫干净,贪嗔痴慢疑扫扫干净,就行了嘛。

  所以刚才讲行菩萨道,为什么还在欲界还有欲?同普通人一样,男女饮食都有,修惑还没断,七地菩萨以上,为什么可以入灭尽定?愿大、善行大,功德到了智慧也到了。他换句话说,大菩萨提得起放得下,要切断就切掉了,才能够起此定。

  “论说”,《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已入远地菩萨,方能现起灭尽定故”。所以《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告诉你,已经到了第七地叫做“远行地”的菩萨,才能够可以进入灭尽定。

  “有从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烦恼,如阿罗汉。”但是菩萨地不一定哦,刚才引用了弥勒菩萨的话,现在玄奘法师又引一段,在哪里他没有讲,你要佛经看多了你就懂了,《楞伽经》告诉你。只要真菩萨发心的人、初地菩萨,如果要进入灭尽定就可以做到、修到了,永伏一切烦恼,等于大阿罗汉。所以十地菩萨是有次序的。但是,你看在《楞伽经》上说,初地等于十地,十地等于二地,二地等于八地,八地等于六地,六地等于五地,搞了半天一地也不地!——就是一个心地。所以《圆觉经》上告诉你“本无次第”,“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圆觉经》上的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圆觉经》有这一段,你们自己去翻哦。就是说本无次第。

  “彼十地中,皆起此定。”所有行大乘菩萨道修的人,在十地当中任何一地,要入灭尽定都做得到。

  “经说”佛经上讲,“菩萨前六地中,亦能现起灭尽定故”。

  好了,把灭尽定、无想定交代完了。

  现在我们不要忘了,我们唯识学讲第六意识,同我们最切身有关的,我们现在大家在念佛、打坐、修密,修显教修密宗一切修行,是不是从意、心意下手啊?对不对?所以先要认识意地的修持。

  意地,我们引用禅宗六祖的话,讲修行,六祖怎么说?“六七因上转”,修行第一步先第六意识这个心念在转。“五八果上圆”,前五识同第八阿赖耶识证果的时候才会圆满。所以你要晓得前五识包括身识,你说气脉真正地通啊——除非你证果了,就懂了。所以先从心理意识。那么心地的意识,所以我带领大家先认识,不要搞错了,(认为)无念就是定。如果(认为)无念就是定,无想定、无记、灭尽定三个境界不认识清楚,往往在昏沉无记中,自己以为在入定,不得了!那修的果位是什么?来生变猪。不但不会证圣果,而且变畜生,因为把昏沉当定了。因此刚才有人问,为什么从这里讲起?重点在这里。你知道吧?现在了解了吧?刚才有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很重要,为什么我偏偏要从这里讲起呢?

  现在再讲意识地,还有五位很重要。无想定讲了,意识地五位是什么?哎,张照显,你说五位是什么?“无想”,我给你报;第二个,“灭尽”;第三个,“睡眠”;“闷绝”等等,这五位要记得。现在跟着下来,睡眠,什么叫睡眠?睡眠也等于无想,这就是说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你千万不要认为第六意识不起作用自己当成是无心,“我已经得了无心定了。”有些人做事,或者骂你打你一下,“哎呀,对不起啊,我无心的。”——没有无心的事,绝对有心。但是那是无记,不叫做无心。无记是介于善恶两者之间。所以我们有时候普通脑子呆呆的,读书也读不下去,闷闷的,那是无记。所以你们打坐把无记当成无心,不得了啊!那错误大得很啊!千万注意啊!所以刚才告诉一个道友,你学佛多少年,为什么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呀?你以为自己空了?你通通在无记中,来生要变猪哦!真的呦!你看那个猪啊、牛啊吃饱了“哼哼哼”就睡觉了。真的啊!我是有讲有演、叫做讲演,给你们讲老实话哦。严重告诫!因为我这样我就没有责任了,不然不告诉清楚就有问题。所以无心、无想、灭尽、睡眠、闷绝,五位。

  睡眠在这里没有讲,其它佛经告诉你。那么睡眠分两种,一种是地、水、火、风四大不调、身体不健康需要睡。一种是心疲劳,心理的不健全、意识不清明,所以要睡眠。所以修行到家的人没有睡眠的,告诉你。所以有些人用功到了,“哎呀,我失眠了。”我一看,是用功有一点进步他自己当成是失眠。尤其加上现在的医药,“哎呀不得了,自己找药吃啊。”我都……没有办法,你去找医生去吧。修行人,自己为了断除睡眠想尽办法都想不到,为什么怕自己失眠呢?而且我告诉一个朋友,你失眠了三十年有什么不好呢?你活了六十年等于人家活一百二十年。因为普通人一半(时间)都在床上,糟蹋了的么。睡眠是习气啊,睡眠是一种生存——哎,你们不要乱记!记下来,身体不好还拼命不要睡眠,那病了不要怪我。那要功夫到了才行。

