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传记纪实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4.无忧·无辱·常乐

  陈立夫携夫人经过长途旅行,返回美国。

  陈氏夫妇回来一看,他们的农场已经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因40多天无人照管,房屋积满灰尘,地里杂草丛生,一片凄凉。

  陈立夫夫妇立即卷起衣袖进行打扫,重整家业。

  几天之后,这里的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不仅如此,陈立夫又扩大了农场规模,所养的鸡最多时已超过7000多只。他们夫妇两人忙不过来,又雇佣了几个工人帮忙。

  他们很快又投入了另外一种生活,失去先父的哀伤,台湾政坛的纷争,渐渐置于脑后。

  陈立夫喂鸡、卖蛋、读书、写字,真有一种“或植枝而耘籽”,“乐琴书以消忧”的快乐心情。

  由于时间充裕,陈立夫应邀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到大学讲讲课,日子过得很逍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居生活,使陈立夫又多了几分闲情逸致。夫人孙禄卿善于书画,作品颇丰,陈立夫除了吟读古诗名句以外,剩余时间,也向夫人学学书画,夫妇二人互相切磋勉励,家庭气氛更加和谐美满。

  一日,夫妇二人在家闲坐。

  孙禄卿给陈立夫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的陈立夫头戴斗笠,肩负重担,独行在田间小路上,路两旁是鸟语花香,芳草侵道;天空碧蓝如洗,清澈若水,远处雁阵高飞,人字成趣,脚下一条小河若飘荡的绸带,缓缓东流,好一派。冶人风光。

  画面的落款上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夫君兴来所作。”

  陈立夫望着夫人的作品,心中忽然荡起一种自得的神情。

  孙禄卿问道:“怎么样,喜欢吗?”

  陈立夫笑起来:“太妙了。太妙了。”

  孙禄卿接着说:“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作品有诸多变化,不知立夫看出来没有?”

  陈立夫想了想说:“从用墨上来讲,比以前更加挥洒自如,一泻千里,追求古朴自然的内蕴,展现流畅的线条与传神的人物形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真乃传世之作。”

  孙禄卿并不完全满意他的夸奖,接着问:“还有呢?”

  陈立夫又看了一会,没说出什么。

  孙禄卿笑着说:“我以前的作品,大部分是写生,这幅画却完全是写意的,不知立夫看出来没有?”

  陈立夫摇摇头:“写意?”

  “对!大写意。”孙禄卿说。“你瞧,你头戴斗笼肩挑重担,迈着悠然自得的步伐,行进在田间小径,术》就是写意。”

  陈立夫还是看不出来。

  孙禄卿说:“斗笠象征着你曾为官,斗笠之所以偏到一边,是因为你已把官场置之脑后,肩挑重担,而又悠然自得,是说你摆脱了政坛上争论倾轧,还民间百姓生活,虽肩负重担,而心情舒畅,万事悠悠。用美好的大自然风光衬托你田园生活的乐此不疲,使这幅画完全成了你此时此地心情的写照,从而,也抒发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妙趣无穷。”

  陈立夫咧嘴大笑,顿时,满脸皱纹云聚,像一朵花绽开:“真乃知我者夫人也。”说完,笑个不停。

  陈立夫大笑一阵以后说:“我今天也赠夫人一幅作品。”

  陈立夫说完,取过笔砚,铺好宣纸,挥笔疾书,一挥而就: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青山廓外斜。

  开轩面场围,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落款是:“录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一首,恰乐之中书赠夫人。”

  孙禄卿细细读来,脸上露出微笑:“立夫的字越发长进了。古朴端庄而不呆板,龙飞凤舞而章法间架透于字里行间,刚柔井济而不媚态娇柔,可谓溶大家之长,合为陈体也,真是令禄卿大开眼界。”

  陈立夫说:“夫人过奖了,我学书不过几载,自知不少败笔,还请夫人多指教。”

  孙禄卿说:“立夫的字不必多夸了。孟浩然的诗,我读的不少,然这首《过故人庄》确实未曾读过,立夫可给我作些解释。”

  陈立夫兴致很浓:“这首诗是写老朋友请他到家里作客,以鸡黍款待,反映出田家生活的真实情趣与朋友间的真诚友爱。”

  孙禄卿也来了兴趣:“立夫,能否逐字逐句解释一遍?”

