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

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挖心战”

  攻击前的形势

  1936年8月,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按照军部的意志,确立了日本“南北并进”的国策,即同时实施大陆政策与海洋政策的对外政策方针,侵占中国,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军队连续发动闪电攻势,在短短70天的时间里,先后打败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号称世界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欧。希特勒在欧洲取得的辉煌,给日本施行南进政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当时,英法政府为了全力投入欧洲战场,并使日本对欧战保持中立态度,准备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美国重新开始了所谓“美日谅解”活动,东方慕尼黑的危机再次出现。日本认为南进时机已到。

  为使中国成为“南进”的后方基地,1940年5月,日本陆军省制定了在1940年年底前,以全力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的策略。根据这一策略,日军双管齐下,政治上加紧对中国政府的诱降,军事上加大中国政府的压力。

  1940年5、6月间,日军发动了自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襄宜战役,6月12日攻占鄂西重镇宜昌,控制入川门户;接着又封锁滇(云南)越(越南)国际交通线。攻占宜昌后,日军以之为基地,两个月内对重庆等城市进行了4000架次的持续轰炸,仅重庆一地就遭到日机3300多架次的袭击,投弹量为2500多吨,其中约2000吨落在重庆市内,炸死炸伤5500多人,造成要进攻重庆的气氛。同时,日军还在开封和黄河北岸及山西南部的三角地带集结重兵,散布“八月进攻西安”的空气,截断我西北交通线。

  另一方面,日本加紧了对中国政府的诱降。蒋介石集团在抗战初期的大溃败后,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也积极酝酿妥协投降,与日共同反共。他一面加紧策划反共高潮,制造“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种种谣言,攻击八路军,欺骗群众,挑拨国统区人民与共产党的关系。一面又通过宋美龄、戴笠等与日秘密谈判。在谈判中,蒋方代表一再表示,国民党原则上承认伪满洲国,同意日本在华北驻兵等。在这种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一部分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的抗日信心更加动摇。进步势力中一部分人对形势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妥协投降的空气在国统区弥漫。正当日蒋之间的秘密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汪精卫伪政府在日军的操纵之下,在南京开张了。一时中国大地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在国内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日军旨在困死共产党八路军的“囚笼政策”全面展开。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设有3000余个据点、10000个以上的碉堡和5000余公里铁路、30000公里公路。这些碉堡、据点和公路、铁路,纵横编织,形同蛛网。这张军事网覆盖着整个日根据地,对我造成了严重威胁。1939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有近百个县城,而到百团大战之前,只剩下两个县城,即太行山的平顺和晋西北的偏关。从1940年3月前后至7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大片地迅速变为游击区。随着根据地的不断缩小,八路军的补给日趋困难,弹药、粮饷、药品都严重匮乏,很多时候一个八路军士兵每天只能吃到7两小米。物资的短缺大大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日军在总结对八路军作战的经验时就声称:“仅就战斗力而言,八路军不过是一支土匪武装”。

  在这种严峻而复杂的局势面前,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一次大战,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彭德怀的攻击计划

  1939年底八路军总部开始考虑如何反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认为,只有抓住敌后的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调动敌人,给以打击,恢复大后方抗日根据地。1940年早春,彭德怀基本形成了发动一场以袭击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破袭战思路。据李达回忆:7月中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来到第129师师部,向刘伯承、邓小平谈了彭德怀最近准备组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干线的设想。当时刘伯承邓小平听了以后,都欣然赞同。 

  当时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是中国关内战场上最大的重兵集团。但是,与其所担负的任务相比,华北方面军的兵力难称雄厚:第1军的第36、第41、第37三个师团长期被第1战区卫立煌部牵制在晋南;驻汾阳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主要用于对付第2战区阎锡山部和第8战区第90军李文部;在归绥、包头的骑兵集团与伪蒙军主力则被第8战区傅作义部牵制,动弹不得;由于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何柱国的骑2军、于学忠的苏鲁战区、以及八路军第115师、山东纵队和第4纵队等部的牵制,日军在山东的第12军、豫东的第35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伪军张岚峰部等均无法抽调。因此,华北日军可用于防御八路军主力进攻的兵力仅2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之从第9和第4独立混成旅团抽调6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大队参加襄宜战役,日军对八路军的防线可谓漏洞百出。以第12军为例,在每隔18公里的1个据点上驻有20人,一共分驻800多个据点,多数情况是1个师团差不多分散在200个地点;即使在正太铁路这一重要交通线上,也只能将第4、第8和第9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摆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因此,就敌人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来说,八路军确立以袭击正太路为重点的破袭战,是切合实际的。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给各师、军区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并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命令要求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命令要求各部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侦察、器材准备、部队调动等准备工作;并特别嘱咐,准备未完毕以前,战役意图只准告知旅级首长。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又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进一步明确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并规定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各部的任务分配是:

