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作品集

《蒋氏家族全传》1.二次下野

  1928年10月,胡汉民把蒋介石捧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如果没有胡汉民,蒋 介石是很难制服群雄,登上权力的顶峰的。

  在蒋桂战争中,胡汉民帮助蒋介石扣留了李济深,打败了桂系;在蒋冯战争中, 又帮助蒋介石打败冯玉祥,消灭了唐生智的部队;在中原大战争,胡汉民帮助蒋介 石打垮了联军,使扩大会议倒台。除此以外,胡汉民还曾亲笔写了《阎逆背叛党国 的罪恶之剖析》、《集俯恶反动之大成的阎锡山》等讨伐阎锡山的檄文。可以说: 当时如果没有胡汉民在南京替蒋介石撑腰,“早上四点半起身,晚上十时或十一点 睡,对于任何事情,都想尽其心力去料理”,蒋介石一个人是无法在军事上、政治 上那样得心应手的。因此可以认为蒋介石独裁地位的建立,胡汉民是一个主要的帮 凶。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得意志满,决定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 也就是说,蒋介石想当五院之上的总统了。因为根据建国大纲、由总统任命五院院 长并统率之。而这时,胡汉民对蒋介石的企图却不支持了,他见人就大发牢骚,说 他虽身为中央常委会主席兼立法院院长,而实际上:“我在中央不过是一台开会机 器罢了。”原先胡汉民是想蒋介石像土耳其的总统凯末尔那样,在带兵打败希腊之 后,经常住在风景区,醇酒妇人,把国事大政交给他的副手伊斯默,蒋介石也能带 着宋美龄到各地闲游,把大政交给胡汉民。而结果,蒋介石是什么都管,连国民党 中央党部说了都不算,最后一定要蒋介石点头才行。胡汉民回国路过香港时,他的 老友邓泽如早就看透了蒋介石的本性,认为胡人宁必无好结果,邓曾以竹笼内装小 黄雀送给胡汉民,意指日后胡汉民的下场将是“笼中小鸟”。胡汉民对蒋介石想作 大权独揽的总统加以反对,在1930年11月12日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力持 不能由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与吴稚晖等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开幕词》中指责当 时“军事影响”和“用人不当”,还举了一个譬喻:“在欧战的时候,法国有一个 飞机师,驾驶飞机的技术非常高明,在战斗时,历次都把德国的飞机战败了。一天 他回巴黎,巴黎人士对他自然十分钦敬,便在车站上举行盛大的欢迎。当时有一辆 迎他的汽车,请他上车,他以为开马达总是他的拿手戏,便要求自己开车。于是他 从飞行家的资格秉着在天空中纵横自如的开机法,开他所坐的汽车,横冲直撞,一 下将汽车冲人欢迎的人群众中撞死了五六十个人。其余的欢迎者,不好如何责备他, 只好劝他快停下来。言下之意,你蒋介石就是这个飞机师,这个开汽车的任务应由 我胡汉民来干。可是蒋介石却根本不理这一套,反而在1931年2月28日把胡汉民软禁 起来,关在南京汤山。

  胡汉民被软禁后,就能通过当时担任国民政府文官长的古应芬,先秘密策动陈 济棠、李宗仁,又和孙科秘密联系,决定发动反蒋。蒋介石发觉各方对软禁胡汉民 反感很大,政治上必起变化,就急忙大请立法委员们吃饭,想以此疏通感情洞时又 极力拉拢孙科。有一天蒋介石请孙科吃饭,席间宋美龄十分殷勤,不断地给孙科夹 菜、劝酒,并以亲戚的口吻说:“我们是自己人,他(指蒋介石),老了以后一切, 一定要哲生(指孙科)多多帮忙,不要见外。”同时蒋介石又动员“四老”(吴稚 晖、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拉拢孙科。孙科一下子竟跃为时局的中心人物,政 治上抬高了身价。