  “此睡眠时”,他说睡眠的时候,“虽(然)无彼体”,睡眠没有自体,就是睡眠。“而由彼似彼故”,就是它睡眠这个境界好像是无心,其实不是。睡眠就是睡眠,不能叫无心;它的本位就是睡眠。“假说彼名”,所以他属于第六意识的五位里头。

  “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为什么要睡眠?风,风就是什么?气不对了。所以人为什么会打呵欠?疲劳了、要睡了打呵欠,脑子里氧气不够了,就是风大、气不够了,他脑神经细胞要休息了。脑子里头氧气不够就疲劳想睡了。所以打阿欠,打阿欠是氧气不够了,里头碳气太多了。所以功夫到了的人,气机充满,喉轮脉打开、气脉打开,自然没得睡眠了。所以修道到家的人,身轻如叶,昼夜长明。昼夜长明就是没有睡眠,永远是清醒的。所以佛者觉也,永远是清醒的。所以睡眠这个位子,“风热”体能的体温,或者这个人的体温太高了太低了生病了,发烧就要睡了。高烧,体温增高。“风热等”,《成唯识论》这里头很多,地、水、火、风哪一样不平衡,他就要睡眠、昏沉了。“风热等”,你注意“等”哦,这地、水、火、风四样,四大哪一点不调和,就昏沉爱睡了,带动你第六意识也昏沉了。“风热等缘,所引身位”,所以身体睡着了。

  “亦违六识”一睡眠了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不清明了,“故名”所以叫做睡眠。

  “极重闷绝”,说睡眠呢也可以叫——其实呀跟闷绝俩差不多,同昏过去了、死过去了差不多,睡眠是个小死。所以学佛的佛的弟子们戒律,睡眠要你心能观太阳而睡,慢慢练习自己第六意识永远清明。当然,你们这些同学们大概都有经验,观太阳月亮,一观到右侧而卧,很容易睡着了,然后睡得很舒服,第二天:哎哟老师啊,观太阳睡得好舒服啊!你说该不该打?对,就是因此……但是,讲现在医学呢?很好。医学告诉你,你真睡不着,观足底心,观大脚指头,有一块黑点、黑洞,慢慢地要这个黑洞慢慢慢慢上来,就睡着了,没有失眠了。可是我不主张你哦,话跟你讲了,就是为了救治你们身体,常修的结果容易进入无明,不好。

  “或此俱是触处少分。”所以睡眠,人睡着了,不能叫无心哦,就是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它属于“触处”,色声香味“触”身体方面的,触处不发生作用了。但是不发生作用,“少分”还发生,你睡着了,一个蚊子来咬你,你会“啪”去打,那么说你是有意识啊?没有。意识有,在什么?在无记里头住的。

  无记有无记果报,所以,你打了这个东西呢,将来你把它打死了,所以我们人有时候走路,忽然碰墙上擦掉一块皮,也就是受无记果。一切皆有果报。所以这个睡眠是触处的、少分的。

  “除斯五位,意识恒起”,除了无心、无想、灭尽定、睡眠、闷绝五位以外,我们这个意识总归在的,你空不了,意识没有办法空得了。

  那么有人问了,“正死生时,亦无意识”。死去了断了气,那一个闷啊!那叫大闷绝,那个时候有没有意识?没有。什么时间呢?醒转来、起来,中阴身来了,这就是中阴身,意识生起了。所以刚死过去那一阵是闷绝了,其闷绝位。

  “何故但说,五位不行。”他正死了的时候,意识也没有,为什么只讲五位呢?

  “有义死生,及与言显,彼说非理。”他说有人说,这个生死也算一位、算六位嘛,死的时候应该讲出来,为什么不讲,只说五位有呢?他说“彼说非理”,另外一派讲,这个不合理、不合逻辑。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但说六时,名无心故”,现在告诉你怎么样才修到无心位?所谓一切无心。怎么叫无心位?无心位啊,就是没有意识现行,那只有这六样。六时是什么?无余依涅槃、无心、无想、灭尽,包括这个睡眠、闷绝,死亡不属在内。他说死亡已经是另外一个名称叫死亡。所以啊,他说只讲意识无心,“前五位”。所以,我们归纳一句话,禅宗祖师也告诉你,“莫道无心便是道”,不要认为无心就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真正学禅的大宗师,像临济、沩山禅师都是唯识学的大师,他们都是学过唯识来的,所以悟道的成就那么高,教理通达得很。这些人《五灯会元》、《指月录》、《传灯录》上没有,你就要看临济的传记了,他先是学教理的啊。“及无余依”,这是六位。

