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血肉长城战役

第三章 战争多棱镜

  对几封电报的思考

  百团大战发起后,彭德怀在8月26日第一次向各作战区发布《开展正太线两侧作战之战役部署》。在这个命令中,彭德怀根据情况的变化,已经在思考第二步的行动计划。

  彭德怀设想,“在正太路不能继续坚持作战或未彻底完成正太战役任务之情况下,我之行动方针,应是乘胜开展正太线两侧之战果,去收复敌深入各该根据地内之某些据点,继续坚持正太线之游击战,缩小敌占区,扩大战果,同时以一部兵力进行休整”。

  由于敌人已经从第一次打击中清醒过来,敌110师团于23日派出轻装甲车队及步兵一个大队前往井陉地区增援,24日,日军从太原出动飞机对129师破袭部队进行轰炸,25日派出了增援部队,特别是正太路东段石家庄至微水间的交通未能彻底断绝,日军从22日起即纷纷增援微水至井陉间各据点,使八路军在正太路不能继续坚持作战。

  彭德怀迅速将注意力从铁路线上转移到了铁路线两侧之日军据点,他设想了百团大战的第二步行动计划。

  彭德怀认为,在实行第二步作战计划时,聂集团应以不少于4个团的兵力,力求收复上下社以北各据点;贺集团应以适当兵力拔除根据地腹地之若干据点;刘、邓集团应以不少于4个团之兵力出击平辽公路,而彻底毁灭之,并力求收复辽和两城。

  有了下一步的作战构想,彭德怀对当前第一步的作战行动应该做什么就更加明确了。第二天,也就是8月27日又以彭德怀、主权的名义下发了《正太线破坏愈彻底则我愈主动》的电报。彭德怀认为:

  “百团大战对整个战局改变敌我形势均有极大意义,我在正大沿线能坚持愈久破坏愈是彻底,可能逼使敌人改变其某些部分之兵力部署,从其他点线上抽调兵力增援正太。这给我寻求新的机动的方便或逼使敌人放弃正太线南北某些据点,回救正太线,这对整个太行山根据地之巩固更是有利。能达到此目的便使我军队作战容易取得主动权与操纵战争,因为百团大战的结果只能断截正太线一时期内之交通,而不能取得战局根本之改变。

  “估计各线敌人正向正太线增援,正太线南北各据点敌仍图坚守不放。

  因此,我各线配合作战兵团应继续积极破击阻敌往援,正太作战兵团除继续彻底破路拔除可能拔取之据点,特别应对出击或来援敌一个大队以内之兵力,集结最优势之兵力歼灭之。只有歼灭敌一二个大队,才能顺利的扩张战果。聂集团应阻击向西来援之敌,应力求消灭其一部,对井陉、石家庄段铁路应继续破击,对平、灵,曲、定、唐、满各县敌应不断袭扰之。”

  这个计划是主动的、进攻的,充分体现了彭德怀的决心与意志,充满了彭德怀对驾驭战局的自信。

  为了最大限度的破袭、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战役第一步先在内线破路,打击敌人,等到日军来援时,如果是小部队,还要集结优势兵力歼灭它,逼使日军放弃正太线南北某些据点,回救正太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当敌大部队来援时,八路军主力则跳出正太线,转向铁路南北两侧,寻找新的弱点开刀。

  彭德怀的计划充分抓住了华北日军的最大弱点。

  1940年3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召开各兵团参谋长会议,日军华北方面军平田副参谋长在补充说明中讲道:

  “高度分散部署兵力的现状,对军队的教育训练极为不利,早日恢复集中部署,是我们最希望的。然而,考虑到华北治安的现状,为争取尽快恢复集中兵力,在目前一段时期,仍不得不继续执行分散部署。”

  平田也承认分散部署是“不得不”的事情。

  他继续说:“所幸目前大股匪团已分崩离析,甚少具有集体威力,即使以小部队进行讨伐,也无任何危险,这正是积极讨伐的大好时机。”

  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日军面临灭顶之灾而尚无知觉。

  平田还在给各个参谋长打气:“目前的情况,匪团已经分散隐蔽,而致力于巧妙地扩大地下组织,企图进行顽强的抗战。对此,我之最大的弱点,不在于兵力之不足,而是在于很难及时获得可靠的情报。”