  1931年底,粤方即国民党4个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发表通电, 以蒋介石非法扣留胡汉民为主要理由,公开弹劾蒋介石,并列举了他种种独裁事实。 这个通电是第一炮,接着由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唐生智等分别 通电响应。反蒋序幕一拉开至5月下旬,孙科率领一批人潜离南京到了广东,并由他 们邀请汪精卫来参加。5月27日,旨在反蒋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正式开 幕,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会集 一堂,联合在广州成立了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同时成立国民政府,与蒋介石 的南京政府相对峙,形成宁粤分列的局面。非常会议决定,凡是国民党第一、二、 三各届委员,只要愿意来反对蒋介石的,一律为非常会议当然委员之一。非常会议 发表了宣言,认为蒋介石“假训政之名,行个人独裁之实”,对反蒋活动“咸施以 诈术与暴力,必尽去之而后己”,为此“惟有以革命之手段,集合各届中央执监委 员,对党有历史宿著忠诚者,相与组织非常会议,以为本党之领导机关。”28日, 又表发了《国民政府宣言》说:“蒋中正借训政之名,行个人独裁之实,以致海内 骚然,重劳讨伐,国民政府乃复于广州宣告成立。”同时,发表了《国民政府否认 南京伪政府宣言》,认为蒋介石“再以政府名义,用任何方式名目,举借内债外债, 一概认为无效”;还发表了《国府委员就职通电》,大骂蒋介石“背党祸国,罪状 昭著”,“一日不去,党国一日不安”,提出“同人等爱于径日对蒋介石发最后通 告,请其于四十八小时即行引退,勿以一身为党国梗”。孙科、汪精卫还分别发表 了通告,孙科主张“一致倒蒋,重建党国”;汪精卫更认为蒋介石“众叛亲离之势 已成了,土崩瓦解之期将至了”,“他生平只知有他个人,不知有党,不知有国, 不知有同志,不知有国民,只知有利于他个人。不但谁反对他,他要剪除谁,就是 要帮助他的,他也要起疑忌,也要收拾”。这次非常会议可以说是集几年来全国文 武老少的反蒋分子为一堂了。全国舆论,对软禁胡汉民事件都不以蒋为然。非常会 议的政治攻势很猛,蒋介石处于不利的地位。当时对蒋介石来说,即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他的国际地位,又影响他集中力量去“剿共”,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下去,更有 可能使北方、西北、西南各地军阀对他发生动摇。以后,“九一八”炮声响了,全 国人民的忿怒更首先集中于蒋介石的专打内战而不抗日,他的所作所为成了众矢之 的。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把他的“总统梦”做到底,早在1931年 初就开始拼凑文武两套人马。文班子负责筹备国民会议,武班子负责“围剿”中国 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而且在同年5月由他一手操纵的国民会议上,利用 表决机器,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并“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约法 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 行使,由国民政府训导之。”又规定,五院院长及各部长的人选,都由国民政府主 席提请、任免。这样一来,实际上蒋介石这个“主席”的权力已经同总统的权力一 样大了。

  然而,在各派反蒋政治力量的一致攻击下,蒋介石虽然当上了不是总统的“总 统”,却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了。他分析了各派政治力量的情况,决定一 方面派人与反对自己的政治派别谈判,期以从中分化瓦解,另一方面,他决定以退 为进,假装让步,甚至不惜在必要时再次下野。他先派吴稚晖等人到香港进行摸底, 然后让蔡元培这个在各派力量之间比较超然的大员和过去与胡汉民及两广都有关系 的陈铭枢为正式代表,以“国难当头、团结合作”为由,建议在上海举行一个“和 平会议”。

  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决定派陈铭枢、蔡元培、张继等人为代表,携带他给汪 精卫等人的亲笔信赴广州议和。蒋介石在信中说:“弟当国三年,过去是非曲直, 愿一人承之。惟愿请同志以党国危亡在即,各自反省,相见以诚,勿使外间以为中 山党徒只顾内争,不恤国难。”

