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落日

第十五章 海湾战争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炎热的夏季里,也就是距离中国委员长蒋介石视察上海前线大约半个多世纪之后一个曙色初露的早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把他的坦克开到了另一个兄弟国家科威特的大街上,于是一场仅次于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开了头。

  这个开头跟半个世纪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中日战争有相似之处。

  科威特有许多石油,富甲一方,而伊拉克有许多飞机大炮。五十多年前的中国有取之不尽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地大物博,而日本刚好造出第六艘苍龙级航空母舰。

  于是战争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七七卢沟桥事变”,谁先开第一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决心要用武力的方式改写中国人的历史。根据我的观察,日本人最初并没有打算把中国版图全部纳入日本人的疆界或者殖民地,因为中国太大,中西部太穷,日本人只想攫取中原和沿海地区。而科威特只有半个海南岛大,好象一块浮在石油盆子里的蛋糕,因此萨达姆总统在那个有太阳的早上一口吞下科威特之后还嫌意犹未尽。

  战争总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尤其当你自己不用充当战争主角的时候。我还发现海湾战争爆发那段时间许多人都因为厌倦了枯燥乏味的电视说教而倍感欢欣鼓舞,就象哈欠连天的足球观众突然迎来一场最精彩的比赛一样。这种情形使人想起古罗马斗兽场,当角斗士和狮子一齐出场的时候,看台上有铁栏保障的男女观众能不兴高采烈大喊大叫吗?

  由此我想到一个更加遥远的问题。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西方各国袖手旁观,不肯卷入战争,因为战争是要流血和付出代价的。袖手旁观就是包庇和纵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同流合污,我们中国人民对此一直愤怒了几十年。这种局面直到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参战才告结束。可是到了九十年代,水深火热的科威特人民不是也迫切需要各国人民的正义支持吗?光喊口号是不够的,萨达姆总统决不会因为有人喊口号而撤军,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去打仗吗?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谁会愿意为一个遥远得如同月球一般的科威特去流血牺牲呢?

  我们只好中立,只好袖手旁观。袖手旁观并不等于没有正义感,可是你们科威特为什么不自己强大起来呢?

  所以美国只好站出来再次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海湾战争双方排出的军事阵容如下:

  以萨达姆和一千七百万全民皆兵的伊拉克人民为一方,拥有一百五十万正规军,七百万后备军(民兵),八千辆战车,五千门火炮,一千二百枚导弹,八百架作战飞机。还有狂热的宗教崇拜和游行口号。

  以美国为首的解放科威特多国部队,陈兵六十八万,二千四百架各式作战飞机,坦克四千多辆,自行火炮和重炮七千门。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多国部队并不占优明显优势,因为按照传统的军事原则,进攻一方的兵力至少要超过防守一方的三倍以上,即达到三比一。而伊科前线攻防双方兵力大致相等。

  从士气上看,伊拉克全国上下团结紧密,同仇敌忾,连妇女和小学生都走上街头游行,母送子,妻送郎参军上前线的动人现象到处可见。伊拉克政府决心打一场持久深入的人民战争,向老百姓发放各类枪支达数百万支,一千七百万久经战火考验的伊拉克人民决心打败美帝国主义,为捍卫神圣的真主而战。

  而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大兵初到气候炎热的中东沙漠,气候不适,许多人因此病倒。美国国内也有许多对越南战争记忆犹新和爱好和平的人们高举标语牌到处游行、反对布什政府把美国人民拖入一场新的战争灾难。

  根据我们以往关于人民战争的经典理论,作为进攻者的美国大兵注定凶多吉少,因为伊拉克人民反对他们,而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气势汹汹的美国大兵必将陷入一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

  一位诗人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我们常常回顾半个世纪以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回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温故知新,珍惜大好形势,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通过回顾就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条:一条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另一条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作为支持上述理论的根据,我们看到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还有许多有觉悟的小说家的文学作品。