  平田避重就轻,将日军华北治安最大的问题——兵力不足的矛盾一笔带过,转而去谈情报问题。

  平田心里很清楚,战线过长、后方空虚的弱点很有可能被八路军加以利用,迟早要出事。

  彭德怀对日军点线占领及兵力不足与分散的弱点,看得很清楚。他26日得到报告,日军有千人左右从石家庄逐渐向西增援。29日,他又得到消息,日军在榆次、芦家庄两地共集结了2500多人,其中一部约700人于28日进抵试航,塔摩寺、阳泉的日军1000多人已占领狮垴山,由石家庄方向西进的日军已增至2000多人,估计敌人企图东西夹击八路军于正太路沿线,驱逐八路军离开正太路。

  听到这些消息,彭德怀不希望各作战区有任何动摇。他在29日又对“聂、刘、邓并贺、关”强调了他的想法。

  “为坚持扩大正太战役战果,争取改变敌寇某些县城,创造第二步战役之有利条件,我正太作战兵团今后行动方针,主要的是打击敌增援部队和不放弃继续破路。”

  就在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时,彭德怀在8月31日发出了一封只署名彭德怀的电报。电报很短,但内容却令人不解。

  令继续扩大战果

  (1940年8月31日)

  贺、关、荣臻、刘、邓诸同志并报毛、朱、王:

  此次百团战役胜利中已暴露敌之严重弱点,是兵力不够分配,华北战场上之兵力缺乏,已抽调出去不少。因此,引起我们考虑以下问题,彻底毁灭正太路和彻底毁灭同蒲路之忻县、朔县段,如能达到目的,使三个基本根据地联成一片,在任何方面与我有利,并可引起华北战局某些变化,你们认为可能时清即电告并同时准备继续扩大之。

  彭德怀

  三十一日

  “使三个基本根据地联成一片”的战役企图已经远远超出了八路军的力量。从前面的几封电报中并不能看出要将三个基本根据地联成一片的意图。

  聂荣臻不会赞成这个行动。

  早在春季会议上,彭德怀就曾谈到是否可以由刘伯承和聂荣臻联合起来,从正太路南北两个方向对正太路来个大破袭,将晋察冀和晋冀豫两区联成一片。

  彭德怀是个直性子,总是有什么说什么,常常是把自己的意见先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见,但你得说出理由来。

  这个特点在彭德怀的一生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很突出。下到对一个普通战士,上到对毛泽东都是如此。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描述彭德怀说话习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

  聂荣臻很了解彭德怀的性格,听了彭德怀的想法,也不跟他客气,谈了自己的想法。为此,聂荣臻分析道:这个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当然好,不过,我们要想完全控制正太路,或者把它彻底摧毁掉,恐怕难以实现。因为,日本侵略军为了巩固它的后方,正企图通过巩固交通线,把山东、河北、山西三个地区紧紧连在一起。现在平绥路到同蒲路,还不通车,石家庄到德州这段铁路,虽然日本人正抓紧修,但是由于屡遭我们的破袭,还远没修通。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把正太路看成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如果丧失对正太路的控制,它在山西的占领军一切运输补给都难以保障,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就是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炸断、摧毁正太路,暂时断绝了它的交通,从敌人具备的技术力量来看,很快可以修复。所以,将两个区联系起来,恐怕不够现实,但对正太线进行大破击是完全可以的。

  由于其他原因,百团大战向后推迟了,这个问题也就搁置了。

  很少有人提起这封电报,可能是因为还没来得及讨论和实施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仅过二天,9月2日,八路军总部就发出了《敌援正太兵力已到我执行第二步方针》的电报。这封电报使尚未开始执行的8月31日的电报命令成为历史。

  聂、贺、关、刘、邓并报军委:

  1·连日由晋南往援正太路之敌约一旅团之兵力,其先头已达正太路西段,榆次、芦家庄、寿阳各据点之敌向外扩张,已夺回不少据点,井陉、石家庄、定县沿线集敌五六千人,后续可能增加,娘子关、阳泉敌亦向东西扩张,估计敌正图东西夹攻我军。

  2.正太战役已取得伟大成绩,在上述情况下,特别在聂集团方面继续扩大战果已不可能,决心从明3号电令第二步行动方针转移兵力,力求乘正太路遭我大破击后,敌不易转移兵力之有利时机完成第二步计划之任务。

