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共产党抗战英杰

“天下文明第一军”——记彭雪枫烈士

  二十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你留下的功绩辉煌:

  首战长沙城,八角亭光荣负伤;乐安事变,荣获红星章;雪山草地,百炼成钢。

  在豫东燃起抗日烽火;在淮北粉碎敌寇“扫荡”。

  对党忠贞,对民赴汤;英勇善战,机智顽强,是我们的榜样。

  ……

  1944年9 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在率部收复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继任该师师长兼淮北司令员的张爱萍,所作的《彭雪枫同志挽歌》,概括了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彭雪枫一生的英雄功业和高尚品质。

  彭雪枫,原名彭修道,1907年9 月9 日诞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户贫苦农民之家。1918年至1925年,先后在镇平县高等小学、天津南开中学、冯玉祥创办的陆军第十六混战旅军官子弟学校、北京育德中学就读。1925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被推举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6年夏,彭雪枫人北京汇文中学读书,10月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往来于北平、天津、烟台、开封、上海等地,秘密从事学运、兵运、农运工作。

  1930年5 月,彭雪枫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到达鄂东南,参加工农红军,先后担任红五军第五纵队三大队政治委员、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红八军第六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四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亦称郝西史大学)政治委员、中革军委作战局第一局局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1930年7 月中旬的长沙战役、1932年2 月初至3 月上旬的赣州战役。1932年8 月,红一方面军在取得乐安、宜黄战役胜利后,敌赣闽边“剿匪”总司令何应钦组织左右两个纵队,对宜黄地区红军实施两翼攻击。敌罗卓英纵队肖乾第十一师攻占二都,周至柔第十四师围攻宜黄城。当时分驻宜黄各地的红二师未及集中,即被敌隔断。在这严重关头,红二师师长郭炳生阴谋拖第五团叛变投敌。彭雪枫率师直属队和第七团于转战途中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带15 名战士连续行军,终于在崇仁县境内找到第五团。他向指战历们揭露了郭炳生的叛变阴谋,动员大家南返。旋即又同红二师参谋长郑庭辉、政治部主任李志民一起率全师突出重围,保存了主力,挽救了二师部队,中革军委为表彰他这一功绩,特颁发给他一枚红星奖章。

  1933年11月11日,红七军团在向江西金溪西浒湾镇之敌发起攻击时,在抚州(今临川市)八角亭附近遭到由浒湾和金溪、琅琚出击之敌的夹击。次日,红三军团即调红四师向八角亭之敌发起攻击,但数次进攻均未奏效。13日,四师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师长张锡龙、副师长黄昉日等果断决定,将红四师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彭雪枫亲率一个通信排,打垮了数十倍之敌的进攻。当激战至拂晓时,敌以优势火力——自动火器向四师密集射击,进行反冲锋,红四师于8 时撤出战斗。在此次战斗中,彭雪枫腿部负伤。

  1935年2 月18日至28日,红军在二渡赤水、强攻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战略行动中,彭雪枫指挥的红三军团第十三团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硬仗的先锋团之。

  1936年11月下旬,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联络局书记的彭雪枫抵太原,与阎锡山晤谈商定:在太原建立中共和红军驻晋秘密联络站。为便于工作,彭雪枫化名彭玉峰,公开身份为上海某公司的副经理。

  在西安事变期间,彭雪枫向阎锡山转交了毛泽东关于希望阎在“宁军(指国民党中央军)攻陕甚急时,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的信件,并针对阎力求自保的心理,建议他以民族利益为重,同意中共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主张。由于中共的努力争取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阎锡山在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保持中立立场,对红军准备迎击亲日派何应钦进攻的行动不予干预,使红军在三原、西安等地顺利集结。

  1937年8 月,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红军驻晋秘密联络站正式改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彭雪枫向阎锡山及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有关方面交涉、协商了八路军出师入晋的路线、渡河日期、地点、船只、粮食、运输列车等事宜。

  党中央同意按彭雪枫所提意见行动,从8 月31日开始,八路军主力由陕西韩城县芝川镇渡过黄河,陆续开赴山西,顺利到达指定地点。9 月21日,朱德亲率八路军总部到太原,圆满地实现了党中央的意图。彭雪枫被誉为八路军的“先行官”、“好参谋”。

  1938年2 月,中共驻武汉代表、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赋予彭雪枫新的任务: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积蓄力量,训练干部,组建部队,发展与扩大党的力量。彭雪枫在党内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对外以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名义开展统战工作。他到达竹沟后,为组建抗日武装与开展地方党的工作,日夜忙碌。

