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共产党抗战英杰

血沃幽燕“小白龙”——记白乙化烈士

  “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这是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平北根据地创建者之一白乙化生前的豪语。他身体魁梧,络腮胡须,行走如飞,打起仗来,总是亲临火线:身先士卒,人们常叫他“小白龙”、“白大胡子”。1941年2 月,他为保卫平北根据地牺牲在密云县境内的绦蓬山。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1911年6 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圩村。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少年上私塾就读时,即能够书写一手好字,也会写;日体诗,以“白才子”名闻乡间。1924年,白乙化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考人了辽阳县立中学。

  1928年,立志武装救国的白乙化,考人了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又升人东北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军事,成为东北军的一位初级军官。1929年秋,他考人北平中国大学预科攻读政治经济学,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绝对抱不抵抗主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白乙化义愤满腔,夜不成眠,向中国大学当局提出抗战杀敌的申请书,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1932年,白乙化返回故乡——辽阳石场峪,以教书为名,联系四方志士,宣传抗日救亡,秘密积蓄力量。次年,他便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一东北抗日义勇救国军,转战于热北、辽西,连战连捷,从此,“平东洋”’成了这支队伍的司令——白乙化的绰号,也成了这支队伍的称号,人民群众和爱国志士,纷纷挥戈而从,义勇军队伍发展到3000 余人,到1933年春,该义勇军粮弹不继,退入关内时,国民党三十二军以援助为名,将他们骗到冷口,缴械遣散。白乙化悲愤地又回到北平中国大学学习。

  1935年,日本帝国上义策动汉好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企图使华北政权特殊化”,进而灭亡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继续命令军队“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民族危急日益加深,因而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白乙化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爱国学生抗日救亡示威游行,被称为运动中的“虎将”。

  1936年夏,白乙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以东北流亡学生的身份,到东北义勇军绥西垦区(绥远省西部河套地区和硕公中垦区)工作,先后任中共绥西特委委员、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等职。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汽,纷纷投入抗战之中。白乙化为核心的绥西垦区特委审时度势,决定举行武装起义。遂以抗日先锋队的名义,夺取了垦区的全部枪械,组成了一支抗日武装队伍。

  这年年底,抗日先锋队决定开赴抗日前线。渡过黄河后,这支队伍在晋西北河曲的煤窑沟打了第一个大胜仗。部队在河曲经过整编和严格训练,成为一支军政素质较好的队伍,白乙化担任了抗日先锋队总队长,配合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粉碎了日伪对雁北抗日根据地的围攻。

  1939年4 月,抗日先锋队由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的王震介绍,挺进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同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编为华北抗日联军,王仲华(董毓华)任司令,白乙化任副司令。不久,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平西足晋察冀根据地北向的屏障,又是八路‘不向冀东和平北发展的前进阵地。1939年夏,十团在白乙化的领导和指挥下,初战雁翅(北平门头沟西部、永定河北岸)告捷。夏秋之交,十团在平西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沿河城猪窝(珠窝)战斗,首创一次歼敌一个中队的战例。

  1939年1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冀热察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这样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并确定对平北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

  同月,平西部队进行整编,组成冀热察挺进军弟广、仁、九、十、十二仍十三团,白乙化任第十团团长。1940年3 月。余寒犹厉,敌人从北平近郊各据点及张家口调集了9000 余名日伪军,分10 路向平西地区发动大“扫荡”’,企图围歼挺进军于永定河南岸。3 月9 日,平西军民反“扫荡”战斗打响,十团首先同永定河北岸一股约6000 人的敌军展开激战,在门头沟地区给敌重大杀伤;又在青白口、碣石两处伏击和截击敌人,毙伤日伪军100 余人,迟滞了敌人行动。

  4 月底,正是平北山区杨柳吐鹅黄,粉白的杏花、丹霞般的桃花、洁白如霜的梨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的时节。白乙化奉命率十团赴平北,创建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这里地处北平郊区,潮河、白河两岸,其中长城要隘白马关、古北口,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伪满洲国的南大门。白乙化深知,此时,冀热察区党委派钟辉垠所率领的20 多名党政干部和第九团八连,已在昌平、延庆、怀柔、赤城、龙关之间的广大地区发展,基本站住了脚,但丰滦密地区是伪满洲国、伪蒙疆政府统治较久,井建成一套较严密的统治机构的地区,又紧靠伪华北政府统治中心北平及日军的重要战略基地张家口、承德,且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人增强了对后方的统治。白乙化认识到要开辟平北,不仅要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还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他根据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确定的采取波浪式的发展,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和以小部队多点渗透,发动群众,隐蔽开辟,站稳一点,再找一个新点,逐次展开的战术,制定了“梯次进兵”的方案,由团参谋长才山、政治处主任吴涛、三营营长翟飞、教导员王波率领三营及团部部分工作人员作为先遣队,直捣敌后方心腹地区古北口、白马关一带。5 月20日,白乙化率团直属队和一营,突破以“锁钥北门天设险,壮哉峻岭走长龙”’著称的长城名塞居庸关,闪电般穿过平绥路,在昌平县沙塘沟对来犯的伪满洲军第三十五团第二营进行猛烈反击,毙伤敌营长以下40 余人;又于南天门全歼伪满洲军1 个排,井攻克密云县境的玻璃庙据点,俘伪警察40 余人。5 月底,十团1000 余人都进入密云县境内,展开了丰滦密地区的游击战争。

