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南怀瑾全集

《列子臆说》第14部分

狗吠缁衣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现在讲的这个故事还是连续的,属于正反的观念,讲人生处世的哲学,处世的道理。“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杨朱的兄弟名叫杨布,穿素色的衣服出门去了。上面这个“衣”是动词,是穿的意思。“天雨,解素衣”,出去的时候是天晴,结果在外面碰到了下雨。古代的农业社会,泥巴到处都是,素色的衣服容易弄脏,像我们小的时候念书,回来就是一身泥,所以古人的诗句,“微雨作轻泥”,微雨会制造轻微的泥巴。这首诗的境界看起来很美,实际的境界却很痛苦。因此,杨布把没有颜色、干干净净的衣服脱掉了,“衣缁衣而反”,换上缁衣回家。缁衣是染色的衣服,大半是灰色的。

  注意啊!出家人穿的衣服统称缁衣。根据印度佛教规矩,出家人穿坏色衣,各种碎破布剪裁接拢来的衣,所以也叫做衲衣,就是不要漂亮,穿最坏的颜色。到了中国以后,禅宗穿深色衣,在外面念经的穿淡灰色的,叫做月白色。修密宗的穿紫、红、黄、蓝、白、黑,各种都有,反正佛教的规矩,出家人穿的衣通称缁衣。在家居士自称白衣,印度人的规矩尚白,婆罗门教、上流阶级的人统统穿白的,下等阶级穿黑衣,像小偷穿黑衣,夜里好行动,看不出来。我们夏朝也重视白,中国历史文化,有时候重视白,有时候重视黑色、红色、黄色,每个朝代都不同。

  你们诸位看过《红楼梦》,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最后小妹妹出家了。所以在梦游太虚幻境中说的预言,第一句是“勘破三春景不长”,都是双关语,这种小说也与禅、与道相关的,因为她三姊妹的名字都有个春字,也代表人生的境界青春好景不长。年轻的时候看小说都背下来的,到现在几十年还忘不掉,所以叫你们背书啊!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在家一般人的看法。如果出家的看法,那不是“可怜绣户侯门女”了,而是最高的境界了,可以去掉“可怜”二字,改成“绣户侯门女,高卧青灯古佛旁”,那个境界就好了。

  现在因为讲到缁衣,顺便告诉青年同学们中国文化、文学里的这些典故。杨朱的兄弟回来碰到下雨,把素衣换成深灰色或者蓝色的衣服回家。“其狗不知,迎而吠之”,这个狗认不得主人了,狗眼看人低,乡下养的狗,不是我们抱在家里吃牛肉的狼狗,但也差不多,狗看见穿破衣服的叫花子来,它就叫;衣服穿得很整齐的,它不叫了,所以狗是认衣服不认人的。古人经常借这个情形来骂世界上的人,“只重衣冠不重人”,那是当然的。

  像我们小的时候老辈子人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出门,像大学毕业后两三年找不到工作,那个倒霉相,皮鞋也破了,西装牛仔裤已经发白了,头发留得长长的,然后履历表到处送,一看到就晓得是个倒霉的青年。碰到这样倒霉时,怎么办啊?勤理发,理得干干净净的;勤洗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烫得笔挺,早晨出来还神气,把裤带以缩紧一点,肚子饿了,问你吃了没有,吃了。那神气十足,工作容易找到的,碰到有些老板就会用你了。

  这个狗是相反的,所以这个狗看到主人衣服穿得不对,不出来摇尾巴,反而拼命地叫。“杨布怒”,这个杨布气极了,我养这狗多少年,现在我回来,看我衣服换了就叫,“将扑之”,要把这个狗打死。

  “杨朱曰”,他哥哥知道了,“子无扑矣”,哥哥杨朱说你打死它干什么?狗嘛!它是个禽兽不懂事,“子亦犹是也”,你也是一样,骂这个弟弟。“向者”,他说刚刚,上午,“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假定你的狗一身白毛出门,结果在煤炭洞里滚了一身黑回来,你不把这个狗干掉才怪啊!你也认不得是你的狗啊!外形变了样子,就引起人家怀疑了。

  天下事,天下人,这些道理就很多了,我年纪大了退休的朋友很多,刚刚退休的人,开始两三个月,在家里整理东西,还没有完,慢慢来。三年以后苦恼了,开会惯了,办公惯了,忽然没有事做,他就活不下去。像爱打坐修道的,每天多给他事情做,他也觉得活不下去。所以人生就是那么怪,你说哪一样对,哪一样不对?这也可以看到,外形的转变就影响人心理思想的转变,天下事有如此之怪,其中的是非善恶没有定论的。