  帝国主义当然都是纸老虎,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不是都被消灭了吗? 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因为它被英勇的越南人民打败了。越南在打败美国之后也变成纸老虎,因为它们出兵侵略老挝柬埔寨。

  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最终打败轴心国,那么同盟国是不是真老虎呢?结论显然又是否定的。因为蒋介石领导下的旧中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欧美各国也不是,封建君主制甚至原始奴隶制的亚、非殖民地更不是。

  剩下的答案只有一个,即人民战争是真老虎。人民战争万岁。

  但是这个结论又不可避免地把我们的思路导入一个更加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按照通常确定民意的方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群要求自治或者独立,支持或者罢免政府,这就可以被认为是人民的意志。列宁常常说“以人民的名义”,但是半数以上的俄国人不支持列宁同志,他能推翻沙皇建立苏维埃政权吗?

  同样的道理在于,今天的俄罗斯人民如果百分之七十不选举叶利钦当总统,叶利钦的大俄罗斯计划和改革政策能够得以推行吗?

  沿以此例,统计资料表明,二次大战时德意志民族百分之九十一以上的公民拥护希特勒,拥护法西斯,全民排犹,希特勒没有德国人民的狂热支持能进行世界大战吗?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不折不扣地做到全民皆兵,当时近一亿人口中,直接参加侵略战争和为战争服务的超过六千万人。越南入侵柬埔寨,举国欢腾,移民达一百万,这是不是人民战争呢?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上街游行的群众达一亿多人次,平均每人上街六次。还有我们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算不算人民战争呢?

  …………

  诸如此类,我们只好暂时避开这个理论上的暗礁,把思维的航船驶向远方那个波涛汹涌的第二站。

  海湾战争终于在全世界人民的读秒声中拉开大幕。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六日晚美国东部时间十八点三十五分,巴格达时间凌晨二点三十五分,第一颗从天而降的巨型炸弹准确地命中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家电讯中心大楼。紧接着雨点般的炸弹从天空倾泻下来,总统府大楼,国防部大楼,空军指挥中心大楼,萨达姆国际机场,还有军事基地和重工业设施相继被击中腾起大火。大火无情地撕碎笼罩在巴格达城市上空的黑暗,猛烈的爆炸声惊醒了在睡梦中同仇敌忾的伊拉克人民,使他们初步领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和日本人民曾经有过很深体会的那种作纸老虎和挨炸弹的痛苦滋味。

  伊拉克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他们几乎开动了一万门高射炮瞄准天空射击,当天击落美国和英国飞机各一架。这天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一千三百架次,投弹一万八千吨,爆炸当量相当于二次大战美国投在日本第一颗原子弹的一倍半。

  一个重要问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究竟是人还是物?

  东方哲学家坚持认为精神至上,认为人是万能的,只要真理在手就可以战无不胜。比如中国抗战的胜利首先不是物质(包括同盟国的物质支援)而是某种精神的胜利。

  精神能胜利吗?答案模棱两可。

  二战后期日本政府提出“一亿总玉碎”的口号。这个口号的实质同集体自杀相接近,就是宁死不屈的意思。人可以死去,浩气却因此留下来。但是浩气(精神)究竟能不能代替人的生命呢?具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要是一亿日本人民真的全都光荣“玉碎”了,岂不是给后来的外国移民做了好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日本国土上跑马圈地,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也就没有现在日本人民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可见得人死不能复活,精神不能代替物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萨达姆对他的人民说,异教徒宣战了,真主在我们一边。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本来是伊科两国人民的事,是兄弟之间的纠纷,但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帝国主义却要来干涉阿拉伯人民的内政。这就使得正义的伊拉克人民无不怒火万丈。

  真主从精神上武装了伊拉克人民,他们决心要把一切侵略者淹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开战之前,美国往中东地区发射了二十四颗军事间谍卫星,这些卫星密布海湾上空,一天二十四小时监视伊拉克的动静,其分辨精度为看清地面报纸上的五号字体。