  广州国民政府借与南京国民政府议和解决争端,力图想通过“合作”来改组南 京政府,达到分散蒋介石手中的权力,夺取国民党中央与南京政府领导大权的目的。 9月30日,宁粤双方在广州举行会谈,粤方提出三条主张:(1)蒋介石下野。(2) 广州国民政府取消。(3)由宁、粤召开统一会议,产生统一的国民政府。宁方代表 认为其他条件可以商量,惟有蒋介石下野一条实难接受。为此,双方争执不下。聪 明的蒋介石大唱高调,认为本人去留可议,希粤方代表北上谈判。粤方代表深知蒋 介石的厉害,为了安全计提出三条:(1)释放胡汉民;(2)开会地点在上海; (3)宁沪警备部队必须由保持中立的19路军担任。蒋介石完全地答应了粤方的条件, 遂促成了宁粤在沪的会见。

  陈铭枢为了促进宁、粤和平,准备放弃一切职务,只担任宁、沪卫戍司令一职。 他以中间人身份,下令十九路军进驻宁、沪一带驻防,以保证上海会议与会人员的 人身安全。同时,他找到蒋介石,请求释放胡汉民。蒋氏权衡之后,知道不释放胡 汉民,粤方代表是不会北上的。于是,他在张静江的陪同下,于14日去见胡汉民, 当面坦承自己做错了事,请求胡汉民原谅。当日,胡汉民到了上海,住到迈利爱路 孙科的住宅。自此,结束了对胡汉民长达8个多月的幽禁。

  10月19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作出决议,宣布自二届二中全会以来,因政治问 题而被开除党籍者一律恢复党籍,这是蒋介石为挫败汪精卫和胡汉民的进攻、拉拢 政治力量而施出又一奇招。蒋介石还慷慨激昂的说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实际上并 未叛变本党。反对攻击者,系对我蒋某人,故一切罪恶,皆由我个人造成,假使无 我,各同志或不至于如此分崩离析,而帝国主义者或不至于如此压迫。故对党内同 志、对总理、我承认是有罪的人。而今仟悔,愿牺牲一切,贡献党国、赎我之罪恶。”

  在此之前,阎锡山已于8月5日自大连返回大同。他曾多次恳请中央取消对他的 通缉令。9月30日,中央政治会议已先做出了“恢复阎的自由”的决定,并派专人到 山西去告知阎锡山。冯玉祥也早在10月1日即发出冯电,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三项主 张。此次与冯、阎一起恢复党籍的还有李宗仁、白崇禧、徐谦、彭泽民等共计481人。

  10月对日,以汪精卫为首的粤方代表团抵沪,22日,蒋介石也到了上海,在孙 科寓所与汪精卫和胡汉民等人会面,几个人谈笑风生,握手言欢。蒋还特别表示请 汪、胡主持召开和平会议。当即,蒋汪胡三人会商。同日,粤方代表开列了自己的 条件:

  一、为共赴国难计,先谋外交之一致行动。二、关于党国诸疑难问题,以请尊 处派出代表数人在沪与弟等详细讨论解决办法,俟彼此同意,乃开正式会议,以决 定实行。三、弟等认定党国根本问题,最要在集权于党,而按照建国大纲所定程序, 以完成民主政治……四、关于党务,拟召集一、二、三届中央委员会议,共谋产生 健全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国民政府主席,拟仿法、德总统制,以年高德 助之同志任之,现役军人不宜当选。六、陆海空军总司令一职,拟废除之,另设军 事机关,其详另定之。七、日前在粤所拟双方通电,其用意在使从前纠纷得一结束, 决非彼此抛弃责任,故会议决定以前,彼此应尽之责任,应照常担负……

  这些条件,显然是要夺蒋介石的权,蒋介石为权宜之计,只好敷衍应付,圈定 了上海议和的议事范围。1931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和平会议正式开张,正式通过 了中央体制改革案:

  “(一)1.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的行政责任,等于内阁制国家 之总统,任期两年,得连任一次。

  2.国民政府主席不兼其它公职。

  (二)1.废除中央政治会议之组织,设国民政府委员会为国家最高之权力机关。

  2.国民政府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三人,于会议时轮流主席。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设委员若干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均为当 然委员。