做善事 要小心

  【杨朱曰:“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这一段就看到杨朱的人生哲学了。孟子反对杨朱,给他的罪名是他主张人都要为己。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理论就是近于杨朱的思想,是绝对的自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可惜人做不到。人类是什么心态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那不知道是什么主义!讲起来很好听,反正不是杨朱的道理。孟老夫子反对杨朱,说他太自私,但是,杨朱的自私哲学,有他哲学的基础,他的哲学理论就在这里,所以他的哲学,人不但不做善事,当然更不做恶事,杨朱的学说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演变。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有些中国文化的书,内容有很多东西,其中提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嫁女儿,古代出嫁以前,在家里请妈妈训话。她的母亲说,没有别的话讲,你到了这一家做媳妇,不要做好事。这一句话好严重,女儿一听,你叫我不要做好事,那我专做坏事吗?这个母亲就骂她,好事都不做,坏事哪里可以做啊!这就是道家思想,也是杨朱的思想。

  现在杨朱就说,“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是为了求名,为了别人表扬、宣传才去做好事,这不是好事,因为这是有目的的。我每年都接到要我推荐好人好事的文件,要我推荐几位,我问同学你们要不要,都说不要。我说我也不想推荐,也不晓得哪个好,哪个坏,我看我也不错,不过我自己不好意思推荐,我说算了吧!这本是一个好事,假设一提倡,变成惯例以后,有人专走这个路子,那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官方常说要表扬老人,我说你们做做好事好不好!你不要害人嘛!人家活到七八十,把他们请来站在台上,你年纪轻轻还去训这些老头子半天,然后送些东西给他们,这样搞几个钟头回去非死不可。何苦来哉呢!这些事情都是糊涂蛋做的事,不读书,不懂事。真地要敬老,你去给老人行个礼,东西就交给他,门口贴一个敬老就好了。一定把老人推上车子送上来,你不是玩人嘛!我看到世界上很多不通的事,有时候很气,不过我又怕把自己气死了,只好笑一笑,也知道划不来,不值一笑,只好睡觉。所以人家问我信什么宗教,我什么都不信,我信睡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的行善不是为名,中国文化叫阴功积德,阴功是人家看不见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像我们桌子上一定摆两部书,一部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看到了;还有一本功过格,一定摆在那里,专门劝人家做好事,都是课外读物啊。像《朱子治家格言》,我七岁就会背了,早晨一早就起,站在父亲前面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都要真做的。现在尽管学校有公民教育,有什么训导啊,同学看到训导处的人背后都在骂,都讨厌,对不对?老师对你们训两句,那就是冤家。像我们就是由这些训导训过来的。所谓行善要阴功,大家看不到的,这个累积下来才叫功德。出了钱,做了好事,还要表扬一下,你已经得了果报了,有知名度了,晓得你是善人了,所以再不要期望有果报了。

  “行善”,这个“善”字不一定只包括善事啊,做任何好的事都是行善。“不以名”,真正的行善,虽然你目的不在求名,“而名从之”。事实上很怪,你越不求名,那个名自然而然会跟着来,那是真的。不过,你们年轻人不大信,当然,那要时间的累积,你三天就要效果办不到。我发现社会还是很公平的,真正的好人好事你是盖不住的,它自然会出来。

  行善是第一步哦,第二步名就来了。名来了以后第三步怎么样?天下事都会变的,“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在这里这个“期”是期望,就是现在讲的希望、目的,有时候也可以说是目标。有了名以后你不求利益也不求钱,最后钱也来了,因为你有了知名度,很多的机会可以使你发财,大财纵然得不到,小财就不必担心了。他说求名是一条路线,求名不一定求利,但是最后利益也因这个名来了,名越高,招牌越硬,生意越好。这是第三步了,以后是第四步。

  “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有名有利了以后,就有人来争了。任何一件事,就算玩宗教也好,你盖一个教堂、庙子,别人也会盖一个教堂、庙子,你有徒众,他也有徒众。你说你的一派好,他说他的一派高,世界上的人最后还是争。所以人在争,万物都在争,生命以争斗而活,就那么可怜,莫名其妙。有了名利就自然有人来争,做公务员也好,教书也好,到处碰到排挤,大家心里头都明白,嘴里不肯说。哪个地方没有人排挤啊?公司里当一个职员,你负责一点,能干一点,别人就嫉妒你,因为你不懒嘛!你懒了他也要笑你。反正进来一个新人总想排挤掉,最好都归自己,虽然自己也做不了。