  开战第一天,美军发射强大电磁波干扰伊方,致使伊拉克所有无线电通讯、电台、电视台、雷达、导弹导航系统、电子仪表设备全部失灵,多国部队的飞机得以从容不迫地将上述目标予以摧毁。

  美国隐形轰炸机好像神话传说中的怪鸟,它能看见你而你却看不见它。“B-52”战略轰炸机从二万五千英尺高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能够准确击中楼房平顶上的直升机圈形停机标志。“战斧式”巡航导弹射程达一千公里以上,命中精度圆概率为三十米。

  还有数不胜数的新式武器参加表演:战斗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新型坦克,新型反坦克导弹,“爱国者式”反弹道导弹,等等,总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轰炸持续了三十八天,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十万架次,投弹约二十万吨,爆炸当量相当于美国投在日本两颗原子弹总当量的四倍。伊拉克人民开始还喊喊口号,同仇敌忾,用精神同看不见的敌人战斗,后来他们终于明白口号并不能抵挡炸弹的威力,就索性躲进防空洞里偃旗息鼓休养精神。

  第三十九天,激动人心的地面战争开始,双方投入前线的总兵力达到一百二十万人,坦克上万辆。前面我们说过,按照传统的军事原则,进攻一方兵力应保持超过对方三倍的优势。但是现代战争改变了这个法则。因为我们看到,“兵力”一词不仅指士兵人数,还包括作为“人”的物质延伸的重要部分——武器。

  一个飞行员驾驶着战斗机,他的作用仅仅相当于一个人吗?一辆载有四个人的坦克,它的战斗力显然远远大于四个士兵。以此类推,如果一万名士兵无法抵挡一千名坦克兵和五百名飞行员的进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责怪他们战斗意志不够坚定和贪生怕死呢?

  战争是精神与物质较量的结果。

  一百二十万大军在中东的土地上只决战一百个小时,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大国的伊拉克军队就全线溃退,萨达姆总统宣布无条件投降。

  历时四十二天的海湾大战,以美军死亡四十九人,伤二百一十三人,损失三十八架飞机和伊拉克被俘十七万五千人,损失六千辆战车,两千门火炮,数百架飞机而宣告结束。

  全世界都看到这个有说服力的结果:物质的人战胜精神的人,炸弹打败了真主。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武器要靠人来掌握),这个结论显然没有出错。那么我们错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走近一口古老的东方唯心论的陷阱。

  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共计击落击毁日本飞机约两万架,击沉击毁日本舰艇六百八十二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十九艘,大型主力舰十九艘,轻重巡洋舰三十六艘,驱逐舰潜水艇二百六十余艘,总吨位超过六百万吨。击沉商船和民用运输船只三千八百九十一艘,总吨位达六百一十三万吨。另外美国盟军还往日本本土倾泻数十万吨钢铁炸弹,扔下两颗当时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原子弹,摧毁日本重工业生产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军工生产能力的百分之八十五。

  至此,日本人基本丧失了继续与盟军对抗的战争和经济能力。

  我们不妨发挥一点小小的想象力:假如盟军没有参战,日本也没有过高估计自己去发动偷袭珍珠港的战争,那么我们的抗日战争还需要多久才能取得胜利呢?或者说拥有两万架以上作战飞机和将近三十艘航空母舰的日本天皇什么时候才能向正义的中国人民投降呢?

  答案不得而知。

  从文化渊源上看,东方人往往肯定精神至上,因此我们有了发达的宗教崇拜,以及扼杀人欲崇尚道德精神的宗教文化和贫困的神秘主义哲学。

  西方人倾向于认同物质世界(因为人首先是物质的),因此有了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有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及今天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

  让我们还回到一九三七年的上海战场吧。

  当耀武扬威的日本人在上海前线始终保持了一支强大的特遣舰队,保持两百架飞机,数百门大炮,数百辆战车的军事优势时,苦难重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感到胜利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正义牺牲而迫近。

  打败敌人固然需要精神和勇气,但是更需要进行战争的雄厚国力。谁要是忘记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谁就要犯自一八四零年以来中国人犯了一百五十年的极大的主观错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