  (1)聂集团(晋察冀军区)主力约10个团破坏平定(平定县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坏重点应在娘子关平定段,对北宁线、德州以北之津浦线、德石路、沧石路、沧保路,特别是元氏以北至卢沟桥段平汉线,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拓宽正面的破袭,阻击可能向正太线增援之敌,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对西北两面之敌以适当兵力监视,另以有力部队向孟县南北积极活动,相机克复某些据点。

  (2)刘邓集团(第129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段,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怀宽正面的破坏,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1个团主力位于潞城至襄垣间地区。

  (3)贺关集团(第120师)以主力4个团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分离公路,破坏同蒲线部署,应以重点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对晋北腹地内各个敌之据点和交通路,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相机收复若干据点。

  (4)总部特务团主力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

  按八路军总部的计划,这一战役的目标是“较长期切断”正太线,“基本是以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7月22日命令);“彻底毁灭”正太线和同蒲线忻县至朔县段,使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大后方完全“联成一片”(8月31日命令)。而要实现上述目标,仅靠22个团是达不到的,这就使得后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了105个团20多万人(包括第120师28个团,第129师41个团和晋察冀军区36个团)。

  8月20日20时整,在没有得到中共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的情况下,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在5000里长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全线出击,向华北主要交通线的破击战开始了。

  破袭正太路

  当时华北有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津蒲线、平绥线、北宁线和胶济线七条铁路干线,其中正太线处于中心位置,它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是贯通山西、河北的交通命脉。在这条全长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如果正太线中断,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外运掠夺的战略物资将发生极大困难。同时它还是日军实施“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妄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正太线是我必攻、敌必守的重要交通线。

  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袭正太路。

  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过三小时反复冲杀,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这是正太线最早攻克的重要战略据点。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在井陉煤矿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叫美穗子。聂荣臻指示由专人照顾,并随后将其送还陵城日军据点。聂荣臻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40年之后,年逾80的聂荣臻元帅还常常挂念着那两个孩子,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呢?》并配发了当年的几幅照片,在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很大轰动。

  负责破袭正太路西段的第129师,与日军展开了更激烈的战斗。第129师把主要打击力量预伏在狮垴山一线。狮垴山虎踞阳泉大门,从石家庄往西直到阳泉,地形较为平缓,偶有高山。一过阳泉,则山势连绵,正太路从这里进入山区,狮垴山正是这一入口的咽喉。敌在阳泉的第4独立混成旅团部已得到了八路军在该地集结的消息,但很大意,未做任何准备。当晚,第385旅突然袭击阳泉市区,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长片山省太郎中将大为惊恐。此时,他手里能用于保卫阳泉的兵力加上伪军和非战斗人员也只有700多人,与八路军的进攻兵力对比太悬殊。片山组织仅有的一点部队向狮垴山反击,作生死一搏,经四天激战没有成功,居住阳泉的日侨,已有人因绝望而换上了赴死的装束。到8月25日,正太路西段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均为第129师所控制。刘伯承、邓小平利用这一机会,下令部队抓紧破路,提出“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动员组织民众,争取铁路员工,采取搬拆、爆破、火烧、水淹等方法,大力破坏铁路、车站及其附属设施。一条被日军视为命脉的“钢铁封锁线”就这样瘫痪了。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整体部署,第120师的任务是配合正太线的破袭作战,破袭同蒲线大同至阳曲段、汾(阳)离(石)公路和忻(县)静(乐)公路,重点在阳曲南北,阻敌增援正太线。第120师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扩展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在5000里敌后抗日战场上,105个团,20余万人一起奋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宏伟景观。

  至9月10日,正太路已全部陷入瘫痪,我军预期的作战目的已基本实现,八路军总部下令结束第一阶段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摧毁日伪军据点:涞灵战役