  陈立夫道:“首联承接‘田家’二字,把一幅农村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绿树、村落、青山、城廓、一近一远,层次清楚,相映成趣。‘合’字写近景,‘斜’字写远景,生动鲜明,浓淡相宜,把读者带到一个安适闲静的境界。”

  “再看颈联。”陈立夫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这两句表现的是生活美,跟出句刻划的自然美相映成趣,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场围、桑麻、开轩、把酒,又是一番情趣。出句表现的是大自然静的感受,对句描摹的是日常生活动的欢悦。动好交错,融为一体。其中,‘面’字,‘话’字,体物言情,真挚动人。老朋友叙旧,面对场围,喜话桑麻,那种忘怀世事的轻松愉悦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陈立夫越讲越有兴致:“尾联更是其妙无穷。从眼前的欢乐联想到别后的未来。后会有期,等到重阳佳节的时候,再来欣赏菊花。这是诗人和老朋友的预约,也是诗人生活向往的所在,这话真是真诚朴实,味中见味啊!”

  孙禄卿被陈立夫解释得昏昏然:“听立夫这么一解释,我真是茅塞顿开。这下,我更明白了,立夫此时此刻书此诗句的用意,这正是我们生活和心境的真实写照。可惜,禄卿才疏学浅,不然,真想写一首绝句,与那孟浩然决一高下。”

  陈立夫和孙禄卿会意地笑了起来。

  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确实给陈立夫夫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生活情趣,也使他们夫妇更加情投意笃,一直到老年,陈氏夫妇始终相敬如宾,相儒以沫,生活得很幸福。

  陈立夫除了养鸡,最大的爱好莫过于著书了。

  1994年,美国和台湾同时推出了陈立夫的长篇回忆录--《成败之鉴》。

  在这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人生历程。其中有一部分,是写他在美国所经历的岁月,现摘录如下:

  赴美定居后,有许多朋友都从事教职。

  当时我是学矿冶的,可教矿冶课,也能教哲学和中国文化。就在此时,我的女儿中学毕业,要去新泽西湖林城上大学,此地是一养鸡中心,也是避寒的所在地,故有许多一流规模的大旅社,它们夏天歇业,冬季生意兴隆,百分之九十是犹太人在作生意。

  我有一位朋友胡定安先生,是过去江苏医学院院长,提议到新泽西养鸡,并邀我同去;恰值我女儿也去此地念书,我便答应了一起去养鸡。

  在开业之前,我们去看了6个养鸡场,最后选一较便宜者买了下来,成交要付47000元美金,可先付两万元,其余分期十年给付。

  这是一笔大数字,而我只有4000元,不得已只好向朋友告贷。

  孔祥熙先生很慷慨,答应借我8000元,与我合伙的胡先生也只能拿4000元,剩下的4000元还是其他朋友帮忙的。

  我为什么要选择养鸡行业呢?因为我想想替政府已工作这么多年,侍候了蒋公和党内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侍候任何人!那么去照料鸡没有这种感觉了。

  此时,美国的蛋价很好,故从事养鸡业也颇能赚钱,而半年下来,我们赚了5000元。

  在美国养鸡,饲料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和控制,但我们的农场却用人工,很不现代化及科学化,且饮用水也不够,乃径以所赚之钱购买了部输送鸡粮机器,和开掘一口深水井,5000元就这么花掉了。

  我们共养了5000只鸡,饲养很忙碌,所幸3个儿子都抽暇帮忙,那时我小儿子才百岁,不过,养鸡也有方便的一面,就以饲料来说,只要一通电话就会送来。

  那时我健康良好,100磅的饲料,我一弯腰就能扛起来。甚至过去有的脊背疼宿疾,经养鸡劳动后,也不再有复发的感觉了。

  我经营养鸡业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总算运气好,没碰上如鸡瘟等的麻烦事。

  养了三年后,有一次鸡生了喉咙痛病,那时共有10大间鸡舍,每间饲养500只,计有5000只鸡,如都生起病来,那真会一发不可收拾,幸亏医治得早,传染不普遍,所以并无大碍。

  这5000只鸡,若以七折计,每天即可生蛋3500个,可谓利润甚丰。

  干哪一行,必须了解那一行。就拿养鸡业来说,买小鸡也是一项大学问,最主要的是对小鸡能辨别雌雄的问题,因为买了雌鸡才会生蛋,如买来公鸡就亏蚀老本了。

  通常我们难以辨雌雄,必须专家们以显微镜辨识,出鸡壳的小鸡,在24小时以内他们才能分辨出雌雄来,当然,这也难保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偶尔也有一、二只看走了眼的,在这方面,日本人很是权威。