  最近这几个月很多负责人跟我谈公司情况,我说不要悲哀了,全世界都一样,现在年轻人难用啊,进来以后各种毛病不说,学了三个月,他学会了,也想去开一家了;如果老板生意做不好,他出去讲这个老板不会做生意。反正都不对,这就叫做人,人就是那么一个动物,就是白狗黑狗一样,差不多。因此杨朱哲学的结论---“故君子必慎为善”,在做人做事、讲一句话时,应该非常谨慎才好。

  这是由于他兄弟白衣出去黑衣回来这件事,引出来杨朱对于人生哲学观点的专论,其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向诸位所报告的这一点,还没有解释完全,所以像这种故事多去研究,多去想想,当你碰到事情的时候,你慢慢就会有所启发了。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幸臣说了高明话

  这里又说一个道理,注意啊!你们诸位出去传道的、喜欢当老师的注意,“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从前有一个人说有人会打坐,会修长生不死之道,以这个为号召,广告做得很大。“燕君使人受之”,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中国一批修道的人都在燕、齐之间,历史上这些人,科学家、医生研究生命的道理,都叫做“方伎”。我们拿现在观念讲,就是上古研究科学的。所以像炼丹,就是化学制药,天文、数学、化学这些科学的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最早,都是一路领先的,现在是一路退后。

  战国时燕齐之间充满方伎,所以燕王听说有人会传不死之道,就要找来拜他为师,接受这个学问。“不捷”,结果打坐练工夫,练了半天,没有效果,照样生病,照样变老,“而言者死”,传道的人却死了。“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诸焉”,燕王一听大发脾气,要抓那个介绍人来杀掉,说他乱宣传,乱吹牛,乱讲话,要把背后指示传这个谣言的人统统抓来杀掉。这一下这个案子很严重了。

  “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注意呀,皇帝旁边最亲信的是幸臣,不一定是大臣、宰相、大将。国家的大臣很严重的,尤其是帝王政治的时代,大臣几乎就是副皇帝,有时候跟皇帝当面反对顶撞的。大臣又叫重臣,分量很重。历史上有些名臣,学问好,道德好,不一定是大臣,当然也不是奸臣。又有权臣,权力很大,那不一定是名臣或重臣,所以分类有十几种。

  至于幸臣,历史上很多,也有个名称叫弄臣。在高明的皇帝旁边名臣大臣很多,但是小人也有啊,你认为皇帝那么高明,为什么都被小人骗了?那你读历史是理解错误,所以我们当不了皇帝。好的皇帝清楚得很,但是他喜欢啊!为什么?一天到晚跟君子在一起,这个日子很不好过啊!像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汲 拼音:jí;黯 拼音:àn),什么都敢讲,汉武帝要做不对的事情他就反对,汉武帝要修道他也反对,这个皇帝的日子怎么过啊!但是高明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时,喜欢这一些重臣,喜欢反对派;至于弄臣、幸臣,虽然会拍皇帝的马屁,但是高明皇帝心里明白。

  我经常告诉大家,读历史很难读的。对于幸臣啊,乾隆一句话讲到了家,他的幸臣叫和坤,也是他的弄臣,乾隆相当精明的,满朝文武都讨厌和绅这个人,可是和坤权力大,乾隆喜欢他。乾隆到晚年,八十多了,已经让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了。人家问他,你那么精明的人,为什么要包庇这个和坤?乾隆说你们不知道,做皇帝并不好过呀,你总要留一个人给我玩玩啊!一句话说到了家了。一个人到了某个位置上,碰到人笑话都不敢讲,别人都能讲笑话你就不能讲,那个高位置很难坐啊!就像年纪大了当老师的,心里想开一个玩笑,开了一半只好吞进去了,这个日子也不太好过啊!所以他要一个弄臣陪着玩玩。你看懂这个书,才晓得唐明皇玩弄李林甫、高力士、杨贵妃,这些皇帝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一定会搞这个事,他明知道,吃毒药也要吃了,因为他不是圣人。圣人就来打坐了,不管了,不要玩了;皇帝是要玩的,这就是幸臣的道理。