  朱、彭、左

  两封电报相比,情况一样,但结论已完全不一样。

  随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彭德怀、左权经反复研究,于9月16日中央来电的6天后又签发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由于日军大批援军已由东西两端进抵正太路,八路军继续在正太路扩张战果已不可能,所以,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就由破路转至八路军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坚行动。

  他们注视着正太线

  毛泽东来电报了。这是百团大战进行以来收到的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电报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这封电报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在《彭德怀自述》中彭德怀提到了它,当时的作战科长王政柱在《百团大战始末》和《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的文章中提到了它,当时的特务团长欧致富后来在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了它。

  电报只有25个字,但在彭德怀和左权眼里,这25个字,字字千金,它使彭德怀和左权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也就是在大约25个月前,毛泽东连续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在这两篇文章中,毛泽东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批驳了轻视和反对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和发展规律作了深刻的分析。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进一步明确了我军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的观点是很鲜明的,他很容易使别人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还是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又补充道:“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反对这个方针的人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正因为如此,在朱德离开王家峪经洛阳回延安的前夕,彭德怀希望朱德能够将他们的想法带给毛泽东,让中央考虑。

  毛泽东的一封迟到的信也足以让彭德怀和左权“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光彩”。

  在毛泽东致电彭、左的同时,9月10日,中央在《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中,也赞扬说:“我党50万大军积极行动于敌后(尤其是此次华北百团战役)……给了日寇以深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以无穷的希望。”

  同一天,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指示》的电报,充分肯定了百团大战。“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七’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敌人,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即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敌人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并在山东与华中方面继续扩大我军之力量,而给予敌人200万友军及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内千百万人民以良好之影响,给予敌人向重庆等地进攻计划以延缓的作用。”

  这封电报不仅要求华北扩大百团大战的行动,还要求山东及华中仿照百团大战行动也搞几次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但是中央的意图未能实现。

  部队经过奔袭作战也极度疲劳,需要休整和补充,第一阶段晋察冀主攻方向就伤亡了近千人,各部队已不可能进行像第一阶段那样的大规模战役了。在华中和山东也不具备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条件。

  彭德怀一谈到百团大战就滔滔不绝。彭德怀这时的心情,可以从8月31日彭德怀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看出来。

  “记者:百团大战在华北抗战中意义如何?

  彭德怀:这一次百团大战及其所获得的胜利,在华北抗战历史上,乃至在全国抗战历史上,都占很重要的地位。在敌人后方进行主动的大规模的战役进攻,百团大战还是第一次。这一次百团大战我军完全处在主动的地位,调集了八路军、决死队等100个团以上的兵力,向敌寇的各个交通命脉即正太、同蒲、平汉、平绥、北宁等路,进行大规模的战役进攻,这一战役进攻在华北抗战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国抗战历史上亦甚少见。因为这一战役进攻,将缩小敌占区,扩大我占区,也就是华北战局转换开始。这一战役进攻的胜利,将为华北创造出一个新局势,而这个新局势将更多的牵制敌人兵力,阻滞敌人向我大后方进行正面的进攻。

  记者:这一胜利将在国际国内引起何种影响?

  彭德怀:自百团大战开始以来,已经引起国际国内人士很大注意,如美国合众社驻北平记者在敌寇严密监视之下,仍能发出电讯,报道我百团大战的胜利。在我大后方广大军民对这次百团大战的胜利更表示极大兴奋,各方友军先后来电慰勉,尤为可感。概括起来,百团大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全国军民对抗战的信心,严厉地打击了悲观失望情绪;在敌占区内及在敌大远后方也起了非常巨大的影响;百团大战给予敌寇内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记者:百团大战对八路军本身的影响如何?

  彭德怀: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华北一万万民众赞助之下,三年来坚决拥护蒋委员长的抗战国策,坚持了华北敌后抗战,创造了许多抗日根据地,维系了敌后方广大民心,使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遍了华北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次百团大战的胜利,八路军全体将士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感到自己应该在华北战场上更加负责保卫民族的利益。在百团大战胜利之后,八路军必将继续发展而且更加巩固起来。因为华北广大人民将更加热烈的来拥护八路军与参加八路军。

  记者:百团大战现已获得不少胜利,据目前情况观察,战局发展形势如何?