  天生万物似有一定规律,以鸡的雌雄来说,如有5000只,新生的小鸡,雌雄大概各占一半,差不多51%与49%之比例。

  小鸡难养,冬天又怕冷,要有保温设备,待。慢慢大起来后,并须请专家打针,然后放到屋外,且应严防黄鼠狼侵害,因此,门窗要紧密,日夜加以照料。

  销售鸡蛋,也有一定程序。通常是以机器挑选、分类,使蛋能维待一定重量,不使过小者掺杂其中,并加以洗灌,以维护生产质品与信誉。

  为保持其新鲜度,须当天装箱,以供收买者取货,就近由新泽西去供应纽约市场所需。

  奈何好景不长,待东西高速公路完成通车后,蛋价暴跌,原因为西部地区养鸡,是放饲于田野间,鸡蛋成本低廉,业者用货柜车用冷藏方式,把蛋连夜运往纽约廉价销售,与新泽西养鸡中心竞争蛋市,原有市场大部分被其抢走。

  几年以后,使新泽西养鸡场生意冷落,纷纷倒闭。我隔壁是一家犹太人,他很有眼光,告诉我说:“高速公路一通,西部蛋源源运来,竞争困难,我们不能养鸡了!”

  于是,那犹太人把鸡场断然卖掉。

  但我却不敢作此打算,卖掉养鸡场干什么?此时,每个月比过去最少减收3000元,生活越来越困难,会用机器不用人工的养鸡业者,还可勉强维持,而人工饲养者便无法维持下去。

  开始与我合伙的胡先生在经营3年后已离去,我的大儿子也去念书进修,最后只剩下我的内子及小儿子合力经营,尽管一再节省开支,但还是周转不灵,乃向朋友借贷维持,而我所借的钱,大都言明两三个月一定还,从未失信过一天。

  我的养鸡生涯自1953年开始远至1961年,实无法再继续下去,乃不得不关闭养鸡场,结束了为期吕年惨淡经营的养鸡业。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真应验了这句话,就在我关闭养鸡场后,碰上了一桩倒霉的事。

  我开始养鸡时,连房舍一并投保16000元,现在鸡不养了,保险公司的人因我已有8年的交往关系,便好心地对我说:“鸡不养了,何必再保这么多险呢?可以少保一点吗?”

  于是,我决定只投保4000元。

  孰料退保不久,却发生一场森林大火,恰巧,那天我们全家应邀到纽约朋友家做客,火顺风蔓延到我的养鸡场。

  我的那片农场共有30英亩大,房舍占了3亩地,那时地上落叶遍地,久不下雨,大火就燃烧着落叶一路烧过来。

  说来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就在做客前夕,把我房子四周落叶扫净,不料,竟因此使人未燃烧枯叶延伸过来,房子乃未被大火波及,而三排鸡舍被焚,只剩下半排鸡房,我一部新坐车,放在饲料室旁边,也烧成灰烬,那是因为去纽约朋友家做容,往返是搭当地朋友的便车去的,故把车停放家中车间里,不料竟遭此意外。

  逢此火灾,适值减投保之后,只保了原来的四分之一,因此赔偿也减少了!

  此非始料所能及。

  1964年10月,那场森林大火,把陈立夫的农场化为灰烬。

  正如他在文章中所云:“此非始料所能及”。这场无情的大火,把他平淡的田园生活烧焦了。

  他十余年苦心经营的心血被毁于一旦。

  面对焦土尘烟,面对狼藉一片,。陈立夫的心也似乎被烧焦了。

  陈立夫后悔自己偏偏在这一天去纽约朋友家作客。

  孙禄卿安慰他:天灾人祸“,谁也躲不过。

  陈立夫又后悔自己.不该提前退了120000的保险金,不然会减少一些损失。

  儿女们劝他:钱财都是身夕之物,只要没烧着人就算是幸事。

  陈立夫曾一度情绪很低落,在政坛上失意被迫远走他乡,原想在平淡无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一些慰藉,谁料,躲过了人祸,又遇上天灾,这世道为什么这样不公道?