  “应说死生,即闷绝摄”,所以说在理论上,生死交关这个时候,属于闷绝这一位。

  “彼是最极闷绝位故”,死是意识完全断绝了,是最高的闷绝位。

  “说及与言,显五无杂”,所以现在只讲五位是无心位,这个没有错误。

  “此显六识”,这一段就告诉第六意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所以像我们睡眠、闷过去了、昏过去了,这意识断了,其实在第八阿赖耶识意识种子没有断,所以一醒来又起。

  “由此不说,入无余依”,所以这个不叫做无余依定。

  有学心理学的人,到这里有没有问题啊?我看有问题。潘明定,你说,有没有问题呀?没有想到?我替你提。

  “此显六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就是说六识在这个闷绝断过去了以后,拿五位里头闷绝来讲,等到清醒过来第六意识还存在,对不对?好!但是现在心理学有一个现象,一个人绝对昏过去了、受了大刺激以后,醒了以后忘失了记忆,那你就问我了:第六意识还在不在呀?洪医师怎么说法?洪医师啊,你是怎么说法?(洪医师答话。)第六意识还在。受了重大的刺激闷过去了,醒过来记忆忘却了,有时候个性都变了,但是他的意识本位没有变,这个叫什么?“变异受”,意识的变异受。那么现在心理学上就是人格的变换。意识还是那个意识,“变异受”,人格的变换。那么如果用治疗的办法、医学帮忙这个第六意识恢复,那很麻烦了。如果脑神经没有受损坏,用别的方法、用各种方法容易恢复;假定脑神经受了损坏,第六意识所依赖的机能受了中断,那个意识要使它恢复境界呀,要最高定力的人,在他那个非量境界里头指示他、引导,可以恢复意识的清明。这不是现在医学所能了解了。你记住,将来作实验的时候晓得,啊。刚才我就交代了啊,这些问题你们平常问过我,我没有时间答复你,现在告诉你了。

  跟着下来,“此五位中,异生有四,除在灭定。”他说,这五位,无想、灭尽定、睡眠、闷绝等等五位,一切异生(众生)里头有四,除了得灭尽定的人。圣人、得了道的人得了灭尽定啊,只有后面三种,无想定的境界会有,灭尽这些有。

  “于中如来,自在菩萨”,修持到了佛地的境界,或者证得菩萨境界,不管哪一地,就是心念得自在者,只有“存一”,只有什么?涅槃境界,意识证入涅槃是绝对清净,也没有睡眠了,不需要睡眠;也没有闷绝了,没有无明;更不会走错误路子进入无想定的境界,而且不需要灭尽定,自性涅槃。这是第六意识的道理。

  所以,“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所以说,这个八个识,一切众生心一动,心就是心王了、八识心王,心王一动,第八阿赖耶识与第七末那识我识,这两个马上就变动。换句话说,你们要体会,有些人修定力比较高一点,在定中,我常常问你们,为什么要出定呢?还是腿麻了,还不是腿麻?——心要出定,心的定力不够。就是一切有情啊,心一动,末那第七识这两个就动了,意识跟着动。

  “若起第六,则三俱转。”假设第六意识动了,那么后面两个第七第八(识),前面前五识,这三位,前五识、第七、第八(识)都跟着动。

  至于其他的识变,识是表层哦、意识中间哦,其他的识变,“余随缘合”而来,譬如我只用眼睛看的时候,耳朵不一定听,耳识不起作用;光想听人家:哎呀这个家伙讲什么?自己眼识就闭起来了,这时耳识起作用。“起”,或者前五识五个都起,那么四个“俱转”,四个跟着转。乃至用意久了……[断录]

  所以现在我们由无想定介绍起,讲到第六意识怎么样修到这无心境界,因此讲无想定、灭尽定这一段,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义”讲完了,第六意识的“转义”。所以现在我们晓得了,为什么讲这一段,叫大家修行用功在心地上、意识上特别留心啊!心行的贪嗔痴慢疑,检查又检查、仔细更仔细。大家贪嗔痴慢疑你丝毫没有动摇,那怎么样能够成道啊!在见解上思想上呢?邪见、边见你看都一点都没有动啊!见取见、禁戒取见更厉害,都没有动过啊!所以,把这一讲关于文学性的特别发给大家,要大家注意,你不要当文学境界看,里头引的都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不管你男女老幼,许多讲修持的人,哎呀,一到某个时候,那个瞋心习气爆发,贪嗔痴慢的爆发,比一切没有修行的还厉害!你们特别要珍重哦!你说我对不起啊,你说这是我当时功夫的过程啊!你这个过程一犯,那个因果是多重啊!你以为过了就算了呢?千万注意啊!那么这一章东西里头大家带回去研究,尤其前面这一段,这位叶女士、叶琼章、叶小姐,所以我断她是再来人也。在中国历史上古书上这些再来人记载很多。她到那个时候,嘿!她走了。她也用不着……现在的人要吃安眠药来抗拒这个家庭、反对婚姻啊,她不需要,她也没有抗拒。好嘛,你说嫁给谁就嫁给谁,到时间她就回去了。你看她的境界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到这里为止,不能继续了。下个礼拜三、礼拜天还照旧。