  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彻底破坏同蒲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这一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我军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和榆辽战役。

  日军控制的涞源、灵丘地区深入晋察冀根据地西北部,是日军打入根据地的一个钉子。我与敌反复争夺这一地区,三年的残酷斗争中,四得五失涞源城;敌亦不惜代价,其常冈宽治少将、阿部规秀中将,皆于此地毙命。1940年9月中旬,由于日军主力西移绥西,驻扎该地区的日军仅为第2独立混成旅团和第26师团各一部,约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晋察冀军区主力奉总部命令,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趁日军主力西调尚未完全返防之机于22日22时发动了涞灵战役。

  经一夜激战,由杨成武指挥的右翼攻击部队夺取了涞源县城东、西、南关和两个外围据点,日军退入城内固守。但三甲村和东团堡却遭到日军的顽固抵抗,进展不顺。

  东团堡位于涞源城东,是宣化至涞源公路上的日军后勤供应中继站和分割晋察冀根据地的战略支点。据守该据点的日军第2混成旅团的士官教导大队,共130余人,成员全是各部队选来的士官,都是带兵的,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并有坚固的环形防御工事为依托。负责攻击东团堡的是第一军分区3团。

  在22、23两日的进攻中,日军以施放毒气等方式负隅顽抗,3团牺牲很大。24日晚,全团再次进行动员,下定决心要在当晚拿下东团堡。总攻开始后,40名战士抬着云梯在火力掩护下,冲向敌中心碉堡。一夜激战,日军几乎全部战死,余下残敌被迫于村中数间房屋死守。25日,日军将据点库存武器、物资、粮食全部烧毁,准备突围。被八路军击退后,井田中佐强迫残存的27个日军跳火自焚,最后自己也葬身于火海之中。聂荣臻曾经感叹说:“东团堡之战,是以顽强对顽强的典型战例”。

  到26日,右翼队及平西军分区9团相继攻克了三甲村、金家井、北石佛、桃花堡东团堡等13个据点。然而,由于我军阻击不力,23日由张家口出动救援涞源之日伪军推进迅速。28日中午,该路日伪军3000余人即到达涞源城。我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涞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

  10月2日,晋察冀军区下达涞灵战役第二期作战命令,由邓华率左翼队及右翼队之1团、2团进攻灵丘。但由于我军调动被日军发觉,进展不大。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认为不宜再战,决定结束涞灵战役,部队撤回根据地准备反扫荡。

  涞灵战役持续20天,双方伤亡均重。我军战报称,此役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237人,八路军伤亡1419人。

  摧毁日伪军据点:松辽战役

  榆辽公路由阳泉经平定、和顺、辽县到榆社,是日军深入太行根据地最远的一条公路。当时日军准备将这条公路由榆社再向西南地区延伸,经武乡与白晋路相连,达到分割太北根据地的目的。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于9月23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

  陈赓的第386旅的任务是攻击榆社。榆社是日军自正太路经平辽公路、辽榆大道向白晋路各据点输送补给的主要枢纽之一。日军将榆社变成一个大堡垒,尤其是修筑了以东门外榆社中学为核心据点的堡垒群,密布大小碉堡,并将周围修成10至30多米的陡壁,设置数道铁丝网,火力配置十分严密。在屡攻不克的情况下,陈赓决定挖一坑道到敌人核心阵地内,用棺材装上炸药实行爆破。坑道从榆社中学西北角的峭壁一直挖到中学里的碉堡下面,工程量非常大。挖了将近一个昼夜,到25日零时45分,终于完成了坑道作业。在实施坑道爆炸后,突击部队便冲入了敌人阵地,当黄昏来临时,第386旅终于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

  陈锡联的第385旅负责攻击辽县。该旅1937年奇袭阳明堡飞机场后,一直以辽县为根据地。在战前动员会上,陈锡联动情地说:我们第385旅的指战员要明白辽县也是我们这个旅的家,是我们的根据地,打不好,无脸见辽县的父老乡亲。根据刘伯承的安排,第385旅先扫清了榆辽公路上的两个据点--管头和石匣。至9月30日,主力转而攻击辽县。然而,正在这时,由于和顺、武乡日军分别向辽县增援,八路军总部命令停止进攻辽县,以一部钳制和顺南下之敌,主力转移至红崖头、关帝垴地区,准备歼灭武乡东援之敌。

