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中国远征军史

第六章 两支远征军胜利会师

第三节 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意义

  第二期缅北反攻战役完成后,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滇缅公路北端也畅通无阻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打通中印公路的战役中,沉重打击了缅甸日军的精锐师团,使日军在东南亚的溃败成为定局,构成了1943-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总趋势的一部分。

  在整个战役中,中国军队为了抗日卫国,前仆后继,在丛林战中英勇善战,史迪威将军曾称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中国驻印军的主要对手是日军第18师团。这个师团曾参与南京大屠杀,转战广州、南宁,还在越南接受过丛林战术训练,曾参加过占领新加坡和第一次缅甸战役,被公认是日本陆军中训练有素、战斗力最强的“常胜师团”。然而,在胡康河谷战役中,第18师团遭受重大打击,师团官防和师团长田中的图章都被我驻印军缴获。孟拱河谷的战斗使第18师团几乎全军覆没。老谋深算的师团长田中新在加迈战役中被围,仓皇逃命,日军士兵逃跑时甚至在传单和木牌上写求饶的话:“支那兄弟,你们胜利了,不要再追了吧。”

  在滇西反攻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连续粉碎日军为切断中印公路而实施的几次“断作战”计划。使日军第33军司令长官本多政材中将也感到自己“活到现在还没有尝到过如此悲痛的滋味” [ 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150页。 ] 。驻守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在中国远征军的凌厉打击下,在南巴卡一役差点被俘。疲于奔命的日军在中国远征军的打击下,总是高举双手,跪着投降,所谓“武士道精神”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日本缅甸方面军共10个师团和1个独立旅团,和中国军队直接交锋的有第2、18、32、53、55、56等6个师团及独立第24旅团和第49师团的1个步兵联队,还有特种兵部队。其中第2、18、53、56师团受到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歼灭性打击,日军总计被击毙48850人。在中国军队和美英特种部队的打击下,气势汹汹的日军,不仅不能继续保持东犯滇东,西进印度的势头,连守住缅甸也不可能。从而,使日军在整个东南亚败局已定。这个胜利,与苏军在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联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相互呼应,对整个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以至欧洲战场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第二,打通中印公路对整个中国战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芒友会师以后,连通中印缅,全长1800公里的中印公路也同时全线贯通。1945年1月12日,首批满载美国援华的汽油、重炮、野炮、平射炮、山炮、吉普车、救护车等重要战略物资的105辆车队从利多出发,1月28日到达畹町,中国政府在畹町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美军皮可少将把首批通过中印公路运抵中国的物资清单递交给美国陆军供应部主任齐夫斯中将,再由齐夫斯转交云南省主席龙云,由龙云代表中国政府接收。自此以后,美国援华物资通过中印公路源源不断输入。这对维持中国抗战,坚定国民党政府抗战的信心,使中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免于崩溃有重大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以香港为中心的国际交通和西北国际交通线先后受阻,“滇缅路成为中国抗战唯一的输油管”。 [ 注:乐恕人:《缅甸随军纪实》胜利出版社1945年,第3页。 ]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民政府立即丧失了90%的军需品和工业必需品供应,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以后,美军虽然开辟了穿越“驼峰”的航线,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还经常受到日机的袭击,运输量远远不能满足国统区的军需民用。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攻势”,企图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胜利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中印公路运到中国,粉碎了日本企图切断中国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避免了正面战场的崩溃。

  重庆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的指挥中心。中国政府能够在重庆立足7年之久,是同广大的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最终打通了中印公路,重新开辟了与海外联系的陆路交通分不开。

  中印公路的打通,滇缅战场的胜利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相互配合和支持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关心缅甸的局势,关心中国陆上国际交通线的重新打通。缅甸沦陷以后,《新华日报》不断发表社论,呼吁盟国要作好切实准备,收复缅甸。当缅北反攻开始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紧急呼吁,快快从滇西出击,打几个胜仗。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战役打响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表示“为了加速这种打击的效果,为了加强中原我军的奋战,我们不但在华北、华中的敌后已有配合作战,……我们在其他邻近中原的战区,还要有更广泛的出击”。 [ 注:《新华日报》1944年2月16日。 ] 从实际情况看,1944年到1945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各战场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滇缅反攻。与此同时,滇缅反攻的胜利,也配合和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的斗争。

  第三,滇缅反击和打通中印公路的胜利对反法西斯世界联盟的全球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遏制了日军西进的势头,解除了印度的威胁,支援了英国和欧洲战场。

  印度是英帝国在远东的心脏,印度的安全不仅对英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军在东方的集结地,又是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场所。如果日军拿下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如果日军控制了缅甸而闯入印度和印度洋,“则将造成我们在整个中东的崩溃”。中国发动怒江攻势时,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表示“无限欣慰” [ 注: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第468页。 ] 。由于中英美三方合作,特别是中国部队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迫使日军疲于奔命,无力西犯印度。

  其次,粉碎了日德法西斯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设想。

  日本大本营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计划从缅甸进军印度、锡兰,进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使德日意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片。

  1942年6月,德军攻占北非重镇托卜鲁克,数万英军投降,英国朝野震动,埃及惊恐不安,德意席卷中东的危险已迫在眉睫。苏德战场苏军形势也极为危险。丘吉尔分析形势,指出:当前的急迫问题,是德军穿过中东,同来自印度的日军会师的可能,这是很不祥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指出:如果日本完全控制了印度洋,通往苏联南方的线路就会被卡断,土耳其就会被孤立起来,同盟国就会失去中东的石油供应,德国人就会轻而易举地进入黑海和苏联的高加索后方。正在危急的时候,日军在缅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战役中连连败北,随着中印公路的不断向前延伸,日本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设想完全破产。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成为反法西斯联盟世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反攻滇缅,打通中印公路,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美国的亚洲战略和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亚洲战略是使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把中国作为以后反攻日本的重要基地。日本切断滇缅公路后,美国担心如果不能重开中国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就不能维护中国抗战的局面,反法西斯联盟就失去了从陆上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强调:反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不仅是为了提高中国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如果亚洲太平洋战场处理不好,也必将影响美国在欧洲的作战,“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 [ 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113页。 ] 。从中可以看出,收复缅甸,打通印度、缅北与滇西的交通线,对于支持与配合美国亚洲战略和太平洋战场,以至欧洲战场的作战,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人们又把中印公路叫做“到东京之路”。当美国在中太平洋开始对日反攻时,中国在缅北,滇西的反攻和中印公路的打通,为美军的胜利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