  把两张表啊都带来了啊,“三界天人表”同“九十八结使表”,非常非常重要噢!希望大家都带着,如果没有的话,找旁边有的人坐到旁边去。这两张表很重要,今天就要讨论到了。

  我们现在《成唯识论》先提出来的是第六意识的有关于修持的这一部分。我们人要修持,一切都在意识上起修。不只佛教,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一切哲学、一切的学问,讲人生的修养,就是如何修善,怎么作善,这是佛教的佛所教的修养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偈子,大家要记住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大家必须要记得的啊!我们再讲一道,好象黑板上都有过的,都要记下来,千万不要靠笔。照我们老一辈子读书的方法,靠脑子、不靠本子,靠本子记录啊,你的意识已经不行了,觉得已经记好了交给本子了,自己决不肯用心。所以现在人读书读了半天,非常用功,花的精神花的很多,而不能够把学问会之于心,就是不用记忆这个办法。据我的经验、几十年经验,因为新旧的教育、文武的教育,差不多我都受过了,所以要记一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的教育不外乎这个,不管大乘、小乘。另外,我们修持学佛必须要了解一切佛法、一切宗教、一切学问建立在三世因果,尤其是佛强调这个六道轮回,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所造的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不会丧失的;“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因缘会遇的时候,包括了无尽的时间、无边的空间,不一定的。所以人生的遭遇,有时候不是前生、大前生的事,不晓得自己无量劫来的因果。这两个偈子一定要搞清楚。

  现在我们晓得,这两个偈子是一段,基本上要了解。不管你学禅宗密宗、什么宗、什么高远的思想、思想怎么样高远,都逃不出这个范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修证的法门,净,不是清静的静,是干净的净,“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的教化讲来讲去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那么我们这个意啊,怎么样能够净?绝对的干净,不是普通的清静、静下来的静,不是动静那个静。同染污相对的,干净那个净,白净。

  那么我们现在晓得《成唯识论》是特别先提出来这一段来研究。有五位这个意识,同前面五个识几乎相同,重点还在意识不起作用的时候。两种定叫做无心定,我们都听过的,注意啊,我再给大家、今天要讨论作功夫的啊、实证,不讲理论了,就是所谓讲证成道理,如何证果成功的这个道理;不是观待道理,不是光讲逻辑。不讲因明了。

  意、这个意识有五种位置上不起作用,都叫做无心定:一个是无想定,一个是灭尽定。无想定要注意!大家特别千万注意,这个同自己作功夫、尤其作功夫的人注意啊!这个无想定不属于四禅八定里头的,要注意哦,四禅八定没有它。

  那这个天人表上有四禅八定,你可以査。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得乐(也称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这是四禅;加上四个定境: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叫做四禅,就是包括了八个定境。

  前面四禅的定境在什么?只有一句话:“心一境性”。这个心就是意识心,就是一境、一个东西、一个境界了。那么没有无想定哦。所以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生无想天。三样了啊,两个无心定:无想定、灭尽定。

  灭尽定呢,不属于四禅八定,是九次第定、第九位了,四禅八定另外的。灭尽定得了,是阿罗汉果;不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大菩萨、是佛。小乘的果位到了灭尽定到了极点了。

  所以我们晓得,这个意识这个状态,所以大家打坐,说思想觉得自己空了、觉得自己有什么感觉——统统在意识里头玩!没有逃出了意识。你意识根本不要说空,你干净都干净不了!不要在那里自欺了。打坐境界坐得好有什么用?气脉通了又有什么用?那个意识在那里玩贪嗔痴啊。但是有没有用呢?我们再来讨论。先认清楚我们讲过的课。

  这三种以外的意识,这三种,普通还不有,无想定果然不属于四禅八定、不属于九次第定的范围;但是你要修持到完全意识不想,不容易哦,做不到哦!做到了,那已经超过三禅以上,到四禅天的境界了。我们如果借用中国道家的话来做一个方便法的说明,就是做了神仙,不当正位的人,不归位,没有阶级、不想做官,等于我们做人一样不想做官,也不想当皇帝——散仙、散位的,悠游自在,他不归位。