  大火后,有人建议陈立夫把地皮卖掉。

  陈立夫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没有那样做,尽管30英亩地能换回不少的钱,完全能够挣回这场大火造成的损失,但他不想那样做,他考虑得很长远。

  当时,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在威斯康辛大学已获博士学位。次子陈泽宁也完成了博士学业,服务于电子公司。女儿陈泽蓉虽在念大学,但已结婚,搞半工半读,不需家庭负担,老四陈泽宠在普渡大学研究所攻读航空工程,也即将毕业。

  他的儿子们早就希望父亲能放弃农场,与他们一起生活。

  这次,儿女们知道农场失火后,都纷纷要求陈立夫夫妇到他们那儿去。

  陈立夫知道儿女都很孝顺,也有能力养活他,让他安度晚年,但他不想去和儿子们一起生活。

  陈立夫过惯了这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失火后不久,陈立夫又开始整理荒地,盖起了房舍,并重新买了少量的鸡来喂养。

  同时,他们还在家中做起了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等副业,将这些产品运到纽约,卖到那里的华侨餐厅。

  就这样,陈立夫夫妇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名人》杂志1994年第11期发表江东先生题为《新泽西州养鸡人--陈立夫旅美生活一瞥》的文章,介绍了他所采访的陈立夫养鸡生涯,全文如下:

  台湾国民党元老,孔孟学会会长现已95岁高龄的陈立夫,自1952年离台去美,一住长达17年。

  这位原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生,在美国又取得匹兹堡大学来矿硕士学位的学人,却弃其专业,从事党政工作,这是有其前因后果的。

  早在民国初年,蒋介石追随其二叔、上海都督陈英士而认识了孙中山先生,至陈英士被袁世凯暗杀后,陈立夫与其胞兄陈果夫追随蒋介石达30年之久。其间,在国民党中历任要职,掌握党政大权,故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民间传说。

  然在国民党兵败撤离大陆去台湾的第二年,陈立夫即悄悄离开了台湾。

  作为一个豪门显要,要做什么并不难,他却到美国做起养鸡孵蛋制作皮蛋的劳累而又邋遢的行当,使人一下难以理解。

  这个鸡场从老板到伙计只有陈氏夫妇两人。

  陈夫人负责捡鸡蛋,陈先生的工作是加工饲料,清粪及其它。陈立夫描述当时的苦状:“以前到镇上去买饲料,都是自已扛来扛去。”

  陈立夫经营的这个鸡场,在新泽西州的莱克坞镇,很宽敞,有发展条件。

  起初是陈氏夫妇亲自动手作试验性质的,到60年代规模扩大了,有名的莱克亨高产蛋鸡蛋增到七八千只,就雇了技术人员作机械化管理。

  在西方制作中国皮蛋,倒是热门生意,获利颇丰,确是事实。

  早年被称为皮蛋博士的马君武和豆腐专家的李石曾就是在德国和法国首制中国民间食品致富的。皮蛋适合西方人的胃口,已登上西方饮食文化的殿堂。

  陈立夫先生制作皮蛋虽早已晚了半个多世纪,只要制作精良,晶莹碧透的中国皮蛋,仍为美国莱篮子中的上品。西方还试把皮蛋作为战场用的方便而又抗饿食品。

  陈氏夫妇在美国侨居17年,这对“养鸡人”在养鸡生活中,还手脑并用。

  陈立夫忙于著书、讲学、研究医学、孔学和书法。

  孙禄卿女士则努力创作中国画。这位30年代上海美专出身的女画家早有名声,其花虫鱼鸟山水作品,敷色清丽,形趣盎然,尤其在鸡场体验取对所画的鸡,更是形态多样,栩栩如生。

  当时,在美国举办了“陈立夫孙禄卿伉俪书画作品展”,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美国企业界的大亨、华侨,华人中的巨贾,也给这对“告老还家”的故友捧捧场,纷纷订购书画。

  书画展地增添了陈氏夫妇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陈氏夫妇有三男一女,都在美国工作。

  去年9月,陈立夫45年后重履香港。

  他在答记者问中,关心着两岸的统一,反对台独。

  他坚决相信:“海峡两岸将来总要统一的,我对未来前途持乐观态度。”

  最近,陈立夫变卖了自己的一部分家产,用这笔钱铸造了五尊孔子铜像,待两岸和平统一后(也说在条件许可下,在两岸统一前),将这些铜像树立在各民族地区,让大家看到孔子像,知道咱们都是炎黄子孙,增强民族凝聚力。陈立夫在接受江东先生采访时,还为其书写条幅日:

  以仁存心者无忧;

  以礼存心者无辱;

  以义存心者常乐。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