  (四)行政院负责实际行政责任,等于责任内阁,对国民政府委员会负责。

  (五)立法、司法、监察,政试四院长对于国务,不与行政院长连带负责。

  (六)行政院长及行政院各部长为国民政府委员会当然委员。

  (七)司法院为最高司法裁判机关,不另设最高法院,其司法行政税归行政院 设部管理。

  (八)每年或两年由国民政府召集国民代表会议一次,其组织另定之。

  (九)国民代表会议得选举立法,监察两院委员之半数。

  (十)行政院多部长之人选应采人才主义,不必限于国民党党员。

  (十一)关于国民政府主席、五院院长之人选资格,于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之。” 在会议上,对关于召开国民党全国第四次代表大会问题在“在京粤双方以合作精神, 各于所在地克期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题下,决定:“

  (一)开会时双方发表通电表示本党统一。

  (二)双方四全大会一切提案均交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南京开第一次会议 时处理之。

  (三)双方协商中央执监委员候选人产生方法。

  (四)由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改组政府。”

  这个“改革案”的最可笑之处,就是公然表示要在南京和广州分别召开国民党 四届大会,并商定四届中央由160人组成,由宁。粤双方分别推举产生,一、二、三 届中央委员除共产党人之外,全部参加。然后统一到南京开四届一中全会。一个大 会分成两地召开,实是创下了中外政党的新纪录!可见当时国民党党内派系斗争之 烈。

  而且,就是这样的决议,也是在双方争执不下,国内各阶层人民抗日呼声日益 高涨的强大压力下才勉强做出的。双方争执的中心问题是:蒋介石要把持独裁大权 不放,而汪清卫、孙科等人则一定要夺取其独裁大权而分享之。就在这些党国要员 们为了各自的权益而争吵不休的同时,日军却在东三省肆无忌惮地频频烧杀抢掠。

  自1931年春季以来,日寇先后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企图挑起 事端。随后,日军又大量向东北增兵,在沈阳街头公然大搞军事演习,其发动侵华 战争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沈阳挖坟掘墓,盗窃北陵珍宝,并 积极策划满洲独立。11月18日,博仪被日军由天津送至旅顺,阴谋利用他为傀儡, 其后又占领了黑龙江省,省长万福麟逃往南京,马占山率部到松花江以北抗日。

  自“九·一八”以来,日寇的进犯逐步升级,在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之下, 东北全境尽丧敌手。张学良虽已集结兵力于山海关,要求打回东北去,但蒋介石仍 不准抗日。中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早已不可遏止。宁、粤双方不顾大敌当前,一 味为争权争吵的恶劣态度更遭到全国舆论的一致谴责。爱国青年组织决死队,要求 政府发枪上前线。北平大中学校开大会时,有的嚼指血书,晕倒在地,学生哭声、 喊声惊天震地。在青年中为救国无术,因激愤而气绝身亡者有之;自杀忧国者亦有 之。全国学生抗日会、各工会请愿团,于11月6日到上海,向和平会议的代表们示威 请愿。宁、粤代表推蔡元培、汪精卫接见请愿代表。请愿代表发言时声泪俱下,要 求他们“于最短期间,团结一致,开诚宣布和平办法。”沈钧儒先生发言时严正指 出,就连吴佩孚都耻于帝国主义的租界托庇保护,以此指责汪精卫等龟缩在帝国主 义租界里讨价还价,而不以救国为当务之急。羞得汪精卫几乎无地自容。爱国群众 的正义呼声,不能不对双方的会谈产生巨大影响。

  正当日寇在东北扩大侵略战火,国民党政府坚持卖国投降政策,各派间热衷搞 政治分赃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红色根据地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根 据地内部普遍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城北的叶坪,召 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六百余人,百分之九十为工农代表。大 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选 出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项英。刘少奇、任弼时、瞿秋白、王稼祥、彭德怀、 贺龙、关向应、邓子恢、方志敏、张国焘等 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11月27日, 中央执行委员会开第一次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 为红军总司令,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样,在中国大地上第一 次出现了工农民主共和国。