  这无想天在四禅八定里头它是凡夫所居的天,普通人、凡夫也做得到,不属于证果。所以呢,无想定也叫做外道定。因为修到了意识完全灭除了、不想了,他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所以呀,他没有认识清楚何以能够修到无想,还是你意识做到了无想。后面的能,能做到、修到无想是什么?这还是心的作用、识的作用。他不去认清楚,所以属于外道的范围——心外求法。

  这三种意识是不起现行了。我们普通人呢,有两个情况之下意识不起:一个是睡眠,大睡眠,睡得很沉,疲劳到极点、烦恼到极点、灰心到极点,大睡、睡得很沉,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起现行。睡着了做梦,做梦意识还是在动啊,不过不是明了意识在动;意识的另一面,就是独头意识在活动,就是现在心理学所讲的下意识在动。独头意识是第六意识,下意识就是第六意识。所以睡眠这个位置呀,第六意识不动,没有了。那么我们打坐修道的人,你修到觉得自己没有念头,要检查清楚哦,是不是昏沉。昏沉跟睡眠两个位置的差别,昏沉也就是睡眠的一种。好像自己没有睡着,实际在睡,不要认为这个是定境;正在睡眠中,不是定,要搞清楚的。这个睡眠这一位,这一部分这个境界里头,也是个境界呀!你不能说凡夫没有境界,境界是个统称了。

  另外,闷绝、昏过去了,意识也没有,不起现行。但是意识不是断了,是不起现行。第六意识习气的种子还在。为什么不起现行?它无缘了,没有攀缘了。等于这个电,没有机器电的功能发挥不出来;电的功能还是在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成唯识论》讲得很清楚。这是第二节今天要同大家检讨的。

  研究了《成唯识论》结论,刚才我们讲了几个礼拜,就是意识的所谓五位,这五个部分意识不起现行的作用。现行,唯识学的专有名词,也可以说现在的心理上的动力,心态的动向不起了。拿现在话讲是什么呢?心态没有动向了。应该说,这个时候如果检查心电图的话,是平静的,没有起波动性了,等于死亡了一样、停止了一样。那么有一次他们几位医生把我抓到了作试验品,拿心电图、脑电图都给我带上,把我冻得要死、冻感冒了,搞了半天,哈,那么心电图,然后那么可以有一段,当然那是搞一下下给他们试了,心电也可以是平静了。本来心电是这样跳、这样跳,可以这个样子走过去。那还不是真的,那还故意有意控制到给他们看的。真到了无心定,更严重了,等于死亡,看起来在仪器上等于死亡,不是说无心定就是死亡啊。

  所以死亡的时候属于最重的闷绝这一个环境,所以死亡不属于这五位里头。那死亡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意识有一段是不起现行。等到死亡过后意识又起现行的时候啊,那变成中阴身了,要转生的时候,中阴身的问题我们已经讲过了,暂时不讨论。

  现在,再结论给大家说,我们要记住。所以这一次讲《成唯识论》主要为了这里一般同学们或者外面的我们自己一般道友们讲修持的人,特别要注意,意识五位不起现行。

  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由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生在无想天变无想天的天人,无想定平常我们现在活着修到无想定,修到此身、这个肉身坏了以后,一念之间生无想天,变天人。当然在无想天的天人,都在光明中,一片光明。虽然有光,是没有烦恼、没有大烦恼,细烦恼还是有,无想就定了,五百劫,那这个地球世界的形成、世界的毁坏不晓得经过多少次了,他还在定中呢。加上凡夫境界的睡眠、闷绝,五位当中意识不起现行,不呈现出来,也可以说现在意识就没有了。这个意识没有了,在普通佛学我们所谓说“空”,你空个什么?是意识觉得空了,意识空了。意识空了谈何容易做到啊!意识要真正空了,在小乘的极果(无想定不算意识空哦!无想定,我们听了《成唯识论》你注意,所以教理跟修持两个要配起来,不然你教理学了干嘛呢?佛经佛学听了光来搞哲学,没有用的,搞哲学是散乱、妄想嘛。你修持到了哲学自然通了,那念头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证成道理。)

  所以无想定跟无记又有什么差别呢?无记心,就是这个人、普通人、我们记忆力差,万事容易忘记,这都是无记以内。无记、无记性是过去生的业报,烦恼障重。换句话无记性呢,这个人昏沉重、头脑昏昏地。无记人,譬如普通一个人、记忆力差的人,他的思想还更乱,所以记忆力差了。思想集中注意力专一的话,记忆力一定好的。你们注意哦,所以读书记不住,尤其你们现在,现在人靠笔记、靠笔、靠纸帮助记忆,其实是差劲得很。所以像我的习惯,到现在做卡片做什么,我都还不得已而用之。完全一念就可以把它记住,一念一定记住。有时候这一张纸,比如说我告诉你经验,看完了以后记住了,当然这张纸不要;万一想不起来,我想起来不是想一句话,连这一张纸整个就摆在前面了一样。要这样专哦!否则都属于无记。所以无记是自然的果报,昏沉,也可以说是大散乱,所以无记也是大烦恼;不善业,虽然不是恶业,是不善之业,是果报来的,所以无记跟愚痴、笨,当然连在一起。