  彭德怀:百团大战目前所获得的胜利还只是初步的胜利,我们力求扩大战果,把目前在正大路上所得到的伟大胜利扩大到各个战线上去,扩大到对敌寇斗争和各方面去。随着军事与交通战方面的进攻,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进攻,以争取更大的与更多的胜利,保卫我们各个抗日根据地。

  我们如果能在交通战上继续获得巨大的胜利,我们就能在华北战场上保持有利形势,严重地打击敌寇。但是敌寇决不会就这样死亡下去的,敌寇在我们的严重打击之下,必将更疯狂的组织新的进攻,新的“扫荡”,向我们进行更残酷、更毒辣的报复。近日敌寇飞机在正太路一带向我军大肆轰炸,以及大举施放毒气,就是明显的证据。因此在百团大战胜利之后,华北抗战必将进入更尖锐、更激烈、更紧张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加紧准备应付新的战斗,决不能因为目前的胜利而有骄傲轻敌心理。”

  彭德怀不只想到了这些。还有一些想法就不能和记者谈了,彭德怀只能在电报里和中央讲。在一封《趁百团大战胜利向蒋要弹药》的电报里,彭德怀向中央透露了他的想法。

  他想通过当时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趁此胜利之影响”,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催领弹药。

  他认为,百团大战已取得伟大胜利,但是由于缺乏子弹和炮弹,本来可以扩大的战果不能扩大,如榆次、寿阳、阳泉、井陉等较大据点拿不下来,影响破路,又因缺少黄色炸药,许多桥梁、水塔、隧道等还难以彻底破坏,由于这些原因,没有达到使正太路彻底毁灭的目的。

  他还有更加充分的理由,交通战是目前华北战争之中心,从百团大战来看。继续大规模的交通作战,彻底破坏其他交通要线,是完全有可能的。

  理由说完了,他要敲蒋介石的“竹杠”了。

  他要向蒋、何领取“七九步枪弹500万发,六五步枪弹300万发,七九机枪弹100万发,六五机枪弹100万发,七五山炮弹1500发,八二迫击炮弹3000发,俄式机枪子弹20万发,20毫米战车防御炮弹3000发,黄色炸药5万公斤附雷管导火线,日本式掷弹筒子弹1万发,及其他通讯器材、电器材料、西药等”。

  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听到八路军在敌后进行百团大战的胜利消息后很尴尬、也很无奈。

  蒋介石认为这个消息的制造者,应该是他的正规军,而不应该是被他追剿了多年的共产党的军队。

  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他不希望他多年征杀得来的一统天下被日本人给搅和乱了。

  l939年1月21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讨论了政治、军事形势,调整了军事部署。当时,蒋介石等把粉碎日本“速战速决”、“速战速和”的企图,进而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英美法等国际力量对中国的支援和对日本的“干涉”上,因此,会议将第二期即战略相持阶段的战略确定为持久消耗战略,以图拖以待变。可是蒋介石期待中的英法等国的“干涉”并没有到来。实际上,英美法等国为使自身减少压力,谋求与日本的妥协,不惜牺牲中国利益,在1938年冬到1941年冬,多次酝酿召开所谓“太平洋国际会议”,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并诱使日本把进攻矛头指向苏联。1938年冬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曾多次劝蒋对日媾和,弦外之音就是要蒋放弃武力抵抗。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抗战到底,决不妥协的方针和对日作战持久消耗战略,主要成果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正面战场军事压力的减缓,会议又提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却极大地破坏了抗战以来形成的国共两党为主、多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削弱了抗战力量。武汉失陷后,国民政府军政各部迁往长沙,又于11月12日岳阳沦陷后迁往衡山。为总结抗战以来经验,确定新的军事方针,国民政府军令部于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衡山召开了军事会议,这次会议历史上称为“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亲自主持,并作了几次讲话。