  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在榆树节遭遇日军600多援兵。第386旅趁机从侧后展开攻击,对日军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但日军在8架飞机的掩护下,占领高地负隅顽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双方伤亡惨重,八路军连续发动了10次冲锋,仍不能全歼敌军。此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我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

  至此,历时9天的榆辽战役结束,我军共歼日军近1000人。

  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第120师对同蒲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

  10月2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各部结束第二阶段作战,以准备反扫荡作战。6日,参加出击的八路军各主力部队均撤回各根据地。在这一阶段的攻击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原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拿不下关家垴,杀头不论大小”

  八路军1个多月的大规模攻击,是日军始料未及的,他们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决定对八路军进行报复性“扫荡”:10月6日起,日军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从11月1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百团大战进入空前严重的反“扫荡”作战阶段。

  反“扫荡”作战异常惨烈,如关家垴战斗。关家垴位于太行区的中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0月28日,日军冈崎大队与崛田大队在败退中在此会合。29日下午,彭德怀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第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第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坚决拿下关家垴。

  关家垴日军企图凭险要地势固守待援,在八路军发起总攻击前,已经以窑洞为依托构筑了完整的工事体系。每孔窑洞既可以独自构成一个火力点,又可以与其他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窑洞前还挖有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扔到位,掉到防弹壕里,就难以对日军构成威胁。日军还将相连的窑洞凿通,形成了网状的工事体系。

  八路军各路进攻部队遭到了日军的有力阻击,损失很大,其中担任主攻的第772团第1营仅剩80余人。战事呈胶着状态。战至31日晨,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已经出动,试图围歼第129师主力。在这种情形下,刘伯承打电话给彭德怀,建议部队暂时撤围,另寻战机。彭德怀一听,按捺不住往上直窜的火气,在电话中告诉刘伯承:“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刘伯承无奈,只得调整部署,重新组织进攻。我军第772团、第769团、第38团、第25团各以1个营,协同第385旅一部,向关家垴上的敌人连续攻击18次,肉搏多次,终于攻上了关家垴山顶。敌大部被歼,残敌60多人退守在一个狭小地域,固守待援。这时由黄烟洞方向来援之日军1500人已逼近。彭德怀看到关家垴被围之敌基本歼灭,来援之敌又过大,为保持主动,再寻有利战机,便下令部队撤出战斗。八路军撤走后,日军对关家垴周围地区进行了疯狂报复,数天之内屠杀群众竟达6000余人。

  关家垴一战后,11月13日,日军先后退回各据点,太行区历时40天的反扫荡结束。

  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11月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12月3日至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至此,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结束。3个半月中,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本军华北司令部称此役为“挖心战”,以后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青史凭谁定是非?

  百团大战在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以下评论中可以略见一二:

  《大公报》1940年9月6日载文报道: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这个攻势,方在发动,已凌厉无前,收获佳果;而三军用命,人人奋勇,攻势正猛,战果必仍将扩大。北方的胜利方在开始,而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

  蒋介石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嘉奖电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

  苏联《红星报》评论说:“华北之中国军队,目前正在山西省进行主动性之作战。第八路军正展开大规模之攻势。游击战在山东省与北平附近亦正趋于激化,中国人……始终表现高度之民气,对自身力量具有信念。中国人民为自由独立、争取最后胜利而战,依然表现最大之决心而不能动摇”。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百团大战大壮了八路军的声威,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参谋本部哀叹:“共军的机动游击战法极为巧妙、顽强”,日军出师华北“三年来惨淡经营积累的资材几乎全部耗尽”。日军不得不承认“遭受共军’百团攻势’的我军,从各地的兵团直到各军、方面军,均由痛苦的经验中取得了宝贵的教训,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日本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八路军天天攻击,早上活着,就不知道晚上怎样。”日本兵在我凌厉的攻击下,有的跪着缴枪,并且哀求道:“你们不杀,我们可以给你们扫地”。

  中国共产党内对百团大战的评价,曾经几度变化。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对百团大战都是赞扬的,如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但在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两年的艰苦斗争之后,在重新总结经验时,有不少人对百团大战开始有了不同看法。

  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