  无想定可不是无记哦!这理由,中间差别的在哪里?我是意识把一切念头、心理的现行、心态把它切断了,切断不是压制——无想。你说它有境界没有?境界是什么?境界是所求的是无想,对不对?我们都讲过的啊,提起大家注意。

  这不是讲经了,这叫做说法,你们看到佛教里头有讲经、说法,这样子离开经典讨论就是说法,不是讲经了。那么在古代丛林之下大方丈来说法不是这样了,严重得很!旁边站着的像皇帝上朝一样,合掌、穿衣,檀香烧得呀,蹭了半天那才上来:“唔!啊!”说法了。嗬,那很严重!那是形态。要注意啊,这是顺便岔过来的话。所以要大家注意这个地方。无想跟无记是差别如此。

  至于灭尽定呢?那不是无想了,更不是无想。无想定属于外道,因为他觉得修到了“想”没有了,思想把它停止了。我们现在觉得最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啊,有两个东西:一个身体的压力、感觉的压力,整天感冒、头痛、哪里痛、难过,一身都是病啊!没有一个健康的人。除了成了道报身转了,报身真修到空了。各个都有病。就是你们功夫做得很好,也是随时在病,轻一点就是;这个气哪里走通了、哪里没有走通,这个苦受、苦乐的感受始终存在。

  所以无想定真要修到还不容易呦!你们注意《成唯识论》:“令身安和”,注意呦!身不安和,要达到无想你做得到吗?就像神经痛把你牵住,你想“不想”,嘿,它跟你俩不客气,那个感受会牵扯你难受啊。所以苦乐与忧喜你去不掉。所以无想定修到了也很舒服哦,那真舒服,没得烦恼,是舒服啊。像我们有时候世间做人觉得烦极了,能够睡一大觉,哎呀把烦恼丢开,那多好啊!所以人做不到啊,有些人喝酒啊,所以李白、李太白,当然不太黑了(一笑),他就借酒浇愁,结果喝了酒也不醉,“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那完全讲心理状态。你想“不想”做不到,思想要来。所以你不要看无想定、外道定,外道定你看看它的位置,三界天人表,很高的位置哦!色界里头的天人哦!不是人能够做到哦。这是学佛的基础。我们中国的佛法就是喜欢讲大乘,大乘不错啊!小乘都基础没有打好,功夫没有做好,免谈大乘,你怎么大得起来啊!听了经,以为禅啊、什么都懂了,讲理还好;起心动念、你这个念头你都没有办法控制,你谈什么叫做定、叫做戒呢?都是空话!

  好,那灭尽定呢?比无想定更严重了。灭尽定是圣人的位置、罗汉位置,得道的圣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贪嗔痴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压制、也不是无想,它自然水平一样不流,是灭尽一切烦恼,灭尽三界中间的烦恼不起,这就到达灭尽定。灭尽定了以后,证到罗汉果了。罗汉果不来了,不来什么呢?不来人间,比人低级的什么饿鬼、地狱、畜生更不来。高置位置,不在人间。所以你看我们禅宗有个祖师:“通玄峰顶,不似人间;白云万里,满目青山”,虽然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但是借用来比,得到灭尽定的大阿罗汉,不来了,他跳出三界没有?差不多跳出了;对不起哦,还不一定跳得出来。你看三界天人表里头没有灭尽定。但是大阿罗汉这样算跳出三界啊?没有哦。一定八万四千劫不动,那不晓得多长的时间都在这个定中。“灰身灭智”,这个身体没有了,肉身不要了,报身没有了;智也不起、心也不动了,就在这个境界。但是他不回心修大乘的话,嘿,八万四千大劫,余习未脱,剩余的残习、习气,就是死灰——死灰里头、冷灰里头还可以爆豆哦,冷灰有时候还可以藏东西的哦,还可以培养种子的——余习未脱。是难哦!所以八万四千大劫以后,一样要出定。这些道理先要搞清楚。

  好了,那我们回转来看。我们先看三界天人表,人在欲界中、欲界中的人,当然,人道中不及天道,什么是天道呢?[断录]照临这个太阳月亮的系统内的,我们暂时不研究科学问题,它究竟在哪个星球或者什么暂时不管,我们先讲理性的,四天王天是欲界天,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是阶级高一层,阶级怎么样高一层?就是他做善行的功德、仁道的道德高一层,果报就高一层,所以上去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兜率陀天,就是现在弥勒菩萨在那里是兜率天的天主。)再上去一层:他乐天,也有个翻译叫化乐天,也有叫乐化天;再高一层,他化自在天,这些范围都属于六欲天。