  密云县境,是燕山的主脉,群峰环峙,山势陡峭,明长城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白河从山谷中蜿蜒奔流,地形险要。全团在密云赶河厂会合后,白乙化对敌情、民情和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调查,把林深草密,沟壑纵横,东临平原,横跨长城内外的云蒙山区定为根据地中心区;依据当地政治、经济状况,提出“集中主力于外线打破敌人,掩护内线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策略。他从团的机关和连队抽调了40 余名干部,与上级党委的工作组一道,分头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县、区抗日政权,组织地方游击队。还把群众中的抗日救国积极分子集中起来,举办了干部训练班。这些抗日骨干走上新的岗位后,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将丰滦密山区和平原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8 个行政区,各区都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白河、白马关、古北口、四海等地游击队也发展起来,一部分成为十团主力部队(如二营)。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形成了。

  从1940年夏以来,白乙化紧紧抓住武装斗争这个中心环节,率十团主力北出长城,向敌伪展开游击战争,为了吸引敌人,减轻内线压力,白乙化率领部队忽南忽北,声东击西,牵着敌人鼻子团团转。有一次,他们甩掉了前来追击的300 多名日伪军,一举捣毁五道营据点,旋即东迸小白旗,重创敌军,然后挥戈南下袭破司营子据点,继而北上攻克滦平县西虎什哈据点。当敌人觉得十团销声匿迹时,他们又突袭大草坪,歼敌1 个营。

  1940年7 月,白乙化率十团主力返回长城内。

  怀柔火车站是当时平北敌人战备物资聚集地,从东北经平古铁路运来的军人,堆积在怀柔火车站至吊台之间,有的装车随时准备运出。白乙化等领导同志决定,抢在敌人运出之前,将这批军火物资炸毁,命令七连执行此项任务。白乙化率十团一部,在怀柔县城西北的四海冶、勃海所等敌伪据点附近加强活动,以调动敌人,转移敌之注意力。敌守备队长山本,果然从怀柔抽调兵力增援。就在此时,十团七连隐蔽在怀柔城北于家坟,晚9 时直奔火车站。站内铁路工人即把火车上的炸药点燃,投入敌军火库。当山本听到大爆炸的巨响后,领着一队日军奔赴车站时,即遭到十团七连的痛击。这一胜利喜讯,很快传遍华北各地,抗日军民无不拍手称快。

  1940年9 月23日,日伪调集4000余兵力,对丰滦密地区进行了长达78天的大“扫荡”。白乙化等制定了“敌进我进,到外线去打击敌人,开辟新地区”的反“扫荡”方针。命令三营留守根据地,在内线分散游击,集中歼敌;自己则率一营到外线,在长城外潮河以东打击敌人,在大峪、土门全歼日军1 个小队。当敌人将要结束“扫荡”时,十团一营返回内线,于冯家峪南弯子设伏,给撤退的日军“常胜部队”哲田中队以歼灭性打击,使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反“扫荡”斗争胜利后,已是秋风劲吹,黄叶翻飞的时节,天气逐渐寒冷起来。敌人到处散布谣言:“树叶落,八路军走!”但是,白乙化对过冬御寒已有准备。他让部队拿出棉花,动员根据地的妇女昼夜赶制棉军衣;同时又通过地下工作人员,从北平买来毯帽盔。他高大的身躯站在战士队列前,自豪他说:“我们,棉衣穿上了,新式‘钢盔’戴上了!敌人靠‘扫荡’不能赶走我们,靠老天爷更休想赶走我们!”冬去春来。1941年春,白乙化在马营召开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上提出:把以云蒙山为基地的丰滦密根据地向伪满统治区扩展,北向云雾山区发展,把战争推向敌占区。会议刚结束,2 月4 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指挥“讨伐”大队,向白河十团防地马营偷袭。十团在白乙化的指挥下,布下口袋阵,在马营西山与敌展开激战。战斗从上午10 时持续到下午3 时许,毙俘敌117 人。残敌龟缩在鹿皮关烽火台里负隅顽抗,妄图待夜幕降临后突围。

  下午4 时,白乙化站在绛蓬山上,手持指挥旗,命令一营营长王元:“一营冲锋!”话音刚落,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白乙化的头部。他倒下了,时年仅29 岁。

  同月20日,十团指战员、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及人民群众、爱国僧侣300 余人,在北后城村召开追悼白乙化烈士大会。1944年,丰滦密联合县和冀东第五地区队,为白乙化烈士建立了镌刻有“民族英雄”4 个大字的纪念碑。

  1984年,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了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当年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的肖克将军手书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白乙化所创建的业绩和他的革命精神,将与巍巍燕山共千秋!

  (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稿石魁撰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