  为了在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后稳定举国惶动的人心,破除将领中部分存在的恐日心理,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军事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首先引用了兵圣孙武的两句名言,“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他将国民政府的战略和老祖宗的这两句名言作了逐一对比。“我们现在就是诱敌深入,使他自至,以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我们能诱敌深入,处处地方我军是先处战地以待敌,敌人处处地方是后处战地而趋战,在我们完全是以逸待劳,步步致敌,而不为敌人所致,我们第一期的战略也就是实行孙子这两句话以遂行我们消耗敌人,疲困敌人,诱敌深入于有利我军决战的阵地,而完成我们最后胜利的布置,现在我们这种布置已经成功,今后我们就可乘此势力来达成第二期抗战的任务。”当然,抗日战争战局的发展,除了日军强大、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的基本原因外,正面战场参战各部队中旧有的军阀军队的顽疾也影响了作战,如各部队互不协同,敷衍推诿,甚至谎报军情,等等。蒋介石对此痛加训斥,要求严加整肃。他认为这些现象“是我们军队失败的致命伤”,“这种军队,永远没有希望,永远是失败的”。从这点上看,蒋介石的确看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致命弱点。此外,在战术上,各战区部队虽然是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嫡系部队,但打起仗来,缺乏机动灵活。蒋介石在会议上专门论述了战术问题,“告诉各位一个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战术就是迂回包抄的战术。”对此,他作了进一步分析,不仅战术上有迂回包抄,战略上也有迂回包抄,要运用迂回包抄来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断绝敌人一切接济,使他后路完全断绝,趋于溃灭。他强调:“运用这个战术,原则上必须注意正面部队与预备队的妥当分派。宁使正面部队少,而要在后方控制充足的预备队。即使我正面被敌军冲破了,而我仍可以机动使用预备队在他的侧背去打败他。”

  谈到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不能不提到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主席。1938年6月发表的《论持久战》,文中对时局作了精辟论述,对前途作了科学分析,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频频点头,立即下令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对国民党政策的制定应该说起过一定的影响。

  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必须有所表示。9月4日,一封由蒋介石签名的嘉奖八路军百团大战的电报发至八路军总部。

  朱副长官、彭副总司令: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陈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中正

  不能说这段时间国民党军在敌后无所作为,国民党军令部的一封电报中曾讲“本月(8月)内,我27军一部,向高平附近各据点之敌围攻,攻占据点多处。第5集团军向横岭关一带,第4集团军向夏县及张茅大道一带之敌进袭,破坏公路多段。我93军破坏队在临汾附近炸毁敌南开火车并毙敌百余”。但是像八路军这样在如此长的战线上,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进行连续不断的主动进攻,予日军以重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却是国民党军所不能比拟的。

  《大公报》在9月6日发表社评《瞻望北方胜利》。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宜昌战役以后,三个月来各线无大战事。这战况的沉闷,在敌人方面,照例是在整理补充,以准备下一次的攻势;在我们方面,也是在观察敌人的动向,针对敌人的企图,以从事新的部署。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北线胜利的捷音。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尤以娘子关的克复为最。据报,井陉煤矿已被我军彻底破坏,所有矿井机器全部炸毁。敌军发言人曾承认我军此次出动规模之大,并承认平汉、同蒲、正太各路破坏之巨。不但如此,我军前天更深入敌军心脏地之平津,在廊坊、落垡之间将铁路破坏,使平津交通为之阻断。这个攻势,方在发动,已凌厉无前,收获佳果;而三军用命,人人奋勇,攻势正猛,战果必仍将扩大。北方的胜利方在开始,而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试略言之。

  北方在打胜仗,这将是秋季会战的胜利前奏;北方在打胜仗,这将是大河黑水的儿女们打回老家的先驱!我们站在抗战司令台(重庆)上,遥瞻故乡的胜利,这胜利与各战场的胜利汇合,将使疲战的敌军根本溃灭!”

  《力报》于9月12日的社评《学习华北胜利的光荣模范》中是这样写的:

  “我们认为华北胜利是具有严重的政治意义的。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炬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敌寇之惨暴兽行,为被难同胞雪恨。敌机之继续轰炸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阴谋,坚定了全国的抗战意志,而使一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得逞。”

  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上所发的评论文章更是无所计数。

  在蒋介石眼里,这些文章简直就是对他的嘲讽。

  但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是卓有成效的。

  9月7日,国民党各战区转达了蒋介石《关于以18集团军百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

  “查游击战术要旨即在准备充分、行动秘密与侦察周到,而其基础则在对敌后各战区之民众参以组织与爱护,各战区应以18集团军此次在正大、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自本年9月起至12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油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蒋介石是个聪明人,他也看到了“其基础则在对敌后各预区之民众参以组织与爱护”,但他的悲哀也正在于此,即使看到了也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中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则更是悲哀中的悲哀。10月20日,国民党中宣部抄发了蒋介石电令绝对查禁有关“百团大战”文字的密函。

  “查近来报上常有记载‘百团大战’字样。……此项名词及有关之新闻,以后绝对禁止登载,希即饬遵。”

  这份电报是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的档案中查到,现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蒋介石的日子不好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