  怎么叫六欲天呢?同我们一样,眼睛好色、耳朵爱听,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样样俱全,但是比我们位置高。怎么样高起来的呢?在人中善人修善得福而生天的。修哪一种善呢?拿佛法的规律呀,不管大乘、小乘、出世、入世,以十善业道为标准,十种善业。十善业道,身的三种: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四种,我们人这个嘴巴最容易自然在做四种坏事:妄语,说谎话。两舌,自己传过来传过去,使人家发生意见,发生痛苦、烦恼——两舌,两面刀。恶口,骂人或者是咒人。绮语,讲些话不着边际,一天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是绮语。那么都戒掉。就是说有人不需要受戒,有人天生有些好人,不讲人家是非,他这个两舌戒过恶就少了。天生有人嘴巴不会骂人的,我很多朋友,不像我;我这个人虽然学佛啊,可是那个丑话照骂不误。有时候我觉得讲道理讲不通,与其劝你为善,故骂一句话,他就不做了!意业三种:不贪、不瞋、不痴,归纳成十善业道。不管哪一种宗教、哪一种道德,修十善业道都是得福报,生天。我们一切的修戒律,有三皈、五戒,及拜佛念经修种种善,你说什么在修啊?意识在修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我得拜一下佛啊”,“哎呀我今天放生啊,我多做一点善事啊。”如此的修行都是修福而已,修福报。修福不是坏哦!大乘菩萨不修福、不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一点行为一点善事都不做,你想成佛,怎么做到啊?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要瞎扯了!你《金刚经》去金刚吧,还不如抓一点钱去买金刚钻!

  但是,你要晓得这个是什么?要不要修定呢?事实是当然要定啊!什么定?凡夫定。专心嘛!坚心,坚心还是第六意识在修啊!做善事的人,不坚心、没有意志做得到啊?做不到的!有许多修道的人、许多学佛的人,乃至学密宗的人、学显教的人,你要晓得,修行一生不过在修福中行,修福的境界在走,这也是定哦,也很舒服哦。六欲天的天人你修到了当然有道德,道德就是戒耶!修善就是戒耶!我想你对我不起,格老子要打你一拳,就出了气——“哎,算了,原谅你!”这是意识上多大一个转弯哦,切断。这是戒哦,这是定啊!没有定力做得到?想想又气起来——“哎!算了!”又是戒,又是定;也是慧呀,这凡夫的戒定慧啊。“哎呀算了!何苦呢?我原谅他。”所以我们许多修行你检查自己你作的功夫,这是真修行。不要以为打坐就是修行,等一下就给你讲打坐、坐得怎么样。这是生六欲天。

  但是六欲天你要晓得,忉利天,释迦牟尼佛的母亲生了释迦牟尼佛以后,升忉利天、天主、天人,当然变男生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在《华严经》上为母亲说法,就是肉体上升忉利天,为了度她,跟母亲说佛法,其实这个母亲已经变成忉利天天主了。所以他上去以后,你看佛的那个旃檀香像、佛像,他上去了好几个月没有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释迦牟尼佛呀,弟子们怀念得不得了,找一个檀香刻了他的像,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檀香像后来留在中国,现在不晓得到哪里了。那么佛从忉利天说法下来,大家弟子们听到佛要下来了回来了,等于出国回来了,都去接他。有一个比丘尼,他的弟子叫莲花色,女众里头的领袖,她已经有神通,照佛的他那个集团(可以叫它集团,那个时候不是教哦。)那个教化的集团里头,规矩(就是戒律)出家女众要排在男众的后面排队。莲花色比丘尼……(写黑板笔记的同学问,师反问:莲花生?不是,莲花色比丘尼,对、对,莲花色,你写的没有错。莲花生那是密宗的那个教主,这是莲花色比丘尼,女的,搞清楚噢。)

  (师这时对一同学说:喏,同学讲错了你就笑他一下,犯戒,你知道吧?哎,你觉得,“嘿,可笑!”你看,起心动念,学佛的人学佛修行在这里哦,平常我不是跟你讲嘛,哎你尽管打坐功夫做得好,这个动作完了!就失败了!你们以为那么容易呀!这就是修行,真的跟你们讲,真的哦!这就在第六意识心行上,你自己检查,这个时候是什么?五十一心所——讥嫉,犯了嫉妒的毛病,同时轻视人家——慢,我慢。真修行就这样检查哦!你以为打坐啊,人家有可怜的事情求你一下:“没有空!”——瞋念哦!在这个地方检查。就是抓住机会教育告诉你。)