  在全国人民抗日反蒋的浪潮冲击下,蒋介石处于相当困难的局面,这也是他之 所以要求召开“和平会议”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以“抛弃分歧,联合救国”为旗号, 要求全国“信任政府、整齐步伐”、“群集于国民政府之下”“一致听中央指挥”。 一句话,他力主召开“和平会议”的初衷并非为了抗日,而是企图假借抗日之名, 迫使全国各派政治力量俯首称臣,一致听命于他的“蒋记中央”,达到巩固其独裁 统治地位的目的。

  国难当头之际,蒋介石既要揽权独裁,又千方百计把“屎盆子”扣在政敌和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号称“团结御侮、共赴国难” 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竟在南京和广州分别举行了。

  11月12日,南京国民党四大开幕,蒋介石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党内团结是我 们唯一出路》的讲话。称“此次大会两个最重大的使命就是,~、团结内部。二、 抵御外侮”。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认,“自从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到今天…… 本党……支离破碎,”使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民不堪命”的状态 中。在如此混乱的时期,他要求党员们做到“讲团结、讲宽容”,“肯退让”“为 了实现团结”,“什么都可以牺牲,什么都可以忍受。”

  为了笼络人心,蒋介石在12日大会上致开幕词时,把自己装扮成“宽容”、 “忍让”的表率,“虔诚悔过”的楷模。其演说词中,多处大量引用孙中山的话, 来教训别人要“精诚团结,来努力奋斗以完成革命使命”。大会还通过了“奖慰马 占山及黑省将士案”,共四项:一、以大会名义电慰马占山及黑龙江驻军将士;二、 由国府令张学良副司令就近速调大军驰援黑省,抗拒侵略;三、由国府克日电汇十 万元犒军;四、请大会全体代表将每人应领之出席公费之一部或全部捐输犒军,交 由大会汇黑省。自愿多捐者听便。蒋介石这样做只是为了清除不抵抗的骂名,会后 并未调大军驰援黑龙江省抗日。蒋介石的表演果然收到了成效,有人认为他果真要 悔过自新了,可以断续与他合作了。

  但是,到11月23日的闭幕式时,蒋介石作《团结内部,抵御外侮》的闭幕词, 他又换上另一副嘴脸,板起面孔训斥反对派“自己捣乱自己”。称让他下野的人是 “扰乱秩序,破坏威信,增加困难”,是对党的“一种牵掣”。他提出了一个团结 御侮的绝妙方策,即“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成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 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成一个中华民国的岳武穆”。

  反蒋派的国民党四大,于11月18日在广州召开。开幕的第一天即因争吵不休而 被迫停会。

  胡汉民在广州为调解各派纠纷,提出了两项方案:一、粤方应选出24名中央委 员,按人数比例,应由赴沪的二百名代表中产生10名。广州先出14名。二、蒋介石 如不下野,也要解除他的兵权,并在广州成立中央党部。

  粤方接受了胡汉民的方案。但是12月3日在选举中央委员时,为了争当候选人, 代表焦易堂借胡发难,仅对主席团,先是激烈地争吵,迅速变成了飞瓶子、掷板凳 的武斗,大打出手,混战十多分钟不肯歇手,不少人头破血流,招来保安队进行强 压,学生的请愿队伍又赶到了会场。这群口称“共赴国难”的大人物为避免在小人 物面前丢丑,会场才安静下来。

  汪精卫把从广州来沪的二百余人搜罗起来,加上在沪各方代表,决定单立门户, 召开上海四大。原已分裂成两半的国民党四大,其中一半又一分为二了。12月3日, 汪记四大以上海法租界大世界共和厅为会场开幕了,大会选出了十人为中央委员。 宋庆龄、何香凝二女士已接到会议的邀请,耻于与汪为伍,拒绝出席。