  1938年9 月2 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致电彭雪枫:

  “把你们的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苏鲁皖边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活动部队(徐向前、陈再道)联系起来”。9 月27日,彭雪枫等将在竹沟创建的两个新兵连,编为第二大队,加上由延安派来的一批干部,共373 人,装备4 挺机枪,190 支短枪,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

  这年10月11日,东征部队在西华县北的杜岗镇,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及肖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会师,合编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辖3 个大队和一个警卫连,共计1020 人。

  10月27日,游击支队东渡新黄河后,且战且进,在淮阳东北的窦楼镇击退日军第十四师团骑兵百余人的进攻,击毙日军骑兵少尉林津。1939年1 月10日晨,攻击占领毫县东北芦家庙的伪豫东“剿共”弟一路曹大中部大队长崔华山部队,歼灭其300 余人,生俘其参谋长崔学善。1939年春,游击支队在豫皖苏边界的毫(县)东、永(城)东、宿(县)西站住了脚跟。到这年6 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支队主力向淮河以北、浍河以南、津浦路以西之宿县、蒙城,风台地区发展。

  游击支队东进9 个月,进行较大的战斗30 次,毙敌700 余人,俘敌1165人,支队由进入豫东皖北时的3 个大队,发展成为拥有3 个团和一个随营学校的一大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

  1940年2 月1 日,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

  1940年3 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发出指示:目前斗争重心应移至淮河流域,我军将来出路实在中原,此时不争,将来更难了。彭雪枫等根据指示,对根据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改组充实和调整了原有的县委,先后成立了淮上地委、陇海路南地委、皖北地委、豫皖地委和两个中心县委、5 个县委和1 个县工委,在皖东北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建立了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抽调大批干部充实了永城、夏邑、萧县、宿西、毫北5 个县政权机构;巩固和扩大地方武装,维护地方治安;补充主力部队;成立了边区参议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各级群众组织;以随营学校为基础,扩建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彭雪枫兼任校长),将边区党委党训班扩建为党校,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兴修水利,减租减息,创办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继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根据地内外志士仁人共同抗日。这样,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和发展,党政军民学各项工作均获得显著成绩。

  1940年6 月,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缺六八七团)及新二旅共5 个团到达涡阳县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率部活动在豫皖苏(包括睢杞太)地区。

  1941年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这年春,国民党顽军汤恩伯集团在进占新四军四师所在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后,又妄图继续东犯苏北抗日根据地。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接应汤部东进,于7 月间乘日军“扫荡”盐阜地区时,派保安第三纵队两个团,占领泗阳县西北之陈道口,并企图控制运河两岸,进而构成一条横贯淮北、淮海根据地的东西走廊。为挽救华中全局这种危险形势,10月15日,新四军四师同二、三师及独立旅,在代军长陈毅的指挥下,发起程道口战役,于21 口攻克陈道口。在这次战役中,彭雪枫率四师之一部进军途中,17日,遇韩德勤保安第七旅旅长兼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的第一支队孙玉波部,彭雪枫冒险进入孙部,利用孙与王光夏之矛盾,晓以抗日救国的大义,终于争取孙玉波与新四军里应外合,于19日上午在洋河镇南全歼王光夏的第二支队,俘虏了支队长李守宽及其副官长以下1000 余人,对保证全面夺回陈道口起了重要作用。陈道口战役全胜,挫败了顽军东西对进,夹击新四军的计划,巩固和扩大了淮海、淮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淮海、淮北、盐阜四大根据地的联系和北上山东的通路,使苏皖边区形势为之改观。

  淮北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这年11月,建立中共淮北区委、淮北军区,邓子恢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彭雪枫任区党委常委兼军区司令员,共同担负华中敌后一个独立战略区的领导工作。

  11月14日,驻徐州日军第十七师团、独立第十三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第十五、二十八师等部共6000 余人,由泗县、宿迁、淮阴、盱眙、五河等地出动,向淮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彭雪枫等指挥根据地机关分别转移,跳出敌之包围圈;地方党政干部带领群众坚壁清野,领导地方武装就地坚持游击战争。主力大部在外线向敌伪侧翼和后方进攻,袭击、调动敌人,先后三打青阳镇,四打马公店,袭击金锁镇、归仁集、屠园圩、老韩围子等据点。