  现在,我刚才讲到哪里?不要失念,无记了!(一笑)。好,回来哦,莲花色比丘尼听到了,有神通,化身成国王、男人,站在前排来欢迎。佛下来看第一眼就骂她:“你怎么这样?退回去!”以神通取胜,欺人嘛,这不可以呀!所以给她呵斥一通。那么一班的弟子把这个刻的檀香的像抬起来接他,佛一看,噢,你们搞了这个!就摸摸檀香他的像:“哎,这个时候你是我啊?还是我是你啊?”那个檀香像笑了,檀香像活了!这是神通还是心的作用?——心物一元的道理。这个旃檀香像后来千百年后流到中国来了。这个讲到忉利天的故事偶然提到,这是天人境界。

  我们晓得修十善业到天人。所以你们说,守戒打坐修定,学佛什么都不要。如果没有了道啊,刚才我讲,举这个同学的这个行为、心理行为,就是笑人家一下这种行为,我马上就阻止,在修行上指给大家看。如果这个心念意识境界没有“了”,没有用哦!充其量你修得再好,坐得不能再好了——天人的福报。我不是讲笑话,是真话哦。大家佛学没有好好研究。你这一些行为再修得好,好了以后福报大;福报大了升天;升天以后,所谓六欲天,哪一种六欲?同我们一样,我们也在欲界中,欲界最大的要的是什么东西?孔子说过:“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吃的;两性之间、男女之间;乃至要吃、要享受。这个六欲天的天人同我们是一样的,境界不同。等于我们人中,穷人的享受同大富大贵人的享受一样的哦!用的东西不同,那个享受是一样的。你们去看到乡下,穷苦落伍的地区的那些人,哎呀劳苦啊、做劳工做得要死啊,然后下来,倒了一杯浓茶一喝,一支烟一抽,在那里:“啊!好哇!”那个是享受哦!那个同你大富大贵喝,在冷气机、在什么机,冷气机、三机、什么机都开了,吃的香槟酒、什么酒,一样的哦!这个享受的意境是一样的,情况不同。

  所以你修得好,生了六欲天,还不是男女饮食两种!就是弥勒菩萨现在他在那里他还在享受这个,不过他不同;兜率天是欲界天的中心的天,中心里头还有个中心,等于我们这里有个禅堂,弥勒菩萨在那里做天主,但是他要说法的时候退入弥勒内院,那都是清修的,都在戒定慧中。所以一般的人学佛的人,想往生跟着弥勒菩萨的,是发愿往生弥勒内院,不是往生弥勒外院哦!外院在兜率天中就迷掉了,那个福报太大了,太舒服了!所以欲界六欲天中天人有些什么好处呢?所以你们要看哪,你们大家研究佛学,搞了半天,这些好像当小说,不去看它;小说最有味道啊!所以你们个性不爱看小说就糟糕了!

  (六欲天中)有佣人,有驾驶员,而汽车不要担心了,不坐汽车;那么六欲天有君臣,有领袖,也有王,譬如我们假设做好人生到六欲天,那能不能当天王呢?那你还没有资格啊!那功德福报更要大。有尊卑上下,同我们一样,有君臣、妻妾、父子。那男女之间的享受呢?生到六欲天天人,各种天不同、每个境界不同、福报不同,起码一个天子是五百个天女,换句话说一个人是五百个太太。你戒律修好啊,不得定慧你将来走上这个路子啊,哼!福报完了堕下来更严重哦!

  而每一个太太、天人有没有吃醋呢?你们问一问——有!但是高的天人,五百个太太每一个都觉得这个丈夫跟我俩在一起:“那四百九十九个大概他都不喜欢!”她每一个人前面都有他一个;实际上他只一个人。福报到如此!所谓你看,做男人、做女人听到寂寞了啊!六欲天。饮食那更舒服!交通工具呢?六欲天中,所以我们中国道家说刘安得道,“淮南王升天,鸡犬飞升”。六欲天有畜生道、天人的畜生道,业报比我们人中畜生道轻了。那么六欲天的天人交通工具坐什么呢?——这种畜生道。所以我们中国讲神仙骑白鹤呀、大鹏鸟啊,是六欲天的天人境界!我在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吧!你当神话也好、当小说也好,不过保留存疑可以。因为许多像现在科学一样,宇宙间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太多了。什么骑马啊、孔雀呀,那么高一层天有些畜生没有了。啊,大概给你讲。这个是六欲天。

  到了他化自在天的境界那就更大了!那意念一动人中生人啊!我们中国有些神仙小说上描写,说在墙上画个圆圈,拿钱一丢进去,就有戏剧来了:“喔,天女出来了,唱……”(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