  广州四大在胡汉民的维持下勉强结束,发表了宣言,提出了十项政治主张。其 核心问题仍然是要求蒋介石下野,改组南京政府。12月7日正式成立了胡记广州中央 党部。

  12月10日,孙科、陈友仁、罩振等从广州到达上海,向汪精卫转达了粤方的要 求:坚持要蒋介石下野,如到12月20日蒋介石还不下野,胡、汪两派中央委员就在 上海召开四届一中全会。

  蒋介石在南京组成了中央临时委员会,电请粤方中委速到南京开一中全会,企 图把胡、汪的“中央”都统一到他的中央里去。但粤方坚持要蒋介石下野。蒋介石 感到自己处境维艰,硬顶恐怕不行。于是,他又一次“以退为进”,决定下野了。

  蒋介石在下台之前为卷土重来,作了各种准备。

  第一,调兵遣将,控制中枢。南京四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基本上都是蒋介石的 人,从而保证宁、沪、粤三处中委合炉时,蒋派委员仍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十二 月十五日,他主持了第四十九次国务会议,改组了四个省的政府,从省主席、省府 委员及各厅长都换上了蒋的亲信。经过此番布置,把京、江浙都置于蒋系的政治、 军事实力的包围之中,国民党的中央机构也在他的罗网之中,陈铭枢的十九路军虽 然进驻宁、沪也无法摆脱蒋系武力的控制之中。

  第二,给新政府设下财政陷阱。蒋介石暗中指使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宋子 文拿走了财政部的重要档案,把部内科长以上的职员每人发薪三个月遣散。宋拖欠 银行界一千万元债款,不作交待即离职赴沪。他到上海又与江浙财团串通一气,准 备抵制新政府。

  第三,蒋介石临下野前,积极活动召开“国难会议”,拼凑了14个人的筹委会, 蒋介石这是要成立一个假民意机关,抢过一面抗日救国的旗帜,以便以在野身份, 继续推行他的独裁统治。

  第四,策划黄埔生发起组织特务机构复兴社,用以保护他的独裁地位。

  第五,下台前密令把第三党领袖邓演达先生枪杀于南京门外沙子岗。

  邓演达先生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黄埔军校成立后,任该校训练部副主任、 教育长。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时,邓演达敏锐地指出了这一事件的反革命性 质,因而一度遭到蒋的拘禁。北伐战争期间,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 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曾流亡苏德等国, 与宋庆龄等人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 命民众宣言》,提出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1930年回国,正式成 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进行反对蒋介石集团 的斗争。邓演达是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愚园坊二十号参加行动委员会受训干部讲课 时,被蒋的特务秘密逮捕的。宋庆龄曾亲自到南京找蒋介石,要求保释这位为北伐 大革命立下卓著战功的三民主义忠诚战士,蒋介石当面欺骗宋庆龄,矢口否认逮捕 了邓演达,并在下台前急忙将邓杀害。

  蒋介石把魔网张挂妥当之后,于12月14日派何应钦、陈铭枢赴沪,迎请汪精卫、 孙科等沪粤中委到南京主持一切,他准备下野。沪粤方代表决定,蒋一旦下野即赴 南京。

  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召开临时常委会,讨论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 行政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务的申请。于右任主持会议。作出两项决议:一、批 准蒋介石的辞职申请,以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陈铭枢代理行政院长,作为过渡 政府。二。对考试院长戴季陶,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邵力子等人的辞职呈请 予以慰留。

  当天蒋介石发表下野通电,称他下野是因为:胡汉民微日(五)通电,且有必 须中正下野,解除兵柄,始赴京出席等语。是必使中正解职在先,和平统一方得实 现。他还指责全国民众谴责他的投降政策,是“日滋无负责之批评”,使他“莫衷 一是”。标榜他的辞职之举是为了“从速实现团结,完成统一”。16日,蒋介石又 在国府谈话会上称他的下野之举是“负责任而进,负责任而退。”“虽系辞职,仍 以中委资格辅佐国事。”

  自蒋介石通电下野后,各地中委纷纷进入南京。惟汪精卫。胡汉民知道问题复 杂,故均称病不来,分别留在上海和广州观风向。22日,蒋介石带着宋美龄乘飞机 到了宁波,随即回他的老家奉化溪口去了。