  12月9 日,驻宿迁南朱家岗的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同日军精锐平林第十七师团清水旅团千余人激战,经反复肉搏,将敌击溃。四师即乘胜扩大战果,拔敌据点,收复失地。至此,粉碎了日伪军历时33 天的大“扫荡”计划。

  1943年3 月14日,苏北韩德勤竟无视新四军的劝告,率部在林公渡等地偷渡运河,进入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地区,并派部接应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王仲廉部东进淮北,妄图东西夹击新四军,在洪泽湖畔建立新的反共基地。彭雪枫、邓子恢统一指挥第四师九旅、十一旅,二师五旅,三师七旅,远途奔袭,于3 月17日夜,冒着风雨对韩部发起自卫还击,战至18日l4 时,全歼韩总指挥部、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生俘韩德勤以下千余人。这次自卫还击战胜利,结束了顽军夹击的态势,铲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留置在律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反共堡垒。

  1944年8 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发河南,控制中原的指示,彭雪枫、吴芝圃、张震等率四师主力5 个团进军津浦路西,恢复了萧县、永城县、宿西县和15 个区的民主政权,发展了千余地方武装,初步打开了局面。

  9 月2 日,顽军汤恩伯调动34 个团的兵力,分4 路对四师西进部队进行围攻。9 月6 日,新四军军部决定:路东路西部队统一归彭雪枫指挥。11日凌晨2 时,四师主力继续西进,于夏邑县东八里庄包围了顽、伪、匪三位一体的第二十八纵队二支队李光明部1000 余人,拂晓时分,向大围子发起攻击,残顽突围逃窜时,被四师骑兵团拦截砍杀,死伤甚众。该部第三营500 人自动反正,俘顽军支队长李光明、副支队长李良玉等以下官兵500 余人。

  当彭雪枫登上大围子南门围墙,居高临下,直接指挥这场即将胜利结束的战斗时,不幸胸部中弹,以身殉国。时年仅37 岁。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一位军政双全、文武兼备的英才。其言其行,凝聚着我们党的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勤奋好学,常说:“要工作必须学习,学习也是为了工作”,“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对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特别认真精读,即使在戎马倥偬之中,也常常手不释卷。他视百姓如父母,爱人民同手足。

  他经常教育部队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拥政爱民,“对敌人如猛虎,对群众如绵羊”,并写对联云:“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他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体念民瘼。每年春天,抽出大批骡马帮助群众春耕;麦子黄熟,帮助农民收麦打场;冬季协助地方训练民兵,举办冬学。他重视水利。1939年秋,1943年8 月采用军民合作的办法,发动群众,调集兵力,在涡阳新兴集开挖了“新新沟”,抢修了泗南县大柳巷淮河大堤,淮北人民称赞四师是“天下文明第一军”。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枵腹从公。

  在驻晋办事处工作期间;手过千金,却一尘不染,受到党中央的表扬;开创豫皖苏边区时,他因环境艰苦,工作繁重,饮食失调,患有胃病、低血糖症,但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同干部战士一起吃发霉红薯、谷糠窝头、盐拌辣椒、清水稀汤,他一生襟怀坦白,唯真理是从,以真理服人。早在红军中,他以“讲道理”闻名全军。工作中出现失误,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地作自我批评,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上作。

  彭雪枫注重钻研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对古今中外的兵书,搜寻所至,莫不攻读、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1936年,他写了《娄山关前后》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记述了长征路上他率红十三团参加二郎滩背水战、攻守娄山关和二战遵义的经过。1937年10月5 日,他致范长江信中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作了精辟论述,他在临汾创办了八路军学兵队,在竹沟创办了随营学校,并亲自讲授《游击战术》。1939年6 月25日,1940年8 月25日,他先后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了《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豫皖苏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游击战术法则》等军事论著,从豫皖苏边抗日斗争实践,论述了平原游击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明了平原游击战的指导法则,总结了游击支队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战术经验。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淮北殉名将,中原丧栋梁。1945年2 月2 日,淮北军民7000 余人前往洪泽湖畔,恭迎彭雪枫灵枢;沿途群众,设案致架。2 月7 日上午,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彭雪枫追悼大会,中共中央挽联云: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淮北区党委为纪念彭雪枫,在泗县洪泽湖畔半城镇修建了雪枫陵园,后又在涡北曹市集附近的“辉山烈士陵园”内为彭雪枫立了纪念碑。

  (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稿石魁,晓音撰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