  那么在这一段书里,你要看到历史的哲学,当燕王大发脾气时,非要杀人不可了,谁都劝不了的。就像汉武帝一发脾气,谁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东方朔(朔 拼音:shuò)来了,个子矮小,一辈子滑稽,他一到汉武帝前面,一个笑话说下来,汉武帝哈哈一笑,算了,算了,不杀人了。所以人各有各的用处,会说笑话的人也有他的用处的。

  所以燕王这个时候发怒,不是一般大臣、权臣、重臣可以化解的,唯一可以解危的是幸臣,在旁边可以随便说笑话的,可以跟他调皮的。这个幸臣讲话了,可是这个人讲的话有道理啊,“人所忧者莫急乎死”,他说一个人啊,最担心的就是死,世界上的人都怕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世界上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自己活着。一个生、一个死,两头。“彼自丧其生”,这些修不死之道的人,结果因为修道做工夫把自己弄死了,他难道愿意死吗?他为了要活得更长,结果弄不好反而死了。“安能令君不死也”,连他自己都死掉了,他能教你不死吗?那当然不能嘛!这有什么稀奇啊!他跟燕王讲,你信他的这些鬼话干什么呢?“乃不诛”,这个燕王一听,高兴了,就不杀了,放他回去,算了,算了。这个故事没有完。

会方法 做不到

  “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齐国有一个人,也想学长生不老之道,“闻言者之死”,听说这个人死了,“乃抚膺而恨”,捶胸顿足,恨自己恨得要命,没有机会在他死以前找到他。“富子闻而笑之曰”,有一个姓富的人听到,哈哈大笑,笑这个傻瓜,“夫所欲学不死”,他说这个家伙笨啊,这个奇怪的齐国人,他不是想学不死吗?“其人已死,而犹恨之”,结果那个知道的人已经死了,“是不知所以为学”,证明这个人不是真知道不死之法,所以这个“齐子”不是傻瓜、白痴吗?

  “胡子曰”,另外一个胡子听到就说,“富于之言非也”,这个老富啊,讲错了。注意呀!这个胡子的讲法是另一个理论,也对。他说那个老富错了,笑人家干什么!“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你们注意,这个话你们一定同意,世界上有些人真有一套办法,但是一辈子做不成。有人一辈子有学问,有能力,像我有许多朋友,讲做生意头头是道,可是看他们穷一辈子。不过我始终佩服他们,他们那个脑筋是对的,命不好而已。“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也有人能做到,但是并不知道理论方法。因此说世界上这两种人都有,古今中外人类都是一样。

  “卫人有善数者”,胡子就讲,卫国有一个人,算数很高明,能知天文地理,还能知过去未来。历史上相传,中国人算数最高明的是宋朝的邵康节,能知过去未来,上至几万年,下至十二万年以后的事情都知道了。所以算命有个铁板数,河洛理数,是笨的办法,如果学会了算命准得很。据说这个铁板数是邵康节教给儿子的,他怕儿子因为笨没有饭吃,所以就教儿子学铁板神数,也叫蠢子数。以前算铁板数的都是瞎子,灵得很,不过我也算过,过去的事百分百的灵,连你哪一天跌倒他都说对了;未来的好像都不大对,可是你过后给他算,他又说对了。这个很奇怪,所以叫铁板,呆定的。

  卫国这个人善数学,“临死以诀喻其子”,临死就把口诀教给了儿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的儿子把口诀记下来,但是自己做不到,不会用。“他人问之”,另外一个人问他的儿子,“以其父所言告之”,这个儿子就把父亲留下来的口诀告诉了这个人。“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结果问的人用了这个口诀,把数学研究得很高明,“与其父无差焉”,跟他父亲一样成就。“若然”,这种事实很多,“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难道死掉的人不可能传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术吗?虽然他自己没有修好,但是从古相传,是有这个方法留下来的。

  所以一个结论,同样的一个技术,譬如学校里学电机、学科学应用、学电脑的,一班学生几十个,而真地成为工程师的,在科学上有发明、有贡献的,有几个人啊?我发现非常少。乃至看历史上,几千年来所谓状元、进士的,多得不可胜数,而有贡献留下名字的也并不多。这个道理就是在于人本身,不在于这个道理的是非对错。

  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单独一个,整个连起来它有一套的,这个道理要诸位自己去贯通,我只能讲到这里,这也是一个秘诀,这个秘诀将来看留给谁,能研究出来就对了。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