  蒋介石临行前,留函致于右任、何应钦、孙科等人,说:“全会即开,弟责即 完,故须还乡归田,还我自由。”并说:“此去须入山静养,请勿有函电来往。即 有函电,弟亦不拆阅也。”果然,蒋介石回到溪口的第二天,就人山住进了妙高台。

  蒋介石原想挟中原大战获胜的余威底定国事,登上总统宝座,不料在各派政治 力量的反对下,在日本军国主义频频进犯。全国军民抗日呼声的浪潮中招架无功, 不但总统梦没有做成,反而因为“不抵抗”,成了卖国独裁的政治丑角,最终不得 不以“下野”的方式避开政治漩涡,以退为进,图谋再起。

  蒋介石下野后,给政敌们留下了一副烂摊子。由于国民党仍然奉行没有蒋介石 的蒋介石独裁卖国政策,所以,国内矛盾并没有因为蒋的下野而有所缓和。12月15 日,就是蒋介石正式通电下野的当天,北平各校南下抗日请愿团冲破重重阻力,到 南京中央党部请愿,遭到血腥镇压。12月29日,乱乱哄哄争吵不休的国民党四届一 中全会闭幕。1932年1月1日,孙科政府通电就职。但是,这个被自称为“开始党国 新生命”的孙科政府在财政与外交的双重危机下,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

  财政方面,因为蒋介石预伏陷阱,孙科政府筹不到钱,每月赤字达1600万元之 巨,而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暗中主使下,单是军费一项,每月就要向孙科政府要1800 万元。孙科没钱,诸事难办,陷入困境。

  外交方面,当时最突出的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的问题。孙科为取得人民 支持,主张对日“积极抵抗”,收复东北。但孙科手中一没钱,二没兵,所以主张 只是主张,见不到一点实际行动,而日军则在积极准备进攻上海,军舰开进了宁、 沪间的长江水面,向孙科政府示威。

  l月13日,蒋介石由奉化飞抵杭州,各派力量的代表人物立即云集在蒋周围,纷 纷请他复职,与汪精卫、胡汉民合作,共赴国难。

  l月18日,孙科也到了杭州。此前,汪精卫夫妇已于16日抵杭,作竟夕长谈,并 于次日联合致电胡汉民、促胡入京。胡汉民见电甚怒,因为他与汪精卫有约在先, 谁也不单独与蒋介石妥协,而汪精卫却违背誓约,私下里与蒋介石合谋。据当时报 纸载文称:蒋、汪相见甚欢”,“晤谈甚融洽。”这使胡汉民十分震怒,认为是汪 精卫与蒋介石在合谋算计自己,因此,胡汉民接到汪、蒋联名的电报后,非但没有 进京,反而在广州另立门户,决心与蒋、江对抗到底。

  孙科抵杭后,张人杰和张继在杭州烟霞洞设宴。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孔 祥熙、孙科等出席宴会。宴后,决定共同入京。蒋、汪商定,先把汪精卫推上行政 院长的位子,然后由江出面,把军权交给蒋介石,形成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的 分治局面。

  在烟霞洞宴会上,蒋介石发表了一通“抗日国必亡”的谬论。1月21日,蒋介石 离杭赴南京。1月25日孙科宣布辞职。

  这一段时间内,正是日军侵略气焰日益嚣张的时候。而蒋介石和汪精卫到了南 京,却忙于政治分赃。他们不提抗日,却攻击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外交政策,说他对 日“和平绝交”的主张是“妄逞一时血气”。1月28日,蒋、汪召开临时中央会议, 宣布了与抗日的毫无关联的三项决定:

  一、惩戒陈友仁。因为陈曾经发表批蒋言论。

  二、决定恢复新闻检查。这是蒋法西斯统治的表现。

  三、改组南京政府。为蒋介石扫掌军权铺平了道路。

  至此,蒋介石的“下野”表演基本收场了。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